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瑤函》~
1. 卷三
2. 運氣原證
按《內經》:時行暴熱,天氣亢和,燥火犯淫,邪風所侮,民病目赤。大要有三:一曰風助火鬱於上。經云:少陰司天之政。初之氣,陽氣布,風乃行,寒氣時至,氣鬱於上而熱。目赤。經云:少陽司天之政。二曰火勝,二之氣,候乃大溫,其病氣拂於上,目赤。三曰:燥邪傷肝,三之氣,歲金太過,燥氣流行。
經云:陽明司天。燥氣下臨,肝氣上從,脅痛而目赤。雖其間病有不同,大要不出此三候也。
白話文:
根據《黃帝內經》的記載,當季節流行突然的酷熱,天氣過於平和,乾燥的火氣過盛且肆虐,邪風侵襲人體時,人們就會發生眼睛紅腫的疾病。大致上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風助長了火氣,導致火氣鬱積在頭部上方。就像經書說的:「少陰掌管當年的氣候。」在第一階段的氣候,陽氣散布,風也開始吹起,寒氣不時到來,這時氣鬱積在頭部,便會產生熱象,導致眼睛紅腫。經書又說:「少陽掌管當年的氣候。」
第二種是火氣過於旺盛。在第二階段的氣候,天氣會變得非常溫暖,病氣容易向上衝,造成眼睛紅腫。
第三種是乾燥的邪氣損傷肝臟。在第三階段的氣候,當年的金氣過於旺盛,乾燥的氣息就會瀰漫開來。經書說:「陽明掌管當年的氣候。」乾燥的氣息從天而降,肝氣向上升騰,就會導致脅肋疼痛並且眼睛紅腫。
雖然不同情況的病症有所不同,但大致不出這三種情況。
3. 目痛
經云有二:一謂目眥白眼痛,一謂目珠黑眼痛。蓋目眥白眼疼屬陽,故晝則痛甚,點苦寒藥則效,經所謂白眼赤脈法於陽故也。目珠黑眼痛屬陰,故夜則痛甚,點苦寒藥則反劇,經所謂瞳子黑眼法於陰故也。凡目痛皆屬於熱之所致,煩燥者氣隨火升也。東垣云:元氣虛損而熱,輕手𪆏之,熱在皮毛血脈也,重手按之,筋骨熱甚者,熱在筋骨也,不輕不重而熱,熱在肌肉也。
又云:晝則發熱,夜則安靜,是陽氣自熱於陽分也,晝則安靜,夜則發熱煩燥,是陽氣下陷入陰中也,名曰熱入血室。晝夜發熱是重陽無陰也,亟瀉其陽,峻補其陰也。
白話文:
眼睛痛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眼角和白眼球疼痛,另一種是黑眼珠疼痛。眼角和白眼球的疼痛屬於陽證,所以白天會痛得更厲害,點用苦寒的藥物會有效,這就像經書說的「白眼紅脈屬於陽」的道理。黑眼珠的疼痛屬於陰證,所以晚上會痛得更厲害,點用苦寒的藥物反而會加重,這就像經書說的「瞳孔黑眼屬於陰」的道理。
一般來說,眼睛痛都是因為熱引起的,如果感到煩躁,表示熱氣隨著火氣上升。李東垣說:「元氣虛弱而發熱,輕輕按壓皮膚會發熱,表示熱在皮膚和血脈;用力按壓後筋骨發熱,表示熱在筋骨;按壓不輕不重時發熱,表示熱在肌肉。」
他又說:「白天發熱,晚上安靜,是陽氣自己發熱於陽分;白天安靜,晚上發熱煩躁,是陽氣下陷到陰分,稱為熱入血室。如果白天晚上都發熱,是純陽沒有陰氣,應該趕快洩掉陽熱,並大力補充陰氣。」
4. 天行赤熱症
天行赤熱,時氣流行,三焦浮燥,淚澀睛疼,或椒瘡沙擦,或怕熱羞明,或一目而傳兩目,或七日而自清寧。
往往爾我相感,因虛被火熏蒸,雖曰淺病,亦弗為輕,倘犯禁戒,變症蜂生,要分虛實,須辨六經。
此症目赤痛,或睥腫頭重,怕日羞明,淚涕交流等病,一家之內,一里之中,往往老幼相傳,然有虛實輕重不同,亦因人之虛實,時氣之輕重若何,各隨其所受,而分經絡以發,病有輕重,不可概言。此章專為天時流行,熱邪感染,人或素有目疾,及痰火熱病,水少元虛者,爾我傳染不一。
若感染輕而本源清,邪不勝正者,七日自愈。蓋火數七,故七日火氣盡而愈,七日不愈,而有二七者,乃再傳也。二七不退者,必其觸犯及本虛之故,須防變生他症矣,宜服:
驅風散熱飲子
連翹,牛蒡子(炒,研),羌活,蘇薄荷,大黃(酒浸),赤芍藥,防風,當歸尾,甘草(少許),山梔仁,川芎(各等分)
上銼劑。白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滓,食遠熱服。少陽經,加柴胡;少陰經,加黃連。
桑白皮散,治肺氣壅塞,熱毒上攻眼目,白睛腫脹,日夜疼痛,心胸煩悶。
旋覆花,枳殼,杏仁(去皮尖),桑白皮,天花粉,玄參,甘草,甜葶藶,甘菊花,防風黃芩(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四錢,水一鍾半,生薑三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
瀉熱黃連湯(見卷二。按:此手少陰、太陰、足陽明、少陽、少陰之藥也。)
白話文:
天行赤熱症
這種因時疫流行的紅眼症,會造成三焦燥熱,眼睛乾澀疼痛,或眼睛長出像椒瘡的顆粒,感覺沙子在磨,或是怕光、見光會覺得不舒服。有時候,可能只是一隻眼睛發病,很快就傳染到另一隻眼睛;也有可能過了七天就會自己好。
這種病常常會人傳人,主要是因為身體虛弱的人受到火熱邪氣的侵襲。雖然這病看起來不嚴重,但也不能輕忽。如果犯了忌諱,可能會引起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因此,我們要分辨是虛證還是實證,並根據病症歸屬的經絡來治療。
這種病會讓眼睛紅腫疼痛,眼皮腫脹,頭部感覺沉重,怕光、眼睛不舒服、一直流眼淚和鼻涕。常常一家人或附近鄰居,不論老少都會互相傳染。然而,每個人的體質虛實不同,感染的程度也不同,加上時疫的嚴重程度不同,每個人受到的影響也會不一樣,發病的經絡也各不相同,所以病情會有輕重之分,不能一概而論。本章節主要針對時疫流行,受到熱邪感染的情況,尤其是有眼睛方面的疾病、痰火熱病,或是身體水分不足、元氣虛弱的人更容易相互傳染。
如果感染較輕,且身體原本就健康,正氣能勝過邪氣,那大約七天就會自己痊癒。因為「火」的數字是七,所以七天後火氣消散自然就好。如果七天沒好,甚至過了十四天才好,那就是再次被傳染。如果過了十四天還沒好,那一定是觸犯了禁忌或是本身體質虛弱所致,要小心可能會引起其他疾病。此時可以服用:
驅風散熱飲子
連翹、牛蒡子(炒過、磨成粉)、羌活、蘇薄荷、大黃(用酒浸過)、赤芍藥、防風、當歸尾、甘草(少許)、山梔仁、川芎(各等分)
把上面的藥材切碎。用兩碗水煎成一碗,去渣,放溫後趁熱空腹服用。如果是少陽經的問題,加柴胡;如果是少陰經的問題,加黃連。
桑白皮散,用來治療肺氣壅塞,熱毒上攻眼睛,導致眼白腫脹、日夜疼痛、心胸煩悶。
旋覆花、枳殼、杏仁(去皮尖)、桑白皮、天花粉、玄參、甘草、甜葶藶、甘菊花、防風黃芩(各等分)
把上面的藥材磨成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碗半水加入三片生薑,煎到剩八分,去渣,飯後溫服。
瀉熱黃連湯(內容請參考第二卷。說明:這是針對手少陰、太陰、足陽明、少陽、少陰等經絡的藥方。)
5. 暴風客熱症
暴風客熱忽然猖,睥脹頭疼淚似湯,寒熱往來多鼻塞,目中沙澀痛難當。
此症非天行赤熱,爾我感染,並寒熱似瘧,病發則目痛,以及腫脹如杯,久積退遲之比也。乃素養不清,燥急勞苦,客感風熱,卒然而發也。有腫脹,乃風熱夾攻,火在血分之故,治亦易退。宜服:
局方洗心散,熱勝者服。治風壅壯熱,頭目昏痛,肩背拘急,肢節煩疼,熱氣上衝,口苦唇焦,咽喉腫痛,痰涎壅滯,涕唾稠黏,心神煩燥,眼澀睛疼,及寒壅不調,鼻塞聲重,咽乾多渴,五心煩熱,小便赤澀,大便秘澀。並宜服之。
荊芥穗,甘草,當歸,大黃(煨),赤芍藥,麻黃(各六錢),白朮(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生薑薄荷湯煎服。
以白朮合大黃入心,故名洗心,而從以麻黃、荊芥,亦是表裡藥。
洗肝散,風熱俱勝者服,治風毒上攻,暴作目赤,腫痛難開,癮澀,眵淚交流。
薄荷葉,當歸,羌活,甘草(炙),山梔仁(炒),防風,大黃,川芎
上等分為末。每服二、三錢,食遠沸湯調下。
羌活勝風湯(風勝者服,見卷二)
白話文:
突然間,因為外來的風熱侵襲,導致病情快速加重,會出現眼皮腫脹、頭痛、流淚像湯水一樣、忽冷忽熱、鼻塞、眼睛乾澀疼痛等症狀。
這種病不是像流行病那樣的傳染性熱病,而是我們彼此之間互相傳染,並且有時會出現像瘧疾一樣的忽冷忽熱,病發作時眼睛會痛,而且會腫脹得像杯子一樣,如果長時間累積沒有及時治療就會比較難消退。這是因為平時生活習慣不好、過於急躁勞累,加上外感風熱,才會突然發病。出現腫脹,是因為風熱同時侵襲,火氣進入血液的緣故,治療起來也比較容易消退。應該服用以下藥方:
「局方洗心散」,適合熱症較嚴重時服用。可以治療因風邪阻塞導致的發高燒、頭昏眼花、肩背僵硬、四肢關節疼痛、熱氣往上衝、口苦嘴唇乾裂、咽喉腫痛、痰多粘稠、流濃稠的鼻涕、心煩意亂、眼睛乾澀疼痛,以及寒邪阻塞導致的身體不適、鼻塞、聲音沙啞、咽喉乾燥、口渴、手心腳心發熱、小便赤黃澀痛、大便乾硬不通等症狀。以上這些狀況都可以服用此藥。
藥方成分:荊芥穗、甘草、當歸、煨過的大黃、赤芍藥、麻黃(各六錢)、白朮(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生薑薄荷湯煎煮後服用。
因為此方用白朮搭配大黃入心,所以稱為「洗心」,再搭配麻黃、荊芥,也是一表一裡的藥物。
「洗肝散」,適合風熱都比較嚴重時服用,可以治療風邪侵襲導致的眼睛突然紅腫、疼痛難以睜開、眼睛乾澀、眼屎多、流眼淚等症狀。
藥方成分:薄荷葉、當歸、羌活、炙甘草、炒過的梔子仁、防風、大黃、川芎。
將以上藥材等份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飯後用開水沖服。
「羌活勝風湯」(適合風邪較盛時服用,詳細內容見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