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瑤函》~ 卷六 (23)
卷六 (23)
1. 秘製點眼丹藥諸方
豬胰子(四枚以稻草水洗去膏膜乾淨無油為度再用布包搗爛入藥),生地黃,當歸,黃連(一斤),防風,龍膽草,黃柏(各二兩),訶子(八枚),蕤仁(去皮殼五錢),大鵝梨(八枚取汁),冬蜜(八兩另熬待乾為度)
上將黃連等八味洗淨銼碎。以水浸於銅器內。春夏三秋四冬七日。濾去滓。復添水熬三次。取盡藥力。以密絹綿紙重濾過。澄去砂土。漫火煎熬。槐柳枝各四十九條。互換一順攪。不住手。攪得此藥如飴糖相類。入蜜和勻。瓷器盛。放湯瓶口上。重湯蒸燉成膏。復濾淨。滴入水中。
沉下成珠可丸為度。待數日。出火毒。再溶化。入末和勻。杵搗為丸錠。陰乾金銀箔為衣。每以少許。新汲水浸化開。鴨毛蘸點眼大眥內。又可以熱水泡化。作洗眼藥亦可。如水冷。再暖用。日洗五六次。日點二三次。大效。
陽丹藥品法制
蘆甘石。眼科之要藥也。選輕白者佳。四兩。用蘇薄荷、羌活、防風、麻黃、荊芥穗、川芎、白芷、細辛。發散之藥各二錢。用清河水。或雪水更妙。四大碗。煎至二碗。去滓。將甘石捶碎。入藥水中。於瓶內煮乾為度。此陰制用陽藥煎水法也。又用龍膽草、黃芩、赤芍藥、大黃、生地黃、黃連、木賊草、連翹、劉寄奴、黃柏、夏枯草、當歸、千里光、菊花、山梔仁。苦寒之藥各二錢。
用井水五碗。春夏浸二日。秋冬浸四日。常以手攪之。浸畢去滓。將藥水分作清濁二碗。將所煮甘石。入陽城罐內。大火煅紅。鉗出少時。先以濁水淬入。再煅再滓。以水盡為度。此陽制用陰藥浸水法也。又將前陰制煎水藥滓。及陽制浸水藥滓。共合一處。浸水二碗。去滓濾淨。
再澄清。將煉過甘石傾內研攪。浸露一宿。飛過。分輕重兩處曬乾。上者為輕。下者為重。各研極細收藏。輕者治輕眼。重者治重眼。此陽丹合制用藥之法也。蓋甘石經火煉。本陽藥也。又用發散藥制度。是辛甘發散為陽之象。故以陽丹名。又用陰藥為陰制者。是陽中亦有微陰之象。
及治火毒法也。
陰丹藥品法制
銅綠(黃連水煮飛過陰乾一錢五分),青鹽塊(白水洗),乳香(各三分),硇砂(甘草水洗六分),密陀僧(飛過二分),沒藥(三分五釐)
又將前制陽丹蘆甘石一兩。共七味。俱研極細。勿令犯火。所以為陰藥也。中用陽丹甘石者。為陰中有陽之象也。但只用蘇州薄荷淨藥、川黃連、龍膽草三味各等分。浸水二盞。露一宿。去滓。濾淨水一盞。入前藥在內調勻。明月下露一宿。而得月之陰氣。次日曬乾。又得日之陽氣也。俟夜露日曬透干。再研極細。入後藥。此制陰丹之法也。
川黃連(去皮毛洗淨干六分三釐),草烏(新白者六分),細辛(去土葉五分),胡黃連(條實者洗淨干四分),薄荷(要蘇州淨葉洗淨曬乾三分)
白話文:
秘製點眼丹藥諸方
將四個豬胰子,用稻草水洗淨,去除所有油脂和薄膜,務必洗乾淨,再用布包起來搗爛,入藥備用。準備生地黃、當歸、黃連(一斤)、防風、龍膽草、黃柏(各二兩)、訶子(八枚)、蕤仁(去皮殼五錢)、大鵝梨(八枚取汁)、冬蜜(八兩,另熬煮至濃稠)。
將黃連等八味藥材洗淨,切碎。放入銅器中,加水浸泡,春夏秋季泡四天,冬季泡七天。過濾去除藥渣,再加水熬煮三次,盡量提取藥材的藥力。用細密的絹布或綿紙重複過濾,去除雜質和砂土。用小火慢慢煎熬,放入槐樹枝和柳樹枝各四十九條,輪流順時針攪拌,不能停手,直到藥汁變得像麥芽糖一樣濃稠。加入蜂蜜攪拌均勻,放入瓷器中。將瓷器放在裝有熱水的容器口上,隔水蒸煮成膏狀,再次過濾乾淨。將藥膏滴入水中,如果藥膏沉入水底並凝結成珠狀,就可以製成藥丸。放置幾天,消除藥的火毒,再將其融化,加入藥末攪拌均勻,搗成藥丸或藥錠。陰乾後,用金銀箔包衣。每次取少量,用新汲的水浸泡開,用鴨毛沾取藥水,點在眼睛的大眼角內。也可以用熱水泡開,當作洗眼藥使用。如果藥水冷了,可以再加熱使用。每天洗五六次,點二三次,效果顯著。
陽丹藥品製法
爐甘石是眼科的重要藥材,選擇質地輕、顏色白的最佳。取四兩爐甘石,搭配蘇薄荷、羌活、防風、麻黃、荊芥穗、川芎、白芷、細辛等發散藥材各二錢,用乾淨的河水或雪水(效果更佳)四大碗,煎煮至兩碗,去除藥渣。將爐甘石捶碎,放入藥水中,用瓶子煮乾。這是用陰性的藥材煎水來制陽性的藥材。再準備龍膽草、黃芩、赤芍藥、大黃、生地黃、黃連、木賊草、連翹、劉寄奴、黃柏、夏枯草、當歸、千里光、菊花、山梔仁等苦寒藥材各二錢。
用井水五碗,春夏浸泡兩天,秋冬浸泡四天,期間經常用手攪拌。浸泡完畢後去除藥渣,將藥水分成清、濁兩碗。將煮過的爐甘石放入陽城罐中,用大火燒紅,取出後稍等片刻,先用濁水淬火,再燒再淬火,直到水用完為止。這是用陽性的藥材煅燒後,再用陰性的藥水淬火來製藥。再將之前陰制時煎煮藥水的藥渣,和陽制時浸泡藥水的藥渣,混合在一起,加入兩碗水浸泡,去除藥渣並過濾乾淨。
澄清後,將煉過的爐甘石倒入其中,研磨攪拌,浸泡一個晚上,讓露水滋潤,再過濾。將過濾後的藥粉,分輕重兩處曬乾,上面的較輕,下面的較重。分別研磨至極細後收藏。輕的用來治療較輕的眼疾,重的用來治療較重的眼疾。這就是陽丹的配製方法。爐甘石經過火煉,本來是陽性的藥材,再用發散藥材製煉,更是辛甘發散的陽性特性,所以稱之為陽丹。再用陰性藥材做陰制,是因為陽中也帶有微陰之象,也是用來治療火毒的方法。
陰丹藥品製法
準備銅綠(用黃連水煮過、陰乾,取一錢五分)、青鹽塊(用白水洗淨)、乳香(各三分)、硇砂(用甘草水洗淨,取六分)、密陀僧(過濾後取二分)、沒藥(三分五釐)。
再將之前製成的陽丹爐甘石一兩,和以上七味藥材,一同研磨至極細,不要接觸火。這類藥材屬於陰性的藥材。之所以加入陽丹爐甘石,是因為陰中也帶有陽性之象。只加入蘇州薄荷淨藥、川黃連、龍膽草三味藥材,等量混合,用兩盞水浸泡一晚,露水滋潤。去除藥渣,過濾乾淨,取一盞藥水,將之前的藥粉調勻。放在月光下照射一晚,吸收月亮的陰氣,次日再曬乾,吸收太陽的陽氣。等到經過夜晚露水和白天太陽都曬透乾後,再研磨至極細,加入後面的藥材。這就是製陰丹的方法。
準備川黃連(去皮毛,洗淨曬乾,取六分三釐)、草烏(新白色的,取六分)、細辛(去除泥土和葉子,取五分)、胡黃連(條狀飽滿的,洗淨曬乾,取四分)、薄荷(蘇州產的淨葉,洗淨曬乾,取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