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瑤函》~ 卷六 (19)
卷六 (19)
1. 附前賢治目醫案補遺諸方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或薑蔥煎服亦可。一方加菊花、殭蠶、蟬蛻。名曰菊花茶調散。常服清頭目。
四物湯(能調益榮衛。滋養氣血。治衝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痀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發歇疼痛。妊娠宿冷。將息失宜。胎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產後乘虛風寒內搏。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少腹堅痛。時作寒熱。)
當歸身(去須酒浸微炒),白芍藥(酒洗),川芎(酒洗),干熟地(酒蒸各等分)
上銼劑。白水二鍾。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按是方治血分之聖藥也。用當歸引血歸肝經。川芎引血歸肺經。芍藥引血歸脾經。地黃引血歸腎經。惟心生血。肝納血。脾統血。肺行血。腎藏血。男子化而為精。女子化而為月水。血有形之物。屬乎陰。故名曰四物湯。
經云。氣血人身之二儀也。天地之道。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人與天地相似。故陰血難盛而易虧。是方也。當歸、芍藥、地黃。味厚者也。味厚為陰中之陰。故能生血。川芎味薄而氣清。為陰中之陽。故能行血中之氣。然草木無情。何以便能生血。所以謂其生血者。以當歸、芍藥、地黃。
能養五臟之陰。川芎能調榮衛中之氣。五臟和而血自生耳。若曰四物便能生血。則未也。師云、血不足者。以此方調之則可。若上下失血太多。氣息機微之際。則四物禁勿與之。所以然者。四物皆陰。陰者天地閉塞之令。非所以生萬物者也。故曰禁勿與之。
涼膈散(治男婦小兒。臟腑積熱。煩燥多渴。面熱頭昏。唇焦咽燥。舌腫喉閉。目赤疼痛。鼻衄頷頰結硬。口舌生瘡。痰實不利。涕唾稠黏。睡臥不寧。譫語狂妄。腸胃燥澀。便溺秘結。凡一切風壅等症。並宜治之。)
黃芩(酒炒),梔仁(炒黑),蘇薄荷(各三兩),連翹(四兩),大黃(酒炒),甘草(炙),元明粉(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白水二鍾。煎至八分。去滓。食遠熱服。
按是方黃芩、梔子。味苦而氣涼。故瀉火於中。連翹、薄荷。味薄而氣薄。故清熱於上。大黃、芒硝。鹹寒而味厚。故諸實皆瀉。用甘草者。取其性緩而戀膈也。不作湯液而作散者。取其泥膈而成功於上也。
三黃丸(治三焦積熱上攻。眼目赤腫。小便赤澀。大便結燥。五腑俱熱。腸風痔漏等症。並皆治之。)
川黃連,黃芩,黃柏(俱用酒潤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白滾湯送下。忌煎炒椒姜辛辣等熱物。
按少火之火。無物不生。壯火之火。無物不耗。經曰壯火食氣是也。故少火宜升。壯火宜降。今以三物降其三焦之壯火。則氣得其生。血得其養。而三焦皆受益矣。黃芩苦而枯。故清熱於上。黃連苦而實。故瀉火於中。黃柏苦而潤。故瀉火於下。雖然。火有虛實。是丸但可以治實火。
白話文:
[附前賢治目醫案補遺諸方]
散劑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後用茶水送服。也可以用生薑、蔥煎水送服。有個方子加了菊花、殭蠶、蟬蛻,叫做菊花茶調散,經常服用可以使頭腦清醒、眼睛明亮。
四物湯
(能調和並增益身體的營衛之氣,滋養氣血,治療衝脈和任脈虛損,月經不調,肚臍周圍或腹部疼痛,崩漏,血塊硬結,時發時痛,懷孕時體內寒冷,調養不當,胎動不安,出血不止,以及產後身體虛弱、風寒入侵,惡露不下,結成腫塊,小腹堅硬疼痛,時而發冷發熱等症狀。)
藥材包括:當歸身(去除鬚根後用酒浸泡略炒),白芍藥(用酒洗過),川芎(用酒洗過),熟地黃(用酒蒸過,各等分)。
將上述藥材切碎,加兩碗清水煎煮至剩八分,去除藥渣,溫服。
這個方子是治療血分疾病的聖藥。用當歸引導血歸肝經,川芎引導血歸肺經,芍藥引導血歸脾經,地黃引導血歸腎經。心臟產生血液,肝臟儲藏血液,脾臟統攝血液,肺臟運行血液,腎臟封藏血液。男子化精,女子化為月經。血是有形的物質,屬於陰。所以叫四物湯。
經典說,氣血是人體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如同天地陰陽。天地的道理是陽氣常常有餘,陰氣常常不足。人與天地相似,所以陰血難以充足而容易虧虛。這個方子中,當歸、芍藥、地黃是味厚的藥,味厚屬陰中之陰,所以能補血。川芎味薄而氣清,屬陰中之陽,所以能運行血中的氣。然而草木沒有感情,為何能補血呢?之所以說它們能補血,是因為當歸、芍藥、地黃能滋養五臟的陰,川芎能調和營衛之氣。五臟調和了,血自然就會產生。如果說四物湯直接就能生血,那就錯了。醫生說,血不足的人,用這個方子調理就可以。但如果上下出血太多,氣息微弱的時候,就不能用四物湯。因為四物湯都屬陰,陰是天地閉塞的現象,不是產生萬物的因素。所以說不能用。
涼膈散
(治療男女老少,體內臟腑有熱積聚,煩躁口渴,臉紅頭暈,嘴唇乾裂,咽喉乾燥,舌頭腫脹,喉嚨閉塞,眼睛紅腫疼痛,流鼻血,下巴和臉頰結硬塊,口舌生瘡,痰多不易咳出,鼻涕濃稠,睡眠不安穩,說胡話,腸胃乾燥,便秘尿少等各種風熱壅盛的症狀。)
藥材包括:黃芩(用酒炒過),梔子仁(炒黑),蘇薄荷(各三兩),連翹(四兩),大黃(用酒炒過),甘草(炙),元明粉(各二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兩碗白水煎至剩八分,去除藥渣,飯後稍遠時溫服。
這個方子中,黃芩、梔子味苦性涼,所以能清瀉體內中焦的火熱。連翹、薄荷味薄而氣薄,所以能清散上焦的熱邪。大黃、芒硝性鹹寒而味厚,所以能瀉下各種實熱。用甘草是因為它藥性平和,能使藥力停留在膈膜,不使藥力過於向下。這個方子不作湯劑而作散劑,是為了使藥力停留在膈膜,從上部起作用。
三黃丸
(治療三焦有熱積聚上攻,導致眼睛紅腫,小便赤澀,大便乾燥,五臟俱熱,腸風痔漏等症狀。)
藥材包括:川黃連、黃芩、黃柏(都用酒浸潤後炒過,各等分)。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錢,空腹用白開水送服。忌食煎炒、辣椒、生薑等辛辣燥熱的食物。
少火能生養萬物,而壯火會耗損萬物。經典說“壯火食氣”。所以少火應該讓它向上升發,而壯火應該讓它向下消散。現在用這三味藥來降低三焦的壯火,使氣得以生長,血得以滋養,三焦都能受益。黃芩味苦而性枯燥,所以能清上焦的熱。黃連味苦而性堅實,所以能瀉中焦的火。黃柏味苦而性滋潤,所以能瀉下焦的火。雖然如此,火有虛實之分,這個藥丸只能治療實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