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瑤函》~ 卷六 (20)
卷六 (20)
1. 附前賢治目醫案補遺諸方
若虛者用之。則火反盛。謂降多亡陰也。丹溪曰。虛火宜補。則虛實之辨。若天淵矣。明者當求之證焉。
一名三補丸。三補云何。以黃連、黃芩、黃柏三黃。能瀉三焦之火。火瀉則陰生。故曰三補。
按是方乃瀉中之補。非補中之補也。若真以為補。是向癡人說夢也。程岩泉曰。人皆知補之為補。而不知瀉之為補。知瀉之為瀉。而不知補之為瀉。真知言哉。
四季三黃瀉心丸(治男婦三焦積熱。上焦有熱攻衝。眼目赤腫。頭項疼痛。口舌生瘡。中焦有熱。心膈煩燥。不美飲食。下焦有熱。小便赤澀。大便秘結。五臟俱熱。即生癰癤瘡痍。及治五般痔疾。糞門腫或下鮮血。小兒積熱。亦宜服之。)
大黃(酒浸九蒸曬春秋三夏一冬五兩),黃連(酒炒春四夏五秋三冬一兩),黃芩(酒炒春四夏秋六冬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或用水疊為丸亦可。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錢。滾白湯送下。
按味之苦者皆能降火。黃芩味苦而質枯。黃連味苦而氣燥。大黃苦寒而味厚。質枯則上浮。故能瀉火於膈。氣燥則就火。故能瀉火於心。味厚則喜降。故能蕩邪攻實。此天地親上親下之道。水流濕。火就燥之義也。
青州白丸子(治男婦半身不遂。手足頑麻。口眼喎斜。痰涎壅塞。及一切風。他藥所不能療者。小兒驚風。大人頭風。洗頭風。婦人血風。並宜服之。)
天南星(生三兩),白附子(二兩),半夏(以水浸洗過白大者用七兩),川烏頭(去皮臍五錢各生用)
上為細末。以生絹袋盛。用井華水擺。未出者更以手揉令出。如有滓。更研。再入絹袋。擺淨為度。放瓷盆中。日曬夜露。至曉棄水。別用井華水攪。又曬至來日早。再換新水攪。如此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曬乾後如玉片。碎研。以糯米粉煎粥清為丸。如綠豆大。
初服五丸。服至十五丸。生薑湯送下。不計時候。如癱瘓風。以溫酒下二十丸。日進三服。至三日後。當有汗。便能舒展。服經三五日漸愈。如痰壅膈上。欲用吐法。研末。每服三錢。用齏汁調服。吐痰為度。
大承氣湯(治陽明胃經積熱攻目。其脈沉實。睛珠疼痛。眩運。紅腫生翳。累發累治。久服寒涼之劑太過。以致寒裹火邪。結熱未除。實於腹內。秘結不通。治宜瀉滿。通大便。下實熱可也。)
錦紋大黃(酒洗炒),芒硝(各三錢),厚朴(去皮炙),枳實(炙各二錢)
上為劑。水四鍾。先煮厚朴、枳實。至二鍾。入大黃煎二三沸。入硝煎溫服。取利為度。如未利。再投一服。按經云。燥淫所勝。以苦下之。大黃之苦寒。以瀉實熱。枳實之苦辛溫。攻腸胃壅滯。潤燥除熱。又曰。燥淫於內。治以苦溫。厚朴之苦辛溫。破腹中結燥。又曰。熱淫所勝。治以鹹寒。芒硝之咸。以攻蘊熱之堅痞。
白話文:
如果體質虛弱的人使用這些藥方,反而會使火氣更旺盛,這就是所謂的「降火太過反而導致陰液虧損」。朱丹溪說:「虛火應該用補的方法來治療。」這樣看來,虛證和實證的辨別,簡直就像天壤之別。聰明的人應該從病證的本質去探求。
有一個藥方叫做「三補丸」,所謂「三補」指的是用黃連、黃芩、黃柏這三種黃色的藥材,它們可以瀉除三焦的火氣。火氣消退了,陰液自然就能產生,所以叫做「三補」。
其實這個藥方是「在瀉的同時達到補」的效果,並非是真正的「補」。如果真的把它當成補藥,那就像是對傻子說夢話一樣。程岩泉說:「人們都知道補藥是補,卻不知道瀉也是一種補;知道瀉藥是瀉,卻不知道瀉也能達到補的效果。」這句話真是說到重點了。
四季三黃瀉心丸 (適用於治療男女因三焦積熱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上焦有熱向上衝,導致眼睛紅腫疼痛;頭部和頸部疼痛;口舌生瘡。中焦有熱,導致心胸煩躁;食慾不佳。下焦有熱,導致小便赤澀、大便秘結。五臟都有熱,會產生癰瘡、癤子等皮膚問題。還可以用於治療各種痔瘡,包括糞門腫脹或便血。幼兒積熱也適合服用此藥。)
使用以下藥材:
- 大黃(用酒浸泡,經過九次蒸曬,春、秋、夏三季曬一次,冬季曬一次,共五兩)
- 黃連(用酒炒過,春天用四錢,夏天用五錢,秋天用三錢,冬天用一錢)
- 黃芩(用酒炒過,春天用四錢,夏天用六錢,秋天用二錢,冬天用二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也可以用水調和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三錢,用滾燙的開水送服。
按:味道苦的藥材大多能夠降火。黃芩味苦但質地枯燥,黃連味苦且藥性燥烈,大黃苦寒但藥性厚重。質地枯燥的藥性會向上升浮,所以能瀉除膈間的火氣;藥性燥烈的藥性會趨向於火,所以能瀉除心火;藥性厚重的藥性則喜歡下降,所以能攻破邪氣、消除實證。這就如同天地之間,向上向下不同的運行方式,也像是水往濕處流、火往乾燥處燃燒的道理。
青州白丸子 (適用於治療男女半身不遂、手腳麻木、口眼歪斜、痰涎壅塞,以及其他藥物無法治癒的各種風邪。也適用於治療小兒驚風、大人頭風、洗頭引起的頭風,以及婦女的血風等症狀。)
使用以下藥材:
- 天南星(生用三兩)
- 白附子(二兩)
- 半夏(用水浸泡洗淨,選用白色且個大的,用七兩)
- 川烏頭(去掉皮和臍,用五錢,生用)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生絲布袋裝好,放入井水裡攪動,沒有析出的部分再用手揉搓使其析出。如果還有殘渣,再研磨,再次放入布袋攪動,直到全部析出。將得到的白色液體倒入瓷盆中,白天曬太陽,晚上露天放置,到第二天早上倒掉水。再用井水攪拌,再次曬太陽,到隔天早上再換新水攪拌。如此春季五天,夏季三天,秋季七天,冬季十天。去掉水後曬乾,使其呈現像玉片一樣的形狀。搗碎研磨,用糯米粉熬成粥,用粥水做成藥丸,大小如綠豆。
開始服用時每次五丸,之後可逐漸增加到每次十五丸,用生薑湯送服,服藥時間不限。如果是治療癱瘓風,用溫酒送服二十丸,每天服用三次。服用三天後應該會出汗,身體也能逐漸舒展。服用三五天後會逐漸痊癒。如果痰液阻塞在胸膈,可以用催吐的方法。將藥末每次服用三錢,用韭菜汁調服,以吐出痰液為度。
大承氣湯 (適用於治療陽明胃經積熱引起的眼病。症狀包括:脈象沉實、眼珠疼痛、頭暈、眼睛紅腫生翳,而且反覆發作、多次治療都無法根治。由於長期服用寒涼藥物過多,導致寒邪包裹火邪,熱邪沒有清除,積聚在腹內,大便秘結不通。治療方法應該是瀉除積滿、疏通大便,攻下實熱。)
使用以下藥材:
- 錦紋大黃(用酒洗過並炒過,三錢)
- 芒硝(三錢)
- 厚朴(去掉皮並炙過,二錢)
- 枳實(炙過,二錢)
將以上藥材加水四碗,先煮厚朴、枳實至剩二碗,再加入大黃煎煮二三沸,最後加入芒硝,溫服。以達到瀉下的效果為度。如果沒有瀉下,再服用一劑。根據經典記載:「燥邪過盛,應該用苦味的藥物來瀉下。」大黃味苦性寒,能夠瀉除實熱;枳實味苦辛性溫,能夠攻破腸胃的壅塞,潤燥除熱。此外,還有記載:「燥邪侵入體內,應該用苦溫的藥物來治療。」厚朴味苦辛性溫,能夠破除腹中的結燥。還有記載:「熱邪過盛,應該用鹹寒的藥物來治療。」芒硝性鹹,能夠攻破蘊積的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