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仁宇

《審視瑤函》~ 卷六 (7)

回本書目錄

卷六 (7)

1. 附前賢治目醫案補遺諸方

十全大補湯(治諸虛百損。榮衛不和。形體羸瘦。面色痿黃。腳膝痠疼。腰脊倦痛。頭眩耳重。口苦舌乾。骨熱內煩。心忪多汗。飲食進退。寒熱往來。喘嗽吐衄。遺精失血。婦人崩漏。經候不調。凡病後不爽。及憂慮傷動血氣。此藥平補有效。)

白話文:

十全大補湯(治療各種虛弱、身體虛損。榮衛不和諧。身體瘦弱。面色萎黃。腳膝痠痛。腰脊倦痛。頭暈耳重。口苦舌乾。骨熱內熱。心煩多汗。飲食不進、退食,寒熱交替。喘嗽吐血。遺精失血。婦女崩漏。經期不調。凡是病後不爽。以及憂慮傷動血氣。這藥平補有效。)

茯苓白朮(土炒),肉桂(去粗皮),川芎當歸身,人參黃耆(蜜制),白芍熟地甘草(炙各等分)

白話文:

茯苓、白朮(炒後研細)、肉桂(去除粗皮)、川芎、當歸根、人參、黃耆(蜂蜜製)、白芍、熟地黃、炙甘草(各等份)

上銼劑。水二鍾。生薑三片。輝棗一枚。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接經曰。氣主呴之。血主濡之。故用人參、白朮、黃耆、茯苓、甘草甘溫之品以補氣。氣盛則能充實於肌肉矣。用當歸、川芎、芍藥、地黃、肉桂味厚之品以補血。血生則能潤澤其枯矣。

白話文:

《接經》上說:氣可以滋潤人體,血可以濡養人體。因此用人參、白朮、黃耆、茯苓、甘草等溫和滋補的藥物來補益氣血。氣血充盛就能充盈於人的肌肉。用當歸、川芎、芍藥、地黃、肉桂等味厚滋補的藥物來補益氣血。血氣生發就能滋潤乾燥的肌膚。

七宣丸(治風氣結聚。宿食不消。兼砂石皮毛在腹中。及積年腰腳疼痛。冷如冰石。腳氣衝心。煩憤悶亂。頭旋暗倒。肩背重痛。心腹脹悶。胸膈閉塞。風毒腫氣。連及頭面。大便或秘。小便時澀。脾胃氣痞。不能飲食。腳氣轉筋。掣痛攣急。心神恍惚。睡臥不安等疾。)

白話文:

七宣丸(用於治療:風邪凝結積聚。宿食不消。兼且有砂石皮毛在腹部。以及多年腰腿疼痛。冷如冰石。腳氣衝擊心臟。煩躁憤怒抑鬱煩亂。頭暈目眩昏倒。肩背疼痛。心腹脹悶。胸膈閉塞。風毒腫脹之氣。連累頭面。大便有時便祕。小便有時澀痛。脾胃氣滯,不能飲食。腳氣引起痙攣。抽搐疼痛劇烈。心神恍惚。睡臥不安等疾病)。

錦紋大黃(麵裹煨十五兩),甘草(炙四兩),柴胡(去苗洗),訶黎勒皮,枳實(焙),木香(各五兩),桃仁(泡去皮尖焙乾六兩)

白話文:

錦紋大黃(用麵包裹黃藥,煨成),15兩。

甘草(炙四兩),柴胡(去掉苗洗淨),訶黎勒衣,枳實(焙),木香(各五兩),桃仁(用溫水浸泡去掉外皮與尖頭,焙乾),6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遠臨臥米飲送下。漸增至四五十丸。取宣利為度。覺病勢退愈則止服。不問男女老少。並宜服之。量虛實增減。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打磨成細末。用蜂蜜把藥粉做成藥丸,藥丸的大小跟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二三十丸,在進食前後用米湯送服。逐漸增加藥丸服用量,直到四五十丸,以達到疏通經絡,促進氣血循環的效果為度。當疾病減退或者痊癒時,即可停止服用。無論是男性、女性、老少,只要是虛證體質,都可以服用。可以根據虛證體質的程度增減藥丸的服用量。

神功丸(治三焦氣壅。心腹痞悶。六腑風熱。大便不通。腰腿疼痛。肩背重痛。頭昏面熱。口苦咽乾。心胸煩燥。睡臥不安。及治腳氣。並素有風人大便結燥。)

白話文:

神功丸(用於治療三焦之氣壅滯,導致心腹痞悶、六腑風熱、大便不通、腰腿疼痛、肩背重痛、頭昏面熱、口苦咽乾、心胸煩躁、睡臥不安。以及治療腳氣,並素有風大、大便結燥等症狀。)

火麻仁(另搗如膏),人參(去蘆各二兩),錦紋大黃(麵裹煨),訂黎勒(取干皮各四兩)

白話文:

  • 火麻仁:將火麻仁搗成膏狀。

  • 人參:取去蘆頭的人參,各二兩。

  • 大黃:用麵粉包裹大黃後煨熟,各四兩。

  • 訂黎勒:取乾皮,各四兩。

上為細末。另入麻仁膏擦勻。加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滾白湯或溫酒米飲皆可送下。食遠臨臥時服。如大便不通。可倍丸數。以通利為度。

白話文:

  1. 將乳香、沒藥、安息香、沉香、檀香、麝香、冰片、梅片等研成細末。

  2. 另放入麻仁膏均勻擦勻。

  3. 再加入煉蜜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

  4. 每服二三十丸,可以使用滾燙的熱水或溫酒,米粥來送服。

  5. 可以在睡前服藥,如果排便不順暢,可以加倍丸劑的數量,以排便通暢為準。

小柴胡湯(治傷寒溫熱病。身熱惡風。頸項強急。胸滿脅痛。嘔噦煩渴。寒熱往來。身面皆黃。小便不利。大便秘澀。或過經未解。或潮熱不除。及瘥後勞復。發熱疼痛。婦人傷風頭痛煩熱。經血適斷。寒熱如瘧。發作有時。及產後傷風。並宜服之。)

白話文:

小柴胡湯(適用於治療以下症狀:寒熱病。身體發熱、怕吹風。頸項強硬。胸滿、肋骨疼痛。嘔酸水、口渴。忽冷忽熱。身體和臉都發黃。小便不利。大便乾結。或月經來潮後尚未潔淨。或潮熱不退。還有病癒後因勞動過度而病情復發。發熱、疼痛。婦人因著涼而導致的頭痛發熱。月經剛剛結束。寒熱發作像瘧疾一樣。有規律地發作。還有產後因著涼而導致的以上病症。都可以服用小柴胡湯。)

柴胡(去蘆半斤),人參(去蘆),甘草(炙),黃芩(各三兩),半夏(湯泡七次焙乾二兩五錢)

白話文:

柴胡(去掉蘆頭,半斤),人參(去掉蘆頭),甘草(烘烤過的),黃芩(各三兩),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烘乾,二兩五錢)

上銼劑。或為粗末。每服三五錢。水二鍾。生薑三片。棗一枚。去核同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小兒分作二服。量其大小多寡。

白話文:

上等的切碎草藥,有時是粗末的粉末。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的藥粉,用兩鍾水和三片生薑、一枚去核的棗子一起煎煮,直到液體減少到七分之一。過濾掉渣滓,趁溫熱的時候服用。不拘泥於服用的時間。如果給兒童服用,可以分成兩次服用。根據兒童的年齡大小和病情輕重,酌量增加或減少藥量。

按邪在表則惡寒。邪在裡則發熱。邪在半表半裡則惡寒且熱。故令寒熱往來。少陽之脈。行於兩脅。故令脅痛。其經屬於膽。膽汁上溢。故口苦。膽者肝之腑。在五行為木。有垂枝之象。故脈弦。柴胡性辛溫。辛者金之味。故用之以平木。溫者春之氣。故用之以入少陽。黃芩質枯而味苦。

白話文:

如果邪氣在身體的表面,就會出現惡寒的症狀。如果邪氣在身體的內部,就會出現發熱的症狀。如果邪氣在身體的表裡之間,就會出現惡寒和發熱同時存在的症狀。所以會讓寒熱交替出現。少陽的經脈,在兩脅的位置運行。所以會出現脅痛的症狀。少陽的經脈與膽臟相連。膽汁向上溢出,所以會出現口苦的症狀。膽臟是肝臟的腑臟,在五行中屬木。具有垂枝的特性。所以脈象是弦脈。柴胡性辛溫。辛味是金的滋味。所以用它來平木。溫性是春天的氣候。所以用它來進入少陽。黃芩質地枯燥,味道苦。

枯則能浮。苦則降。君以柴胡。則入少陽。矣然邪之傷人。常乘其虛。用人參、甘草者。欲中氣不虛。邪不得復傳入里耳。是以中氣不虛之人。雖有柴胡證。而人參在可去也。邪初入表裡。氣逆而煩嘔。故用半夏之辛。以除嘔逆。邪半在表。則榮衛爭。故用薑棗之辛甘。以和榮衛。

白話文:

枯燥的東西能使水浮起。苦味的東西能使人體的火氣下降。柴胡能使藥性進入少陽部位,一般來說,邪氣侵害人體,通常會乘虛而入。使用人參、甘草,是為了讓體內的元氣不虛,邪氣就不會再傳入體內。所以體內元氣不虛的人,即使有柴胡證,也可以去掉人參。邪氣剛剛進入體表裡,氣機逆亂而引起煩悶嘔吐,所以用半夏的辛味來消除嘔吐逆亂。邪氣一半在體表,榮衛之氣就會爭鬥,所以用薑棗的辛甘味來調和榮衛之氣。

大棗(治痰飲為患。或嘔吐惡食。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發熱惡寒。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白話文:

大棗:(用於治療痰飲為患。或者嘔吐、厭惡食物。或者頭暈、心悸。或者中脘部不舒暢。或者發熱、惡寒。或者因為吃了生冷的東西,脾胃不和。)

半夏(湯泡洗七次薑汁炒),廣陳皮(湯泡去白各一錢半),甘草(炙七分),白茯苓(一錢)

白話文:

半夏(用湯泡七次,再用薑汁炒過)

廣陳皮(用湯泡過,把白色的皮去掉,用一錢半)

甘草(炙烤過,用七分)

白茯苓(用一錢)

上銼劑。水二鍾。生薑三片。烏梅一個。同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按水穀入胃。無非濕也。脾土旺則能運化水穀。上歸於肺。下達膀胱。無濕氣之可留也。惟夫脾弱不能制濕。則積而為痰飲。半夏之辛能燥濕。茯苓之淡能滲濕。甘草之甘能健脾。陳皮之辛能利氣。脾健則足以制濕。氣利則積飲能行。東南之人。多有濕飲之痰。故丹溪恆主之。其曰加升提之劑者。亦清氣升而濁氣自降之謂。

白話文:

水穀進入胃中,無非是濕氣。脾土旺盛,就能運化水穀,向上歸於肺,向下達於膀胱,沒有濕氣可以滯留。只有脾臟虛弱,不能控制濕氣,濕氣積聚而形成痰飲。半夏辛味能燥濕,茯苓淡味能滲濕,甘草甘味能健脾,陳皮辛味能理氣。脾臟健壯就能夠控制濕氣,氣機通暢就能使積聚的痰飲消散。東南地區的人,多有濕飲痰。因此,丹溪常常以這四味藥為主藥。所謂加入升提之劑,也是清氣上升而濁氣自然下降的意思。

按此湯乃治一身之痰都管之要藥也。欲下行加引下藥。黃柏木通防己之類。欲上行加引上藥。升麻、柴胡、防風之類。又曰、二陳加升降之藥。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

白話文:

這個湯劑是治療全身痰濕的重要藥方。想要讓藥性往下運行,可以加入引下藥,例如黃柏、木通、防己等。想要讓藥性往上運行,可以加入引上藥,例如升麻、柴胡、防風等。又說,二陳湯加入升降藥,可以使大便通暢,小便增多。

溫白丸(治心腹積聚。久症癖塊。大如杯碗。黃疸宿食。朝起嘔吐。肢滿上氣。時時腹脹。心下堅結。上乘搶心。傍攻兩脅。十種水病。八種痞塞。翻胃吐逆。飲食噎塞。五種淋疾。九種心痛。積年食不消化。或瘧痰連年不瘥。及療一切諸風。身體頑痹。不知痛癢。或半身不遂。或眉發墮落。及療七十二種風。三十六種遁屍疰忤及癲癇。或婦人諸疾。斷緒不生。帶下淋瀝。五邪煩心。憂愁思慮。意思不樂。飲食無味。月水不調。及腹中一切諸疾。有似懷孕。連年屢月。羸瘦困憊。或歌或哭。如有所使。俱服此藥。無不除愈。)

白話文:

溫白丸(治療心腹積聚:多年的頑固疾病。積塊大如杯碗。黃疸和宿食。早上起牀嘔吐。四肢腫脹,氣喘。時常腹脹。心下堅硬結塊。向上侵犯心臟。向兩側肋間刺痛。十種水病。八種痞塞。胃部翻滾嘔吐。飲食噎塞。五種淋疾。九種心痛。多年積食不消化。或瘧疾痰飲多年未癒。以及治療各種風疾。身體頑固麻木。不知道疼痛和瘙癢。或半身不遂。或眉毛和頭髮脫落。以及治療七十二種風疾。三十六種癘疫疰忤和癲癇。或婦女各種疾病。斷續不斷地不懷孕。帶下淋漓不止。五邪煩心。憂愁思慮。心情不愉快。飲食無味。月經不調。以及腹中各種疑似懷孕的疾病。連年累月。羸瘦困憊。有時唱歌,有時哭泣。好像被什麼控制。都服用此藥。沒有治不好的。)

烏頭(泡去皮臍二兩五錢),紫菀(去苗土葉),柴胡(去蘆頭),石菖蒲厚朴(去皮薑製),桔梗,皂角(去皮子炒),吳茱萸(用湯洗炒),乾薑(炮),黃連,人參,白茯苓,肉桂(去粗皮),巴豆(去心皮膜出油炒另研),蜀花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各五錢)

白話文:

川烏頭(浸泡後去除皮臍,二兩五錢),紫菀(去除苗和泥土葉),柴胡(去除蘆葦頭),石菖蒲,厚朴(去除皮,用薑汁製過),桔梗,皁角(去除皮子,炒過),吳茱萸(用熱水洗過,再炒),乾薑(炮製過),黃連,人參,白茯苓,肉桂(去除粗糙的皮),巴豆(去除心,皮和膜,炒出油後另行研磨),蜀花椒(去除尖端和未開裂的果實,稍微炒過以去除汗液,各五錢)。

上為細末。另入巴豆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薑湯送下。食後臨臥服。漸加至五丸七丸。通利則止。再縮減回服。

白話文:

將巴豆搗成細末。另外加入巴豆,拌勻。將蜂蜜熬製成丸。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丸。用薑湯送服。在吃完飯後臨睡前服用。逐漸增加到五丸七丸。直到大便通暢後就停止服用。然後再逐漸減少服用量。

川芎茶調散(治男婦小兒。諸風上攻。頭目昏重。偏正頭風疼痛。鼻塞聲重。傷風壯熱。肢體煩疼。肌肉蠕動。膈熱痰盛。婦人血風攻注。太陽穴疼。但是感風氣。悉皆治之。)

白話文:

川芎茶調散(用於治療男女老幼。各種風病上攻。頭部昏沉,偏正頭痛,鼻塞聲重。傷風引起的發燒。四肢疼痛。肌肉抽搐。胸膈煩熱,痰液多。婦女生理期血氣上行,頭痛。這是由於風邪引起的。同時治療所有這些症狀的藥物。)

薄荷(去梗取葉不見火八兩),防風(三兩),白芷,川羌活,甘草(炙各二兩),細辛(去蘆八錢),川芎,荊芥穗(各四兩)

白話文:

  • 蘇薄荷(將梗部去除,取葉子,不碰到火,重量為八兩)

  • 防風(重量為三兩)

  • 白芷(重量為二兩)

  • 川羌活(重量為二兩)

  • 甘草(經過炙烤,重量為二兩)

  • 細辛(去除根莖,重量為八錢)

  • 川芎(重量為四兩)

  • 荊芥穗(重量為四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或薑蔥煎服亦可。一方加菊花、殭蠶、蟬蛻。名曰菊花茶調散。常服清頭目。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為細粉狀。每次服用二錢重,於飯後用茶清調服。也可以用薑和蔥煎煮服用。另外一方中加入菊花、僵蠶、蟬蛻。這種藥方叫做菊花茶調散。經常服用可以清頭目。

四物湯(能調益榮衛。滋養氣血。治衝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痀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發歇疼痛。妊娠宿冷。將息失宜。胎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產後乘虛風寒內搏。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少腹堅痛。時作寒熱。)

白話文:

四物湯(能夠調和促進氣血運行,滋養氣血。治療衝任虛損,月經不調,臍腹疼痛,崩漏,血塊硬結,發作時疼痛。妊娠期間受了風寒,胎動不安,血流不止。以及產後受了虛弱的風寒,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小腹堅痛,時常發作寒熱。)

當歸身(去須酒浸微炒),白芍藥(酒洗),川芎(酒洗),干熟地(酒蒸各等分)

白話文:

當歸身(去掉鬚根,用酒浸泡後微炒),

白芍藥(用酒清洗),

川芎(用酒清洗),

乾熟地(用酒蒸制,以上四種藥材等分)。

上銼劑。白水二鍾。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按是方治血分之聖藥也。用當歸引血歸肝經。川芎引血歸肺經。芍藥引血歸脾經。地黃引血歸腎經。惟心生血。肝納血。脾統血。肺行血。腎藏血。男子化而為精。女子化而為月水。血有形之物。屬乎陰。故名曰四物湯。

白話文:

此方是治療血分疾病的聖藥。使用當歸引血歸於肝經。川芎引血歸於肺經。芍藥引血歸於脾經。地黃引血歸於腎經。只有心臟產生血液。肝臟貯藏血液。脾臟統帥血液。肺臟運行血液。腎臟儲藏血液。男子將血變為精液。女子將血變為月經。血是有形的物質,屬於陰。所以此方名為四物湯。

經云。氣血人身之二儀也。天地之道。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人與天地相似。故陰血難盛而易虧。是方也。當歸、芍藥、地黃。味厚者也。味厚為陰中之陰。故能生血。川芎味薄而氣清。為陰中之陽。故能行血中之氣。然草木無情。何以便能生血。所以謂其生血者。以當歸、芍藥、地黃。

白話文:

醫書上說:氣血是人體的根本,天地之道,陽氣總是充盈有餘,陰氣總是虧損不足。人類與天地相似,因此陰血難以充盛而容易虧損。這個方子裡,當歸、芍藥、地黃。味道濃厚的藥物。味道濃厚是陰中的陰,因此能夠生血。川芎味道清淡而氣味清新,是陰中的陽,因此能夠運行血中的氣。但是草木沒有情感,怎麼能夠生血呢?之所以說它能夠生血,是因為當歸、芍藥、地黃。

能養五臟之陰。川芎能調榮衛中之氣。五臟和而血自生耳。若曰四物便能生血。則未也。師云、血不足者。以此方調之則可。若上下失血太多。氣息機微之際。則四物禁勿與之。所以然者。四物皆陰。陰者天地閉塞之令。非所以生萬物者也。故曰禁勿與之。

白話文:

能養五臟之陰。川芎能調和充盈於經絡之間的氣血。五臟陰陽調和,血自然產生。如果說四物湯就能生血,那是不正確的。老師說,氣血不足的人,可以用這個方子來調養。但是,如果上、下大量出血,氣息微弱,瀕臨死亡的時刻,四物湯一定不能用。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四物湯都是陰性的藥物。陰性是天地閉塞的秩序,不是生長萬物的法則。所以說,瀕臨死亡的人不能用。

涼膈散(治男婦小兒。臟腑積熱。煩燥多渴。面熱頭昏。唇焦咽燥。舌腫喉閉。目赤疼痛。鼻衄頷頰結硬。口舌生瘡。痰實不利。涕唾稠黏。睡臥不寧。譫語狂妄。腸胃燥澀。便溺秘結。凡一切風壅等症。並宜治之。)

白話文:

涼隔散(適用於男女老少。臟腑積熱。煩躁多渴。臉熱頭昏。嘴脣乾燥喉嚨發乾。舌頭腫脹喉嚨閉塞。眼睛發紅疼痛。鼻子出血下巴和臉頰僵硬。口腔中長瘡。痰多流不出來。涕唾稠黏。睡不安寧。說胡話或行為異常。腸胃燥熱。大便和小便不通暢。凡是所有由風引起的症狀,都適合用此方治療。)

黃芩(酒炒),梔仁(炒黑),蘇薄荷(各三兩),連翹(四兩),大黃(酒炒),甘草(炙),元明粉(各二兩)

白話文:

  1. 黃芩(用酒炒過的):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2. 梔仁(炒至焦黑):能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3. 蘇薄荷(各三兩):能疏風清熱、解暑利濕。

  4. 連翹(四兩):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5. 大黃(用酒炒過的):能清熱瀉火、通便導滯。

  6. 甘草(炙過的):能益氣補虛、調和諸藥。

  7. 元明粉(各二兩):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白水二鍾。煎至八分。去滓。食遠熱服。

按是方黃芩、梔子。味苦而氣涼。故瀉火於中。連翹、薄荷。味薄而氣薄。故清熱於上。大黃、芒硝。鹹寒而味厚。故諸實皆瀉。用甘草者。取其性緩而戀膈也。不作湯液而作散者。取其泥膈而成功於上也。

白話文:

這個方劑裏的黃芩、梔子。它們味道苦,性質涼。所以能清瀉裏面的火熱。連翹、薄荷。它們味道淡,氣味輕薄。所以能清熱爽利上焦。大黃、芒硝。它們鹹寒而滑利,而且味道濃重。所以能瀉下各種實證。用甘草是因為它的性質緩和,可以戀膈。不用湯液而用散劑,是因為散劑可以留滯在膈上,而在上焦發揮作用。

三黃丸(治三焦積熱上攻。眼目赤腫。小便赤澀。大便結燥。五腑俱熱。腸風痔漏等症。並皆治之。)

白話文:

三黃丸(治療三焦積熱上攻、眼目紅腫、小便赤澀、大便乾燥、五臟皆熱、腸風痔漏等症狀,皆能治療。)

川黃連,黃芩,黃柏(俱用酒潤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白滾湯送下。忌煎炒椒姜辛辣等熱物。

按少火之火。無物不生。壯火之火。無物不耗。經曰壯火食氣是也。故少火宜升。壯火宜降。今以三物降其三焦之壯火。則氣得其生。血得其養。而三焦皆受益矣。黃芩苦而枯。故清熱於上。黃連苦而實。故瀉火於中。黃柏苦而潤。故瀉火於下。雖然。火有虛實。是丸但可以治實火。

白話文:

溫和的火可以讓人們生存,旺盛的火可以耗損人的精血。醫書上說壯火會吞食人的元氣。因此,溫和的火應該向上升,旺盛的火應該向下降。現在用三味中藥來降低三焦的旺盛之火。如此一來,人體元氣就能夠得到生長,血液就能得到滋養,三焦都能受益。黃芩苦而枯燥,因此可以清除上焦的熱。黃連苦而厚實,因此可以瀉掉中焦的火。黃柏苦而滋潤,因此可以瀉掉下焦的火。然而,火勢有虛有實。這個藥丸只能治療實火。

若虛者用之。則火反盛。謂降多亡陰也。丹溪曰。虛火宜補。則虛實之辨。若天淵矣。明者當求之證焉。

一名三補丸。三補云何。以黃連、黃芩、黃柏三黃。能瀉三焦之火。火瀉則陰生。故曰三補。

白話文:

這是一丸三補丸。三補丸是什麼意思呢?它是由黃連、黃芩、黃柏這三種中藥材組成的。這三種中藥材都能清除三焦之火。火氣清除了,陰就會生長起來。所以叫做三補丸。

按是方乃瀉中之補。非補中之補也。若真以為補。是向癡人說夢也。程岩泉曰。人皆知補之為補。而不知瀉之為補。知瀉之為瀉。而不知補之為瀉。真知言哉。

白話文:

這一方是瀉中之補,不是補中之補。如果真正認為它是補,這就好比對著一個傻子說夢話。程巖泉說,人們都知道補是補,卻不知道瀉也能成為補;知道瀉是瀉,卻不知道補也能成為瀉。這纔是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四季三黃瀉心丸(治男婦三焦積熱。上焦有熱攻衝。眼目赤腫。頭項疼痛。口舌生瘡。中焦有熱。心膈煩燥。不美飲食。下焦有熱。小便赤澀。大便秘結。五臟俱熱。即生癰癤瘡痍。及治五般痔疾。糞門腫或下鮮血。小兒積熱。亦宜服之。)

白話文:

  • 四季三黃瀉心丸**(治療男女三焦的積熱。上焦有熱,攻衝於頭。眼睛發紅腫脹。頭頸疼痛。口舌生瘡。中焦有熱。心胸煩躁。食慾不振。下焦有熱。小便發赤、排尿疼痛。大便乾結。五臟皆熱。就會產生膿瘡瘡痍。以及治療五種痔瘡。肛門口腫脹或下鮮血。小兒積熱。也適合服用。)

大黃(酒浸九蒸曬春秋三夏一冬五兩),黃連(酒炒春四夏五秋三冬一兩),黃芩(酒炒春四夏秋六冬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或用水疊為丸亦可。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錢。滾白湯送下。

按味之苦者皆能降火。黃芩味苦而質枯。黃連味苦而氣燥。大黃苦寒而味厚。質枯則上浮。故能瀉火於膈。氣燥則就火。故能瀉火於心。味厚則喜降。故能蕩邪攻實。此天地親上親下之道。水流濕。火就燥之義也。

白話文:

具有苦味的藥物都能清火。黃芩味道苦澀,藥性燥熱。黃連味道苦澀,藥性乾燥。大黃味苦寒,味道濃鬱。藥性乾燥,則會上浮。所以能清瀉膈中的火氣。藥性燥熱,則會趨向火熱。因此能清瀉心火。味道濃鬱,則喜降。因此能蕩滌邪氣,攻伐實熱。這就是天地清氣上浮、濁氣下沉的規律。水向低處流,火向高處走,也是這個道理。

青州白丸子(治男婦半身不遂。手足頑麻。口眼喎斜。痰涎壅塞。及一切風。他藥所不能療者。小兒驚風。大人頭風。洗頭風。婦人血風。並宜服之。)

白話文:

青州白丸子(治療男女半邊身子不靈活,手腳麻木,嘴巴和眼睛歪斜,痰液充塞,及一切風病,其他藥物無法治癒的疾病。小兒驚風,大人頭風,洗澡後的頭痛,婦女血風,皆宜服用。)

天南星(生三兩),白附子(二兩),半夏(以水浸洗過白大者用七兩),川烏頭(去皮臍五錢各生用)

白話文:

天南星(生三兩)、白附子(二兩)、半夏(用水浸洗過白色大者用七兩)、川烏頭(去皮臍五錢,各生用)

上為細末。以生絹袋盛。用井華水擺。未出者更以手揉令出。如有滓。更研。再入絹袋。擺淨為度。放瓷盆中。日曬夜露。至曉棄水。別用井華水攪。又曬至來日早。再換新水攪。如此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曬乾後如玉片。碎研。以糯米粉煎粥清為丸。如綠豆大。

白話文:

將珍珠研磨成細末。用生絹袋子盛裝。使用井水浸泡。沒有完全溶解的,要用手揉搓使其溶解。如果有雜質,重新研磨。然後再次放入絹袋中,浸泡過濾乾淨即可。將過濾好的珍珠液放入瓷盆中。白天曬太陽,晚上露水。到了早上把水倒掉。另外用井水攪拌。太陽再曬到隔天早上。再換新水攪拌。按照此程序,春天做五天,夏天做三天,秋天做七天,冬天做十天。把水去掉後,曬乾成像玉片一樣的珍珠片。將珍珠片研磨成粉末。使用糯米粉煎製米粥,加入珍珠粉拌勻做成丸子。丸子的大小如同綠豆大小。

初服五丸。服至十五丸。生薑湯送下。不計時候。如癱瘓風。以溫酒下二十丸。日進三服。至三日後。當有汗。便能舒展。服經三五日漸愈。如痰壅膈上。欲用吐法。研末。每服三錢。用齏汁調服。吐痰為度。

白話文:

剛開始服五丸。服用至十五丸。用生薑湯送服。不拘於時間。如果是癱瘓風,用溫酒送服二十丸。每天服用三次。服用三天後,就會出汗。便能舒展。服用三到五天漸漸痊癒。若是痰阻塞在隔膜上,想要用吐法。藥研成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米湯調服。吐出痰為度。

大承氣湯(治陽明胃經積熱攻目。其脈沉實。睛珠疼痛。眩運。紅腫生翳。累發累治。久服寒涼之劑太過。以致寒裹火邪。結熱未除。實於腹內。秘結不通。治宜瀉滿。通大便。下實熱可也。)

白話文:

大承氣湯(治療陽明胃經積熱攻目。他的脈象沉實,眼珠疼痛,眩暈,紅腫生翳。反覆發作反覆治療,長期服用寒涼藥物太過,導致寒氣包裹火邪,火邪結聚未除,鬱積在腹中,閉塞不通。治療應當瀉除腹中邪氣,通大便,排除實熱即可。)

錦紋大黃(酒洗炒),芒硝(各三錢),厚朴(去皮炙),枳實(炙各二錢)

上為劑。水四鍾。先煮厚朴、枳實。至二鍾。入大黃煎二三沸。入硝煎溫服。取利為度。如未利。再投一服。按經云。燥淫所勝。以苦下之。大黃之苦寒。以瀉實熱。枳實之苦辛溫。攻腸胃壅滯。潤燥除熱。又曰。燥淫於內。治以苦溫。厚朴之苦辛溫。破腹中結燥。又曰。熱淫所勝。治以鹹寒。芒硝之咸。以攻蘊熱之堅痞。

白話文:

最上面為劑量。以四碗水為準。先煮厚朴、枳實。煮到剩下兩碗水。把大黃放進去煮二、三沸。把芒硝放進去煮到溫度適中的時候喝。喝到排便通暢為止。如果還沒有通暢,再喝一劑。根據經書上說。乾燥淫邪內盛。用苦味的藥來治療。大黃的苦寒之性。可以瀉實熱。枳實的苦辛溫之性。可以治療腸胃壅滯。潤燥除熱。另外還說。乾燥淫邪在內。用苦溫的藥來治療。厚朴的苦辛溫之性。可以打破腹中的結燥。又說。熱淫內盛。用鹹寒的藥來治療。芒硝的鹹味。可以攻蘊熱之堅痞。

白通湯(治少陰腎水客寒自利。宜通陽氣。溫中散寒。故用蔥白通氣。助乾薑附子。溫中散寒可也。)

白話文:

白通湯(治療少陰腎水客寒自利。應通調陽氣。溫中散寒。所以用蔥白通氣。加入乾薑附子。溫中散寒即可。)

蔥白(四莖),乾薑(二錢),附子(制過三錢)

水二鍾煎服。本方加人尿豬膽汁。苦寒。使熱藥不為寒氣所格。乃內經所謂甚者從治之法是也。

白話文:

將兩碗水煎服。本方加入人尿與豬膽汁。性質苦寒。可使熱藥不被寒氣所阻格。這正是內經所謂「病情嚴重者,應以相反的藥物來治療」的原則。

十棗湯(治傷寒邪熱。內蓄伏飲。以致頭疼。心下痞滿。引脅下痛。乾嘔氣。治宜下熱逐飲為當。經云辛以散之。故用芫花之辛以散飲。苦以泄之。故用甘遂大戟之苦以泄水。大棗之甘以益脾土。)

白話文:

十棗湯(用來治療由傷寒引起的邪熱,內部蓄積伏飲,導致頭痛,心下痞滿,引發脅下疼痛,乾嘔氣。治療應以下熱逐飲為原則。經雲:辛可以散之。所以用芫花的辛來散飲。苦可以泄之。所以用甘遂、大戟的苦來泄水。用大棗的甘來益脾土。)

芫花(錢半),甘遂(四分),大戟(一錢),大棗(六枚)

共為一劑。白水二鍾。先煎大棗至八分。入前三味同煎。或共為細末。每服一錢。羸人減半。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得快下。利後糜粥自養。

白話文:

共做一劑。加清水兩小碗。先將大棗煎成八分湯汁。然後放入前面三味藥材一起煎煮。或者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體弱的人減半。如果排便量少、疾病沒有痊癒,則在第二天繼續服用。如果藥到病除,排便順暢後,以稀粥調養身體。

導痰湯(治風痰湧盛者)

半夏(制二錢),廣陳皮(去白),枳實(去穰),赤茯苓,甘草(炙),膽南星(各一錢)

白話文:

半夏(炒製,二錢),廣陳皮(去掉白色內皮),枳實(去掉果核),赤茯苓,甘草(炙烤),膽南星(各一錢)。

上銼劑。白水二鍾。生薑三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按風痰者。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半夏、陳皮、茯苓、甘草。前之二陳湯耳。加南星以治風痰。入枳實去痰如倒壁。

白話文:

判斷風痰。如果濕土產生的痰,痰產生的熱,熱產生的風。半夏、陳皮、茯苓、甘草,這就相當於前面的二陳湯。加上南星來治療風痰。加入枳實,可以像剝離牆壁一樣去除痰。

保命集當歸湯(治翳。補益瞳仁。)

當歸身,黃芩,赤芍藥(各一錢半),柴胡,川黃連(各一錢),甘草(六分),熟地黃(二錢)

白話文:

當歸身、黃芩、赤芍藥(各 1.5 錢),柴胡、川黃連(各 1 錢),甘草(0.6 錢),熟地黃(2 錢)

上銼劑。白水二鍾。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保命集羚羊角散(治冰翳久不去者)

羚羊角(銼細末),升麻,北細辛(各等分),甘草(炙減半)

白話文:

羚羊角(研磨成細末),升麻,北細辛(各等份),甘草(炙烤後減半)

上為細末。一半煉蜜為丸。每服五六十丸。用一半為散。以清水煎滾。吞丸子。食後送下。(散服二錢空心滾湯送下)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細末。一半加入蜂蜜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五十到六十顆藥丸。另一半製成藥散。用清水煮滾。吞下藥丸。飯後服用。(藥散服用二錢,空腹時用滾燙的湯送服)

濟陰地黃丸(治三陰虧損。虛火上炎。致目睛散大。視物不真。或昏花澀緊。作痛畏明。或卒見非常之處等症。其功效與六味還少丹相似。)

白話文:

濟陰地黃丸(用於治療三陰虧損。虛火上炎。導致眼睛散大。看不清東西。或者眼睛昏花緊澀。疼痛怕光。或者突然看到異象等症狀。其功效與六味還少丹相似。)

遼五味,當歸,山茱萸,菊花,肉蓯蓉山藥,巴戟肉,枸杞,熟地黃,麥冬(去心各等分)

白話文:

當歸、山茱萸、菊花、肉蓯蓉、山藥、巴戟肉、枸杞、熟地黃、麥冬(去掉中間心),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白滾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