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仁宇
《審視瑤函》~ 卷四 (4)
卷四 (4)
1. 土疳症
土疳之病。俗號偷針。脾家燥熱。瘀滯難行。微則自然消散。甚則出血流膿。若風熱乘虛而入。則腦脹痛而眸子俱紅。有為漏之患。有吊敗之凶。
此症謂睥上生毒也。俗號為偷針。有一目生而傳兩目者。有止生一目者。有微邪不出膿血而愈者。有犯觸辛熱燥膩。風沙煙火。為漏為吊敗者。有竅未實。因風乘虛而入。頭腦俱腫。目亦赤痛者。所病不一。因其病而治之。宜服敷:
清脾散
薄荷葉,升麻,甘草(減半),山梔仁(炒),赤芍藥,枳殼,黃芩,廣陳皮,藿香葉,石膏,防風(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五分。白水煎服。
敷藥方
生南星(三錢研末),生地黃(五錢)
上共搗爛為膏。貼太陽穴。其腫即消矣。
白話文:
土疳這種病,俗稱偷針。是因為脾臟燥熱,導致氣血瘀滯不通暢。輕微的會自然消散,嚴重的則會出血流膿。如果又受到風熱邪氣的侵襲,就會頭脹痛,眼睛也跟著變紅,可能會變成瘺管,也可能會危及生命。
這個病是說眼皮上長了毒瘡,俗稱偷針。有的會從一隻眼睛蔓延到兩隻眼睛,有的只長在一隻眼睛。有的症狀輕微,不會出膿血就痊癒了;有的因為吃了辛辣燥熱油膩的食物,或者吹到風沙煙火,就可能變成瘺管,甚至危及生命。還有的因為身體虛弱,孔竅未閉合,風邪就趁虛而入,導致頭部腫脹,眼睛也紅腫疼痛,症狀不盡相同,要針對不同的情況來治療。應該服用和外敷以下藥方:
內服藥:清脾散
薄荷葉、升麻、甘草(用量減半)、炒過的梔子仁、赤芍藥、枳殼、黃芩、廣陳皮、藿香葉、石膏、防風(每種藥材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五分,用白開水煎煮後服用。
外敷藥方
生南星(三錢,磨成粉末)、生地黃(五錢)
將以上藥材一起搗爛成膏狀,敷在太陽穴上,腫脹就會消退。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