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瑤函》~ 卷二 (1)
卷二 (1)
1. 卷二
2. 目病有三因
陳無擇曰。喜怒不節,憂思兼併,以致臟腑氣不平,鬱而生涎,隨氣上厥,乘腦之虛,浸淫目系,蔭注於目。輕則昏澀,重則障翳,眵淚胬肉,白膜遮睛,皆內因。如數冒風寒,不避暑濕,邪中於項,乘虛循系,以入於腦,侵於目而生目病者,皆外因。若嗜欲無節,飲食不時,頻食五辛,過啖炙爆,馳騁田獵,冒涉煙塵,勞動外情,皆喪明之本,此內外因也。
徐彥純曰。人之眼目,備臟腑五行,相資而神明,故能視。內障乃瞳神黑小,神光昏昧也。外障則有翳膜可見。內障有因於痰熱,氣鬱,血熱,埳陽,埳陰,虛脫榮衛所致,種種不同。外障有起於內眥睛上,睛下睛中,視其翳色,從何經來,惟宜分治。目之為病,肝熱則昏暗,心熱則煩痛,風濕血少則澀癢,腎虛則不禁固,甚則陷突,緩則翳暗矣。
白話文:
目病有三種成因
陳無擇說:情緒不加以節制,過度喜怒,加上憂愁思慮不斷,導致體內臟腑的氣機失調,鬱積而產生痰涎,這些痰涎隨著氣往上衝逆,趁著腦部空虛的時候,侵襲眼睛的脈絡,然後滲透到眼睛。症狀輕微的會感覺眼睛昏花、乾澀,嚴重的會出現眼翳、視力模糊,產生眼屎、淚水、翼狀胬肉、白膜遮蓋眼球等,這些都是內在原因造成的。如果經常冒著風寒,不避開暑熱潮濕,邪氣侵入脖子,趁著虛弱的時候沿著脈絡進入腦部,再侵襲眼睛而產生眼病,這些都是外在原因造成的。如果嗜好慾望沒有節制,飲食不規律,經常吃辛辣的食物,過量吃燒烤油炸的食物,放縱馳騁狩獵,冒著煙塵風沙,過度操勞,這些都會導致失明,這是內外因素共同造成的。
徐彥純說:人的眼睛,與體內的臟腑五行相互聯繫,互相資助而產生視覺功能,所以能看見東西。內障是指瞳孔變黑變小,視覺模糊不清。外障則是能看到眼睛表面有翳膜。內障的原因有的是因為痰熱、氣鬱、血熱、陽虛、陰虛、以及氣血虛弱等各種不同的情況所引起。外障有的長在內眼角,有的長在眼睛上方、下方、或中間,要觀察翳膜的顏色,判斷是哪條經脈出了問題,再對症治療。眼睛生病,如果是肝火旺盛就會昏暗,心火旺盛就會煩躁疼痛,風濕血少就會感到澀癢,腎虛就會無法約束固攝,嚴重時眼睛會陷下或突出,輕微時則會產生翳膜,視力模糊。
3. 診視
脈經曰:左寸脈洪數(心火上炎也);左關脈弦而洪(乃肝火盛也);左尺脈微弱(乃腎水不升而火在上也)。右寸關脈俱弦洪(乃肝木挾相火之勢,來侮所不勝之金,而戕己所勝之土也)。右尺脈洪數(為相火邪火上炎,挾肝木之邪,而爍目也)。
按,六脈浮緊有力者為寒;沉數有力者為熱;微細而弱者為虛;洪大而滑者為實。夫,五臟常欲相順相生,如心見緩,肝見洪,肺見沉,脾見澀,腎見弦。此五臟相合相生之理,稟太和之氣,其疾何以生焉?是為疾者,五臟必相剋相反,如心見沉細,肝見短澀,腎見遲緩,肺見洪大,脾見弦長。此五臟相刑相剋,遞相互變之機,其疾再無不作者。萬物生克,一定之理,豈止於病目而言哉?
經謂:五臟不和,則六腑不通;六腑不通,則九竅疲癃;九竅疲癃,則氣血壅滯。亦令人憎寒發熱,惡風自汗,胸膈痞滿,有類傷寒似瘧。但,目紅示而頭不痛,項不強,身發寒不致戰慄,發熱不致悶亂為異。而為外障;或頭眩目昏,頭痛而目不紅,為內障。
由人於六淫七情,飲食色欲過度,運動失宜,豈能一一中節而無所乘亂?臟腑關竅不得宜通,而痰內漬也。予特敘:痰飲之脈皆弦微沉滑;或云左右關脈大者,或伏而大者,皆痰也。眼皮及眼,或如灰煙黑者,亦痰也。然治法,痰因火動,降火為先;火因氣逆,順氣為要。亢則害,承乃制者:(寒極則生熱,熱極則生寒,木極而似金,火極而似水,土極而似木,金極而似火,水極而似土也)。
左手寸口,心與小腸之脈所出,君火也;左手關部,肝與膽之脈所出,風木也;左手尺部,腎與膀胱之脈所出,寒水也。右手寸口,肺與大腸之脈所出,燥金也;右手關部,脾與胃之脈所出,濕土也;右手尺部,命門與三焦之脈所出,相火也。
六脈者:浮沉遲數滑澀也。浮者為陽,在表,為風為虛也;沉者為陰,在裡,為濕為實也;沉遲者為陰,寒在臟也;浮數者為陽,熱在腑也;滑者血多氣盛也;澀者氣滯血枯也。
八要者:表裡虛實寒熱邪正也。表者病不在裡也;里者病不在表也;虛者五虛也:脈細,皮寒,氣少,泄利,飲食不入也。漿粥入胃,瀉止則生。實者五實也: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瞀悶也。大小便通利而得汗者生。寒者臟腑積寒也;熱者臟腑積熱也;邪者外邪相干也;正者臟腑自病也。
內經謂: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者少陽病;從內走外者少陰病。太陽病宜溫之散之;陽明病宜下之寒之;少陽病宜和之;少陰病宜清之。
保命集云:眼之為病,在腑則為表,當除風散熱;在臟則為里,當養血安神。暴發者為表,易治;久病者為里,難療。按此論表裡之不同明矣。用以治病,如鼓應桴也。靈樞顛狂篇云:目眥外決於面者為銳眥;在內近鼻者為內眥;上為外眥;下為內眥。
白話文:
《脈經》提到,左寸脈顯現洪大且快速的脈象(這顯示心火上炎),左關脈呈現弦且洪大的脈象(這是肝火旺盛的表現),左尺脈微弱(這代表腎水無法上升,導致火在上方)。右寸關脈均呈現弦且洪大的脈象(這表示肝木挾帶相火的勢力,來侵侮其所不能勝過的金,同時傷害自己所勝過的土)。右尺脈洪大且快速(這代表相火邪火上炎,挾帶肝木的邪氣,影響眼睛)。根據六脈的特性,浮且緊的脈象有力代表寒;沉且快速的脈象有力代表熱;微細且弱的脈象代表虛;洪大且滑的脈象代表實。五臟通常希望互相順應、互相生長,例如心臟看到緩慢的脈象,肝臟看到洪大的脈象,肺臟看到沉的脈象,脾臟看到澀的脈象,腎臟看到弦的脈象。這些都是五臟相合相生的道理,體現了太和之氣,疾病怎麼會產生呢?因此,生病的人五臟必定互相剋制、互相對立。例如心臟看到沉細的脈象,肝臟看到短澀的脈象,腎臟看到遲緩的脈象,肺臟看到洪大的脈象,脾臟看到弦長的脈象。這些都是五臟互相剋制的表現。這種互相剋制和轉換的機制,疾病不可能不發生。萬物的生克是一定的道理,豈止限於眼睛疾病而言呢?經典認為,五臟不協調,則六腑無法通暢;六腑無法通暢,則九竅疲憊;九竅疲憊,則氣血壅塞,也會讓人感到寒冷、發熱、惡風、自汗、胸膈痞滿,類似傷寒或瘧疾。然而,眼睛紅腫但頭部不痛、頸部不僵硬、身體發冷但不會戰慄、發熱但不會混亂,這就是外部障礙。或者,頭部眩暈、眼睛昏暗、頭痛但眼睛不紅,這是內部障礙。由於人們在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和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方面過度,飲食和性慾失控,運動不適宜,怎能事事恰到好處,而不會出現混亂?臟腑關竅無法適當通暢,導致痰液在體內積聚。我特別敘述,痰飲的脈象都呈現弦微沉滑,有人說左右關脈大的,或潛藏而大的,都是痰。眼皮和眼睛如果像灰色煙霧或黑色,也是痰。然而治療方法是痰因火而動,首先降火;火因氣逆,順氣是關鍵。過度則有害,承受才能控制。極寒會產生熱,極熱會產生寒,木極會類似金,火極會類似水,土極會類似木,金極會類似火,水極會類似土。
左手的寸口,是心臟和小腸的脈搏出處,屬君火。左手的關部,是肝臟和膽囊的脈搏出處,屬風木。左手的尺部,是腎臟和膀胱的脈搏出處,屬寒水。右手的寸口,是肺臟和大腸的脈搏出處,屬燥金。右手的關部,是脾臟和胃的脈搏出處,屬濕土。右手的尺部,是命門和三焦的脈搏出處,屬相火。
六脈指的是浮、沉、遲、數、滑、澀。浮的脈象屬陽,在表層,代表風和虛。沉的脈象屬陰,在內部,代表濕和實。沉遲的脈象屬陰,表示寒在臟腑。浮數的脈象屬陽,表示熱在腑臟。滑的脈象表示血液多,氣旺盛。澀的脈象表示氣滯,血液乾枯。
八要指的是表裡、虛實、寒熱、邪正。表證表示病不在裡層。裡證表示病不在表面。虛證包括五種虛證:脈細、皮膚寒冷、氣短、泄利、飲食不進。如果米湯和粥進入胃中,止住泄利,就能生存。實證包括五種實證:脈盛、皮膚熱、腹部脹滿、排泄困難、意識混亂。如果大小便通暢並且出汗,就能生存。寒證表示臟腑積寒。熱證表示臟腑積熱。邪證表示外邪幹擾。正證表示臟腑自病。
《內經》指出,眼睛疼痛,紅色脈絡從上方或下方延伸是太陽病;從下方延伸至上方是陽明病;從外部延伸至內部是少陽病;從內部延伸至外部是少陰病。太陽病應該溫暖和散發。陽明病應該下瀉和冷卻。少陽病應該和解。少陰病應該清熱。
《保命集》提到,眼睛疾病,如果在腑臟則屬於表證,應該去除風和熱;如果在臟腑則屬於裡證,應該養血和安神。突然發作的疾病屬於表證,容易治療;長期疾病屬於裡證,難以治療。根據這個理論,表證和裡證的不同非常清楚。用這個理論治病,就像打鼓一樣響應。《靈樞顛狂篇》指出,眼睛外側靠近臉頰的部位稱為銳眥,眼睛內側靠近鼻子的部位稱為內眥。上方稱為外眥,下方稱為內眥。
對於觀察眼睛疾病的人來說,男性經常患有左眼疾病,女性經常患有右眼疾病。這是因為陰陽氣血不同。有些人左右眼沒有固定模式,這是由於邪熱侵襲。如果男性先傷害左眼,然後右眼頻繁發病,肯定無法挽救。如果女性先傷害右眼,然後左眼頻繁發病,同樣無法挽救。必須根據人的年齡、健康狀況和壯弱程度進行判斷。年輕和壯健的人容易治療,年老和虛弱的人難以治療。容易治療的人使用溫和的藥物,難以治療的人使用滋補的藥物。
根據症狀使用藥物,不能固守一種方法。雖然眼睛疾病有多種類型,但在開始時,觀察者應該預先確定疾病的情況,以避免錯誤。例如,瞳孔凸出或凹陷、青綠或白色、純黑的眼睛,以及缺乏光澤的眼睛,這些都是老年人血衰的症狀,很難治療。如果眼睛障礙像半個月亮的形狀,同樣難以治療。然而,只要眼球完整,不論星點的數量和障礙的厚度,都可以治療。障礙害怕光滑,星點害怕位於瞳孔中。總體而言,障礙和星點越輕薄,越難消退。如果障礙沒有完全消除,切勿使用刀割。眼睛需要血液才能視物,刀割會傷害血液,也不可用火灸。障礙是由肝火引起的,再次使用火攻,等於是火上加油,不是好的方法。只有先服用藥物,然後輔以滴眼藥,疾病才會逐漸消退,根除並且不再復發。
眼睛疾病可能由外感引起,也可能由內傷造成。外感疾病包括風、寒、暑、濕、燥、火等,這些是表面症狀。患者眼睛突然發病,疼痛,白睛紅腫,分泌物呈紅色,雖然病情急劇,但容易治療。內傷疾病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患者眼睛黑珠下陷,或出現蟹睛,障礙朦朧,或白珠不紅,瞳孔大小不一,視物模糊,內障類型繁多,雖然病情緩慢,但難以治療。還有一種既非內傷也非外感,而是飲食不節制,飢飽勞役造成的疾病。對於這種疾病,主要應調理脾胃。儘管眼睛疾病種類繁多,但不外乎風、熱、虛、實的表現。治療方法不離散、清、補、瀉的原則。然而,補充不可過度使用人參、黃芪等藥物,以免助長火氣。只應使用清和滋潤的藥物。瀉下不可過度使用硝黃、龍膽等藥物,以免凝固血液。只應使用發散、消滯的藥物。如果使用適當的藥物,眼睛自然會康復。現在人們治療眼睛疾病時,常常不是大量補充就是立即使用極寒的藥物,這樣往往導致更大的傷害。
治療眼睛疾病時,不要使用寒性藥物,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則。同時,應找出導致疾病的根源並進行治療。例如,如果患者過度飲酒,應慢慢戒酒;如果患者縱慾,應緩慢戒除;如果患者易怒,應勸導其控制情緒。如果不遵從建議,則難以治癒。心臟生血,脾臟控制血,肝臟儲存血。血液受到熱刺激會流動,受到寒刺激會凝結。血液凝結會導致障礙和膜生成,這會讓眼睛患病。因此,治療眼睛疾病時要小心。患者在眼睛疾病康復後,應滋養腎臟的水氣。為什麼呢?因為眼睛主要由肝臟支配,肝臟通過眼睛開竅,眼睛需要血液才能視物。滋養腎臟的水氣可以滋養肝臟,因為水能生木,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形成生生不息的循環,帶來無窮的好處。如果腎臟的水氣不足,則無法滋養肝臟,肝臟的血液就會虧損,火氣會肆虐,其危害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