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仁宇

《審視瑤函》~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卷一

2. 五輪所屬論

夫目有五輪,屬乎五臟。五輪者,皆五臟之精華所發,名之曰「輪」,其像如車輪圓轉,運動之意也。上下眼胞,屬乎脾土,應中央,戊己辰戌丑未也,脾主肉,故曰肉輪。脾土主乎運動,磨化水穀,外應目之兩胞,動靜相應,開則萬用,如陽動之發生,閉則萬寂,如陰靜之收斂,象土能藏萬物而主靜,故脾一合,則萬有寂然而思睡,藏納歸靜之應也;目又有兩銳角,為目大小眥,屬心火,應南方,丙丁巳午也,心主血,故曰血輪。

人臟有大小二心,故目眥亦有大小二輪之別;其內白睛,則屬肺金,應西方,庚辛申酉也,金為五行中之最堅,故白睛亦堅於四輪,肺主氣故曰氣輪;白睛內之青睛,則屬肝木,應東方,甲乙寅卯也,木在四時為春,春生萬卉,其色青瑩,目能鑑視,故目為肝木之竅,肝木主風,故曰風輪;青睛之內一點黑瑩者,則為瞳神,屬乎腎水,應北方,壬癸亥子也,腎主水,故曰水輪。

五輪之中,四輪不能視物,惟水輪普照無遺,神妙莫測,乃先天之精液,肇始之元靈,人身之至寶,猶夫天之日月也,是以人之瞳神損者,不能治矣。

白話文:

眼睛有五個部分,分別對應身體的五個主要器官。這五個部分都由五臟的精華所發散而成,稱之為「輪」,像車輪一樣圓形轉動,表示它們是運動的。

上眼皮和下眼皮屬於脾臟,對應五行中的中央土,就像戊己辰戌丑未這些方位。脾臟主導肌肉,所以眼皮被稱為「肉輪」。脾土主導運動,消化食物,在外部對應眼睛的上下眼皮。眼皮的開合,就像陽氣的發動,閉合則像陰氣的收斂。就像土能包容萬物並主靜一樣,脾臟的功能一收斂,人就會感到睏倦,這是身體收藏靜養的反應。眼睛的兩個內外眼角,屬於心臟,對應五行中的南方火,就像丙丁巳午這些方位。心臟主導血液,所以眼角被稱為「血輪」。人體有大小兩個心臟,所以眼睛的內外眼角也有大小之分。

眼睛內部的白色部分,屬於肺臟,對應五行中的西方金,就像庚辛申酉這些方位。金在五行中最堅硬,所以眼白的堅硬程度也勝過其他四個部分。肺臟主導氣,所以眼白被稱為「氣輪」。眼白內的黑色部分,屬於肝臟,對應五行中的東方木,就像甲乙寅卯這些方位。木在四季中代表春天,春天萬物生長,顏色青翠明亮,而眼睛能夠觀察事物,所以眼睛是肝臟的通道。肝臟主導風,所以眼黑被稱為「風輪」。黑眼珠中心的小黑點,就是瞳孔,屬於腎臟,對應五行中的北方水,就像壬癸亥子這些方位。腎臟主導水,所以瞳孔被稱為「水輪」。

在這五個部分中,只有瞳孔能看到東西,它照亮一切,非常神奇難以理解。瞳孔是先天精液和最初靈氣的所在,是人體最珍貴的寶貝,就像天上的太陽和月亮一樣。因此,人的瞳孔一旦受損,就無法治癒。

3. 八廓所屬論

夫八廓應乎八卦,脈絡經緯於腦,貫通臟腑,以達血氣,往來滋養於目。廓者如城廓之謂,各有門路往來,即匡廓衛御之意也。故乾居西北,絡通大腸之腑,臟屬於肺,肺與大腸相為臟腑,上連清純,下輸糟粕,為傳送之官,故曰傳送廓;坎正北方,絡通膀胱之腑,臟屬於腎,腎與膀胱相為臟腑,主水之化源,以輸津液,故曰津液廓;艮位東北,絡通三焦,臟配命門,命門與三焦相為臟腑,會合諸陰,分輸百脈,故曰會陰廓;震正東方,絡通膽之腑,臟屬於肝,肝膽相為臟腑,皆主清淨,不受穢濁,故曰清淨廓;巽位東南,絡通中焦之腑,臟配心胞,心胞與中焦相為臟腑,胞絡營血,以滋養中焦,分氣以化生,故曰養化廓;離屬正南,絡通小腸之腑,臟屬於心,心與小腸相為臟腑,為諸陰受盛之胞,故曰胞陽廓;坤位西南,絡通於胃之腑,臟屬於脾,脾胃相為臟腑,土納水穀以養生,故曰水穀廓;兌正西方,絡通下焦之腑,臟配腎絡,腎與下焦相為臟腑,關主陰精化生之源,故曰關泉廓。

臟腑之相配,古聖《內經》已有定法,而三焦獨重肝腎二絡者,此目之配法,蓋目專竅於肝,而主於腎,故有二絡之專主也。左目屬陽,陽道順行,故廓之經絡法象,亦以順行。右目屬陰,陰道逆行,故廓之經絡法象,亦以逆行。察乎二目、兩眥之分,則昭然可明陰陽順逆之道矣。

白話文:

眼睛的八個區域(八廓)對應著八卦,這些區域的脈絡像經緯一樣遍布大腦,貫通內臟,使氣血運行,並以此來滋養眼睛。所謂「廓」,就像城池一樣,有各自的門路往來,具有匡正、防禦的作用。

因此,乾卦位於西北方,其脈絡連通大腸,臟腑歸屬於肺,肺和大腸互為表裡。肺主清氣上輸,大腸將糟粕向下排泄,是傳導物質的器官,所以稱為「傳送廓」;坎卦位於正北方,其脈絡連通膀胱,臟腑歸屬於腎,腎和膀胱互為表裡。腎主水的化生之源,將津液輸布全身,所以稱為「津液廓」;艮卦位於東北方,其脈絡連通三焦,臟腑歸屬於命門,命門和三焦互為表裡。命門匯聚全身陰氣,分輸百脈,所以稱為「會陰廓」;震卦位於正東方,其脈絡連通膽,臟腑歸屬於肝,肝和膽互為表裡,都主清淨,不容污穢,所以稱為「清淨廓」;巽卦位於東南方,其脈絡連通中焦,臟腑歸屬於心包,心包和中焦互為表裡。心包的脈絡運行營血,以滋養中焦,並將氣轉化生成,所以稱為「養化廓」;離卦位於正南方,其脈絡連通小腸,臟腑歸屬於心,心和小腸互為表裡。小腸是諸陰聚集之所,所以稱為「胞陽廓」;坤卦位於西南方,其脈絡連通胃,臟腑歸屬於脾,脾和胃互為表裡。脾胃納受水穀以養育身體,所以稱為「水穀廓」;兌卦位於正西方,其脈絡連通下焦,臟腑歸屬於腎的絡脈,腎和下焦互為表裡。下焦是陰精化生的源頭,所以稱為「關泉廓」。

內臟的配對關係,《內經》中早有定論,而這裡特別強調肝腎二絡在眼睛上的作用,是因為眼睛的特殊性:眼睛的竅穴專屬於肝,同時又依賴於腎。所以有肝腎二絡的特殊作用。左眼屬陽,陽氣運行順暢,所以其脈絡的運行也呈現順向;右眼屬陰,陰氣運行逆反,所以其脈絡的運行也呈現逆向。觀察兩隻眼睛和眼角的差異,就可以清楚地理解陰陽順逆的道理了。

4. 五輪不可忽論

夫目之有輪,各應乎臟,臟有所病,必現於輪,勢必然也。肝有病,則發於風輪;肺有病,則發於氣輪;心有病,則發於血輪;腎有病,則發於水輪;脾有病,則發於肉輪,此五輪之易知者。木青、金白、水黑、火赤、土黃,此五色之易知者。輪也色也,已灼然而現證,醫猶不知為目病之驗。

又況亢則乘,勝則侮,並病合病,自病傳病,生剋制化,變通之妙,豈能知之乎!大約輪標也,臟本也,輪之有證,由臟之不平所致,未有標現證,而本不病者,今不知輪之證,則不知乎臟矣。

夫輪臟相應,既不知輪,則是標本俱不明,標本既不明,何以知孰宜緩?孰宜急?而能治人之疾哉!間有知輪臟標本,而不知其中生此克此,自病傳病,或並或合之不同,則乘侮制化變通之妙,又不能知,又有知標本緩急,自傳併合等症,而又不知人之強者弱者,在血在氣,所受所與,當補當瀉之不同,則順逆反正攻守之治,必不能知,如此之醫豈能治人之疾乎!是患目者多,而治目者少,咎無良方,而嗟華佗之不再生,陋矣!佗即再生,而人不能精明佗之道耳。

白話文:

眼睛有五個輪狀區域,各自對應著不同的臟腑。當臟腑生病時,一定會在對應的輪區顯現出來,這是必然的。肝臟有病,會表現在風輪;肺臟有病,會表現在氣輪;心臟有病,會表現在血輪;腎臟有病,會表現在水輪;脾臟有病,會表現在肉輪。這些是五輪比較容易觀察到的。木屬青色、金屬白色、水屬黑色、火屬紅色、土屬黃色,這些是五色比較容易觀察到的。輪狀區域的顏色變化,已經明顯地顯示出疾病的徵兆,但醫生竟然還不明白這是眼睛疾病的驗證。

更何況,還有亢盛則會乘虛侵犯、過盛則會欺侮弱者,以及多種疾病同時發生、從一個病傳染到另一個病、相生相剋制約轉化的微妙變化,又怎能了解呢?大體上來說,輪是表象,臟腑是根本。輪區出現症狀,是因為臟腑失衡所導致的。沒有表象出現症狀,而根本臟腑沒有生病的,這種情況是不存在的。現在如果不知道輪區的症狀,就無法了解臟腑的情況了。

輪與臟腑互相呼應,既然不知道輪的情況,就等於表象和根本都不了解。表象和根本都不明白,又怎麼能知道該緩解哪個?該緊急處理哪個?又怎麼能治療別人的疾病呢?有的人知道輪與臟腑的表裡關係,卻不了解它們之間相生相剋、自身疾病傳染給其他疾病,或者多種疾病同時發生、合併發生的不同情況,那麼就不能了解乘虛侵犯、欺侮弱者、制約轉化的微妙之處。還有些人知道表象和根本的緩急輕重,自身疾病傳染與合併等症狀,卻又不了解病人體質的強弱,是血虛還是氣虛,所受之病因,該補還是該瀉的不同情況,那麼就必然無法了解順應還是逆反的治療原則,以及防守或攻擊的治療方法。這樣的醫生,怎麼能治療好別人的疾病呢!所以患眼睛疾病的人多,而能治療眼睛疾病的人少,就是因為缺少好的治療方法。大家感嘆華佗不能再世,真是淺陋啊!即使華佗再生,人們也不能精通他的醫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