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濂

《醫門補要》~ 卷上 (7)

回本書目錄

卷上 (7)

1. 下疳

玉莖有爛至逐段脫去平根者,外搽珠黃散,內服敗毒方,漸可收功。若腫硬臭爛,治之不應者,難廖。若腫似豬肝色者,不治。

白話文:

如果玉莖有腐爛,直到逐漸脫落至平根部的,外敷珠黃散,內服敗毒方,逐漸可以收到療效。腫脹變硬,而且發出臭味的腐爛,治療沒有反應的,難以治癒。腫脹類似豬肝顏色的,無法治癒。

2. 霍亂時邪宜辨

霍亂,頭額與周身全不發熱,只有頭眩煩悶,上吐下瀉者。若不吐瀉,惟腹痛甚,為攪腸痧。果時感頭面身腹總髮熱,醫者須用右手按摸病人頭與胸腹方知。若婦女,令彼自家內眷按摸可也。

白話文:

霍亂,頭額和周身都不發熱,只有頭暈心煩,向上吐,向下瀉的。如果不吐不瀉,只有腹痛很厲害,這是攪腸痧。如果真的感染了,頭、臉、身體、腹部總會發熱,醫生必須用右手按摸病人的頭和胸腹部才能知道。如果是婦女,讓她們家中的女眷按摸也可以。

3. 用降藥條宜審

癰疽潰膿日久,患口時淌稀膿,或流清水,終難完口。或完口未久又發,必膿毒瘀結成管。用降藥條插患口中,貼膏藥,過七日管自出,再上收口藥可愈。夫降藥用水銀降成,其性與砒霜相等,猛烈爛痛,不可輕用。少壯者,可少用。若幼孩老人及虛體者,用之生變。但痛甚,則浮火上攻,口舌與牙根糜爛者,用生麥益陰煎(方見後)。

白話文:

癰疽潰爛的膿瘡,已經很長時間了,患處的傷口有時會流出稀膿,有時會流出清水,這個傷口總是難以癒合。或者即使傷口癒合了,也不會過多久又會發作,一定是膿毒瘀積凝結成了管狀物質。用降藥條插入患處的傷口,貼上膏藥,七天後管狀物就會自動脫落,再用收口藥就可以治癒了。降藥是用水銀降煉而成的,它的藥性與砒霜相同,藥性十分猛烈,會產生劇烈的疼痛,所以不能輕易使用。對於年輕力壯的人,可以少用一些。如果是幼兒、老人以及體質虛弱的人,用了這個藥就會發生變故。但是,如果疼痛劇烈,那麼火熱之邪就會上攻,口舌以及牙根就會糜爛,這時可以用生麥益陰煎(配方看後面)。

凡口中、眼邊、耳中、鼻內,並心窩、腰眼、玉莖、紅筋聚處,血瘤、氣瘤,總不可用,關人性命。從來只知其利,未知其害。今有一變險為平法,用降藥三分,生石膏七分,糯米飯汁搗和作條,亦能追拔惡腐收口,內宜投調養方。若外症潰膿旬余,用白降條,極易全功。

白話文:

凡是位於嘴中、眼角、耳中、鼻腔,以及心窩、腰眼、陰莖、血管聚集處,或有血瘤、氣瘤的部位,都不可刺針,否則會危及生命。自古以來只知道刺針的益處,卻不知其危害。如今有一種方法可以把危險轉化為安全,就是運用三分的泄氣中藥,七分的生石膏,混合糯米飯汁搗成條狀,也能夠消除惡爛的膿液並使傷口癒合。同時,也可以服用一些調理身體的藥方。如果皮膚表面的膿瘡潰爛超過十天,使用這方法,就能夠很容易地治癒。

4. 不可用三品一條槍害人

三品一條槍者,用砒霜經火鍛鍊,加糯米飯汁和成細條。其性悍烈熱極,誤用則爛肉斷筋,腫痛難忍。每有爛通經脈,血出不止害人者。獨《外科正宗》載此方,可速刪去,幸諸醫籍未選入耳。

白話文:

三品一條槍這帖藥,是使用砒霜經過火鍛鍊,再加入糯米飯汁混合製成細條。它的藥性猛烈且燥熱,如果使用不當,會導致肌肉腐爛、筋骨斷裂,腫痛難忍。有時還會將經脈腐爛貫通,引發血流不止,危害人的生命。只有《外科正宗》這本書記載了這個方子,可以迅速刪去,幸好其他醫書都沒有選用它。

5. 㿹皮瘡

起初皮膚紅亮焮痛,隨見細黃水泡,沿散渾身,名㿹皮瘡。誤用水洗即串爛不救。惟用黃柏、大黃、生石膏、青黛、芙蓉葉,研末,白蜜、米醋和敷,過二日一換,遂愈。

白話文:

一開始皮膚紅亮灼熱疼痛,隨即看到細小的黃色水泡,擴散到全身,稱為㿹皮瘡。如果錯誤地用水清洗,就會潰爛而無法救治。必須使用黃柏、大黃、生石膏、青黛和芙蓉葉,研磨成粉末,用白蜜和米醋混合敷上。兩天更換一次,即可痊癒。

6. 治外吹乳法

乳孩,隨母身邊,夜臥鼻孔之氣,易使吹入乳房,則乳內竅孔壅閉,乳汁不通,腫硬作痛。一乳形有七瓤,後多串腫,潰膿延綿。凡乳有病,其汁多苦,孩不肯吮,須倩大人吮五六日,乳汁一通,方可收口。

白話文:

嬰兒在母親身邊,晚上睡覺時,母親鼻孔的氣很容易吹入嬰兒的乳房,導致乳房內部的孔竅閉塞,乳汁不通,腫脹疼痛。一個乳房的形狀有七個乳房,後面經常腫成串,潰爛化膿,延綿不斷。凡是乳房有病,其乳汁多苦,孩子不肯吮吸,必須請大人吮吸五六天,乳汁一旦通暢,才能收口。

7. 冬溫辨

冬令本寒,而反溫和,則陽氣不藏,使人腠理疏縱,易傳為病。有汗不惡風,乍發熱,乍不發熱,咳則引胸隱痛。有一候即解者,有二三候方解者,治法同時疫。

白話文:

冬天原本是寒冷的,但卻反而溫和,那麼人體的陽氣就會無法藏住,導致人的皮膚腠理鬆弛,容易讓病邪傳入體內而生病。此時患者可能有盜汗但不畏風,時而發熱,時而不發熱,咳嗽時會引發胸部隱隱作痛。有的患者在一個治療時間內就好了,有的則需要二到三個治療時間才能痊癒,治療方法與瘟疫相同。

8. 夏日傷風辨

初起惡風,發寒發熱,頭痛有汗,欲衣被覆。蓋身體困束,不渴,嘔惡,煩悶,脈浮洪,不似暑症。壯熱口渴汗多,只可輕涼方,即桔梗、白菊、葛根、枇杷葉、薄荷、杏仁,以逐其風,不可過涼過暖之,弊致變。

白話文:

一開始怕風,出現寒冷發燒,頭痛並伴有出汗,想穿衣服和蓋被子。因為身體緊繃,不覺得口渴,嘔吐作嘔,煩躁悶熱,脈搏浮而洪大,不像暑症。壯熱時口渴且汗多,只能使用清涼的藥方,例如桔梗、白菊、葛根、枇杷葉、薄荷、杏仁,來驅散風寒,不能過涼或過暖,否則弊病會變多。

9. 先審病人稟性用藥

人體質有虛實之分,稟性有寒熱之異。屬寒體者,病時宜用涼藥中微加溫和之品以監之。若太苦寒敗胃,有致吐瀉胃寒腹痛之患。屬熱體者,病時宜用熱藥者,惟溫平品以緩治,若太燥烈,恐激起本原之火,致煩渴狂暴失血之患。屬實體者,或因病變虛,宜用補帖些少與之。

白話文:

人體質地有虛實之分,稟性有寒熱之異。屬於寒性體質的人,在生病時宜用偏涼性藥物,在其中稍微加入一些溫和的藥材來調和。如果太過苦寒,會損傷胃的元氣,有可能導致嘔吐、腹瀉、胃寒和腹痛等疾病。屬於熱性體質的人,在生病時宜用偏熱性的藥物,惟獨用溫和平性的藥材來緩慢治療。如果太過燥烈,恐怕會激起患者體內的燥火,導致煩渴、狂暴和失血等疾病。屬於實體質的人,或者因病變虛,宜用一些補益藥物來調養。

若太呆補,致不食腹脹中滿逆氣之患。屬虛體者,病時宜克伐,尤宜性緩品。若太峻厲,致虛脫多汗,肢冷,懶言煩躁,欲入水之患。

白話文:

如果補藥使用過於溫熱,就會導致不思飲食、腹部脹滿、噁心、反胃的症狀。如果是虛弱體質的人,在生病時應該服用較為溫和的藥物。如果藥物過於辛辣刺激,就會導致虛脫、多汗、四肢冰冷、懶得說話、煩躁不安,甚至有想要跳入水中的感覺。

10. 痧痘後與病後宜戒口味

痧痘後與病後,氣血皆虛,則肌膚薄嫩。若犯一切動風,鮮味,發物葷腥,助火生風,或轉走馬牙疳,或風疹,癢瘡,或外癰,遺毒。每有愈後,值其痧痘所發,節氣復發。凡乳孩,須乳母戒口為要。

白話文:

在痧痘病癒之後和一般疾病癒後,氣血通常都比較虛弱,此時肌膚也比較薄嫩。如果在這時候吃了會引發風動的食物,例如新鮮食物、葷食腥食,就會助長火氣、生出風來,可能變成走馬牙疳、風疹、癢瘡,或是引發外癰,遺留下毒素。每當到了痧痘發作的節氣,都很容易復發。尤其是乳兒,更要特別注意乳母的飲食。

11. 小兒疊發風疹

小兒乃脆嫩弱質,淫風厲氣,每能侵犯而發風疹。壯熱,咳嗽,鼻塞,作嘔,眼如含淚,煩躁易啼,身現似針尖紅點,此名風疹,非痧也。治法同痧。有一月發兩次者,有連接發三四次者。病孩與乳母,皆宜戒發物。

白話文:

小兒體質嬌嫩脆弱,容易受到風寒邪氣的侵襲,而發風疹。症狀包括發高燒、咳嗽、鼻塞、嘔吐、眼睛紅腫含淚、煩躁不安、容易哭鬧,身上出現像針尖大小的紅點。風疹不是痧,但治療方法與痧症相似。有些小兒一個月內會發兩次風疹,甚至連續發三四次。患病的嬰兒和乳母都應該忌口,避免食用容易誘發疾病的食物。

12. 爛皮野痘

夏秋間,濕熱蒸爍,浸淫人之肌表,發膿窠瘡。皮薄起殼,頂空漿清,形似痘粒,易破流水。但水淋處,爛如剝鱔,一用水洗,則串爛難圖。他人黏近其瘡,亦焮腫爛皮,治同㿹皮瘡。

白話文:

在夏秋之間,濕熱蒸發,浸淫在人的皮膚表面,會形成膿腫和瘡。瘡的皮膚薄,上面結殼,中間是空洞的,裡面有清亮的膿液,形狀類似痘痘,容易破裂流膿水。但是,只要有水淋在瘡口處,就會像剝鱔魚皮一樣爛開,一用水清洗,就會擴散爛開,很難治癒。如果其他人靠近這種瘡,也會被燒傷腫脹,皮膚腐爛,治療方法與火瘡一樣。

13. 虛火牙衄

病後中虛,使脾不統血,無根之火,逼血上湧牙縫而出,脈虛弦,用六味湯加肉桂三分,(方見後。因口不臭為別。)引火下降。誤與苦寒制火,反大涌出不治。若胃經實火口臭,脈數有力,宜投犀角地黃湯。

白話文:

病後身體虛弱,脾臟無法統攝血液,虛火上升,迫使血液湧上牙縫而出,脈象虛弱而弦細。此時應使用六味湯加減肉桂三分的藥方(藥方詳見後文。因口氣不臭為判斷依據。)引火下降。如果誤用苦寒藥物來抑制虛火,反而會導致大出血而難以治療。若胃經實火,口氣有臭味,脈搏數而有力,則應使用犀角地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