黃庭鏡草成此書

《目經大成》~ 卷之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5)

1. 運氣正誤

常則如本位,變則無所不至,而各有所佔,故其候有從逆、淫郁、勝復、太過、不及。如厥陰風木用事,惠風和暢,草木榮茂,此之謂從;天氣明潔,燥而無風,此之謂逆;太虛沉霾,流水不冰,此之謂淫;大風折木,雲物混擾,此之謂郁;山澤焦枯,草木黃落,謂之勝;大暑燔燎,蚊蝗為災,謂之復;山崩地震,昏埃時時作,謂之太過;陰森無時,密雲晝布,謂之不及。

往往數里之隔,一日之內,氣候不齊,而所應全異,隨其所應,疾病因之,法當雜合以治,勿問運氣。況運氣各主一時,當其時則為主,為司天。非其時而有其氣則為客。客氣既行,主氣伏而不見為在泉。益宜體會天時,天時勝,則舍人之病而從天之時,人病勝,則舍天之時而從人之病,用熱遠熱,用寒遠寒。經曰:必先歲氣,毋伐天和是也,即春夏養陰,秋冬養陽之義。

故又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不可以為工。區區年月干支,配合對衝,天下皆同,四時不變之候,遽謂通達運氣,彼人有病,演禽檢歷,而決其死生,何異以管窺天、以蠡測海矣!其不膠定運氣,而運氣默契元中者,差可以談太極陰陽變化無窮之妙。

白話文:

正常情況下,氣候會保持在它原本的位置,一旦發生變化,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情況,並且各自佔據一定的狀態。所以氣候的表現會有順從、違逆、過盛、鬱積、剋制與反剋、太過和不及的現象。例如厥陰風木當令時,會出現溫和的風、草木茂盛的景象,這就是順從;如果天氣晴朗乾燥卻沒有風,就是違逆;如果天空陰霾、河水不結冰,就是過盛;如果出現大風折斷樹木、雲霧混亂的景象,就是鬱積;如果山林乾枯、草木枯黃凋落,就是剋制;如果出現大暑時節的酷熱、蚊蟲滋生為害,就是反剋;如果發生山崩地裂、時常出現昏暗的塵埃,就是太過;如果陰冷無常、整天烏雲密布,就是不及。

常常在相隔幾里的地方,或者在同一天內,氣候就會不同,而所產生的影響也完全不同。疾病的發生會隨著氣候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治療疾病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不要只看運氣。何況運氣各自掌管特定的時段,當令時就成為主氣,也叫做司天。如果不是當令時出現的氣,就叫做客氣。客氣出現的時候,主氣就會潛伏起來,看不見了,這就是所謂的在泉。更應該體會天時的變化,天時如果強盛,就應該順應天時來調養身體,如果人體的病邪強盛,就應該以治療疾病為主,不要太過拘泥天時。用熱藥來治療熱病,用寒藥來治療寒病。經典上說:必須先了解歲時的氣候,不要違背自然和諧,也就是春夏養陰、秋冬養陽的道理。

所以又說,如果不懂得年份增加的變化以及氣的盛衰,就不能算是一個好醫生。單單看年月的天干地支,配合所謂的衝合,這在天下都是一樣的,四季的變化也是固定的,如果就這樣認為自己通曉運氣,那就像是有病人,卻去翻看星象曆法來決定他的生死一樣,這和用管子看天、用瓢來測量大海有什麼區別呢!不拘泥於固定的運氣理論,而能自然而然地與天地元氣相契合,才有可能談論太極陰陽變化無窮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