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瑤函》~
1. 附治小兒癍疹疳傷並暴赤疼痛翳膜諸方
2. 癍疹
癍症為風熱挾痰而作也。自里而發於外。當散。切不可下。疹屬熱與痰在肺。清肺火降痰。或解散出汗。亦有可下者。癮疹都屬脾家。以其隱隱然在皮膚之間也。發則多癢。此因餘毒不解。上攻於眼目也。宜服消毒化癍湯。
消毒化癍湯
白芷,黑梔仁(炒各八分),防風,黃芩(炒),陳皮,白芍藥(各一錢),羌活(七分),甘草(三分),犀角(銼細末一錢)
前八味。共為一劑。白水二鍾。煎至七分。去滓淨。再煎滾。先將犀角生末。入在碗內。後入滾藥於角末內。攪勻溫服。
白話文:
斑疹這種病是因為風熱夾雜痰液引起的。它從身體內部發出到皮膚表面,應該用發散的方式治療,絕對不能用瀉下的方法。疹子屬於熱和痰積在肺部,要清肺火、降痰,或是用發汗的方式解散。也有可以用瀉下的情況。而癮疹都屬於脾的問題,因為它們是隱隱地出現在皮膚之間。發作時通常會很癢,這是因為殘留的毒素沒有解除,向上侵犯到眼睛。應該服用消毒化斑湯。
消毒化斑湯
白芷、炒過的黑梔子仁(各八分)、防風、炒過的黃芩、陳皮、白芍藥(各一錢)、羌活(七分)、甘草(三分)、犀角(磨成細末一錢)。
前八種藥材作為一劑。用兩碗清水煎到剩七分,去除藥渣,再煮滾。先將犀角粉末放入碗中,再將煮滾的藥倒入犀角粉末中,攪拌均勻後溫服。
3. 疳傷
疳症皆因飲食失節。飢飽失調。以致腹大面黃。重則傷命。輕則害目。患此勿治其目。竟治其疳。目病自愈。切忌油麵炙爆等物。
按小兒疳眼。無論肥瘦。但見白珠先帶黃兼白色皺起。後微紅生眵。怕亮不睜。上下眼睥頻頻札動不定。黑珠上有白膜成如此樣○圈。堆起白暈。暈內一黑一白。亦有肥瘦不同。疳眼無疑也。但肥疳大便如豆腐渣糟粕相似。瘦疳大便小如慄硬結燥。乃疳積入眼。攻致肝經。亦難治矣。小兒患疳眼聲啞者。命將終也。
白話文:
疳症都是因為飲食不當引起的。飢餓或飽食無度,導致肚子脹大、臉色發黃,嚴重會危及生命,輕微則會傷害眼睛。患了這種病不要只治療眼睛,應該專心治療疳症,眼睛的毛病自然會好。切記要避免吃油炸、麵食、燒烤等食物。
關於小兒疳眼,無論孩子是胖是瘦,只要看到眼白部分先出現黃色,同時有白色皺褶,之後稍微發紅並產生眼屎,怕光睜不開眼睛,上下眼皮頻繁眨動不定,眼黑珠子上有白色薄膜形成像圓圈的樣子,堆積起白色暈圈,暈圈內一黑一白,也有胖瘦不同的情況,這就是疳眼無疑。但是肥胖的疳症,大便像豆腐渣或酒糟一樣;瘦弱的疳症,大便小而像栗子般堅硬乾燥,這表示疳積已經進入眼睛,侵犯了肝經,就難以治療了。小孩子得了疳眼,如果還出現聲音嘶啞的症狀,表示生命即將結束。
4. 疳眼症
疳眼傷脾濕熱熏。木盛土衰風毒生。渴瀉肚大青筋露。目札澀癢且羞明。時時揉鼻常撏發。濕熱生蟲莫看輕。急宜先服消疳散。瞬息延緩成突睛。蘆薈丸子依序治。肝平脾健保瞳神。
消疳退云飲
陳皮,厚朴(薑汁炒),蒼朮(米泔制),萊菔子(炒研碎少許),柴胡,甘草(炙少許),枳殼(麩炒),草決明(炒研碎),桔梗,青皮,黃連(酒炒),密蒙花,梔子(炒黑),黃芩(酒炒)神麯(炒),家菊花(各等分)
共銼劑。姜皮燈心為引。水二鍾煎服。滓再煎。
雞肺散(治疳疾眼。生白膜白翳。自然潛消。其效如神。)
雄雞一隻(一斤三四兩者取其搭脊血一塊即名雞肺將肺同後藥共研爛),辰砂(三分研細),冰片(三釐研細)
三共研細如膏。用無灰酒燉滾攪勻。食之即愈。
九味蘆薈丸(治齦毒成疳。肝經積熱。眼目生翳。齒蝕爛齦。或透頰腮。或肝脾疳熱結核。耳內生瘡出水。或小便出津。拗中結核。或大便不調。肢體消瘦等症。並服。)
蘆薈,木香,胡黃連,宣黃連(炒),青皮,鶴蝨,白雷丸,白蕪荑(炒各一兩),麝香(三錢揀去皮毛另研細入末為丸)
共為細末。神麯糊為丸。麻子大。每服五分。空心米湯送下。量其病者大小用之。忌一切生冷油麵炙爆等物。
生熟地黃丸(治肝疳眼。白膜遮睛。緊閉不開。羞明怕日。合面而臥。肉色青黃。發豎筋青。壯熱羸瘦。)
生地黃,熟地黃(各五錢),川芎,杏仁(泡去皮尖),赤茯苓,胡黃連(微炒),半夏(泡製),天麻,地骨皮,當歸身,枳殼(麩炒),甘草(各二錢半),大黑豆(四十五粒煮熟去皮再煮爛同汁搗膏和前藥後加煉蜜)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空心滾湯化下。
雞肝散(治小兒疳眼。不赤不腫不疼。但開畏明。此藥治之。)
川烏(大者一枚去皮生用),好坯子(一字)
上為細末。五歲一錢。雄雞肝一具。淨洗去筋膜。竹刀薄切開。摻藥在內。箬葉包裹。麻皮扎定。用米泔水半盞。瓷器中煮熟。切作片。空心臨臥冷食之。將煮肝湯送下。如腦熱閉目鼻中乾燥。吹通頂散。
龍膽蘆薈丸(治三焦及肝膽二經。積染風熱。以致目生雲翳。或結瘰癧。耳內生瘡。發寒作痛。或虛火內燒。肌體羸瘦。發熱作渴。飲食少進。肚腹不調。皮乾腹膨脹。口內有瘡。牙齦潰爛。或牙齒蝕落。腮頰腐爛。下部生瘡等病。)
蘆薈,胡黃連(炒),龍膽草(各一兩),川芎,蕪荑(六錢),當歸身,白芍藥(各一兩半),木香(八錢),甘草(炙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勻作十丸。量其大小而服。用白滾湯化下。
是方以白芍藥和血補脾胃。當歸養血脈。為君。蘆薈去疳清熱。胡黃連療骨蒸勞熱。為臣。龍膽草治諸目疾。蕪荑殺疳蟲。逐五內痛氣。川芎提清氣上升。為佐。木香調氣。甘草和諸藥。為使。
消疳散(治疳積。眼生翳膜遮睛。)
使君子(用白者去油),雷丸(去皮用白者紅者殺人勿用以米泔水浸蒼朮少許將雷丸同蒼朮用火熅之用雷丸去蒼朮炒乾各等分研為細末)
每一歲用一分。男用雌。女用雄雞肝。勿犯鐵器。淨去筋膜血水。燉半熟。蘸藥食。重不過三四服見效。若翳厚。加木賊燒灰。雄黃、珍珠各一錢。另研極細。入前藥服。
天麻丸(治肝疳風疳疳眼)
青黛,天麻,夜明砂(微炒),五靈脂,川芎,蘆薈,川黃連(炒各三錢),龍膽草,蟬蛻(去頭足),防風(各一錢半),乾蟾頭(炙焦三錢),全蠍(二枚焙),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豬膽汁浸糕成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湯送下。或化下亦可。
寶鑑灸雀目疳眼法
小兒雀目。夜不見物。灸手大拇指甲後一寸。內膁橫紋頭白肉際灸一炷。如小麥大。小兒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壯。炷如小麥大。在手大指次指兩骨間陷者中是。
升麻乾葛湯(治暴發。兩目紅腫疼痛。寒熱相爭。河間云。暴發者屬腑。表散是也。一二服即止。)
升麻,桔梗(各五分),羌活,川芎,防風(各一錢),乾葛(一錢五分),麻黃,白芷(各三分),蟬蛻(七個),陳皮,甘草(各四分)
上銼劑。生薑一片。蔥白一段。白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滓。食後熱服。取汗為度。
車前子散(治小兒肝經積熱上攻。眼中逆順生翳。血灌瞳神。羞明多眵。)
密蒙花,羌活,車前子(炒),粉草(炒),白蒺藜,黃芩(炒),草決明,菊花,龍膽草(洗淨炒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後飯湯送下。
養肝丸(治小兒肝血不足。眼目昏花。或生眵淚。久視無力。)
防風,當歸身(酒製),白芍藥(酒洗炒),川芎(酒洗炒),楮實子(去膜陰乾),車前子(酒煮焙),熟地(酒蒸搗膏),萎蕤仁(去殼皮尖油取霜各等分)
除熟地膏蕤霜另入。余為細末。煉蜜為丸。或一錢或五分一丸。量嬰孩大小。每服一丸。滾白湯不拘時服。若治大人。仍做小丸。每服三錢。滾湯送下。
通頂散(治小兒腦熱。腦枕骨疼。閉目不開。或頭風痛。攢眉啼哭。並赤目。)
川芎,薄荷(各五錢),茵陳,甘草(各四錢),朴硝(三錢甜硝亦可)
上為細末。用少許吹鼻中。即效。如要嚏噴。加躑躅花一錢。只用朴硝吹鼻亦止。
白話文:
[疳眼症]
疳眼傷脾濕熱燻:疳眼是由於脾臟濕熱過剩導致的。 木盛土衰風毒生:肝氣旺盛,脾氣衰弱,風毒隨之而生。 渴瀉肚大青筋露:患者會感到口渴,伴有腹瀉,腹部膨脹,皮膚下的青筋顯露。 目札澀癢且羞明:眼睛乾澀,發癢,畏光。 時時揉鼻常撏發:常常揉搓鼻子,抓頭髮。 濕熱生蟲莫看輕:濕熱環境容易滋生寄生蟲,不能輕視。 急宜先服消疳散:應立即服用消疳散來治療。 瞬息延緩成突睛:如果耽誤治療,病情可能迅速惡化,形成眼球突出。 蘆薈丸子依序治:接著使用蘆薈丸進行治療。 肝平脾健保瞳神:調理肝脾,保護眼睛健康。
消疳退雲飲:陳皮、厚朴、蒼朮、萊菔子、柴胡、甘草、枳殼、草決明、桔梗、青皮、黃連、密蒙花、梔子、黃芩、神麯、家菊花。這些成分等量混合,用水煎煮服用。
雞肺散:取一隻一斤左右的雄雞,取其肺與辰砂、冰片混合研磨,加入熱酒攪拌均勻後食用。
九味蘆薈丸:蘆薈、木香、胡黃連、宣黃連、青皮、鶴蝨、白雷丸、白蕪荑、麝香。這些成分研磨成細末,用神麯糊成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生熟地黃丸:生地黃、熟地黃、川芎、杏仁、赤茯苓、胡黃連、半夏、天麻、地骨皮、當歸身、枳殼、甘草、大黑豆。這些成分混合,加入蜂蜜製成丸,空腹用熱水送服。
雞肝散:川烏、好坯子。這些成分研磨成細末,與雞肝混合,包裹在箬葉中,用米泔水煮熟,空腹食用。
龍膽蘆薈丸:蘆薈、胡黃連、龍膽草、川芎、蕪荑、當歸身、白芍藥、木香、甘草。這些成分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丸,用熱水送服。
消疳散:使君子、雷丸。這些成分研磨成細末,與雞肝一起食用。
天麻丸:青黛、天麻、夜明砂、五靈脂、川芎、蘆薈、川黃連、龍膽草、蟬蛻、防風、乾蟾頭、全蠍、麝香。這些成分研磨成細末,用豬膽汁浸泡糕點製成丸,用薄荷湯送服。
寶鑑灸雀目疳眼法:對於夜盲症的小孩,可以在手指甲後方一寸處進行灸療;對於疳眼的小孩,可以在合谷穴進行灸療。
升麻乾葛湯:升麻、桔梗、羌活、川芎、防風、乾葛、麻黃、白芷、蟬蛻、陳皮、甘草。這些成分用水煎煮,飯後熱服,以出汗為標準。
車前子散:密蒙花、羌活、車前子、粉草、白蒺藜、黃芩、草決明、菊花、龍膽草。這些成分等量混合,飯後用飯湯送服。
養肝丸:防風、當歸身、白芍藥、川芎、楮實子、車前子、熟地、萎蕤仁。這些成分除熟地和萎蕤仁外,其他成分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丸,根據小孩年齡調整用量,不限時間服用;對於成人,每次服用三錢,用熱水送服。
通頂散:川芎、薄荷、茵陳、甘草、朴硝。這些成分研磨成細末,少許吹入鼻中即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