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瑤函》~ 卷六 (12)
卷六 (12)
1. 眼科針灸要穴圖像
此症針後,或一二日再發,如前痛甚。但頭為諸陽會首,宜先補後瀉,又宜瀉多補少。或錯補瀉,再發愈重。當再針百會、合谷、上星三穴瀉之,無不效也。舉發,另刺上星、太陽。
正頭痛,旦發夕死,夕發旦死。醫用心刺療,如不然,難治也。端的正頭風,十死之症,又名腎厥頭痛。
此症皆因醉後,睡臥當風,竄入經絡,痰飲灌注;或因怒氣傷肝,房事不節。宜先刺頰車、合谷、地倉、人中。如不愈,再刺地倉、合谷、承漿、瞳子窌。
此症乃陰陽不分,風邪竄入腦戶,故刺不效。先去其痰,後去其風,自然效也。宜先刺百會、後頂、合谷。不效,再刺風池、合谷、三里。
此症多因醉飽行房,未避風寒而臥,賊風入於經絡。宜刺解谿、合谷、豐隆。再發後,刺風池、上星、三里。
此乃頭風灌注瞳仁,血氣湧溢,上盛下虛,故得此疾。宜刺太陽、睛明、合谷、小骨空。不效,再刺臨泣、攢竹、三里。
此症受病既深,未可一時便能針愈。先刺睛明、合谷。不效,須是三次針之方可。如發,再刺太陽、光明。
此症乃醉後當風,或暴赤眼痛,不忌房事,恣食熱物。婦人多因產後當風坐視,賊風竄入眼中;或行經與男子交感,穢氣衝於頭目,故成此疾。宜刺攢竹、合谷、大骨空、小骨空。如未愈全,再刺小骨空。
此症乃時氣所作,血氣壅滯,當風睡臥,飢飽勞役。宜先刺合谷、三里、太陽、睛明。不效,後再刺攢竹、太陽、絲竹空。
此症乃醉飽行房,氣血凝滯,用手揩摸,賊風竄入,故有此症。宜先刺合谷、二間。不效,再刺睛明、三里。
此症乃怒氣傷肝,血不就舍,腎水枯竭,血氣耗散。初病不謹,恣貪房事,用心過多,故得難治。先宜刺臨泣、睛明、合谷、瞳子窌。如不效,刺光明、風池。
此症乃暴痛。在路迎風,竄入眼中。血不就舍,肝不藏血。觀燈則淚出,見日則酸澀,痛疼難開。宜刺攢竹、合谷、小骨空、二間。不愈,再刺睛明、行間。
此症乃痰飲停滯胸膈,賊風竄入腦戶;偏正頭風,發來連半邊皮肉疼痛,或手足沉冷。久而不治,變為癱患。亦分陰陽針之,或針力未到,故不效也。此症宜先針風池、合谷、絲竹空;後可針三里瀉之,以去其風。針後穴前穴:絲竹空、鞋帶。
此症因傷寒未解,卻有房事;上盛下虛,氣血壅上。或頭風不早治,則血灌瞳仁,或暴赤腫痛。或怒氣傷肝,房事觸毒心肝二經;飲食不節,飢飽醉勞,皆有此症。心火炎上故不散。及婦人產後怒氣傷肝,產期未滿,非一時可療,漸而為之,無不效也。宜先刺睛明、臨泣、合谷。不愈,再刺風池、太陽、行間。
百會(一名三陽五會,一名巔上,一名天滿。在前頂後一寸五分,頂中央,旋毛心,容豆許,直兩耳尖上對是穴。督脈七足太陽之會,手足少陽、足厥陰俱會於此。刺二分,炙五壯。甲乙級曰:刺三分,灸三壯。一曰:灸頭頂不得過七壯。主治頭風頭痛。)
白話文:
眼科針灸要穴圖像
此症針灸後,可能一兩天後復發。如果疼痛比之前更厲害,因為頭部是諸陽之會,應該先補後瀉,而且瀉多補少。如果補瀉錯亂,復發會更嚴重,應再次針刺百會、合谷、上星三穴瀉之,無效者甚少。此外,可以另刺上星、太陽穴。
正頭痛,早上發作晚上死,晚上發作早上死,醫生必須用心針灸治療,否則很難治癒。這類嚴重的正頭痛,是十死無生的病症,又稱腎厥頭痛。
此症大多因為醉酒後,睡覺時吹到風,風邪竄入經絡,痰飲阻塞,或者因為怒氣傷肝、房事不節,應先針刺頰車、合谷、地倉、人中穴。如果沒有痊癒,再針刺地倉、合谷、承漿、瞳子髎穴。
此症是因為陰陽失調,風邪竄入腦部,所以針刺無效。應先去除痰濁,再去除風邪,自然就會有效。宜先針刺百會、後頂、合谷穴,無效再針刺風池、合谷、足三里穴。
此症多因醉酒飽食後行房事,沒有避風寒而睡覺,風邪侵入經絡,應針刺解谿、合谷、豐隆穴。復發後再針刺風池、上星、足三里穴。
這是因為頭風之邪灌注瞳仁,血氣衝溢,上盛下虛,所以導致此病。應針刺太陽、睛明、合谷、小骨空穴。無效再針刺臨泣、攢竹、足三里穴。
此症病情較深,不能一次針灸就痊癒。先針刺睛明、合谷穴,無效的話,需要三次針灸才有效。如果復發,再針刺太陽、光明穴。
此症是醉酒後吹風,或暴發性紅眼痛,不忌房事,恣意食用熱性食物;婦女多因產後吹風、久坐觀望,風邪竄入眼中,或行經時與男子交合,穢氣衝擊頭目,所以導致此病。應針刺攢竹、合谷、大骨空、小骨空穴。如果沒有完全痊癒,再針刺小骨空穴。
此症是由時令氣候引起,血氣壅滯,睡覺時吹風,飢飽勞累所致。應先針刺合谷、足三里、太陽、睛明穴,無效再針刺攢竹、太陽、絲竹空穴。
此症是醉酒飽食後行房事,氣血凝滯,用手揉搓,風邪竄入,所以導致此症。應先針刺合谷、二間穴,無效再針刺睛明、足三里穴。
此症是怒氣傷肝,血液不能歸宿,腎水枯竭,血氣耗散,初期病情不注意,恣意貪圖房事,用腦過度,所以導致難治。應先針刺臨泣、睛明、合谷、瞳子髎穴,無效再針刺光明、風池穴。
此症是暴發性疼痛,在路上吹風,風邪竄入眼中,血液不能歸宿,肝臟不能藏血,看燈就流淚,見光就酸澀,疼痛難以睜眼。應針刺攢竹、合谷、小骨空、二間穴,無效再針刺睛明、行間穴。
此症是痰飲停滯胸膈,風邪竄入腦部,偏頭痛或正頭痛,發作時半邊身體疼痛,或手足冰冷。久治不癒,會變成癱瘓。也分陰陽針灸治療,或針灸力量不到位,所以無效。此症宜先針刺風池、合谷、絲竹空穴,然後可以針刺足三里瀉之,以去除風邪。針灸後按摩絲竹空、承泣穴。
此症是傷寒未癒卻行房事,上盛下虛,氣血壅滯於上,或頭風沒有及時治療,就會血灌瞳仁,或暴發性紅腫疼痛。或怒氣傷肝,房事傷及心肝二經,飲食不節,飢飽醉勞,都會導致此症。心火炎上,所以不能消散。以及婦女產後怒氣傷肝,產期未滿,不能一次治癒,要慢慢調理,無效者甚少。宜先針刺睛明、臨泣、合谷穴,無效再針刺風池、太陽、行間穴。
百會穴(一名三陽五會,一名巔上,一名天滿。在前髮際後一寸五分,頂部中央,旋毛中心,容積如豆,正對兩耳尖上方的穴位。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穴,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均在此交會。針刺二分,灸五壯。甲乙級醫生說,針刺三分,灸三壯。也有人說,灸頭頂不能超過七壯。主治頭風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