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乳海》~ 卷六 (6)
卷六 (6)
1. 妊娠漏胎候歌
血下,如同月水來。漏極,胞干主殺胎,亦損妊母,須憂慮。爭取神丹,救得回。
通真子曰:此只論漏胎候也。夫胎之漏,或食動胎之物,或因熱毒之氣侵損,或因入房勞損,損輕則漏輕,損重則漏重,但血盡則死。然安胎有二法:因母病而動胎,但治母疾,其胎自安;若胎有不堅緻動,母因以病,但治胎則母自安。
通真子之言如此。然亦未嘗反覆思之耳。夫胎之在母腹也,一呼一吸,皆賴母氣以全,即胎有不堅,亦是母之氣血未足。但治母病,其胎自安,理固然矣。至於復云但治胎則母自安,試問治母有法,治胎何法?假令治胎亦是治母,則又何分胎與母哉?
通真子之言,亦穿鑿矣。巢元方云:漏胎者,謂妊娠數月,而經水時下,此由衝脈任脈虛,不能約制太陽少陰之經血故也。衝任之脈,為經脈之海,皆起於胞內。手太陽小腸脈也,手少陰心脈也。是二經為表裡,上為乳汁,下為月水。有娠之人,經水所以斷者,壅之以養胎,而蓄之為乳汁。衝任氣虛,則胞肉泄漏,不能制其經血,故月水時下,亦名胞阻。漏血盡則人斃矣。
元方之言是也。但漏之極,不獨胎干而死,其母亦可慮也。宜早為推其所致之因而治之,庶子母兩全矣。故薛立齋曰:前證若因風熱,用防風黃芩丸;若因血熱,用加味逍遙散;若因血虛,用二黃散;若因血去太多,用八珍湯,未應,補中益氣湯;若因肝火,用柴胡山梔散;若因脾火,用加味歸脾湯;若因月事下血作痛,用八珍湯加阿膠熟艾;若因脾胃虛弱,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若因脾胃虛陷,用前湯倍用升麻柴胡;若晡熱內熱,宜用逍遙散。
白話文:
妊娠漏胎候歌
如果出現陰道出血,就像月經來潮一樣。如果持續漏血嚴重,會導致胎兒乾枯而死,也會損害孕婦的健康,必須要特別擔心。要盡快設法尋找有效的藥物,或許可以挽救。
通真子說:這裡只討論漏胎的情況。胎兒漏胎的原因,可能是吃了會動到胎氣的食物,或是因為熱毒之氣侵擾損害,或是因為性行為過於勞累而損傷。損傷輕微則漏血也輕微,損傷嚴重則漏血也嚴重,但如果血都流盡了,胎兒就會死亡。然而,安胎有兩種方法:如果是因為孕婦生病而導致胎動不安,只要治療孕婦的疾病,胎兒自然就會安穩;如果是胎兒本身不夠強健而導致胎動不安,使得孕婦也因此生病,只要治療胎兒,孕婦自然就會安穩。
通真子的說法是這樣,但是他似乎沒有仔細思考過。胎兒在母親腹中,每一次呼吸都依賴母親的氣血來供給,就算胎兒本身不夠強壯,也是因為母親的氣血不足。只要治療母親的疾病,胎兒自然就會安穩,這道理是很清楚的。至於他所說的「只要治療胎兒,母親自然就會安穩」,試問,治療母親的方法很多,但治療胎兒的方法是什麼呢?假設治療胎兒也是在治療母親,那又何必區分胎兒和母親呢?
通真子的說法,實在是牽強附會。巢元方說:所謂漏胎,是指懷孕數月後,仍然像月經一樣出血。這是因為衝脈和任脈虛弱,無法約束太陽經和少陰經的經血所導致。衝脈和任脈是經脈的海洋,都起於子宮內部。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陰心經,這兩條經脈互為表裡,向上化為乳汁,向下則化為月經。懷孕的人之所以會停止月經,是因為子宮把經血積聚起來滋養胎兒,並且轉化為乳汁。如果衝脈和任脈的氣虛弱,子宮就會鬆弛漏泄,無法控制經血,所以會像月經一樣出血,這種情況也稱為「胞阻」。如果漏血流盡,人就會死亡。
元方說的是正確的。但漏血到極點時,不僅胎兒會因為乾枯而死,母親也會有危險。應該盡早找出導致漏胎的原因,並加以治療,這樣才能母子平安。所以薛立齋說:如果漏胎是因為風熱引起的,就用防風黃芩丸;如果因為血熱引起的,就用加味逍遙散;如果因為血虛引起的,就用二黃散;如果因為失血過多,就用八珍湯,如果效果不好,就用補中益氣湯;如果因為肝火引起的,就用柴胡山梔散;如果因為脾火引起的,就用加味歸脾湯;如果因為月經期間出血疼痛,就用八珍湯加阿膠和熟艾;如果因為脾胃虛弱,就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如果因為脾胃虛陷,就用原來的湯藥,但加倍使用升麻和柴胡;如果是午後發熱或內熱,就應該使用逍遙散。
2. 妊娠心腹急痛歌
心腹急痛,面目青。冷汗氣絕,命必傾。
巢元方曰:妊娠心腹痛者,或腹內宿有冷痰,或新觸風寒,皆因臟腑虛而致發動。邪正相擊,而並於氣,隨氣下上,上衝於心則心痛,下衝於腹則腹痛,故令心腹痛也。妊娠而痛之者,正邪二氣,交擊於內,若不時瘥者,其痛沖胞絡,必致動胎,甚則傷墮。
池氏曰:妊娠心腹,忽然急痛,乃血乾胎損,動之所致。面目青,出冷汗者,乃心與脾無血以養,而氣欲絕也。愚按薛立齋婦人良方,有鉤藤湯,專治妊娠胎動腹痛,面青冷汗氣欲絕者,即此是也。
血下不止,胎衝上,心腹冷悶定傷身。
若血下不止,則胎隨氣上而衝心腹。心腹暖則子猶未死,或有可救。若以手按之,其胎不動,更加心腹冷而且悶,則胎已死矣,何用安胎為哉?
按巢氏病源曰:妊娠胎死腹中候,此或因驚動倒樸,或染溫疫傷寒邪毒入於胞藏,致令胎死。其候當胎處冷,為胎已死也。
白話文:
懷孕時心腹突然劇烈疼痛,臉色發青,冒冷汗,呼吸急促,生命危在旦夕。
巢元方說:懷孕時心腹疼痛,可能是因為腹內原本就有寒痰,或者新近感受風寒,這些都因為臟腑虛弱而引發。邪氣和正氣相互衝突,集中在氣上,隨著氣的運行,向上衝擊心臟就會引起心痛,向下衝擊腹部就會引起腹痛,因此會導致心腹疼痛。懷孕時出現疼痛,是正邪二氣在體內交戰,如果不及時治療,疼痛就會衝擊到胞絡,必定導致胎動不安,嚴重的話甚至會造成流產。
池氏說:懷孕時心腹突然劇烈疼痛,是因為血虛、胎兒受損,導致胎動不安引起的。臉色發青,冒冷汗,是因為心臟和脾臟沒有足夠的血液濡養,導致氣息快要斷絕了。我認為薛立齋的《婦人良方》中有一個鉤藤湯,專門治療懷孕時胎動不安、腹痛、臉色發青、冒冷汗、呼吸快要斷絕的狀況,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如果出血不止,胎兒隨著氣向上衝擊,導致心腹冷悶,必定會損傷身體。
如果出血不止,那麼胎兒就會隨著氣向上衝擊心腹。如果心腹感覺溫暖,那麼胎兒可能還沒有死亡,或許還有救。如果用手按壓腹部,感覺胎兒沒有動靜,而且心腹更加冰冷和悶痛,那麼胎兒就已經死了,還安什麼胎呢?
根據巢氏《病源》所說:懷孕時胎死腹中的情況,可能是因為受到驚嚇或跌倒,或者感染溫疫、傷寒等邪毒侵入胞藏,導致胎兒死亡。表現為胎兒所在的位置感覺冰冷,表示胎兒已經死了。
3. 妊娠倒僕損傷歌
墮胎倒僕舉重輕。致胎死在腹中居。已損未出血不止。衝心悶痛母魂孤。或因跌僕。或舉重輕。以致胎損腹中。血下過多而不止。則血乾胎死。胎愈枯燥。不能得出。則衝心悶痛。其母命亦難存矣。
按巢氏病源曰。妊娠僵仆。胎上搶心下血候。此謂行動倒僕。或從高墮下。傷損胞絡。致血下動胎。而血傷逆氣者。胎隨氣上搶心。其死生之候。其母舌青者。兒死母活。唇口無沫。兒生。唇青沫出者。母子俱死。唇口赤舌青者。母死兒活。若血下不住。胞燥胎枯。則令胎死。
白話文:
懷孕期間跌倒、摔倒或搬重物等不慎的行為,可能導致胎兒在腹中死亡。如果已經傷到胎兒,卻沒有出血或出血不止,並感到胸悶、心痛,那母親的性命也將岌岌可危。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跌倒或搬重物時不小心,導致胎兒受到損傷。如果出血過多又止不住,就會造成血流乾枯,胎兒也因此死亡。當胎兒越來越乾枯,無法順利產出時,母親會感到胸悶和心痛,性命也難以保全。
根據巢元方《諸病源候論》的記載,懷孕時跌倒或摔倒,會導致胎兒向上衝擊心臟,並造成下身出血。這是因為行動時跌倒或從高處摔下,傷到子宮附近的血管,導致出血、胎動不安,血氣逆亂。胎兒會隨著逆行的氣向上衝擊心臟,這時候可以觀察母親的狀況來判斷母子安危。如果母親舌頭發青,代表胎兒死亡但母親能活;如果嘴唇沒有泡沫,代表胎兒能順利產出;如果嘴唇發青並有泡沫,則表示母子都會死亡;如果嘴唇紅潤但舌頭發青,則表示母親死亡但胎兒能活。如果出血不止,子宮乾枯,胎兒也會因此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