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乳海》~ 卷三 (2)
卷三 (2)
1. 又歌曰
積氣胸中,寸脈伏。
寸,所以候胸中者也。胸為氣,每宗氣之所行也。今宗氣不得隨營氣而行,故積於胸中,而上部之脈伏矣。
按脈經云:「寸口脈伏,胸中逆氣,噎塞不通。是胃中冷氣,上衝心胸。」宜服前胡湯、大三建丸。針巨闕、上管,灸膻中。
當關腸癖常瞑目。
肝藏血,脾攝血。肝脾俱候於關。關脈伏,則為肝脾二經,不能藏攝其血,斯腸癖之疾生矣。目得血而能視,血脫則目不欲見人,故目常瞑也。
按脈經云:「關上伏,中焦有水氣泄溏。」宜服水銀丸。針關元,利小便,溏泄便止。
尺部見之,食不消,坐臥非安還破腹。
經云:「飲食入胃,先入於肝。」夫肝,厥陰之木也。今因內傷飲食,宿滯不消,肚腹脹滿,欲破而坐臥不安。以至厥陰風木之氣,壅遏於下不得上升,故尺部之脈見伏也。治之者,當用吐藥,以探吐其宿食,則厥陰風木之氣,得疏通以上升,而尺部之脈,可以復出矣。經云:「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此之謂也。(上吐字,乃吐藥之吐。言用吐藥而仍不吐,則死矣。)
按脈經云:「尺中伏,水穀不消。」又云:「尺脈伏,小腹痛,症疝,水穀不化。」宜服大平胃丸、桔梗丸。針關元補之。(桔梗丸云結腸丸。)
又按東垣曰:「食塞胸中,食為坤土,胸為金位。金主殺伐,與坤土俱在於上而旺於天。金能剋木,故肝木生髮之氣,伏於地下,非木鬱而何?吐去上焦陰土之物,木得舒暢,則鬱結去矣。此木鬱達之也。」
白話文:
又歌曰
胸口積滯有氣,寸脈會變得沉伏。
寸脈是診斷胸腔情況的脈象。胸腔是氣體聚集的地方,宗氣在此運行。如果宗氣無法隨著營氣運行,就會積聚在胸中,導致上部的寸脈沉伏。
《脈經》說:「寸口脈沉伏,表示胸中氣逆,阻礙不通。這是因為胃裡寒氣上衝心胸。」應該服用前胡湯、大三建丸來治療。針刺巨闕、上脘穴,艾灸膻中穴。
當關脈沉伏時,常有腸道疾病,且會常閉著眼睛。
肝臟儲藏血液,脾臟統攝血液。肝脾的脈象都在關脈顯現。如果關脈沉伏,代表肝脾二經無法好好儲藏和統攝血液,因此產生腸道疾病。眼睛能看是因為有血液供應,如果血液不足,眼睛就會不想看東西,所以會常常閉著眼睛。
《脈經》說:「關脈沉伏,代表中焦有水氣泄瀉。」應該服用水銀丸。針刺關元穴,利小便,腹瀉就會停止。
如果尺脈沉伏,代表消化不良,坐立不安,甚至感覺肚子要破裂一樣。
經書說:「食物進入胃後,會先經過肝臟。」肝臟屬於厥陰木。如果因為飲食內傷,食物積滯不消化,導致腹部脹滿,感覺要破裂,坐臥不安。這是因為厥陰風木的氣被阻礙在下,無法向上升,所以尺部的脈象會沉伏。治療的方法應該用催吐藥,將積滯的食物吐出來,使厥陰風木的氣得以疏通上升,尺部的脈象就會恢復正常。經書說:「上部有脈,下部無脈,這種人如果該吐卻吐不出來,就會死亡。」說的就是這種情況。(這裡的「吐」字,是指催吐藥的「吐」,指用了催吐藥仍吐不出來,就會死亡。)
《脈經》說:「尺脈沉伏,表示水穀不消化。」又說:「尺脈沉伏,代表小腹疼痛,疝氣,水穀不化。」應該服用大平胃丸、桔梗丸來治療。針刺關元穴並補氣。(桔梗丸又稱結腸丸。)
又東垣說:「食物堵塞在胸中,食物屬土,胸部屬金。金主殺伐,與土都位於上方,旺盛於天。金能剋木,因此肝木生髮之氣被壓制在地下,這不是因為木氣鬱結是什麼?將上焦陰土的積滯吐出去,木氣就能舒暢,鬱結就會解除。這就是疏通木氣鬱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