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瑤函》~ 卷二 (13)
卷二 (13)
1. 陰弱不能配陽之病
黃芩退壯火。乾生薑入壯火。為導為使。此方逆攻從順。反異正宜俱備。
東垣瀉熱黃連湯(治眼暴發。赤腫疼痛。)
黃連(酒製),黃芩(酒製),草龍膽,生地黃(各錢半),升麻,柴胡(各五分)
上銼劑。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滓。午時食前熱服。午後服之。則陽逆不行。臨睡休服。為反助陰也。
上方治主治客之劑也。治主者。升麻主脾胃。柴胡行肝經為君。生地黃涼血為臣。為陽明太陰厥陰多血故也。治客者。黃連、黃芩皆療濕熱為佐。龍膽草專除眼中諸疾為使。為諸濕熱。俱從外來。為客也。
益氣聰明湯(治證同上。並治耳聾耳鳴。)
蔓荊子(錢半),黃耆,人參(各五分),黃柏(酒炒),白芍藥(各一錢),甘草(炙四分),升麻,葛根(各三分)
共為一劑。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滓。臨睡熱服。五更再煎服。
上方以黃耆人參之甘溫治虛勞為君。甘草之甘平。承接和協。升麻之苦平微寒。行手陽明足陽明足太陰之經為臣。葛根之甘平。蔓荊子之辛溫。皆能升發為佐。芍藥之酸微寒。補中焦。順血脈。黃柏之苦寒。治腎水膀胱之不足為使。酒製又炒者。因熱用也。或有熱。可漸加黃柏。春夏加之。盛暑倍加之。脾胃虛者去之。熱倍此者。瀉熱黃連湯主之。
白話文:
陰虛導致無法與陽氣調和的疾病
黃芩可以降低過於旺盛的火氣。乾薑則能引導火氣進入需要的地方,並作為藥引,幫助其他藥材發揮作用。這個藥方採用逆向攻邪的方式,同時也兼顧順應身體的自然規律,使反向和正向的療法都得以應用。
東垣瀉熱黃連湯 (治療眼睛突然紅腫疼痛)
黃連(用酒炮製),黃芩(用酒炮製),草龍膽,生地黃(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二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兩碗水,煎至一碗,去除藥渣。在中午吃飯前趁熱服用。下午服用,可以避免陽氣運行不暢。睡前不要服用,因為這樣反而會助長陰氣。
這個藥方是針對身體內在問題和外來病邪的方劑。治療內在問題的藥材中,升麻主要作用於脾胃,柴胡疏通肝經,兩者共同作為主藥;生地黃清涼血液,作為輔助藥。這是因為陽明經、太陰經、厥陰經氣血旺盛的緣故。治療外來病邪的藥材中,黃連、黃芩都能夠治療濕熱,作為佐藥;龍膽草專門消除眼睛的各種疾病,作為使藥。這是因為各種濕熱都是從外部侵入的,所以是外來的病邪。
益氣聰明湯 (治療上述同樣病症,也治療耳聾耳鳴)
蔓荊子(五分),黃耆,人參(各二分),黃柏(用酒炒),白芍藥(各四分),甘草(炙過,一分),升麻,葛根(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合為一劑。加入兩碗水,煎至一碗,去除藥渣。在睡前趁熱服用,五更天再煎服一次。
這個藥方以黃耆和人參的甘溫之性,治療虛勞,作為主藥;甘草的甘平之性,承接並調和藥性。升麻的苦平微寒之性,疏通手陽明經、足陽明經和足太陰經,作為輔助藥。葛根的甘平之性,蔓荊子的辛溫之性,都能夠升發陽氣,作為佐藥。白芍藥的酸微寒之性,補益中焦,疏通血脈。黃柏的苦寒之性,治療腎水和膀胱不足的問題,作為使藥。黃柏用酒炮製後再炒過,是因為要針對熱證。如果身體有熱,可以逐漸增加黃柏的用量。春夏季節可以增加用量,盛夏時節可以加倍用量。脾胃虛弱的人可以不用黃柏。如果熱證比這更嚴重,就要用瀉熱黃連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