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瑤函》~ 卷四 (11)
卷四 (11)
1. 妊娠
按胎前產後。多因氣血失和。以致燥火上攻。陰陽澀滯。或風邪乘虛。邪火侵淫。七情抑鬱。六氣引邪。不必拘泥其翳膜紅痛。胎前惟用安胎清火。產後惟用養榮散郁。二症須分有餘不足。在氣分者宜調之散之。在血分者宜補之行之。自無變症矣。
白話文:
懷孕期間和生產後,許多婦女的身體不適,多半是因為體內氣血失調,導致虛火上炎、陰陽運行不順暢,或是風邪趁虛而入、邪火侵擾,也可能是情緒抑鬱、外感六氣而引發的。不必太過執著於眼睛出現翳膜紅腫疼痛這些症狀。懷孕期間主要以安胎、清火為主;生產後則著重於滋養身體、疏散鬱悶之氣。這兩種情況必須區分是屬於體內有餘還是不足。如果問題出在氣分,就應該調理、疏散;如果問題出在血分,就應該補益、活血。這樣處理,自然就不會產生其他病症了。
2. 兼胎症
婦人有孕號兼胎。都是三陽痞塞來。只是有余無不足。要分血氣兩家災。此症專言婦人有孕而目病也。其病多有餘。要分在血在氣分之不同。在氣分則有如旋螺泛起。瞳神散大等症。在血分則有如瘀血凝脂等症。蓋其痞隔。陰陽澀滯。與常人病眼不同。為病每多危急。人不知慮。
屢見臨重而措手不及。內伐又恐傷胎泄氣。不伐又源不清。事在兩難。善用內護外劫之治。則百發百中矣。如治胎前目病。不厭疏利。但避硝黃等峻藥。破血及泄小腸之劑勿用經云。有故無殞。亦無殞也。或以白朮黃芩固胎之藥監製之藥佐之。則無礙矣。宜服:
保胎清火湯
黃芩(一錢二分),砂仁,荊芥穗,當歸身,白芍,連翹,生地黃,廣陳皮(各一錢),川芎(八分),甘草(三分)
上銼劑。白水二鍾。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
簡易知母飲(治妊娠心脾壅熱。目赤咽膈渴苦。煩悶多驚。)
赤茯苓,黃芩,麥冬肉,知母,桑白皮,黃耆,細甘草(各等分)
上銼劑。白水二鍾。煎熱去滓。再入竹瀝一小鐘。碗內沖服。
天門冬飲子(治蘊熱。忽然兩目失明。內熱煩燥。一應熱症。)
羌活,白茯苓,人參(各八分),天門冬(去心),知母(鹽水制),茺蔚子(各一錢二分),防風,五味子(各五分)
上銼劑。白水二鍾。煎至八分。去滓熱服。
芎蘇散(治孕婦外感風寒。渾身壯熱。眼花頭昏如旋。此蓋為寒克於脾胃。傷於榮衛。或露背當風取涼。致令眼疼頭痛。憎寒發熱。甚至心胸煩悶。大抵胎前二命所繫。不可輕易妄投湯劑。感冒之初。止宜芎蘇表其邪氣。其病自愈。)
紫蘇,川芎,麥冬肉(去心),白朮,陳皮,乾薑(炒黑),白芍藥(各一兩),甘草(五錢)
上為末。每服五錢。姜三片。蔥頭三段。水煎溫服。
消風散(治孕婦頭旋目昏。視物不見。腮項腫核。蓋因胎氣有傷。熱毒上攻。太陽沉痛。嘔吐。背項拘急。致令眼昏生花。若加痰壅。危在片刻。急宜服之。)
石膏,防風,甘菊花,羌活,川芎,荊芥,羚羊角,當歸,白芷,甘草,大豆黃卷(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細茶調。食後服。
天冬飲子(治孕婦將臨月。兩目忽然不明。燈火不見。頭痛目昏。腮項腫滿。不能轉頸。此症為懷孕多居暖閣。或烘火過熱。衣被臥褥。伏熱在內。或服補藥及熱物太過。肝臟壅極。致令胎熱。)
天門冬,知母,茺蔚子,防風,遼五味,茯苓,熟地黃,羌活,荊芥穗,川芎,白芍藥,當歸
上等分。銼劑。生薑三片。白水二鍾。煎。食後服。
白話文:
婦女懷孕時,如果同時出現眼睛疾病,稱為兼胎症。這通常是因為體內三陽經脈的氣血阻塞所導致,但這種阻塞並非真的不足,而是氣血運行有餘而堵塞。這個狀況要區分是氣分問題還是血分問題,兩者造成的症狀不同。
如果是氣分的問題,眼睛可能會像旋轉的螺絲一樣模糊不清,瞳孔會散大。如果是血分的問題,眼睛可能會出現像瘀血凝結一樣的狀況。這是因為體內氣血阻塞不暢,陰陽之氣運行不順,和一般眼睛疾病的狀況不同。這種病通常比較危急,但人們往往不注意,常常等到情況嚴重才措手不及。想要用藥治療,又怕傷到胎兒,不用藥又無法清除病根,實在兩難。比較好的方法是同時採用內服藥物保護胎兒,和用外在藥物消除病症,這樣才能有很好的療效。
治療懷孕期間的眼睛疾病,可以使用一些疏通氣血的藥物,但要避免使用芒硝、大黃等藥性峻烈的藥物,以及破血、瀉小腸的藥物。古籍說:「有病因,就不會傷害到胎兒。」也可以用白朮、黃芩等固胎的藥物輔助治療,這樣就沒有妨礙了。
可以服用以下藥方:
**保胎清火湯:**黃芩(4.5克),砂仁,荊芥穗,當歸身,白芍,連翹,生地黃,廣陳皮(各3克),川芎(2.4克),甘草(0.9克)。以上藥材切碎,加入兩碗清水,煎至八分,去除藥渣,飯後溫服。
簡易知母飲:(治療妊娠心脾積熱、眼睛紅腫、咽喉不適、口渴、煩悶、容易驚嚇)赤茯苓,黃芩,麥冬肉,知母,桑白皮,黃耆,細甘草(各等分)。以上藥材切碎,加入兩碗清水煎熱,去除藥渣,再加入一小鐘竹瀝,沖服。
天門冬飲子:(治療體內蘊熱、忽然兩眼失明、內熱煩躁等熱症)羌活,白茯苓,人參(各2.4克),天門冬(去心),知母(鹽水製),茺蔚子(各3.6克),防風,五味子(各1.5克)。以上藥材切碎,加入兩碗清水,煎至八分,去除藥渣,趁熱服用。
芎蘇散:(治療孕婦外感風寒、全身發熱、眼花頭暈、此為寒氣侵犯脾胃,傷及營衛所致,或是背部受涼而導致眼睛疼痛、頭痛、怕冷發熱,甚至心胸煩悶。懷孕期間,胎兒和母體的安危息息相關,不可隨便亂用藥,剛感冒時,宜用芎蘇散來發散邪氣,病自然會好。)紫蘇,川芎,麥冬肉(去心),白朮,陳皮,乾薑(炒黑),白芍藥(各30克),甘草(15克)。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15克,加生薑三片、蔥頭三段,水煎溫服。
消風散:(治療孕婦頭暈眼花、看不清東西、臉頰和頸部腫脹,這是因為胎氣受損,熱毒上攻,導致太陽穴疼痛、嘔吐、背部僵硬,眼睛昏花。若有痰液堆積,情況會更加危急,應立即服用此藥。)石膏,防風,甘菊花,羌活,川芎,荊芥,羚羊角,當歸,白芷,甘草,大豆黃卷(炒,各等分)。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9克,用少量茶水調勻,飯後服用。
天冬飲子:(治療孕婦臨盆前,忽然眼睛看不清,頭痛眼花,臉頰和脖子腫脹,脖子無法轉動。這是因為懷孕時經常待在溫暖的房間,或者烤火過熱,衣服和被褥太厚導致熱氣積在體內。也有可能是服用補藥或熱性食物過多,導致肝臟過於壅塞而產生胎熱。)天門冬,知母,茺蔚子,防風,五味子,茯苓,熟地黃,羌活,荊芥穗,川芎,白芍藥,當歸(各等分)。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三片、兩碗清水,煎煮,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