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仁宇

《審視瑤函》~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運氣原證

按《內經》:時行暴熱,天氣亢和,燥火犯淫,邪風所侮,民病目赤。大要有三:一曰風助火鬱於上。經云:少陰司天之政。初之氣,陽氣布,風乃行,寒氣時至,氣鬱於上而熱。目赤。經云:少陽司天之政。二曰火勝,二之氣,候乃大溫,其病氣拂於上,目赤。三曰:燥邪傷肝,三之氣,歲金太過,燥氣流行。

白話文:

根據《內經》記載:當天氣異常炎熱,天氣乾燥,邪風侵襲人體,就會導致民眾眼睛發紅。主要有以下三種原因:第一種是風助火鬱於上。經典說:少陰主宰天之政。初之氣,陽氣散佈,風開始運行,寒氣有時也會到來,氣體鬱結在上部而化熱。眼睛就會發紅。經典說:少陽主宰天之政。第二種是火盛,二之氣,天氣就會非常溫暖,病氣侵襲上部,眼睛就會發紅。第三種是:燥邪傷肝,三之氣,歲金太過,燥氣流行。

經云:陽明司天。燥氣下臨,肝氣上從,脅痛而目赤。雖其間病有不同,大要不出此三候也。

2. 目痛

經云有二:一謂目眥白眼痛,一謂目珠黑眼痛。蓋目眥白眼疼屬陽,故晝則痛甚,點苦寒藥則效,經所謂白眼赤脈法於陽故也。目珠黑眼痛屬陰,故夜則痛甚,點苦寒藥則反劇,經所謂瞳子黑眼法於陰故也。凡目痛皆屬於熱之所致,煩燥者氣隨火升也。東垣云:元氣虛損而熱,輕手𪆏之,熱在皮毛血脈也,重手按之,筋骨熱甚者,熱在筋骨也,不輕不重而熱,熱在肌肉也。

白話文:

經書上說有兩種眼痛:一種是眼睛外角和眼白疼痛,一種是黑眼珠和眼根疼痛。眼外角和眼白疼痛屬陽證,所以白天疼痛比較嚴重。用苦寒藥物點眼有效,經書上說「白眼赤脈,法於陽」就是這個道理。黑眼珠和眼根疼痛屬陰證,所以晚上疼痛比較嚴重。用苦寒藥物點眼反而會加重疼痛,經書上說「瞳子黑眼,法於陰」就是這個道理。一切眼痛都是由熱證引起的,煩躁不安是氣隨火升所致。東垣說:元氣虛損而生熱,輕輕用手觸摸,熱在皮毛血脈;重手按壓,筋骨熱,熱在筋骨;不輕不重而熱,熱在肌肉。

又云:晝則發熱,夜則安靜,是陽氣自熱於陽分也,晝則安靜,夜則發熱煩燥,是陽氣下陷入陰中也,名曰熱入血室。晝夜發熱是重陽無陰也,亟瀉其陽,峻補其陰也。

白話文:

又說:白天發熱,晚上安靜,這是陽氣自身在陽分發熱;白天安靜,晚上發熱煩躁,這是陽氣陷入陰分之中,叫做熱入血室。晝夜發熱是陽氣太盛,陰氣全無,趕快瀉掉陽氣,大力補充陰氣。

3. 天行赤熱症

天行赤熱,時氣流行,三焦浮燥,淚澀睛疼,或椒瘡沙擦,或怕熱羞明,或一目而傳兩目,或七日而自清寧。

往往爾我相感,因虛被火熏蒸,雖曰淺病,亦弗為輕,倘犯禁戒,變症蜂生,要分虛實,須辨六經。

此症目赤痛,或睥腫頭重,怕日羞明,淚涕交流等病,一家之內,一里之中,往往老幼相傳,然有虛實輕重不同,亦因人之虛實,時氣之輕重若何,各隨其所受,而分經絡以發,病有輕重,不可概言。此章專為天時流行,熱邪感染,人或素有目疾,及痰火熱病,水少元虛者,爾我傳染不一。

白話文:

這種疾病的特點是眼睛發紅疼痛,或者眉毛腫脹,頭部沉重,畏懼陽光,畏光,流淚涕交流等症狀。在一個家庭中,在一個村莊中,通常是老少相傳,但是虛實輕重不同,這也取決於人的虛實,時令氣候的輕重是如何,各處不同的感受,而以經絡的方式發病,疾病有輕有重,這無法一概而論。這一章專門討論天時流行的疾病,熱邪感染,有人本身就有眼疾,或者是痰火熱病,水少元虛的人,大家得病的途徑與情況都不相同。

若感染輕而本源清,邪不勝正者,七日自愈。蓋火數七,故七日火氣盡而愈,七日不愈,而有二七者,乃再傳也。二七不退者,必其觸犯及本虛之故,須防變生他症矣,宜服:

白話文:

如果得病較輕,且病情較輕,邪氣不能戰勝正氣,通常七天後就會自行痊癒。因為火數為七,七天之後火氣用盡,自然痊癒。如果七天之後仍未痊癒,而且症狀加劇,則可能是有再次傳染或病情複雜的情況。如果二七天之後症狀沒有緩解,那很有可能是因為觸犯了病邪,或者身體本就虛弱,需要注意可能出現的併發症。此時,應服用藥方:

連翹牛蒡子(炒,研),羌活,蘇薄荷大黃(酒浸),赤芍藥,防風當歸尾,甘草(少許),山梔仁,川芎(各等分)

白話文:

連翹、炒過的牛蒡子(研磨成粉)、羌活、蘇薄荷、用酒浸泡過的大黃、赤芍藥、防風、當歸尾、少許甘草、山梔仁、川芎(各藥材等量)。

上銼劑。白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滓,食遠熱服。少陽經,加柴胡;少陰經,加黃連

白話文:

上層藥粉劑。用兩碗清水煎至一碗湯藥,過濾掉藥渣,趁熱服下。如果症狀是少陽經的問題,就加柴胡;如果症狀是少陰經的問題,就加黃連。

桑白皮散,治肺氣壅塞,熱毒上攻眼目,白睛腫脹,日夜疼痛,心胸煩悶。

白話文:

桑白皮散,用於治療肺氣壅塞,熱毒上攻眼目,白睛腫脹,日夜疼痛,心胸煩悶的疾病。

旋覆花枳殼杏仁(去皮尖),桑白皮天花粉玄參,甘草,甜葶藶,甘菊花,防風黃芩(各等分)

白話文:

旋覆花、枳殼、杏仁(去皮尖)、桑白皮、天花粉、玄參、甘草、甜葶藶、甘菊花、防風、黃芩(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四錢,水一鍾半,生薑三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

瀉熱黃連湯(見卷二。按:此手少陰、太陰、足陽明、少陽、少陰之藥也。)

白話文:

瀉熱黃連湯(見第二卷。按:此藥方適用於手少陰、太陰、足陽明、少陽、少陰經證。)

4. 暴風客熱症

暴風客熱忽然猖,睥脹頭疼淚似湯,寒熱往來多鼻塞,目中沙澀痛難當。

此症非天行赤熱,爾我感染,並寒熱似瘧,病發則目痛,以及腫脹如杯,久積退遲之比也。乃素養不清,燥急勞苦,客感風熱,卒然而發也。有腫脹,乃風熱夾攻,火在血分之故,治亦易退。宜服:

白話文:

這種疾病並不是天生的、熱性的,而是我們感染,而且還像瘧疾一樣既有寒的症狀又有熱的症狀,發病時眼睛會痛,眼睛會腫脹得像一杯子一樣,而且積存的時間長,消退得慢。這是因為身體素質不清爽,性情急躁,勞累過度,感染了風熱邪氣,突然發作的。有腫脹,是因為風熱夾攻,火在血分裡的緣故。治療起來也比較容易消退。應該服用:

局方洗心散,熱勝者服。治風壅壯熱,頭目昏痛,肩背拘急,肢節煩疼,熱氣上衝,口苦唇焦,咽喉腫痛,痰涎壅滯,涕唾稠黏,心神煩燥,眼澀睛疼,及寒壅不調,鼻塞聲重,咽乾多渴,五心煩熱,小便赤澀,大便秘澀。並宜服之。

白話文:

局方洗心散,適合熱症體質的人服用。治療風熱鬱積引發的壯熱,頭昏眼花,肩背僵硬疼痛,四肢關節疼痛,熱氣往上衝,口苦脣焦,咽喉腫痛,痰液壅滯,鼻涕唾液濃稠黏膩,心神煩躁,眼睛澀痛,以及寒邪鬱積導致的體內不通暢,鼻子阻塞聲音沙啞,咽喉乾燥口渴,五心煩熱,小便赤澀,大便祕結。以上症狀皆可服用此藥。

荊芥穗,甘草當歸大黃(煨),赤芍藥,麻黃(各六錢),白朮(五錢)

白話文:

荊芥穗、甘草、當歸、大黃(煨)、赤芍藥、麻黃(各六錢重),白朮(五錢重)。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生薑薄荷湯煎服。

以白朮合大黃入心,故名洗心,而從以麻黃、荊芥,亦是表裡藥。

洗肝散,風熱俱勝者服,治風毒上攻,暴作目赤,腫痛難開,癮澀,眵淚交流。

白話文:

洗肝散,適用於風熱交替盛行時服用的藥方,用於治療風毒上攻,突然發作眼睛發紅、腫脹疼痛難以睜開、眼皮抽動、淚水交流不止的症狀。

荷葉,當歸,羌活,甘草(炙),山梔仁(炒),防風,大黃,川芎

白話文:

  • 薄荷葉:具有清熱解暑、消暑明目、疏風清熱的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

  • 羌活: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止痛、活血通絡的功效。

  • 甘草(炙):具有補氣和中、益氣健脾、清熱解毒的功效。

  • 山梔仁(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消炎退腫的功效。

  • 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清熱利尿的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瀉火、通便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

上等分為末。每服二、三錢,食遠沸湯調下。

羌活勝風湯(風勝者服,見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