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瑤函》~ 卷二 (3)
卷二 (3)
1. 目不專重診脈說
夫曰有是病,即有是脈者,此亦大概言之。其微渺,未必皆可恃乎脈也。如目病,必視其目,為內障,為外障。內障有內障之症,外障有外障之症。必辨其為何症,所中所傷之淺深,果在何輪何廓。辨之明,而後治之當。今閨閣處子,暨夫貴介之族,但舒手於帷幔之外,診其脈,即欲治其病。
且責其用藥當,而效之速。不知即方脈之專重乎脈者,尤望聞問居其先,而切脈居於後。蓋切而知之,僅謂之巧耳。況症之重者,關乎性命,而惟恃巧以中之,何輕視乎性命耶?必精詳審辨,而後治之可也。重性命者,當必以是言為然也。矧目為五官之最要者哉?假令一瞽目,
隱身於帷幔之中,舒其手於帷幔之外,其六脈未嘗不與有目者相同也。切脈者,從何脈辨知其為瞽耶?恐神於脈者,亦未易知。後學豈能臻此之妙?定其殘好,必猜度擬議之,而用藥亦猜度擬議之藥爾。欲其當,而效之速,實難矣。較而論之,兩誤之中,病者之自誤為尤甚也。
茲特摘出其弊,必於診脈之外,更加詳視,始不至有誤矣。
白話文:
所謂「有這種病,就會有這種脈象」的說法,這也只是大概而言。其中細微之處,未必都能依靠脈象來判斷。例如眼睛的疾病,一定要仔細觀察眼睛,看是內障還是外障。內障有內障的症狀,外障有外障的症狀。必須辨別清楚是什麼症狀,病灶傷及的深淺,到底是在哪個眼輪哪個眼廓。辨別清楚之後,才能對症治療。現在有些深閨女子或是貴族,只是把手伸出帷幔外,讓醫生診脈,就想要治好病。
而且還要求醫生用藥準確,見效快。卻不知道,即使是專門重視脈象的醫生,也應該把望診和問診放在前面,診脈放在後面。因為只靠診脈來了解病情,只能算是診脈技巧高明而已。何況嚴重的疾病關乎性命,只憑技巧來診斷,豈不是太輕忽性命了嗎?必須詳細審慎的辨別病情,才能對症治療。重視生命的人,一定會認同這個說法。更何況眼睛是五官之中最重要的器官?假設一個瞎子,
躲在帷幔後面,把手伸出來,他的六脈和正常人一樣。診脈的醫生,如何從脈象判斷他是瞎子呢?恐怕即使是診脈高明的人,也不容易知道。後輩的醫生怎麼能達到這種高超的境界呢?只能憑著自己有限的經驗猜測推斷,用藥也只能是猜測推斷出來的藥。想要用藥準確,見效快速,實在很困難。比較起來,這兩個錯誤當中,病人的自誤尤其嚴重。
我特地指出這種弊端,說明除了診脈之外,一定要更加仔細的觀察,才不會發生誤診。
2. 目症相同所治用藥不同並戒慎問答
復慧子曰。昔有客問先大人云。均一病也,其症不異,子何以治之不同?用藥各異,其效有速有遲,有愈有不愈者,有治之者,有辭而不治者,其故何也?大人聞而應之曰。夫古之善醫,先精造乎學業,次通達乎人事,見機而作,圓融變通,不拘一隅,不執一方。子謂予同病而異治。
不知人事有種種不同者也。或男子婦人,嬰兒處女,鰥寡老弱,師尼婢妾,兼之胎前產後,與夫情性之溫暴,飲食之多寡,二便之通塞,四時之寒暑溫涼,病症之虛實冷熱,歲月之遠近淺深,有能節戒不能節戒者,服藥曾傷元氣未傷元氣者,千態萬狀,不可勝計,治之安可同於一轍乎?
況富貴貧賤之殊途。蓋富貴之人,其志樂,其性驕,或酒色之不戒,家務之勞心,暴怒之傷肝,以致五火俱動,且藥餌委諸童僕,火候或失宜,故取其效也不易。至於貧賤者,其志苦,其形勞,或因薪谷之憂,忿怒之傷,或藥餌力乏不繼,欲愈其疾也更難。予之症同而治異者,
蓋為此也。今就先大人之論思之,誠不可拘一隅,不可執一方也。但他恙之戒人酒色勞怒猶易,獨目病之戒人則難。他病身體無力,四肢疲倦,而念難起;惟病目者,身體強健,而念易動,動則精出竅矣。夫天地以日為陽,雨為陰;人以火為陽,水為陰。人靜則生陰,動則生陽。
陽生豈不為火乎?至於怒,又為七情之一,最易傷肝,肝傷則目必損,肝竅於目故也。恣酒助陽,動濕熱而爍陰;縱色又為傷腎之要。人身臟腑皆火,單有腎水一點以制之,豈可輕忽不慎?丹溪先生言,人心君火一動,相火即起,雖不交而精亦暗流矣。又有愚夫愚婦,病目不知自愛。
俱言假此以泄其火。愚謂此非去火,實乃抱薪救火也。將見火未熄,而焰愈熾矣。病目者不知乎此,則輕症變重,重症變為不治之症者,靡不由乎此耳。業是科者,善為詞以深戒之可也。
白話文:
復慧子說:以前有位客人問我的先父說:「同樣的病,症狀也一樣,您為什麼治療方法不同?用的藥也不同,效果有的快有的慢,有的痊癒有的沒有痊癒,有的您會醫治,有的卻拒絕醫治,這是什麼原因呢?」我的先父聽了回答說:「古代醫術高明的醫生,首先精通醫學知識,其次要了解人情世故,能隨機應變,圓融變通,不拘泥於一個角度,不執著於一個藥方。你說我同樣的病卻用不同的方法治療,卻不知道人情世故有各種不同的情況。有的是男人或女人,有的是嬰兒或處女,有的是鰥夫或寡婦、老人或小孩、出家人或僕人,加上懷孕前後,以及個性溫和或暴躁,飲食的多少,大小便是否通暢,四季的寒暑溫涼,病症是虛弱還是實證、寒性還是熱性,生病時間的長短深淺,有沒有自我節制的能力,服藥是否曾傷到元氣,這些情況千差萬別,數都數不清,怎麼能用同樣的方法治療呢?
更何況富貴和貧賤的人情況不同。富貴的人,心情比較快樂,個性比較驕傲,有的不戒酒色,有的為家務操勞,暴怒傷肝,以致五臟之火都旺盛,而且煎藥的事情都交給僕人,火候可能沒掌握好,所以不容易見效。至於貧賤的人,生活困苦,身體勞累,有的因為生計憂愁,忿怒傷身,有的沒錢買足夠的藥,想要治好病就更難了。我所說的同樣的病用不同的方法治療,就是這個原因。現在想想先父的論點,確實不能拘泥於一個角度,也不能執著於一個藥方。其他疾病要人戒酒色、勞累、發怒比較容易,只有眼睛的疾病要人戒除這些比較困難。其他疾病會讓人身體無力,四肢疲倦,慾念難以產生;只有眼睛疾病的人,身體強壯,慾念容易產生,慾念一動,精氣就外洩了。天地以太陽為陽,雨水為陰;人以火為陽,水為陰。人靜下來就會產生陰,動起來就會產生陽。陽生難道不是火嗎?至於怒氣,又是七情之一,最容易傷肝,肝受傷眼睛一定會受損,因為肝開竅於眼睛。放縱飲酒會助長陽氣,使濕熱加重而耗損陰氣;縱慾又會損傷腎精。人體五臟六腑都是火,只有腎水一點可以制衡它們,怎麼能輕忽不謹慎呢?丹溪先生說,人心中的君火一動,相火也會跟著起來,即使沒有性行為,精氣也會暗暗流失。還有一些愚笨的男人女人,眼睛生病了卻不知道愛惜自己,都說藉由性行為來發洩體內的火氣。我認為這不是去除火氣,實際上是抱著柴火去救火,只會看到火沒熄滅,反而燒得更旺盛。眼睛生病的人不知道這個道理,就會使輕微的病情變成嚴重,嚴重的病情變成無法治癒,都是因為這個緣故。從事這個醫學科目的人,要善於用言語來勸誡病人,才能深入人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