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仁宇

《審視瑤函》~ 卷二 (20)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0)

1. 癍疹餘毒之病

東垣李明之曰。諸癍疹皆從寒水逆流而作也。子之初生也。在母腹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呼吸者陽也。而動作生焉。飢食母血。渴飲母血。飲食者陰也。而形質生焉。陰具陽足。十月而降。口中惡血。因啼即下。卻歸男子生精之所。女子結胎之處。命宗所謂玄牝玄關者也。

此血僻伏而不時發。或因乳食內傷。或因濕熱下溜。營氣不從。逆於肉理。所僻伏者。乃為所發。初則膀胱壬水挾脊逆流。而克小腸丙火。故頸項以上先見也。次則腎經癸水。又克心火。故胸腹以上次見也。終則二火熾盛。反制寒水。故胸腹以下後見也。至此則五臟六腑皆病也。

七日齊。七日盛。七日謝。三七二十一日而愈者。七日為火數故也。愈後或有疽病瘡者。是皆餘毒尚在。今其病目者亦然。與風熱不制之病。稍同而異。總以羚羊角散主之。便不硬者減硝黃。未滿二十一日而病作者。消毒化癍湯主之。此藥功非獨能於目。蓋專於癍者之藥也。

不問初起已著。服之便令消化。稀者則不復出。方隨四時加減。

羚羊角散(治小兒癍痘後。餘毒不解。上攻眼目。生翳羞明。眵淚俱多。紅赤腫閉。)

草決明,芒硝,升麻,防風,車前子,黃芩,黃耆,大黃,羚羊角(將角細銼俱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鍾。煎至半鍾。去滓溫服。

上方以羚羊角主明目為君。升麻補足太陰以實內。逐其毒也。黃耆補手太陰以實外。御其邪也。為臣。防風升清陽。車前子瀉濁陰。為佐。草決明療赤痛淚出。黃芩、大黃、芒硝用以攻其固熱。為使。然大黃、芒硝乃大苦寒之藥。智者當量其虛實。以為加減。未滿二十一日而疾作者。消毒化癍湯主之。

消毒化癍湯(治小兒癍疹未滿二十一日而目疾作者。餘證同上。)

柴胡,藁本,生地黃,連翹,細辛,黃柏(酒製),川黃連,當歸,甘草(各四分),花粉,吳茱萸,白朮,蘇木,陳皮,乾葛根(各二分),麻黃,防風,升麻,川羌活(各五分),黃芩(酒製),蒼朮(泔水制),川芎(各三分)

上銼劑。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滓溫服。

上方功非獨能於目。蓋專於癍而置也。今以治癍之劑治目者。以其毒尚熾盛。又傍害於目也。夫癍疹之發。初在膀胱。壬水克小腸丙火。羌活。藁本。乃治足太陽之藥。次則腎經癸水。又克心火。細辛主少陰之藥。故為君。終則二火熾盛。反制寒水。故為臣。麻黃、防風、川芎。

升發陽氣。祛諸風邪。葛根、柴胡。解利邪毒。升麻散諸鬱結。白朮、蒼朮。除濕和胃。生甘草大退諸熱為佐。氣不得上下。吳茱萸、陳皮通之。血不得流行。紅花、蘇木順之。當歸愈惡瘡。連翹除客熱。故為使。此方君臣佐使。逆從反正。用藥治法俱備。通造化。明藥性者。

白話文:

東垣李明之認為,所有癍疹都是因為寒水之氣逆流而造成的。嬰兒剛出生時,在母親的肚子裡,母親呼吸他也跟著呼吸,母親吸氣他也跟著吸氣,呼吸是陽氣,而陽氣的運作產生了動作。嬰兒飢餓時吃母親的血液,口渴時喝母親的血液,飲食是陰氣,而陰氣的滋養產生了形體。陰陽具備、氣血充足,懷胎十個月後降生。嬰兒出生時,口中的惡血,會因為啼哭而排出,這股血回歸到男子產生精液的地方,女子孕育胎兒的地方,這就是所謂的命門、玄牝、玄關。

這股血潛伏在體內,不是馬上就會發作,有時因為吃奶或飲食不當導致內傷,有時因為濕熱之氣向下流竄,使得營氣無法正常運行,反而逆行於肌肉紋理之間,原本潛伏的毒素就會爆發出來。一開始是膀胱的壬水挾帶著脊背的寒氣逆流而上,克制小腸的丙火,所以頸部以上會先出現症狀。接著是腎經的癸水又來克制心火,所以胸腹以上會接著出現症狀。最後是體內的火氣太旺盛,反而壓制寒水,所以胸腹以下會最後出現症狀。到這個階段,五臟六腑都已經生病了。

癍疹的病程通常是七天開始,七天達到高峰,七天消退,三個七天(二十一天)就會痊癒,因為七天是火數的緣故。痊癒後如果出現疔瘡或瘡瘍,表示體內還有殘餘的毒素。現在眼疾的病況也是這樣,它與風熱沒有好好控制的病症有些相似但又不同。總之,使用羚羊角散來治療,如果大便不硬,就減少芒硝和大黃的用量。如果病發不到二十一天就發作,使用消毒化癍湯來治療。這個藥的效果不僅僅針對眼睛,而是專門治療癍疹的藥。

無論癍疹是剛開始發作還是已經很明顯,服用此藥都能使其消退。如果症狀比較輕微,就不會再復發。藥方會根據四季的變化做調整。

羚羊角散(治療小兒癍疹痘疹後,餘毒未清,向上侵襲眼睛,導致眼睛生翳、怕光、眼屎淚水很多、紅腫閉合。)

組成:草決明、芒硝、升麻、防風、車前子、黃芩、黃耆、大黃、羚羊角(將角細細的挫成粉,每種藥材的份量都一樣多。)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鍾煎至半鍾,去渣後溫服。

這個藥方以羚羊角為主藥,用來清熱明目;升麻補足太陰經,增強體內正氣,驅除毒素;黃耆補手太陰經,增強體表正氣,抵禦邪氣,這兩味藥是輔助主藥的。防風能夠升發清陽之氣,車前子能夠瀉除濁陰之氣,作為佐藥。草決明治療眼睛紅腫疼痛、流淚;黃芩、大黃、芒硝用來攻散體內凝固的熱邪,作為使藥。然而大黃、芒硝是苦寒的藥物,明智的醫生應該衡量病患的虛實狀況,來決定是否增減用量。如果病發不到二十一天就發作,使用消毒化癍湯來治療。

消毒化癍湯(治療小兒癍疹未滿二十一天就出現眼疾,其他症狀與羚羊角散的適應症相同。)

組成:柴胡、藁本、生地黃、連翹、細辛、黃柏(用酒製)、川黃連、當歸、甘草(各四分),花粉、吳茱萸、白朮、蘇木、陳皮、乾葛根(各二分),麻黃、防風、升麻、川羌活(各五分),黃芩(用酒製)、蒼朮(用米泔水製)、川芎(各三分)。

用法:將上述藥材切碎。用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渣後溫服。

這個藥方的功效不僅僅針對眼睛,而是專門為了治療癍疹而設計的。現在用治療癍疹的藥來治療眼疾,是因為眼疾是癍疹的毒素過於旺盛,而波及到眼睛所造成的。癍疹剛開始發作時,是膀胱的壬水克制小腸的丙火,羌活和藁本是治療足太陽經的藥物;接著是腎經的癸水又來克制心火,細辛是治療少陰經的藥物,所以是主藥;最後是體內的火氣太旺盛,反而壓制寒水,所以是輔助藥。麻黃、防風、川芎能夠升發陽氣,祛除各種風邪;葛根、柴胡能夠解開邪毒;升麻能夠疏散鬱結之氣;白朮、蒼朮能夠去除濕氣、調和腸胃;生甘草能夠大退各種熱邪,作為佐藥。如果氣機不暢通,用吳茱萸、陳皮來疏通;如果血脈不暢通,用紅花、蘇木來疏通;當歸能夠治療惡瘡;連翹能夠去除客熱,所以作為使藥。這個藥方兼顧了君臣佐使,藥性的順逆相輔相成,藥物的運用和治法都考慮得很周到,可說是通曉天地造化和藥性的藥方。

如果還沒出現癍疹之前,發現小兒耳尖發冷、打呵欠、睡中驚醒、打噴嚏、眼睛乾澀,就知道他一定會發癍疹,這時趕快服用此藥,嚴重的病況也會減輕,輕微的病況會立刻痊癒,痊癒後就不會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