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瑤函》~ 卷二 (1)
卷二 (1)
1. 目病有三因
陳無擇曰。喜怒不節。憂思兼併。以致臟腑氣不平。鬱而生涎。隨氣上厥。乘腦之虛。浸淫目系。蔭注於目。輕則昏澀。重則障翳。眵淚胬肉。白膜遮睛。皆內因。如數冒風寒。不避暑濕。邪中於項。乘虛循系。以入於腦。侵於目而生目病者。皆外因。若嗜欲無節。飲食不時。頻食五辛。過啖炙爆。馳騁田獵。冒涉煙塵。勞動外情。皆喪明之本。此內外因也。
白話文:
陳無擇說,喜怒無節制,憂思參雜,導致臟腑氣機不調勻,鬱積而生涎液。涎液隨氣上衝,乘腦虛弱之機,浸淫於目系之中,陰濕矇蔽於眼睛。輕則眼目昏澀,重則視物障礙,淚水盈盈,結肉生翳,白膜遮蔽眼珠,皆為內因所致。
若是屢次冒犯風寒,不避暑濕,邪氣侵襲項部,乘虛循系而入,侵犯於腦,侵害於目而釀成眼疾,皆為外因所致。
嗜慾無節制,飲食不規律,頻食辛辣刺激的食物,過量食用炙烤爆炒的食物,馳騁田獵,冒犯煙塵,勞動過度,損耗情志,皆為喪失視力的根本原因。以上皆為內外致病原因。
徐彥純曰。人之眼目。備臟腑五行。相資而神明。故能視。內障乃瞳神黑小。神光昏昧也。外障則有翳膜可見。內障有因於痰熱。氣鬱。血熱。埳陽。埳陰。虛脫榮衛所致。種種不同。外障有起於內眥睛上。睛下睛中。視其翳色。從何經來。惟宜分治。目之為病。肝熱則昏暗。心熱則煩痛。風濕血少則澀癢。腎虛則不禁固。甚則陷突。緩則翳暗矣。
白話文:
徐彥純說:人的眼睛,與臟腑五行相通,相互滋養,所以才能看得見東西。內障是指瞳孔變小,神光昏暗。外障則可以看到翳膜。內障有痰熱、氣鬱、血熱、陽虛、陰虛、虛脫榮衛等原因,情況各不相同。外障有起於內眼角、眼上、眼下、眼中,觀察翳膜的顏色,從哪條經絡而來,再進行適當的治療。眼睛的疾病,肝火旺盛則昏暗;心火旺盛則煩痛;風濕血少則乾澀發癢;腎虛則肌肉鬆弛,嚴重時眼睛會凸出,輕微時則會視力模糊。
2. 診視
脈經曰。左寸脈洪數。(心火上炎也)左關脈弦而洪。(乃肝火盛也)左尺脈微弱。(乃腎水不升。而火在上也。)右寸關脈俱弦洪。(乃肝木挾相火之勢。來侮所不勝之金。而戕己所勝之土也。)右尺脈洪數。(為相火邪火上炎。挾肝木之邪。而爍目也。按六脈浮緊有力者為寒。
白話文:
脈經上說,左寸脈洪數,這是心火上炎的緣故。左關脈弦而洪,這是肝火旺盛的緣故。左尺脈微弱,這是腎水不升,而火在上面的緣故。右寸關脈俱弦洪,這是肝木挾帶相火的力量,來侵犯自己不能勝過的金,而傷害自己能勝過的土的緣故。右尺脈洪數,這是相火邪火上炎,挾肝木之邪,而灼傷眼睛的緣故。按六脈浮緊有力的是寒證的病因。
沉數有力者為熱。微細而弱者為虛。洪大而滑者為實。夫五臟常欲相順相生。如心見緩。肝見洪。肺見沉。脾見澀。腎見弦。此五臟相合相生之理。稟太和之氣。其疾何以生焉。是為疾者五臟必相剋相反。如心見沉細。肝見短澀。腎見遲緩。肺見洪大。脾見弦長。此五臟相刑相剋。
白話文:
-
脈搏沉穩有力,是熱症。脈搏微弱,是虛症。脈搏洪大而滑利,是實證。
-
五臟經常想要互相順應,互相生長。例如心臟看到緩脈,肝臟看到洪脈,肺臟看到沉脈,脾臟看到澀脈,腎臟看到弦脈。這是五臟相合相生的道理,稟受天地之間的和氣,怎麼會生病呢。
-
生病的人五臟一定互相剋制,相反相剋。例如心臟出現沉細脈,肝臟出現短澀脈,腎臟出現遲緩脈,肺臟出現洪大脈,脾臟出現弦長脈。這是五臟相刑相剋的結果。
遞相互變之機。其疾再無不作者。萬物生克。一定之理。豈止於病目而言哉。經謂五臟不和。則六腑不通。六腑不通。則九竅疲癃。九竅疲癃。則氣血壅滯。亦令人憎寒發熱。惡風自汗。胸膈痞滿。有類傷寒似瘧。但目紅示而頭不痛。項不強。身發寒不致戰慄。發熱不致悶亂為異。
白話文:
疾病之間的相互變化。這種疾病非常活躍,無所不作。萬物生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豈止是眼睛有疾病呢?經典上說:五臟不調和,則六腑不通暢。六腑不通暢,則九竅疲乏阻塞。九竅疲乏阻塞,則氣血壅滯。也會讓人怕冷發熱,怕風自汗,胸膈痞滿,有類似傷寒或瘧疾的症狀。但是眼睛發紅,而頭不痛,脖子不僵硬,身體發冷不至於戰慄,發熱不至於煩躁,這就有所不同了。
而為外障。或頭眩目昏。頭痛而目不紅。為內障。由人於六淫七情。飲食色欲過度。運動失宜。豈能一一中節。而無所乘亂。臟腑關竅。不得宜通。而痰內漬也。予特敘痰飲之脈皆弦微沉滑。或云左右關脈大者。或伏而大者。皆痰也。眼皮及眼。或如灰煙黑者。亦痰也。然治法痰因火動。
白話文:
這些都是外障。或頭暈眼花。頭痛但眼睛不紅。這是內障。由於人受六種外在邪氣和七種內在情志、飲食、色慾過度,運動不當。怎能事事適中,而沒有乘虛而入。臟腑關竅不通暢,而痰液在體內積聚。我特別說明痰飲的脈象都細微緩滑。或說左右關脈大的,或伏而大的,都是痰。眼皮和眼睛,或像灰煙一樣黑,也是痰。然而治療方法是痰液因火而動。
降火為先。火因氣逆。順氣為要。亢則害。承乃制者。寒極則生熱。熱極則生寒。木極而似金。火極而似水。土極而似木。金極而似火。水極而似土也。)左手寸口。心與小腸之脈所出。君火也。左手關部。肝與膽之脈所出。風木也。左手尺部。腎與膀胱之脈所出。寒水也。
白話文:
首先要降火,因為火是因氣逆而起,因此順氣是最重要的。如果氣逆太盛,就會造成傷害,而順應它才能控制它。寒冷極致則會產生熱,熱極致則會產生寒。木的屬性極致時會類似金,火的屬性極致時會類似水,土的屬性極致時會類似木,金的屬性極致時會類似火,水的屬性極致時會類似土。
左手寸口是心與小腸的脈絡所處的地方,是君火所在。左手關部位是肝與膽的脈絡所處的地方,是風木所在。左手尺部位是腎與膀胱的脈絡所處的地方,是寒水所在。
右手寸口。肺與大腸之脈所出。燥金也。右手關部。脾與胃之脈所出。濕土也。右手尺部。命門與三焦之脈所出。相火也。
白話文:
右手寸口。肺和大腸的脈絡在此處出現。乾枯的庚金也。右手關部。脾和胃的脈絡在此處出現。濕潤的戊土也。右手尺部。命門和三焦的脈絡在此處出現。心中陰火也。
六脈者。浮沉遲數滑澀也。浮者為陽。在表。為風為虛也。沉者為陰。在裡。為濕為實也。沉遲者為陰。寒在臟也。浮數者為陽。熱在腑也。滑者血多氣盛也。澀者氣滯血枯也。
白話文:
六種脈象:浮、沉、遲、數、滑、澀。浮脈是陽脈,在體表,多因風虛或熱證導致。沉脈是陰脈,在體內,多因濕濁或實證導致。沉遲脈是陰脈,寒邪在臟腑內。浮數脈是陽脈,熱邪在腑。滑脈是血多氣盛,澀脈是氣滯血少。
八要者。表裡虛實寒熱邪正也。表者病不在裡也。里者病不在表也。虛者五虛也。脈細。皮寒。氣少。泄利。飲食不入也。漿粥入胃。瀉止則生。實者五實也。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瞀悶也。大小便通利而得汗者生。寒者臟腑積寒也。熱者臟腑積熱也。邪者外邪相干也。正者臟腑自病也。
白話文:
八要者,包括表裡、虛實、寒熱、邪正。表症是指疾病不在裡。裡症是指疾病不在表。虛症是指五種虛症:脈細、皮寒、氣少、泄利、飲食不入。漿粥可以入胃,瀉止後可以生。實症是指五種實症: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瞀悶。大小便通利而得汗的人可以生。寒症是指臟腑積寒。熱症是指臟腑積熱。邪症是指外邪相干。正症是指臟腑自病。
內經謂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者少陽病。從內走外者少陰病。太陽病宜溫之散之。陽明病宜下之寒之。少陽病宜和之。少陰病宜清之。
白話文:
《內經》中提到眼睛疼痛發紅,且脈絡從頭部往下面流動是太陽病。 從下面往上流動的是陽明病。 從外面往裡面流動的是少陽病。 從裡面往外面流動的是少陰病。 太陽病適合溫暖並且讓瘀滯散開。 陽明病適合使用瀉藥,並讓身體涼爽。 少陽病適合調和體內。 少陰病適合讓體內清涼。
保命集云。眼之為病。在腑則為表。當除風散熱。在臟則為里。當養血安神。暴發者為表。易治。久病者為里。難療。按此論表裡之不同明矣。用以治病。如鼓應桴也。靈樞顛狂篇云。目眥外決於面者為銳眥。在內近鼻者為內眥。上為外眥。下為內眥。
白話文:
《保命集》說:眼睛生病,在腑則為表,應該驅除風寒,散發熱邪。在臟則為裏,應該養血安神。突然發作的是表證,容易治療。長期患病的是裡證,難以治療。按照這段論述,表裡之不同就非常清楚了。用它來治療疾病,如同鼓應桴一樣靈驗。
《靈樞·顛狂篇》說:眼睛外側靠近面部的是銳眥,眼睛內側靠近鼻部的是內眥,上方是外眥,下方是內眥。
凡看目疾者。男子多患左目。女子多患右目。此陰陽氣血不同故也。或有左右無常者。乃邪熱攻迫故也。如男先傷左目。而右目屢發。定不可保。女先傷右目。而左目屢發。亦不能救。必須觀人老少壯弱為主。少而壯者易治。老而弱者難治。易治者用藥溫和。難治者用藥滋補。
白話文:
凡是查看眼睛疾病的醫生。男人多半患左眼。女人多半患右眼。這是因為陰陽氣血不同造成的。或者有左右不定的人。那是因為邪熱攻迫造成的。如果男人先傷左眼。而右眼屢次發作。一定不能保住。女人先傷右眼。而左眼屢次發作。也不能救治。必須觀察人的老少壯弱為主。年輕而壯實的人容易醫治。年老而虛弱的人難以醫治。容易醫治的人用溫和的藥物。難以醫治的人用滋補的藥物。
隨症用藥。不可執一。目症雖有多端。然看者先將分數預定其初。不致有誤。如瞳神凸凹者不治。青綠白色者不治。純黑者不治。睛少光彩者不治。此老人血衰之症。若翳障如半月之狀。俱難治之。若睛圓不損。不論星多少。翳厚薄。悉皆治之。翳怕光滑。星怕在瞳神。總翳膜輕薄。
白話文:
針對症狀用藥,不可拘泥於一種。眼睛的疾病有很多種,但醫生在看病時,首先要根據患者的症狀,初步判斷病情,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如果患者的瞳孔凸凹不平,青綠白色,或者純黑色,或者眼睛沒有光彩,說明是老人血衰引起的症狀,難以治癒。如果患者的眼睛被翳障覆蓋,像半個月亮一樣,也難以治癒。但是,如果患者的眼睛圓潤沒有損壞,不論星狀翳多還是少,或者翳膜厚還是薄,都可以治癒。翳膜怕光滑,星狀翳怕在瞳孔中。總之,翳膜和星狀翳越輕薄,越容易治癒。
星點細小。難退。翳障未盡。切不可用刀割。目得血而能視。刀割則傷血。亦不可用火灸。翳膜生自肝火。又以火攻之。是以火濟火。豈是良法。惟服藥於先。必兼點藥。則病漸退。根除而不復發也。
白話文:
眼角膜有細小的翳障,不易消除,而且視而不清。絕不可用刀割,眼睛有血時才能看清楚,刀割則會傷血。也不可以火灸,翳膜是肝火造成的,再用火攻它,是火上加油。這哪是好辦法?應該先服藥,並輔以點藥,這樣可以使病慢慢消退,根除而不復發。
按目病有外感。有內傷。外感者風寒暑濕燥火。此標症也。患者致目暴發疼痛。白睛紅腫。眵淚赤爛。其勢雖急。易治。內傷者喜怒憂思悲恐驚。此七情也。患者致黑珠下陷。或起蟹睛。翳膜障朦。或白珠不紅。瞳神大小。視物昏花。內障不一。其勢雖緩。難治。又有不內不外。
白話文:
根據症狀,眼病可以分為外感和內傷。外感是指風寒暑濕燥火,這些都是誘發因素。患了外感眼病的患者,眼睛會突然發作疼痛,眼白紅腫,流淚、潰爛。雖然這種眼病發作突然,但容易治療。內傷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些都是七情。患了內傷眼病的患者,眼睛的黑眼珠會下陷,或出現蟹眼,翳膜遮蓋眼睛,或眼白不紅,瞳孔大小不一,看東西模糊。內傷眼病的症狀多種多樣,且較為緩慢,難以治療。還有一些眼病既不是外感也不是內傷。
而飲食不節。飢飽勞役所致。當理脾胃為主。目症雖多。不外風熱虛實之候。治亦不離散清補瀉之法。然補不可過用參朮。以助其火。惟用清和滋潤之類。瀉不可過用硝黃龍膽。以凝其血。惟用發散消滯之類。藥用當。則目自愈。今人治目。往往非大補則驟用大寒。多致受傷。
白話文:
而飲食不節制。飢餓、飽食、勞累等因素導致。應當以調理脾胃為主。眼睛的症狀有很多種。不外乎風熱虛實的徵兆。治療也不離開祛風、清熱、滋補、瀉下的方法。但是,滋補不能過分使用參朮,以免助長體內的火氣。只用清和滋潤之類的藥物。瀉下不能過分使用硝黃龍膽,以免凝結血液。只用發散消滯之類的藥物。藥用得當,眼睛自然會好轉。現在的人治療眼睛,往往不是大補就是驟用大寒的藥物,大多會導致傷害。
治目毋投寒劑。固是要法。又當省其致病之源以治之。如貪酒者徐徐戒其酒。好色者緩緩戒其色。暴怒者巽言戒其暴怒。不聽。則難療也。然心生血。脾統血。肝藏血。血得熱則行。得寒則凝。凝則生翳生膜。目斯患矣。不可不慎。凡病目後。宜滋腎水。何也。目以肝為主。
白話文:
治療眼睛的疾病, 不能投以寒性藥劑。鞏固陽氣, 固然是要法。但也要探究眼睛疾病的病因並針對病因來治療。如果患者是因酗酒導致眼睛疾病, 就要慢慢戒酒。如果患者是因好色導致眼睛疾病, 就要慢慢戒色。如果患者是因暴怒導致眼睛疾病, 就要用柔和的言語勸戒他不要暴怒。如果患者不聽勸, 那麼就很難治療。心臟生血, 脾臟統血, 肝臟藏血。血液受到熱則運行, 受到寒則凝滯。血液凝滯, 則會產生翳膜, 導致眼睛患病。因此, 一定不能不慎重。凡是眼睛疾病患者, 都應滋補腎水。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眼睛以肝臟為主, 肝臟屬木, 木生火, 火克金, 金生水。因此, 滋補腎水, 可滋養肝臟, 令肝臟功能正常, 進而使眼睛疾病痊癒。
肝開竅於目。目得血而能視。若滋腎水。則水能生木。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生生不已。其益無窮。若腎水虧耗。則水不能生木。木不能生火。火不能生土。土不能生金。金不能生水。肝血虧而火妄熾。其害可勝言哉。
白話文:
肝臟透過眼睛來顯示其健康的狀況,眼睛得到血液滋潤才能視物。如果滋養腎臟的水液,那麼水能夠生發肝臟之木。肝臟的木能夠生發心臟之火。心臟之火能夠生發脾臟之土。脾臟之土能夠生發肺臟之金。肺臟之金能夠生發腎臟之水,生生不息,其益處沒有止境。如果腎臟的水液虧耗,那麼水就不能生發肝臟之木。肝臟的木就不能生發心臟之火。心臟之火就不能生發脾臟之土。脾臟之土就不能生發肺臟之金。肺臟之金就不能生發腎臟之水。肝血虧欠,而心火妄自旺盛,其危害難以言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