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瑤函》~ 卷五 (4)
卷五 (4)
1. 妄見
《靈樞·大惑論》帝曰:予嘗上清冷之臺,中堦而顧,匍匐而前,則惑。予私異之,竊內怪之,獨瞑獨視,安心定氣,久而不解,獨摶獨眩,披髮長跪,俯而視之,後久而不已也。卒然自上,何氣使然?岐伯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
故邪中於項,因逢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邪中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則精散,精散則視歧,故見兩物。又云: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榮衛魂魄之常營也,而神氣之所生也。故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
是故瞳子黑睛法於陰,白睛赤脈法於陽也,故陰陽合轉而睛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亂而不轉,卒然見非常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帝曰:予疑其然,予每之東苑,未曾不惑,去之則復,予唯獨為東苑勞神乎?何其異也。岐伯曰:不然也。
心有所喜,神有所惡,卒然相惑,則精氣亂,視誤故惑,神移乃復,是故聞者為迷,甚者為惑。《素問》云:睛明者,所以視萬物,別白黑,審長短,以長為短,以白為黑,顛倒錯亂,神光暗矅,則精衰而視變矣。宜分虛實治之可也。
白話文:
黃帝說:我曾經登上高高的平臺,走到中間的臺階往下看,就覺得眼前事物開始搖晃,接著就俯伏在地上向前爬行,感到困惑。我私下覺得奇怪,心裡暗自疑惑,我曾試著閉上眼睛或只用單眼看,讓自己心安氣定,但很久都沒有改善。獨自一人感到頭暈目眩,甚至披散頭髮跪在地上,低下頭看東西,過了很久也無法停止這種狀況。突然間就出現這些情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岐伯回答說:五臟六腑的精氣都集中到眼睛,形成眼睛的精華。眼睛的精華所在之處是眼眶,骨的精華形成瞳孔,筋的精華形成黑眼珠,血的精華形成脈絡,眼眶之氣的精華形成白眼珠,肌肉的精華則具有約束作用。它們包裹著筋、骨、血、氣的精華,與脈絡相連形成一個系統,向上連接著大腦,然後從脖子後方延伸出來。
因此,當邪氣侵入脖子時,如果身體虛弱,邪氣就會沿著眼睛的脈絡進入大腦,進入大腦後,大腦就會感到暈眩,大腦暈眩就會牽引眼睛的脈絡使其緊張,眼睛的脈絡緊張,就會導致眼睛暈眩並旋轉。如果邪氣侵犯到精華,而且所侵犯的精華之間不相協調,就會導致精華散亂。精華散亂,視覺就會出現差異,因此會看到兩個物體。又說,眼睛是五臟六腑精華匯聚之處,是榮衛(氣血)和魂魄正常運行的場所,也是神氣產生的地方。所以,如果精神過度勞累,魂魄就會散亂,意志也會紊亂。
因此,瞳孔和黑眼珠效法陰,白眼珠和紅色脈絡效法陽。陰陽和合運轉,眼睛才能明亮。眼睛是心的使者,而心是神居住的地方。如果神精錯亂不能正常運轉,就會突然看到不尋常的事物,精神魂魄分散,不能相互協調,所以才叫做困惑。
黃帝說:我覺得你說的有道理,我每次去東邊的花園,都會感到困惑,離開那裡就會恢復正常。難道是我在東邊花園特別容易耗損精神嗎?為什麼會這樣奇怪呢?岐伯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如果心中有喜歡的,或者厭惡的,突然間產生困惑,就會導致精氣紊亂,視覺錯誤,所以產生困惑。當精神穩定下來就會恢復正常。所以,輕微的稱為迷惑,嚴重的稱為困惑。《素問》中說:眼睛之所以能夠看見萬物,辨別黑白,審視長短,是因為能夠判斷正確。如果把長的看成短的,把白的看成黑的,顛倒錯亂,神光昏暗,那就是精氣衰弱,視覺發生改變。應該根據虛實情況分別治療。
2. 神光自現症
神光人自見,起初如閃電,陰精淆純陽,陽光欲飛變,惟見一片茫,何用空哀怨。
此症謂目外自見神光出現,每如電光閃掣,甚則如火焰霞明。蓋時發時止,與瞻視有色之定者不同。乃陰精虧損,清氣怫鬱,玄府太傷,孤陽飛越,而光欲散,內障之重者,非比螢星痰火之輕也。宜服:
補水寧神湯,補腎水,則火不妄動。寧心神,則光自消除。
熟地黃,生地(各二錢),白芍藥,當歸,麥門冬(去心),茯神(各錢半),五味子(三十粒),甘草(用生,六分)
上銼劑。白水二鍾,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
腎水虧虛,真陰不足,故用熟地黃,乃天一生水之劑,大補真陰,生地黃有滋陰退熱之效,麥門冬有清心降火之功,補血滋陰,須憑當歸、白芍。神光盪漾,晝夜不寧,此神思間無形之火妄動故也,必用茯神與五味子,養精安神定志,能斂元精之氣不走,細生甘草降神中之火,非此不能治。若然,則腎水上升,心火下降,而神自寧,光亦可定矣。
白話文:
這種病症指的是眼睛外面自己看到光芒出現,每次都像閃電一樣閃爍,嚴重時像火焰或彩霞一樣明亮。這種光芒時有時無,和看東西時所見的固定顏色不同。這是因為陰精虧損,清氣鬱悶,玄府受損嚴重,使得孤陽浮越,導致光芒想要散開,是內障中非常嚴重的狀況,不是像螢火蟲或痰火引起的輕微症狀。應該服用:
補水寧神湯,用來補足腎水,這樣火氣才不會亂動。安定心神,光芒自然會消失。
藥材包含:熟地黃、生地黃(各八克),白芍藥、當歸、麥門冬(去心)、茯神(各六克),五味子(三十粒),生甘草(二點四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兩碗清水,煎煮至剩八分滿,去除藥渣,空腹溫服。
因為腎水虧損,真陰不足,所以使用熟地黃,這是補腎陰的良藥,能大補真陰;生地黃有滋陰退熱的功效;麥門冬能清心降火。補血滋陰,必須依靠當歸和白芍。光芒閃爍不定,日夜不安,這是因為心神之間無形的火氣妄動的緣故,必須用茯神和五味子,滋養精氣,安定心神,能收斂元精之氣不散,再用少量生甘草來降低心火,不用這些藥材無法治好。如果這樣做,那麼腎水就會上升,心火就會下降,神志自然安定,光芒也就能平息了。
3. 黑夜睛明症
黑暗之間,倏忽見物,莫道精華,禍患將出,此陽光欲墜之機,而水火背違之疾,若不關心,定應有失。
按:此症,人體天地之陰陽,晝明夜晦理之自然,今黑暗間開目倏忽看見者,是背於陰陽矣,必水火不交,精華關格,乖亂不和之甚,而陽光飛越之害,不能攝養陰精,而陽光無制矣,反曰精華聚盛而不為慮,往往罹害,遺悔非小也。宜服:
加減八味丸,治腎水不足,虛火上炎,以致目之神光失序,陰精虧耗,不能制陽,併發熱作渴,口舌生瘡,或牙齦潰爛,咽喉作痛,或形體憔悴,寢汗發熱,五臟齊損,火拒上焦等症。
熟地黃(八兩,忌鐵,酒煮爛,搗膏),山藥(烘乾),山茱萸(酒洗,焙,各四兩),白茯苓(乳拌蒸,曬乾),澤瀉(酒洗,焙乾),牡丹皮(酒洗,烘各三兩),遼五味(烘乾,兩半),肉桂(去皮,忌火,一兩)
上除地黃膏另入,余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淡鹽湯送下。忌蘿蔔。
腎水不足,虛陽僭上故耳。若不滋腎水以益真陰,則水不升而火不降,神光失序,不能收藏,故黑暗睛明,用七味丸加五味子,夫五味滋腎水要藥也。津液既生,腎水自壯,水足而神光內斂,何有失序之虞,得桂辛熱,能引火歸源,其患必瘳。夫在君火,可以濕伏,可以直折,在相火,惟當從其性而伏之。
肉桂性熱,與火同性,雜在下焦壯水藥中,能引無根虛火,降而歸經,此方以類聚之義也。且肉桂之質,在中半以下,故其性專走腎經下部,此本乎地者親下之義也。又況相火寄於甲乙之間,肝膽木旺,則異風動而烈火焰明,古人謂北方不可瀉,瀉肝即所以瀉腎。《本草》曰:木得桂而枯,乃伐肝之要藥也。
經曰:熱因熱用,從治之妙法。正與從其性而伏之義相合,或者畏其熱而遺之,豈達造化升降之微乎?黃柏、知母治相火,僅可施於壯實者暫用之。若虛火而誤用之,則腎因瀉而愈虛,愈虛而虛火愈熾矣。《素問》氣增而勝,及久用寒涼,反從火化之說,獨不聞乎?
白話文:
在黑暗中,眼睛突然能看見東西,不要以為這是精華,這其實是禍患要發生的徵兆,這是陽氣要衰落的徵兆,也是水和火陰陽失調的疾病。如果不在意,一定會有問題。
這個病症,是因為人體內的陰陽失衡,白天明亮夜晚昏暗是自然的道理。現在在黑暗中眼睛睜開突然能看見東西,就是違背陰陽的表現,必定是水火不相交,精華閉塞,陰陽失調非常嚴重,導致陽氣浮越。陽氣不能被陰精收攝,而失去控制,反而說這是精華積聚,而不當回事,常常會因此遭受禍害,後悔也來不及了。應該服用:
加減八味丸,治療腎水不足,虛火上炎,導致眼睛的神光失去秩序,陰精虧損,不能制約陽氣,同時會出現發熱口渴、口舌生瘡、牙齦潰爛、咽喉疼痛,或是身體消瘦、盜汗發熱、五臟俱損、虛火上炎等症狀。
熟地黃(八兩,忌用鐵器,用酒煮爛後搗成膏狀),山藥(烘乾)、山茱萸(用酒洗過後烘乾,各四兩),白茯苓(用乳汁拌過後蒸熟,曬乾),澤瀉(用酒洗過後烘乾),牡丹皮(用酒洗過後烘乾,各三兩),遼五味子(烘乾,二兩半),肉桂(去掉粗皮,忌火,一兩)
以上藥材,除了地黃膏另外放入,其餘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像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錢,空腹時用淡鹽水送服。忌食蘿蔔。
這是因為腎水不足,虛陽浮越所導致的。如果不用滋養腎水來補益真陰,那麼水不能上升而火不能下降,神光失去秩序,不能收藏,所以才會在黑暗中眼睛也能看見東西。使用七味丸加上五味子,因為五味子是滋養腎水的要藥。津液產生後,腎水自然強壯,水充足了神光自然就能內斂,哪裡還會有失去秩序的憂慮呢?加上肉桂的辛熱,能夠引導虛火回歸本源,這個病自然就會痊癒。對於君火,可以用濕潤的方式來抑制,也可以直接攻伐,而對於相火,只能順著它的性質來控制。
肉桂性熱,與火的性質相同,把它加入到治療下焦、壯腎水的藥物中,能夠引導沒有根基的虛火,使其下降並回歸經絡,這是同類相聚的道理。而且肉桂的質地,在藥材的中間偏下,所以它的藥性專門走腎經的下部,這是本於地者親下的道理。況且相火寄託在肝膽之間,如果肝膽木氣旺盛,就會出現異常的風動,導致虛火更加明顯,古人說北方不可瀉,瀉肝其實就是瀉腎。《本草》中說:木遇到桂就會枯萎,因此桂也是攻伐肝木的重要藥物。
《經》中說:熱證要用熱藥來治療,這是順應其性質的妙法。這跟順著相火的性質來控制的道理是一致的。有些人害怕肉桂的熱性而不用,這難道是沒有理解陰陽升降的奧妙嗎?黃柏、知母治療相火,只適合在身體壯實的人身上暫時使用。如果虛火而誤用,就會導致腎因被瀉而更加虛弱,越虛弱虛火反而越旺盛。《素問》中說:氣增多就會勝過,以及長期使用寒涼藥物,反而會從寒化熱的道理,難道沒有聽說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