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仁宇

《審視瑤函》~ 卷五 (9)

回本書目錄

卷五 (9)

1. 神水將枯症

神水將枯禍不遲,更兼難識少人知,氣壅絡澀多幹燥,莫待膏傷損及珠。

此症視珠外神水枯澀,而不潤瑩,最不易識。雖形於言而不審其狀,乃火鬱蒸於膏澤,故睛不清,而珠不瑩潤,汁將內竭。若有淫淚盈珠,亦可潤澤,視病氣色乾澀。如蜒蝣垂涎之光,凡見此症,必有危急病來,治之若緩,則神膏乾澀,神膏既澀,則瞳神危矣。若小兒素有疳症,糞如鴨溏,並人五十以外,糞如羊屎,而目患此症者,皆死。

白話文:

這種病症,看上去是眼球外的淚水枯竭乾澀,而且不滋潤光亮,是最不容易識別的。儘管表現於言語上,但是不能明確地判斷它的狀況。它是由於火氣鬱結蒸發在油脂膏澤上,所以眼睛看不清,眼珠不滋潤光亮,淚水將要乾涸。如果是淫淚盈滿眼珠,也可以滋潤一下,但是看病人的氣色是乾澀的。就像蜉蝣垂涎的光亮,凡是見到這種症狀,必定有危險的疾病要來了,治療如果緩慢,那麼眼睛的膏脂就會乾澀,眼睛的膏脂既乾澀,那麼瞳孔就會有危險了。如果兒童一向患有疳症,糞便稀薄如鴨溏,並且人到五十歲以後,糞便乾結如羊屎,並且眼睛患了這種症狀的人,都會死亡。

若熱結膀胱之症,神水消渴者,蓋水枯結熱,蒸爍不清,先治其源,而流自清矣。其症有二:有陰虛症,有陽虛症,不可渾治,陰虛以補腎丸治之,陽虛以調中益氣湯療之。或曰:既云神水枯者,而又謂陽虛者,何也?蓋神水即氣中之精液,陽不生即陰不長也。宜服:

白話文:

對於因熱火進入膀胱導致消渴的病症,神水枯竭,熱氣凝聚,無法清化。應先治療病源,才能讓水流清澈。這種病症分為兩種:一種是陰虛症,一種是陽虛症,不能混為一談治療。陰虛症用補腎丸治療,陽虛症用調中益氣湯治療。有人說:既然說神水枯竭了,又稱陽虛症,這是為什麼?因為神水就是氣中的精液,陽不產生,陰也就不能生長。應該服用的藥物:

滋腎丸,何云滋腎,滋腎陰也。能治溺閉,名通關丸。一名坎離丸,治神水枯,結熱,蒸爍不清。

白話文:

「滋腎丸」,為何說它能滋腎呢?因為它能滋補腎陰。它可以治療小便閉塞,所以又名「通關丸」。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坎離丸」,可以治療神水枯竭、結熱、蒸爍不清的症狀。

黃柏(鹽水制),知母(鹽水炒過制,各三兩),肉桂(二錢)

白話文:

黃柏(用鹽水處理過),知母(用鹽水炒過,各三兩),肉桂(二錢)

上為細末,水泛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沸湯送下。

按:熱自足心直衝股內,而入腹者,謂之腎火,起於湧泉之下。知柏苦寒,水之類也,故能滋益腎水;肉桂辛熱,火之屬也,故須假之反佐。此易所謂水流濕,火就燥,聲應氣求之意也。

白話文:

注釋:

腎火:中醫認為,腎主水,水能生火,因此腎中也存在著火,腎火太旺,就稱為腎火。

湧泉:中醫認為,湧泉穴位於足底,是腎經的起始穴,因此湧泉之下,就是腎的所在。

知柏:中藥,性味苦寒,有滋陰降火之功。

肉桂:中藥,性味辛熱,有溫腎助陽之功。

反佐:中醫術語,指用藥物的作用與主藥相反或相佐,以增強藥效或減輕副作用。

水流濕:中醫認為,水性濕潤,因此水能滋潤身體。

火就燥:中醫認為,火性乾燥,因此火能使身體乾燥。

聲應氣求:中醫認為,人體的氣血運行是相互影響的,因此可以用藥物來調整氣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翻譯:

腎火是指由足心直衝股內,再進入腹中的熱。腎火通常起源於湧泉穴以下。知柏性味苦寒,屬於水類,因此能夠滋補腎水;肉桂性味辛熱,屬於火類,因此需要藉助反佐之法來使用。這就如同水流濕,火就燥,通過聲音(指藥物)的呼應,來求得氣(指人體的氣血)的調理。

東垣以此為王道,小便不通,服之如神也。若用五苓散,徒損真陰之氣,而小便反秘結愈甚者,非其治也。

白話文:

東垣醫生認為這是治療水腫的良方,小便不通時,服用此藥方如神靈般靈驗。假如使用五苓散來治療,反而損傷了真正的陰氣,而小便則反而更加梗塞不通、病情更加嚴重,這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補腎丸

杜仲(薑汁炒),牛膝(酒洗),陳皮(各二兩),黃柏(鹽水炒),龜板(酥制,各四兩),五味子(夏加一兩,焙乾),乾薑(冬加五錢,炒)

白話文:

  • 杜仲(用薑汁炒)

  • 牛膝(用酒洗淨)

  • 陳皮(各取二兩)

  • 黃柏(用鹽水炒)

  • 龜板(用酥製,各取四兩)

  • 五味子(夏季多加一兩,烘焙乾)

  • 乾薑(冬季多加五錢,炒製)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送下。

按:黃柏、龜板、杜仲、牛膝,皆濡潤味厚物也,故能降而補陰;復用陳皮,假以疏滯,夏加五味者扶其不勝之金也,冬加乾薑者壯其無光之火也。經曰:無伐天和。此之謂爾。

白話文:

按:黃柏、龜板、杜仲和牛膝,都是滋潤味道醇厚的中藥材,所以能滋陰降火;再加入陳皮來幫助疏通氣滯,夏季加入五味子來扶助並不旺盛的金氣;冬季加入乾薑來壯大不旺盛的火氣。醫經上說:不要違逆自然的運行規律。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調中益氣湯,治脾胃不調而氣弱,日晡兩目緊澀,不能瞻視,乃元氣下陷。

白話文:

調中益氣湯,用於治療脾胃失調而導致氣虛,每天下午和傍晚時分,雙眼緊閉而無法視物,這是由於元氣下陷所引起的。

黃耆(炙,一錢),升麻(五分),陳皮(六分),木香(二分),人參甘草蒼朮(泔水制),柴胡(各五分)

白話文:

  • 黃耆(烤過,一錢)

  • 升麻(五分)

  • 陳皮(六分)

  • 木香(二分)

  • 人參、甘草、蒼朮(用米湯處理過),

  • 柴胡(各五分)

上銼劑。白水二鍾,煎至八分,去滓,臨臥溫服。

按:脾胃不調者,腸鳴飧泄膨脹之類也。氣弱者,言語輕微,手足倦怠,目暗不明也。補可以去弱,故用人參、黃耆、甘草,甘溫之性能補,則中氣不弱,而目能視矣;蒼朮辛燥,能平胃中敦阜之氣;升麻、柴胡輕清,能升胃家陷下之氣;木香、陳皮辛香,去胃中陳腐之氣。夫敦阜之氣平,陷下之氣升,陳腐之氣去,寧有不調之中乎?

白話文:

翻譯:脾胃不調的人,會有腸鳴、腹瀉、腹脹等症狀。氣弱的人,說話輕微,手腳倦怠,視力模糊。用補藥可以去除虛弱,所以用人參、黃耆、甘草,這些藥性甘溫,能夠補氣,這樣中氣就不會虛弱,眼睛就能看得清了。蒼朮辛燥,能夠平胃中的壅滯之氣。升麻、柴胡輕清,能夠升胃裡下陷之氣。木香、陳皮辛香,能夠去除胃中的老廢之氣。壅滯之氣平復了,下陷之氣上升了,老廢之氣消除了,難道中氣還會不調和嗎?

2. 聚開障症

障生或聚開,濕熱因瘀腦,渾如雲月遮,間視星芒小,痛癢總無常,開聚時常繞,來時昏澀多,醫治須圖早。

此症謂目或圓或缺,痛則見之,不痛則隱,聚散不一,來去無時,或一月數發,或一年數發,乃腦有濕熱之故。痰火人患者多,久而不治,加以觸犯者,有變症生矣。宜服:

白話文:

這個病症是指眼睛時而圓時而缺,疼痛時出現,不痛時隱藏,聚集和消散沒有規律,發作沒有時間限制,或者一個月發作幾次,或者一年發作幾次,這是因為腦子裡有濕熱引起的。患有痰火的人很多,如果長時間不治療,再加上受到其他因素的刺激,就會產生併發症。應該服用:

生熟地黃丸,治肝虛目暗,膜入水輪,眼見黑花如豆,累累數十,或見如蠅蟲飛者,治不瘥,或視物不明,混睛冷淚,翳膜遮睛,內外障並皆治之。

白話文:

生熟地黃丸可以治療肝陰不足引起的視力模糊、視物不清、視線中有黑點或飛蚊症等眼疾,也適用於由肝腎陰虛引起的眼睛乾澀、流淚、翳膜遮擋視線等疾病,都能有效地改善症狀,消除障礙。

川牛膝(酒製),石斛枳殼防風(各六兩),生地黃熟地(各一斤半),杏仁(泡,去皮尖)羌活(各四兩),白菊花(一斤)

白話文:

川牛膝(用酒浸泡過),石斛,枳殼,防風(各六兩),生地黃,熟地(各一斤半),杏仁(先浸泡後,去掉皮和尖端)羌活(各四兩),白菊花(一斤)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黑豆三升,炒令煙盡為度,淬好酒六升,每用半盞,食前送下,或蒺藜湯亦可。

白話文:

將中藥材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炒過的黑豆三升,炒到冒煙停止,再加入好酒六升,每次使用半盞,在飯前服用。也可以用蒺藜湯送服。

3. 棗花障症

棗花四圍起,濕熱腦中停,古稱如鋸齒,不必拘其形,生來多不覺,慢慢入風輪,燥暴並貪酒,勞瞻竭視睛,損傷年日久,乾澀每昏疼,圈圓圍已極,始悔不光明。

白話文:

當棗花周圍出現斑點時,濕熱會積聚在腦中,古人稱之為「鋸齒」,不必拘泥於其形狀,這種疾病在起初常常不被察覺,但慢慢會侵襲到風輪,導致脾氣暴躁,嗜酒,勞累觀看,視力下降,長期損傷會導致眼睛乾澀,昏花,疼痛,當圓圈完全包圍時,才會後悔自己的視力不佳。

此症甚薄而白,起於風輪周匝,從白膜之內,四圍環布而來也。凡性急及患痰,竭視勞瞻,耽酒嗜辣,傷水濕熱之人,每罹此患,久則始有目急乾澀、昏花不爽之病,犯而不戒甚則有瞳神細小內障等症。或因人觸激,火入血分,淚流赤痛者,亦在變症之例,雖有棗花鋸齒之說,實無正形。

白話文:

這個疾病很薄而且發白,是由於風輪周圍產生,從白膜裡面,四面環繞而來。凡是性情急躁、患有痰症、過度用眼、酗酒嗜辣、損傷水濕熱之氣的人,往往患有這種疾病。時間久了,就會開始出現眼睛乾澀、昏花看不清東西的毛病。如果犯了這種疾病而不戒除,嚴重的話還會出現瞳孔細小、內障等症狀。或者由於受到別人的刺激,火氣進入血中,流淚且赤痛的,也在病情的變化之列。雖然有棗花鋸齒的說法,但實際上沒有固定的形狀。

凡見白圈傍青輪際,從白膜四圍圈圓而來,即是此症。若白嫩在輪外四圍生起,珠赤痛者,是花翳白陷,不可誤認為此。宜服:

白話文:

凡是見到白色的圈子緊靠著眼球的青黑色邊緣,從白色的眼膜四週呈圓形而來,這就是這種疾病。如果白色嫩肉在眼球的外圍四週生長起來,珠子發紅疼痛的,這是花翳白陷,不要誤以為是這種疾病。應該服用:

羚羊角(銼末),防風,白茯苓黃芩(酒炒),熟地黃桔梗枸杞子人參車前子細辛,黑玄參知母(各等分)

白話文:

羚羊角(磨成細末),防風,白茯苓,黃芩(用酒炒過),熟地黃,桔梗,枸杞子,人參,車前子,細辛,黑玄參,知母(各取等分)

上銼劑。白水二鍾,煎至八分,去滓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