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仁宇

《審視瑤函》~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血氣不分混而遂結之病

輕清圓健者為天。故首象天。重濁方厚者為地。故足象地。飄騰往來者為云。故氣象云。過流循環者為水。故血象水。天降地升。云騰水流。各宜其性。故萬物生而無窮。陽平陰秘。氣行血隨。各得其調。故百骸理而有餘。反此則天地不降升。雲水不騰流。各不宜其性矣。反此則陰陽不平秘。

白話文:

輕盈、清澈、圓潤、健壯的是天。所以,頭部象徵天。沉重、渾濁、方正、厚實的是地。所以,腳象徵地。飄動、往來的是雲。所以,氣象象徵雲。流動、循環的是水。所以,血象徵水。天降雨,地生長。雲飄動,水流淌。各自適應其特性。因此,萬物生生不息。陽氣升發,陰氣潛藏。氣運行,血跟隨。各自均衡適應。所以,百骸通暢,身體健康。違反這個原則,天地就無法降升。雲水就不能騰流。各自就不能適應其特性。違反這個原則,陰陽就不能平衡。

氣血不行隨。各不得其調矣。故曰人身者小天地也。難經曰。血為榮。氣為衛。榮行脈中。衛行脈外。此血氣分而不混。行而不阻也。明矣。故如雲騰水流之不相雜也。大抵血氣如此。不欲相混。混則為阻。阻則成結。結則無所去還。故隱起於皮膚之中。遂為疣病。然各隨經絡而見。

白話文:

氣血運行失常,各自失去了調和。所以說人體是一個小的天地。難經中說,血是榮氣,氣是衛氣。榮氣運行在脈絡之中,衛氣運行在脈絡之外。所以血氣分而不混雜,運行而不阻滯,道理是明顯的。就好比雲蒸騰水流動不會互相混雜一樣。大體上血氣如此,不應該混雜。混雜則會阻滯,阻滯則會結成塊。結成塊之後就無處可去無處可回,所以便隱藏在皮膚之中,最終形成疣病。然而,不同的疣病會隨著經絡而出現不同的部位。

疣病自上眼睫而起者。乃手少陰心脈。足厥陰肝脈。血氣混結而成也。初起時但如豆許。血氣衰者。遂止不復長。亦有久止而復長者。盛者則漸長。長而不已。如杯如盞。如碗如斗。皆自豆許致也。凡治在初。大要令病者食飽不飢。先汲冷井水洗眼如冰。勿使氣血得行。然後以左手持銅柱。

白話文:

疣病從上眼皮開始長起,這是手少陰心脈和足厥陰肝脈的氣血混結而成的。剛開始時只像一顆豆子那麼小,體內氣血衰弱的人,就會停止不再長大。也有的長了一陣子停下來,又繼續長大的。氣血旺盛的人,就會漸漸長大。長到一定程度就不會再長,像杯子、像茶杯、像碗、像鬥那樣大,都是從像豆子那麼大開始長大的。凡是治療這種病,主要的關鍵在於剛開始的時候。大原則是讓病人吃飽了,不讓病人飢餓。先用冰涼的井水洗眼睛,讓氣血不能流動。然後用左手拿著銅柱。

按眼睫上。右手翻眼皮令轉。轉則疣肉已突。按以左手大指。按之勿令得動移。復以右手持小眉刃尖。略破病處。更以兩手大指甲。捻之令出。則所出者如豆許小黃脂也。恐出而根不能斷。宜更以眉刀尖斷之。以井水再洗。洗後則無恙。要在手疾為巧。事畢。須投以防風散結湯。

白話文:

將眉筆放在眼皮上並且用手翻眼皮讓它轉動,轉動後疣肉就突起出來了。用左手大拇指按住它,按住的時候不要讓它移動。再用右手拿著小眉刀尖,輕輕地刺破患處。再用兩隻手的指甲捏著它,讓它掉落出來。掉出來的疣肉像豆子一樣大小的黃色脂肪。擔心只是取出了它的表面而沒有徹底去除,可以再用眉刀的尖端切斷它的根。用井水清洗患處。清洗後就沒有問題了。關鍵是手要快,這樣才巧妙。事後必須服用防風散結湯。

數服即愈。此病非手法決不能去。何則。為血氣初混時。藥自可及。病者則不知其為血氣混也。既結。則藥不能及矣。故必用手法去。去畢。必又以升發之藥散之。藥手皆至。庶幾可矣。

防風散結湯(治目上下睫癮起肉疣。用手法除病後服之。)

白話文:

服藥幾次就會痊癒。這種疾病不採用手法治療,就不能祛除。為什麼呢?因為在血氣初混之時,藥物可以到達病竈。病人卻不知道這是血氣相混。一旦病症形成,藥物就無法到達病竈了。所以必須用手法來治療。治療完之後,一定要用升發的藥物來化散。藥物和手法都到位了,治療纔有可能見效。

防風,羌活,歸尾,白芍藥(各六分),紅花,蘇木(各少許),蒼朮,白茯苓,獨活,前胡,黃芩(各五分),細甘草,防己(各四分)

上銼劑。水二鍾。煎至一鍾。熱服。滓再煎。

白話文:

防風、羌活、歸尾、白芍各六分,紅花、蘇木各少許,蒼朮、白茯苓、獨活、前胡、黃芩各五分,細甘草、防己各四分,將這些藥材切碎,用兩碗水煎煮至一碗,趁熱服用,藥渣再加水煎煮一次。

上方以防風、羌活。升發陽氣為君。白芍藥。當歸尾、紅花、蘇木。破凝行血為臣。茯苓瀉邪氣。蒼朮去上濕。前胡利五臟。獨活除風邪。黃芩療熱滋化為佐。甘草和諸藥。防己行十二經為使。病在上睫者。加黃連、柴胡。以其手少陰足厥陰受邪也。病在下睫者。加藁本、蔓荊子。以其手太陽受邪也。

白話文:

上方用防風、羌活作為君藥,升發陽氣。白芍藥、當歸尾、紅花、蘇木作為臣藥,破凝行血。茯苓瀉邪氣,蒼朮去上濕,前胡利五臟,獨活除風邪,黃芩療熱滋化為佐藥,甘草和諸藥,防己行十二經為使藥。

如果病在上方(上睫),再加入黃連、柴胡,因為手少陰(肺經)和足厥陰(肝經)受邪。如果病在下方(下睫),再加入藁本、蔓荊子,因為手太陽(大腸經)受邪。

2. 熱積必潰之病

積者重疊不解之貌。熱為陽。陽平為常。陽淫為邪。邪行則病易見。易見則易治。此則前篇淫熱之病也。若邪深則不行。不行則伏。因伏而又伏。故日漸月聚。勢不得不為積也。積已久。久積必潰。潰則難治。難治者。非不治也。為邪積久。久則必潰。潰猶敗也。其病隱澀不自在。

白話文:

積是重疊不解的意思。而所謂熱是陰陽之陽,平穩規律的陽熱狀態纔是常態,而過盛的陽熱就是邪熱了。邪熱在人體不斷侵襲,症狀就會很容易顯現,顯而易見的病症治療相對就容易。這是上一篇講的陽熱之病。但如果邪熱很深,就無法繼續侵襲了。邪熱無法繼續侵襲就會隱藏起來,漸漸堆積,越積越多,時間長了就成為了病症。病症積存已久,就必定會潰敗,潰敗之後就難以治療。難以治療,並不是說無法治療。而是因為邪熱積存太久了,必定潰敗。潰敗就是破壞的意思,病竈深藏,不易察覺,讓人不舒服。

稍覺眊矂。視物微昏。內眥開竅如針。目痛按之則沁沁膿出。有兩目俱病者。有一目獨病者。目屬肝。內眥屬膀胱。此蓋二經積邪之所致也。故曰熱積必潰之病。又曰漏睛眼者是也。竹葉瀉經湯主之。大便不硬者。減大黃為用。蜜劑解毒丸主之。不然。藥誤病久。終為枯害矣。

白話文:

眼睛稍微感到模糊。看東西時視線微弱黑暗。眼角開孔尖銳如針。眼睛疼痛,按壓時會滲出膿液。有雙眼都生病的人,也有一眼生病的人。眼睛屬於肝臟,眼角屬於膀胱,這是由於兩條徑脈積累邪氣所致。所以說熱氣積聚必定會潰爛的病症,又叫做有膿漏出的眼睛。使用竹葉瀉經湯治療。大便不硬的人,減半使用大黃。使用蜜劑解毒丸治療。不然,藥物誤治後病症延誤很久,最終會變成嚴重的眼睛疾病。

竹葉瀉經湯(治眼目癮澀。稍覺眊矂。視物微昏。內眥開竅如針。目痛。按之膿浸出。)

白話文:

竹葉瀉經湯(治療眼睛發癢,視物不明,視物微弱,眼角內側開竅如針,眼睛疼痛,按壓時有膿液滲出。)

柴胡,梔子仁(炒),川羌活,升麻,甘草(炙),川黃連(各五分),白茯苓,澤瀉,赤芍,草決明,車前子(各四分),黃芩,大黃(各六分),青竹葉(十片)

上銼劑。水二鍾。煎至一鍾。食後溫服。

白話文:

柴胡、炒梔子仁、羌活、升麻、炙甘草、川黃連(各五分)

白茯苓、澤瀉、赤芍、草決明、車前子(各四分)

黃芩、大黃(各六分)

青竹葉(十片)

上方逆攻者也。先以行足厥陰肝。足太陽膀胱之藥為君。柴胡、羌活是也。二經生意。皆總於脾胃。以調足太陰足陽明之藥為臣。升麻、甘草是也。肝經多血。以通順血脈。除肝邪之藥。膀胱經多濕。以利小便。除膀胱濕之藥為佐。赤芍藥、草決明、澤瀉、茯苓、車前子是也。總破其積熱者。必攻必開。必利必除之藥為使。梔子、黃芩、黃連、大黃、竹葉是也。

蜜劑解毒丸(治證同上)

白話文:

上方(方劑)主要治療逆沖上行的病症。首先採用藥物來通暢足厥陰肝和足太陽膀胱兩條經絡,這些藥物為君藥。柴胡和羌活就是例子。這兩條經絡的經氣運行,都與脾胃相關。採用藥物來調和足太陰脾和足陽明胃兩條經絡,這些藥物為臣藥。升麻和甘草就是例子。肝經血脈充盈,可以使用藥物來通順血脈,去除肝臟的邪氣。膀胱經濕氣較多,可以使用藥物通利小便,去除膀胱的濕氣,這些藥物為佐藥。赤芍藥、草決明、澤瀉、茯苓和車前子就是例子。總體上消除積熱的藥物,必須要攻,必開,必利,必除,這些藥物為使藥。梔子、黃芩、黃連、大黃和竹葉就是例子。

山梔仁(炒末十兩),杏仁(泡去皮尖取霜二兩),錦紋大黃(末五兩),川石蜜(一斤煉熟)

上末和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百丸。茶湯送下。

白話文:

  • 山梔仁(炒至微黃、研成細末,十兩)

  • 杏仁(以水浸泡,去除外皮尖端,取其霜,二兩)

  • 錦紋大黃(研成細末,五兩)

  • 川石蜜(一斤,煉至成熟)

上方以杏仁甘潤治燥為君。為燥為熱之原也。山梔子微苦寒治煩為臣。為煩為熱所致也。石蜜甘平溫。安五臟為佐。為其解毒除邪也。大黃苦寒。性走不守。瀉諸實熱為使。為攻其積。不令其重疊不解也。

白話文:

在上方方劑中,杏仁味甘,性潤,主治燥咳。杏仁是燥熱的根源。山梔子微苦微寒,主治煩熱。煩熱是燥熱引起的。石蜜味甘,性平偏溫,能安五臟。石蜜可以解毒祛邪。大黃味苦,性寒,性走不守,主治諸實熱。大黃可以攻積,防止積熱重疊而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