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仁宇

《審視瑤函》~ 卷五 (1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1)

1. 青盲症

青盲兩樣並難醫,爭忍愚人盡不知,最怕老年神氣弱,又嫌疲病血精虧,本是失神並膽澀,內膜外障別無些,雖然服藥扶根本,不若清修作主持,若是神圓精氣足,自然無恙舊光回。

白話文:

青光眼和白內障兩種眼疾都很難治療,可悲的是一般人卻不知道。最怕的是老年人精氣神衰弱,再加上疲倦與疾病,導致血精虧損。這些眼疾其實是由於失神和膽怯引起的,內外因素共同作用,沒有其他原因。雖然服藥可以幫助扶正根本,但不如通過靜養和修養來治療。如果能夠使精神圓滿、精氣充足,自然就能夠恢復健康,舊有的光彩也能夠重現。

此症謂目內外並無障翳氣色等病,只自不見者,是乃玄府幽深之源郁遏,不得發此靈明耳。其因有二:一曰神失,二曰膽澀。須訊其為病之始,若傷於七情,則傷於神,若傷於精血,則損於膽,皆不易治,而年老尤難。若能保真致虛,抱元守一者,屢有不治而愈,若年高及疲病者,或心腎不清足者,雖治不愈,世人但見目盲,便呼為青盲者謬甚。

白話文:

這種症狀是眼睛內外都沒有障礙物或氣色等的病症,只是自身看不見,是屬於玄府幽深之源鬱結不通,無法發揮靈光。其原因有二:一是神失,二是膽怯。需要詢問其發病的原因,如果是因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傷害了神,如果是精血受損,則傷害了膽,都很難治療,而且年老尤為困難。如果能夠保持真氣,做到虛靜無為,抱元守一,就有很多本來無法治癒的病人能痊癒,但如果年紀大或疲勞患病,或者心腎不清潔的人,即使治療也不一定能痊癒。一般人只看到眼睛失明,就稱之為青盲,這是很大的誤解。

夫青盲者,瞳神不大不小,無缺無損,仔細視之,瞳神內並無些小別樣氣色,儼然與好人一般,只是自看不見,方為此症。若少有氣色,即是內障,非青盲也。宜服:

白話文:

青盲的患者,瞳孔大小適中,沒有破損,仔細看,瞳孔裡也沒有任何異常的氣色,看上去跟健康的人沒有區別,只是自己看不見東西,纔是得了這種病。如果瞳孔裡有點異常的氣色,那就是內障,不是青盲。應該服用:

羊肝(一具,用新瓦盆焙乾,如大隻用一半,竹刀切片),官桂,柏子仁羌活,家菊花白朮(土炒),五味子細辛(各五錢),川黃連(炒,七錢)

白話文:

羯羊肝(一具,用新的瓦盆烤乾。如果羊隻較大,使用一半即可。用竹刀切片),桂皮、柏子仁、羌活、菊花、白朮(用土炒過)、五味子、細辛(各五錢),黃連(用炒過的,七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或空心,食遠沸湯送下。

復明丸

冬青子(生用,一斤,陳酒共蜜拌蒸七次,曬七日,露七夜,焙乾),元蝙蝠(活捉,一個),夜明砂(酒洗煮炒),枸杞(搗焙),熟地(酒浸,焙),綠豆殼(炒,各一兩),川黃連(微炒),白朮(制,各三錢),辰砂(兩半,用一半共蝙蝠搗爛,余為衣)

白話文:

冬青子(生用,一斤,用陳酒與蜂蜜拌勻,蒸七次,曬七天,露七夜,焙乾),活捉一隻蝙蝠,用酒洗過,煮熟後炒乾,枸杞(搗碎焙乾),熟地黃(用酒浸泡後,焙乾),綠豆殼(炒熟,各一兩),川黃連(微炒),白朮(經過炮製,各三錢),辰砂(兩半,用一半與蝙蝠一起搗成泥,其餘作為外衣)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辰砂為衣,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熱酒送下。

又方,治肝腎兩虛,或因他病而弱,青盲初起者,服之如神。

菟絲子(洗,酒煮,炒),補骨脂,巴戟,枸杞,川牛膝(酒洗,炒),肉蓯蓉(竹刀切片,酒浸焙乾,各一兩),青鹽(二錢,另研)

白話文:

  • 菟絲子(洗淨,用酒煮,炒熟)

  • 補骨脂

  • 巴戟

  • 枸杞

  • 川牛膝(用酒洗淨,炒熟)

  • 肉蓯蓉(用竹刀切成片,用酒浸泡,焙乾,每種各一兩)

  • 青鹽(二錢,另外研磨成粉末)

上為細末,用豬腰子一個,竹刀切開半邊,去內筋膜,入藥末一錢,將線縛緊,用上好數年陳酒蘸濕炙熟冷定火性,食之即愈。

白話文:

將方藥研磨成細末,用豬腰子一個,用竹刀從中間剖半,取出裡面的筋膜,放入藥末一錢,用線紮緊,用上好的陳年老酒浸泡後烤熟,冷卻後服用,可以治癒疾病。

本事方,治青盲內障。

白羯羊肝(只用子肝一片,薄切,新瓦上焙),蕤仁(去殼皮),澤瀉,菟絲子,車前子防風黃芩,麥冬肉,地膚子(去殼),杏仁(炒),桂心(炒),苦葶藶,茺蔚子,細辛,白茯苓青葙子,五味子,枸杞(各一兩),熟地(兩半)

白話文:

白羯羊肝(只用小羊羔的肝臟一片,切成薄片,放在新的瓦片上烘烤),蕤仁(去掉外殼和皮),澤瀉,菟絲子,車前子,防風,黃芩,麥冬肉,地膚子(去掉外殼),杏仁(炒過),桂心(炒過),苦葶藶,茺蔚子,細辛,白茯苓,青葙子,五味子,枸杞(各一兩),熟地(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湯送下,日進三服,不拘時候。

張臺卿嘗苦目暗,京師醫者,令灸肝俞,遂轉不見物,因得此方,眼目遂明。一男子內障,醫治無效,因以余劑遺之,一夕燈下語其家曰:適偶有所見,如隔門縫見火者。及旦視之,眼中翳膜,俱裂如線。張云:此藥靈,勿妄與人,忽之則無驗。予益信之,且欲廣其傳也。

白話文:

張臺卿曾經眼睛疼痛且看不見東西,京城的醫生,命令他灸肝俞穴,結果完全看不見了,於是得到了這個藥方,眼睛就明亮了。有一位男子患有白內障,醫治無效,後來就給他這個藥渣,有一天晚上,在燈下和家人說話。他忽然說:剛才偶然間看見東西,就像隔著門縫看見火一樣。天亮後再去看他,他眼中的翳膜,都裂開像線一樣。張臺卿說:這種藥很靈驗,不要隨便給別人用,忽視了它就沒有效用了。我更加相信這個說法,而且希望多多宣揚它。

2. 高風障症

高風俗號是雞盲,為類朱雞夜不明,因損元陽真氣弱,亦能致禍勿言輕。能知變理,不治自寧,不知戒忌,何止雙盲。陰陽痞塞為中滿,不久魂飛入北溟。

白話文:

高風俗號稱雞盲,就像一種叫作「朱雞」的雞,夜間看不見東西,是因為損傷了元氣,真氣虛弱,如果不小心就會造成大禍,別說這種病很輕微。能知道病症的變化而治療,這種疾病就能自動痊癒;不能防範又忌諱,那不止會雙目失明。陰陽痞塞就是中滿,不久魂魄就會消散,進入北冥。

此症俗呼為雞盲,本科曰高風障,至晚不明,至曉復明也。蓋元陽不足之病。或曰既陽不足,午後屬陰,何未申尚見,子後屬陽,何醜寅未明,曰午後雖屬陰,日陽而時陰,陽分之陰,且太陽明麗於天,日並其類,故明,至酉日沒,陰極而暝,子後雖屬陽,夜陰而時陽,陰分之陽,天地晦黑之理,當暝。

白話文:

這種病俗稱「夜盲症」,我們稱之為「高風障」,到了晚上看不清楚,到了天亮又看得清楚。這其實是元陽不足的疾病。有人說既然是陽不足,下午屬陰,為什麼申時還能看見東西?子時屬陽,為什麼醜寅又不清楚了?。下午雖然屬陰,但日頭仍是高掛天空、陽氣正盛的時候,陽氣中分出陰氣,而且太陽在天上發出光亮,日頭與太陽屬同一類,所以能看見東西。到了酉時太陽落下,陰氣極盛,天色昏暗。子時雖然屬陽,但黑夜屬陰、白天屬陽,陰氣中分出陽氣,天地昏暗黑沉沉的道理,所以看不清楚。

雖有燈月而見不明者,病亦至甚,月太陰,燈亦屬陰,不能助內之陽,病輕者視亦稍見,至寅時陽盛,日之陽升,故少明,卯時日出而明如故。若人調養得宜,神氣融和,精血充足,而陽光盛,不治自愈。若不能保養,反致喪真,則有變為青盲內障,甚則有陰陽乖亂,而痞塞關格,為中滿而死者,食之以肝,治之以補氣藥,即愈,益見其真元氣弱,而陽不足也。宜服:

白話文:

即使在燈光或月光下也看不清楚,病情非常嚴重。月亮屬陰,燈也屬陰,不能幫助體內的陽氣。病情較輕的人,視力會稍微好一點。到了寅時,陽氣盛,太陽的陽氣升起,所以視力會稍微好一點。卯時太陽升起後,視力就會恢復正常。如果人調養得當,神氣融和,精血充足,陽氣旺盛,不治自愈。如果不保養好,反而失去了真元,就會變成青光眼或白內障,嚴重的還會出現陰陽失調,痞塞關格,變成中滿而死。用肝臟治療,用補氣藥治療,就能治癒,更加證明瞭真元氣弱,陽氣不足。應服用:

人參補胃湯,治勞役所傷,飲食不節,內障昏暗。

白話文:

人參補胃湯:治療因勞累過度、飲食不節制導致的視力昏暗。

蔓荊子(一錢二分),黃耆(蜜制),人參(各一錢),甘草(炙,八分),白芍藥(炒),黃柏(酒炒各七分)

白話文:

蔓荊子(12公克),黃耆(用蜂蜜炮製),人參(各10公克),甘草(炙甘草,8公克),白芍藥(炒過的芍藥),黃柏(用酒炒過)各7公克。

上銼劑。白水二鍾,煎至八分,去滓,食遠溫服,臨臥再服。兩目廣大,視物如童,時覺兩腳踏地,不知高下。蓋冬天多服升陽藥故也。病減住服,候五七日再服,此藥春間服,乃時藥也。

白話文:

服用上銼劑的方法:白開水兩杯,煎煮直到八分滿,去除藥渣,趁溫熱時服用,睡覺前再服一次。服用後,眼睛會變得明亮寬闊,看東西像小孩一樣清晰。有時會感覺兩隻腳踩在地面上,但不知道高低。這是因為冬天服用升陽藥的緣故。當病情好轉時,可以停止服用。等候五到七天後,再繼續服用。這種藥在春天服用,是適時的藥物。

補中益氣湯,治兩目日晡緊澀,不能瞻視,乃元氣下陷。並治工作勞力,讀書雋刻,勤苦傷神,飢飽失節,此數者俱發目赤頭疼,寒熱交作,身強體痛。若勞極復感風寒,則頭疼如破,全似外感傷寒之症,誤用發表之藥,鮮不傷人,故東垣先生髮內外傷辨,首用此方,取濟甚眾。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白天和晚上眼睛乾澀緊繃,無法正常視力,這是元氣下陷造成的症狀。同時還治療:工作辛勞、讀書辛苦、勤奮勞累傷神、飲食不節制,就會引發眼紅頭痛、寒熱交替、身體僵硬疼痛。如果過度勞累又加上受風寒,就會頭痛欲裂,完全像是外感風寒的症狀。如果誤用發表的藥物治療,很容易傷害人體。因此東垣先生提出內外傷的辨證,首用此方,有很多人因此受益。

當歸身(酒洗),白朮(土炒),陳皮(各錢半),人參(二錢),炙甘草,升麻柴胡(各一錢),黃耆(蜜制,三錢)

白話文:

當歸身(用酒清洗過),白朮(用土炒過),陳皮(各半錢),人參(二錢),炙甘草,升麻,柴胡(各一錢),黃耆(用蜂蜜泡製,三錢)

上銼劑。白水二鍾,姜一片,棗三枚,煎,食後熱服。

按:中氣者,脾胃之氣也。五臟六腑、百骸九竅皆受氣於脾胃而後治。故曰:土者,萬物之母。若飢困勞倦,傷其脾胃,則眾體無以滋氣而生,故東垣諄諄以脾胃為言也。是方人參、黃耆、甘草,甘溫之品,甘者中之味,溫者中之氣,氣味皆中,故足以補中氣;白朮甘而微燥,故能健脾;當歸質潤辛溫,故能澤土;術以燥之;歸以潤之。則不剛不柔,而土氣和矣。

白話文:

脾胃之氣就是中氣。五臟六腑、全身骨骼,以及人體的所有孔竅,都會受到脾胃之氣的供給才能正常發揮作用。所以說:脾胃猶如土壤,是大自然所有生命的母親。一個人如果過度飢餓、睏乏或勞累,就會損傷脾胃,導致全身各個部位都得不到足夠的能量。因此,東垣總是強調脾胃的重要性。這方劑配伍了人蔘、黃芪和甘草,它們都是甘溫之品,甘味是中庸的味道,溫性是中庸的氣,氣味都屬中庸,所以足以補益中氣;白朮甘味微燥,因此能夠健脾;當歸質地潤澤,辛溫,所以能夠滋養脾胃;白朮燥性,當歸潤性,這樣就不會過於剛烈或過於柔弱,可以調和脾胃之氣。

復用升麻、柴胡,升清陽之氣於地道也。蓋天地之氣一升,則萬物皆生,天地之氣一降,則萬物皆死,觀乎天地之升降,而用升麻、柴胡之意,從可知矣。或曰:東垣謂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用黃耆以益皮毛,不令自汗而泄肺氣,其辭切矣。予考古人之方,而更其論,何也?余曰:東垣以脾胃為肺之母故耳。

白話文:

再次使用升麻、柴胡,目的是提升地道中的清陽之氣。天地之氣一升,萬物皆生;天地之氣一降,萬物皆死。觀察天地之氣的升降規律,就能明白使用升麻、柴胡的道理了。有人說:張子和(東垣)認為脾胃虛弱,就會先損傷肺氣,所以使用黃耆來益氣固表,以防止自汗而耗傷肺氣。他的說法很精闢。我研究古人的方劑,卻提出了不同的論點,這是為什麼呢?我的看法是:張子和認為脾胃是肺的母親。

余以脾胃為眾體之母,凡五臟六腑,百骸九竅,莫不受其氣而賴之,是發東垣之未發,而廣其意耳。豈曰更論。

轉光丸,治肝虛,雀目、青盲。

生地黃,白茯苓川芎山藥,蔓荊子,白菊花防風細辛熟地黃(各等分)

白話文:

生地黃、白茯苓、川芎、山藥、蔓荊子、白菊花、防風、細辛、熟地黃(各等份)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桑白皮湯送下。

還明散,治小兒,每至夜不見物,名曰雀目。

夜明砂,井泉石,穀精草,蛤粉

上等分為末,煎黃蠟為丸,如雞頭大。三歲一丸,豬肝一片切開,置藥於內,麻皮扎定,砂罐內煮熟,先熏眼,後食之。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粉末,並將蠟加熱煎煮至黃色,然後將藥粉與蠟混合,製成雞頭大小的丸劑。三歲以下的兒童服用一丸,豬肝切成一片,將藥丸置於豬肝內,並用麻繩將其捆紮固定,再放入砂鍋中煮熟。食用前先將藥丸在眼睛前燻一燻,然後再服用。

決明夜靈散(見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