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經大成》~ 卷之三 (15)
卷之三 (15)
1. 生脈散三十七
人參(五錢),五味子(三錢),麥冬(二錢)
熱耗元神,氣短倦怠,口渴而咳,自汗出,此方主之。
肺主氣,火熱耗傷則短。金為火勝,不能生火則渴。氣少則倦怠自汗,虛火乘肺則咳。此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之象也。人參補肺,麥冬清肺,五味子斂肺,一補,一清,一斂,養氣之法備矣。名生脈者,以脈失氣則憊,得氣則充。汪注:人將死脈絕,服此能復生,陋學從治無一效。
詎知脈絕由陽氣,獨參可也。不則須四逆、回生等湯,豈五味、麥冬之所宜乎。謬言貽害,不仁甚矣。東垣曰:夏月將此方加黃耆、甘草服之,令人氣力湧出,可以推廣其義。
詩曰:麥冬清苦,五味辛酸,胡云生脈,參力充完。
白話文:
人參五錢、五味子三錢、麥門冬二錢。
當身體因為熱邪而耗損元氣,出現呼吸短促、疲倦乏力、口渴咳嗽、且容易流汗的狀況,就適合使用這個方子來治療。
肺主管呼吸之氣,若受到火熱邪氣的耗損,就會導致呼吸短促。肺屬金,若火氣太旺盛,就會無法滋養肺陰,進而感到口渴。當體內氣虛不足,就會感到疲倦無力且容易出汗,而虛火侵犯到肺部就會引起咳嗽。這種狀況就如同小人得勢,君子衰敗的徵象。人參可以補益肺氣,麥門冬可以清肺熱,五味子可以收斂肺氣。這個方子結合了補、清、斂三種作用,具備了完善的養氣方法。之所以稱作「生脈散」,是因為脈象失去氣的滋養就會衰弱,得到氣的滋養就會充實有力。汪氏的註解說:「人瀕臨死亡脈搏快要消失時,服用此方能使脈象恢復。」但以我淺陋的學識,在臨床上使用此方沒有看到這樣的效果。
其實,脈象衰絕的原因是陽氣虛脫,這時候單用人參就可以解決問題,不然就應該使用四逆湯、回陽救急湯等方子,哪裡是五味子、麥門冬這些藥物所適合的呢?這種錯誤的說法會害人,實在是太不仁慈了。李東垣說過,夏天在原方的基礎上加入黃耆、甘草一起服用,可以使人精力充沛,這可以擴展此方的應用範圍。
詩中說:麥門冬的味道清苦,五味子的味道辛酸,怎麼能說是生脈呢?其實是用人參的補氣力量來使脈象充實飽滿。
2. 歸脾湯三十八
(龍眼肉、煨薑、大棗佐煎)
人參,白朮,茯神,棗仁,遠志,木香,黃耆,當歸,甘草
脾虛血動,或鬱結作痛,此方主之。
趙養葵曰:心主血,脾統血,肝藏血,凡血症須按三經用藥,此方是也。愚謂血本臟腑精液,從火而化。故其色赤。猶水銀之升靈砂砂也,未必便生於心。但思慮過度,心血先虧耳。心虧,則脾何所統,而肝無所藏,致妄行不歸,或鬱結疼痛。爰用參、耆、棗仁、龍眼肉以補心,苓、草、白朮、大棗以理脾,木香、遠志、當歸、生薑以和肝。張介賓曰:此方之木香,特因鬱結疼痛,如無是症,必須除去以避香燥。
其於氣虛血動不尤善乎?又遠志味辛而散,凡多汗燥熱,亦宜酌用。名言可採。諸家方書,列出許多病症,責以此湯主治。命名歸脾,吾不知其所謂。
詩曰:歸脾參朮稱巨擘,耆草棗仁仍得得,茯神遠志再效靈,龍火當從風木息。
白話文:
(龍眼肉、煨過的生薑、大棗一起輔助煎煮)
人參、白朮、茯神、酸棗仁、遠志、木香、黃耆、當歸、甘草。
這是用來治療因脾虛導致血不穩定,或是因氣滯血瘀而引起的疼痛的方子。
趙養葵說:「心主管血,脾統攝血,肝儲藏血,凡是血的病症,都必須按照這三個經絡用藥,這個方子就是這樣。」我認為,血本來是臟腑的精液,從火而化生,所以呈現紅色,就像水銀能從煉丹砂中提取出來一樣,不一定直接產生於心。只是因為思慮過度,才導致心血首先虧損。心血虧損,脾就無從統攝,肝也無法儲藏,以致血不循常道而妄行,或是鬱積而疼痛。因此,採用人參、黃耆、酸棗仁、龍眼肉來補心,茯神、甘草、白朮、大棗來調理脾,木香、遠志、當歸、生薑來調和肝。張介賓說:「這個方子中的木香,是特別針對氣滯血瘀疼痛而設的,如果沒有這種症狀,就必須去除以避免香燥。」
這個方子對於氣虛血不穩定不是更加有效嗎?而且遠志味道辛散,凡是多汗燥熱的情況,也應該斟酌使用。這些說法都值得採納。各家醫書列出了許多病症,都說可以用這個方子來治療。把這個方子命名為歸脾,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詩曰:「歸脾湯中人參和白朮堪稱主力,黃耆和甘草、酸棗仁也功不可沒,茯神和遠志也能發揮功效,讓心火能夠順從風木平息。」
3. 七福飲三十九
(身冷多汗去遠志,用黃耆)
人參,白朮,當歸,地黃,棗仁,遠志,甘草
因產乳斷,未產血動,目暗心怦,此方主之。
萬物莫靈於人。孕育,其始基也。不胎教而能寡過,生子必壽。今阿母有是病式,責以三陰盡虧,情欲之過,端恐不免。不有以藥之,所生雖佳兒,期月不保,未可知也,況壽乎?
上方人參、白朮、甘草補胃氣也。胃氣補,太陰治矣。當歸、地黃滋精血也,精血滋,厥陰治矣。棗仁、遠志寧心而交腎,心腎交,少陰治矣。夫太陰治則氣能攝血,而動者可止;厥陰治則精能配氣,而斷者可通;少陰治則水火不相射,而生明照之神。去遠志汗多忌散,用黃耆者,身冷須溫也。
此症此方,打疊得極其周匝,婦婦子子,更相為命,飲之自然獲福,故曰七福飲。
乳,血也,從脾肺運化而出,故其色白,其味甘,其氣腥。氣血足,自爾取之無禁。常見村婦乏乳,市醫用穿山甲、秦艽、䗪蟲、通草等物,教以雜豬爪炆酒,謂之下奶。不效,復想出許多做作,至有逼成癆瘵者,可為痛哭流涕。
詩曰:七福藥何斯,術參遠志棗,懷地秦當歸,還更汾甘草。
白話文:
(如果身體虛寒多汗,要去掉遠志,改用黃耆。)
人參、白朮、當歸、地黃、酸棗仁、遠志、甘草
此方主治產後停止分泌乳汁、沒有生產卻有出血、眼睛昏暗、心悸等症狀。
萬物之中,人最為靈性。懷孕是生命起始的根基。如果沒有做好胎教卻能減少過失,那麼生下的孩子必然長壽。現在母親有這種病症,追究原因是因為三陰經虧虛,以及過度情慾所致,恐怕難以避免。如果不靠藥物治療,即使生下好孩子,也難保能活過一個月,更何況長壽呢?實在難以預料。
方中的人參、白朮、甘草是用來補養胃氣的。胃氣補足,太陰經的病症就能治好。當歸、地黃是用來滋養精血的。精血充足,厥陰經的病症就能治好。酸棗仁、遠志是用來安神並調和心腎的,心腎調和,少陰經的病症就能治好。太陰經治好,氣就能攝住血,不正常的出血就能停止;厥陰經治好,精就能與氣相配,斷乳也能暢通;少陰經治好,水火就不會互相衝突,而能產生明亮的光芒。去掉遠志是因為汗多忌諱發散,改用黃耆是因為身體虛寒需要溫補。
這個病症用這個方子,考慮得非常周全。婦女和孩子們互相依賴,共同維繫生命,喝下這藥自然就能得到幸福,所以稱之為七福飲。
乳汁,是血所化生的,通過脾肺的運化而產生,所以顏色是白色,味道是甘甜的,氣味是腥的。氣血充足,自然能順利分泌,無需禁止。常見鄉村婦女缺乳,市面上的醫生用穿山甲、秦艽、䗪蟲、通草等藥物,教人用豬蹄燉酒,說是能下奶。但往往無效,又想出許多其他的方法,甚至有人因此得了肺癆,實在令人痛哭流涕。
詩曰:七福藥方是怎樣?白朮人參遠志棗,懷生地黃當歸配,再加甘草一同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