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仁宇

《審視瑤函》~ 卷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 (8)

1. 內急外弛之病

陰陽以和為本。過與不及。病皆生焉。急者緊縮不解也。弛者寬縱不收也。緊縮屬陽。寬縱屬陰。不解不收。皆為病也。手太陰肺。為辛為金也。主一身皮毛。而目之上下睫之外者。亦其屬也。手少陰心為丁。手太陽小腸為丙。丙丁為火。故為表裡。故分上下。而目之上下睫之內者。

白話文:

陰陽協調是根本,過多或過少都會導致疾病的產生。急症是緊繃收縮而無法舒展,屬於陽症。鬆弛緩慢而無法收斂,屬於陰症。不舒展不收斂,都會導致疾病。手太陰肺,五行屬辛金,主宰全身的皮毛,以及眼睛上下睫毛以外的部分。手少陰心,五行屬丁火,手太陽小腸,五行屬丙火,丙丁同屬火,所以是表裡關係,所以分上下,而眼睛上下睫毛的內側,也是手太陰肺和手少陰心所主宰的。

亦其屬也。足厥陰肝為乙。乙為木。其脈循上睫之內。火其子也。故與心合。心肝小腸。三經受邪。則陽火內盛。故上下睫之內。緊縮而不解也。肺金為火克。則受克者必衰。衰則陰氣外行。故目之上下睫之外者。寬縱而不收也。上下睫既內急外弛。故睫毛皆倒而刺里。睛既受刺。

白話文:

這也是由於它的屬性。足厥陰肝為乙木。乙是木。它的經絡循行於上眼睫毛的內側。火是它的兒子。所以與心相合。心、肝、小腸。三條經絡受到邪氣侵襲。則陽火在內部旺盛。所以上下眼睫毛的內側。緊縮而不鬆開。肺金被火剋制。則被剋制的一方必然衰弱。衰弱則陰氣向外運行。所以眼睛的上下眼睫毛的外側。寬鬆而不收斂。上下眼睫毛既向內緊繃又向外鬆弛。所以睫毛全部倒伏刺向裡面。眼睛既受到睫毛刺激。

則深赤生翳。此翳者。睛受損也。故目所病者皆具。如羞明沙澀。畏風怕日。沁爛或痛或癢。生眵流淚等證俱見。有用藥夾。施於上睫之外者。欲弛者急。急者弛。欲睫毛無倒刺之患者。非其治也。此徒能解厄於目前。而終復其病也。何則。為不審過與不及也。為不能除其病原也。

白話文:

那樣的話,眼睛就會變得深紅並生出翳膜。這種翳膜是由於眼睛受到損傷而產生的。因此,眼睛患病時會出現各種症狀,比如畏光、沙澀、怕風怕日、沁爛、疼痛或瘙癢、流淚等。有些醫生會使用藥夾,將其施於上睫毛外側,希望讓緊繃的鬆弛,鬆弛的緊繃。但是,如果不讓睫毛不再倒刺,這種治療方法並不能治本。這種方法只能暫時緩解症狀,而不能根治疾病。這是因為,醫生並沒有準確判斷病情,也沒有找到致病的根本原因。

治法。當攀出內瞼向外。速以三稜針。刺撥出血。以左手大指甲迎其針鋒。後以黃耆防風飲子主之。無比蔓荊子湯主之。決明益陰丸主之。菊花決明散主之。㗜鼻碧雲散亦宜兼用。如是。則緊縮自弛。寬縱漸急。或過不及。皆復為和。夾治之法。慎勿施也。徒為苦耳。智者宜審此。

白話文:

治療方法:當瞼內眼皮倒翻向外時,迅速用三稜針刺破出血。然後用左手大拇指迎著針尖。之後服用黃耆防風飲子主治。若無,則服用蔓荊子湯主治。再者,服用決明益陰丸主治。菊花決明散主治。天鼻碧雲散也宜同時使用。這樣,緊張收縮的會自行舒展,寬鬆擴張的會逐漸緊縮。過度或不及的,都會恢復正常。夾治的方法,千萬不要用。徒勞苦累而已。有智慧的人應該仔細體會這個道理。

黃耆防風飲子(治眼稜緊急。以致倒睫拳毛。損睛生翳。及上下瞼眥赤爛。羞澀難開。眵淚稠黏。)

白話文:

黃耆防風飲:(治療眼睫緊急。以致倒睫毛。損傷眼睛並產生翳障。以及上下眼瞼紅腫腐爛。羞澀難以睜開。眼淚黏稠。)

蔓荊子黃芩(各錢半),黃耆(蜜制),防風(各八分),北細辛(二分),甘草(炙五分),葛根(一錢)

白話文:

蔓荊子、黃芩(各 7.5 公克),炒過的黃耆、防風(各 4 公克),北細辛(1 公克),甘草(烤過的 2.5 公克),葛根(5公克)

上銼劑。白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滓。大熱服。

上方以蔓荊子、細辛為君。除手太陽手少陰之邪。肝為二經之母。子平母安。此實則瀉其子也。以甘草、葛根為臣。治足太陰足陽明之弱。肺為二經之子。母薄子單。此虛則補其母也。黃耆實皮毛。防風散滯氣。用之以為佐。黃芩療濕熱。去目中赤腫。為之使也。

白話文:

上方以蔓荊子、細辛為君藥。它們可以去除手太陽經和手少陰經的邪氣。肝臟是這兩條經脈的母親。兒子平安,母親也就安寧了。這實際上是通過瀉兒子(肝臟)來安撫母親(肺臟)。

以甘草、葛根為臣藥。它們可以治療足太陰經和足陽明經的虛弱。肺臟是這兩條經脈的兒子。母親虛弱,兒子就會單薄。這實際上是通過補虛母親(肺臟)來壯大兒子(足太陰經和足陽明經)。

黃耆能實皮毛。防風能散滯氣。用它們作為佐劑。黃芩能治療濕熱,消除眼睛的紅腫。作為使藥。

無比蔓荊子湯(治證同上)

黃耆(一錢二分),川黃連(七分),人參,甘草(各一錢),柴胡(七分),蔓荊子,當歸,葛根,防風(各五分),細辛葉(三分)

白話文:

  1. 黃耆:1錢2分

  2. 川黃連:7分

  3. 人參、甘草:各1錢

  4. 柴胡:7分

  5. 蔓荊子、當歸、葛根、防風:各5分

  6. 細辛葉:3分

上銼劑。白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滓溫服。

上方為肺氣虛。黃耆、人參實之為君。心受邪耶。黃連除之。肝受邪耶。柴胡除之。小腸受邪耶。蔓荊子除之。為臣。當歸和血。葛根解肌。為佐。防風療風散滯。生甘草大瀉熱火。細辛通利九竅。用葉者。取其升上之意。為使也。

白話文:

肺部的沒有足夠的氣。黃耆、人參,稱為「君藥」,用來增補肺氣。心臟受到邪氣嗎?黃連能夠清除。肝臟受到邪氣嗎?柴胡能夠清除。小腸受到邪氣嗎?蔓荊子能夠清除。以上四味藥材,稱為「臣藥」。當歸能夠和營血。葛根能夠解除肌肉的僵硬,以上兩味藥材,稱為「佐藥」。防風能夠治療風病、散瘀滯。生甘草性寒,能夠大瀉火熱之氣。細辛也能疏通、暢利九竅。選用葉片,取其宣揚升散之意,稱為「使藥」也。

2. 奇經客邪之病

人之有五臟。猶天地之有五嶽也。六腑者。猶天地之有四瀆也。奇經者。猶四瀆之外。別有江河也。奇經客邪。非十二經之治也。十二經之外。別有治奇經之法也。繆刺論曰。邪客於足陽蹺之脈。令人目痛。從內眥始。啟玄子王冰注曰。以其脈起於足。上行至頭。而屬目內眥。

白話文:

人的五臟,如同天地之間的五座大山。六腑,如同天地之間的四條大河,奇經,就如同四條大河之外,還有其他的江河。奇經病邪不屬於十二經的範疇。除了十二經之外,還有治療奇經的方法。繆刺論說:邪氣客於足陽蹺脈,會讓人眼睛疼痛,從內眼角開始。啟玄子王冰注說:因為足陽蹺脈起於足,向上行至頭部,而屬目內眼角。

故病令人目痛。從內眥始也。針經曰。陰蹺脈入鼽。屬目內眥。合於太陽。陽蹺而上行。故陽蹺受邪者。內眥即赤。生脈如縷。縷根生瘀肉。瘀肉生黃赤脂。脂橫侵黑睛。漸蝕神水。此陽蹺為病之次第也。或兼銳眥而病者。以其合於太陽故也。銳眥者。手太陽小腸之脈也。銳眥之病。

白話文:

因此病令人眼睛疼痛。疼痛始於眼睛內眼角。針灸經典上寫道,陰蹺脈進入眼眶。它與眼睛內眼角相連,並與太陽相合。陽蹺脈向上運行。所以陽蹺脈受到邪氣侵襲的人,內眼角就會發紅。脈絡生長得像線條一樣細。線條的根部長出瘀血肉。瘀血肉生出黃色和紅色的脂肪脂。脂肪橫著侵犯瞳孔。逐漸侵蝕眼中的精華。這就是陽蹺脈發病的過程。有的人同時患有銳眥病,是因為它與太陽相合的緣故。銳眥是手太陽小腸經的脈絡。銳眥病的症狀是:

必輕於內眥者。蓋枝蔓所傅者少。而正受之者必多也。俗呼為攀睛。即其病也。還陰救苦湯主之。撥雲退翳丸主之。梔子勝奇散主之。萬應蟬花散主之。磨障靈光膏主之。消翳復明膏主之。朴硝黃連爐甘石泡散主之。病多藥不能及者。宜治以手法。先用冷水洗。如針內障眼法。

白話文:

內障病輕微的,是因為眼內生出的肉芽少,而眼內正氣所受的影響相對較少。世俗叫做攀睛,就是指這種病。治療內障,可以用還陰救苦湯、撥雲退翳丸、梔子勝奇散、萬應蟬花散、磨障靈光膏、消翳復明膏、朴硝黃連爐甘石泡散等方劑。如果病情較重,藥物治療無效的,可以用手術的方法治療。首先用冷水洗眼睛,然後按照針刺治療內障的方法進行治療。

以左手按定。勿令得動移。略施小眉刀尖。剔去脂肉。復以冷水洗淨。仍作前藥餌之。此治奇經客邪之法也。故並置其經絡病始。

白話文:

用左手按住瘡口,不要讓它移動。用眉刀尖挑去脂肪和肌肉。再用冷水清洗乾淨。然後再繼續敷藥。這是治療奇經客邪的方法。所以,順便治療經絡疾病。

撥雲退翳丸(治陽蹺受邪。內眥即生赤脈縷。縷根生瘀肉。瘀肉生黃赤脂。脂橫侵黑睛。漸蝕神水。銳眥亦然。俗名攀睛。)

白話文:

撥雲退翳丸(治療陽蹺經受邪氣侵襲。眼睛內角立即長出紅色的脈絡。脈絡根部長出瘀血肉。瘀血肉長出黃色的眼脂。眼脂橫向侵犯眼球黑色的部分。漸漸地侵蝕眼中的精華。銳利的眼光也因此而變弱。俗名為攀睛。)

白蒺藜,川當歸川芎(各兩半),川椒(七錢),甘菊花,地骨皮荊芥(各八錢),木賊(去節),密蒙花蔓荊子(各一兩),蛇蛻(炙),甘草(各三錢),天花粉(六錢),楮桃仁蟬蛻(去頭足),黃連,蘇薄荷(各五錢)

白話文:

白蒺藜、川當歸、川芎(各 10 克),川椒(35 克),甘菊花、地骨皮、荊芥(各 40 克),木賊(去節)、密蒙花、蔓荊子(各 50 克),蛇蛻(炙)、甘草(各 15 克),天花粉(30 克),楮桃仁、蟬蛻(去頭足)、黃連、蘇薄荷(各 25 克)。

上為細末。煉蜜成劑。每一兩。作八丸。每服一丸。食後臨睡細嚼。清茶下。

上方為奇經客邪而作也。八十一難經曰。陽蹺脈者。起於踝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風池者。腦戶也。故以川芎治風入腦。以菊花治四肢遊風。一療其上。一平其下。為君。蔓荊子。除手太陰之邪。蟬蛻、蛇蛻、木賊草、密蒙花、除翳。為臣。薄荷葉、荊芥穗、白蒺藜、療諸風者清其上也。

白話文:

上方是治療奇經客邪的藥方。 《難經》中寫道:陽蹺脈起始於腳踝中間,沿著外踝向上,進入風池穴。風池穴位於後腦勺,所以用川芎來治療風入腦;用菊花來治療四肢遊風。川芎治療上部,菊花治療下部,二藥合用為君藥。蔓荊子可以去除手太陰經的邪氣;蟬蛻、蛇蛻、木賊草和密蒙花可以明目除翳,為臣藥。薄荷葉、荊芥穗和白蒺藜可以治療各種風邪,為佐藥。

楮桃仁、地骨皮、諸通小便者。利其下也。為佐。黃連除胃中熱。天花粉除腸中熱。甘草和協百藥。川椒皮利五臟明目。諸氣所病處。血亦病。故復以當歸和血。為使也。

白話文:

楮桃仁、地骨皮等能通小便的藥物,用來利尿通便,作為輔佐藥物。黃連能清除胃中的熱氣,天花粉能清除腸中的熱氣,甘草能調和各種藥物。川椒皮能通利五臟,明目。各種氣所引起的病,其血同樣會有病,所以再用當歸來調和血。

梔子勝奇散(治一切赤脈縷睛。風熱痛癢。胬肉攀睛。眵多淚澀。羞明怕日難開。)

白話文:

梔子勝奇散(治療一切眼赤脈絡分明、熱風疼痛、眼淚多而澀、眼皮遮著眼白、懼怕明光日照時困難睜眼等眼病。)

白蒺藜(炒),蟬蛻,穀精草,甘草,木賊草,黃芩,草決明,菊花,山梔子,川芎,荊芥穗,羌活,密蒙花,防風,蔓荊子(各等分)

白話文:

白蒺藜(炒)、蟬蛻、穀精草、甘草、木賊草、黃芩、草決明、菊花、山梔子、川芎、荊芥穗、羌活、密蒙花、防風、蔓荊子(各等份)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遠臨睡。熱茶清調下。

上方以蟬蛻之鹹寒。草決明之鹹苦寒為君。為味薄者通。通者通其經絡也。川芎、荊芥穗之辛溫。白蒺藜、穀精草之苦辛溫。菊花之苦甘平。防風之甘辛。為臣。為氣辛者發熱。發熱者升其陽也。羌活之苦甘溫。密蒙花之甘微寒。甘草之甘平。蔓荊子之辛微寒。為佐。為氣薄者發泄。

白話文:

  • 將蟬蛻的鹹寒、草決明的鹹苦寒,作為君藥。因為它們的味道薄弱,能通利經絡。

  • 川芎、荊芥穗的辛溫,白蒺藜、穀精草的苦辛溫,菊花的苦甘平,防風的甘辛,作為臣藥。因為它們辛散溫熱,能昇發陽氣。

  • 羌活的苦甘溫,密蒙花的甘微寒,甘草的甘平,蔓荊子的辛微寒,作為佐藥。因為它們的味道薄弱,能宣泄鬱熱。

發泄者。清利其諸關節也。以木賊之甘微苦。山梔子、黃芩之微苦寒。為使。為味厚者泄。泄者攻其壅滯之有餘也。

白話文:

發泄的藥物。能清潔並疏通全身的關節。用木賊的甘微苦、山梔子、黃芩的微苦寒為引導藥。微苦寒的藥味厚重,具有發洩作用,能攻逐體內壅滯的有餘之邪。

磨障靈光膏(治證同上)

爐甘石(另以黃連一兩銼置水內燒爐甘石通紅淬七次六兩),黃丹(水飛三兩),硇砂(另研),白丁香(取末),海螵蛸(取末),輕粉(各一兩),川黃連(銼如豆大一兩童便浸一宿曬為末),麝香(另研),乳香(各五錢),當歸身(二錢研末),龍腦(少許)

白話文:

爐甘石(另用黃連一兩切碎,放入水中,將爐甘石燒至通紅,在水中淬七次,共六兩),黃丹(用水研磨三次,共三兩),硇砂(另研磨),白丁香(取末),海螵蛸(取末),輕粉(各一兩),川黃連(切碎至豆子大小,用童便浸泡一夜,曬乾後研磨成末),麝香(另研磨),乳香(各五錢),當歸身(研磨成末,共二錢),龍腦(少許)

先用好白沙蜜一十兩。或銀器。或砂鍋內。熬五七沸。以淨紙搭去蠟面。除黃丹外。下余藥。用柳枝攪勻。次下黃丹再攪。慢火徐徐攪至紫色。卻將麝香、乳香、輕粉、硇砂和勻。入上藥內。以不黏手為度。急丸如皂角子大。以紙裹之。每用一丸。新汲水化開。旋入龍腦少許。時時點翳上。

白話文:

首先,將上好的白沙蜜十兩放入銀器或砂鍋中,熬煮五七沸。用乾淨的紙張去除蠟面,並除去黃丹後,加入其餘藥物。用柳樹枝攪拌均勻,然後加入黃丹再攪拌。用小火慢慢攪拌至紫色,然後將麝香、乳香、輕粉、硇砂混合均勻。加入藥物中,以不黏手為度。迅速將藥物搓成皁角子大小的丸子,並用紙張包裹起來。每次使用一丸,用新汲取的水化開,並加入少許龍腦。經常點一下患處。

上方以黃連去邪熱。主明目為君。以黃丹除毒除熱。爐甘石療濕收散為臣。以當歸和血脈。麝香、乳香諸香通氣。輕粉殺瘡為佐。以硇砂之能消。海螵蛸之磨障翳。白丁香之消胬肉。龍腦之散赤脈。去外障為使也。

白話文:

上方以使用黃連來清除邪熱,具有明目退火的效果,是君藥。以黃丹來清除毒素和火氣,爐甘石治療濕氣和散熱是臣藥。以當歸來調理血脈,麝香、乳香諸香氣化解毒氣是佐藥。以硇砂來消除障礙,海螵蛸來磨除阻礙、障翳,白丁香來消除瘡肉,龍腦來散去赤脈,清除外障是使藥。

消翳復明膏(治證同上)

海螵蛸(取末三錢),黃丹(水飛四兩),訶子(八個去核取末),白沙蜜(一斤),青鹽(另研一兩)

白話文:

海螵蛸(研成粉末三錢),黃丹(用水飛四兩),訶子(八個去除果核後研成粉末),白沙蜜(一斤),青鹽(另外研成粉末一兩)

先將蜜熬數沸。淨紙搭去蠟面。卻下黃丹。用棍攪勻。旋下余藥。將至紫色取出。

龍膽草(二兩),黃連(十兩),杏仁(七十五個去皮尖),木賊草(一兩),蕤仁(去殼皮五錢)通將藥入瓷器內。水一斗浸之。春秋五日。夏三日。冬十日。入鍋內。文武火熬至小半升。濾去滓。重湯頓成膏子。卻入前藥熬之。攪至紫色。入龍腦一錢。每用少許。點上。藥干。淨水化開用。

白話文:

  1. 龍膽草(二兩):2 兩

  2. 黃連(十兩):10 兩

  3. 杏仁(七十五個去皮尖):75 個,去除外殼和尖端

  4. 木賊草(一兩):1 兩

  5. 蕤仁(去殼皮五錢):5 錢,去除外殼和皮

  6. 將所有藥材放入瓷器中

  7. 加入一斗水浸泡

  8. 春秋浸泡五天,夏季浸泡三天,冬季浸泡十天

  9. 將藥材放入鍋中

  10. 文火慢熬至藥液減少一半

  11. 過濾藥渣

  12. 重新加入藥湯,熬至濃稠成膏狀

  13. 加入之前熬過的藥材,繼續熬煮至藥膏呈紫色

  14. 加入一錢龍腦

  15. 每使用少量,塗抹在患處

  16. 藥膏乾了之後,用清水化開使用

上方以黃連為君。為療邪熱也。蕤仁、杏仁、龍膽草為臣。為除赤痛。潤燥解熱毒也。黃丹、青鹽、龍腦、白沙蜜為佐。為收濕爛。益腎氣。療赤腫。和百藥也。訶子、海螵蛸、木賊草為使。為澀則不移。消障磨翳也。

白話文:

上方以黃連作為君藥,是用來治療邪熱引起的疾病。蕤仁、杏仁、龍膽草是臣藥,用來去除赤痛,潤燥解熱毒。黃丹、青鹽、龍腦、白沙蜜是佐藥,用來收斂濕爛,益腎氣,治療赤腫,調和百藥。訶子、海螵蛸、木賊草是使藥,用來澀而不移,消障磨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