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濂

《醫門補要》~ 卷上 (6)

回本書目錄

卷上 (6)

1. 楊梅瘡發源

天地之道,陽施陰受,男女起興,皆憑相火而發。凡一婦女交合男子過多,其所受精氣邪火蘊釀為毒,伏於衝任二脈。腎開竅於二陰,肝主疏泄,相火內寄於肝,人身氣血流貫百骸。若交媾時,便攝一身之血至命門,化精而出,所以骨節舒張,心神坦蕩,元氣從茲暗耗,嗜欲則精竭,精竭則氣餒,氣餒則神衰,往往成癆成痿。

在婦人是肝腎久受之毒,倘男子與此等婦女歡接,則邪毒必乘泄精後,氣血虛時而內襲,此為欲染者。先從下部生小紅疙瘩,或大如梅,或隨腐臭,或筋骨痠痛,或小便淋澀,周身皆能患生,一時難效,久服仙遺糧散可愈(方見後),若聞生梅毒者氣味,或食穢物而發者,此為氣化易治。

白話文:

天地運行的道理是陽氣施予,陰氣接受,男女產生性慾,都是依靠相火來發動。如果一個女子與過多男子性交,她所承受的精氣邪火會積聚成毒,潛伏在衝脈和任脈中。腎臟在二陰(指生殖器官)開竅,肝臟主導疏泄,相火寄存在肝臟中,人體氣血流動運行全身。性交時,會將全身的血液聚集到命門,化為精液射出,所以會感到骨節舒暢,心神舒坦。但同時元氣也因此暗中耗損,如果過度沉迷慾望,就會精盡,精盡則氣虛,氣虛則精神衰弱,往往會變成虛勞或痿症。

在婦女來說,這是肝腎長期受毒的結果。如果男子和這種婦女發生性行為,那麼邪毒一定會趁著男子射精後,氣血虛弱時侵入體內,這就是因為性交而感染的情況。初期會在下體長出紅色小疙瘩,有的像梅子一樣大,有的會潰爛發臭,有的會筋骨痠痛,有的會小便不順暢,全身都可能長出,一時難以見效,長期服用仙遺糧散可以治癒(藥方在後面)。如果是因為聞到梅毒患者的氣味,或是吃了不潔食物而發病,這種情況是因氣化所致,比較容易治療。

2. 濕溫辨

每年交夏至後,天上之暑熱流動,地中之濕氣蒸騰,人處天地間,適受交迫之鬱氣,先侵肺胃,初病頭覺裹痛,身困重而板疼,惡寒,午後微熱,胸悶不作渴,舌苔白滑,面色淡黃,脈濡而弦,甚則昏沉懶語。蓋濕邪損人陽氣,肺賴胃土以生,氣主於肺,胃母肺子,肺傷則氣難化,子病傳母,胃損則津不布,故神倦煩冤,以三白湯(方見後),開通肺氣,則濕自化也。醫者每難捉摸為何病?若認暑熱,使其輾轉沉綿有日矣。

白話文:

每年夏至過後,天空中的暑熱流動,地面的濕氣蒸發上升,人處於天地之間,容易受到暑熱和濕氣交雜的鬱悶之氣侵襲,首先侵犯肺和胃。剛開始生病時,會覺得頭像被包住一樣疼痛,身體困重而且僵硬疼痛,會怕冷,午後會有輕微發熱,胸口悶悶的不覺得口渴,舌苔白而滑膩,臉色淡黃,脈象軟弱而細長。嚴重時會昏沉、不想說話。

這是因為濕邪會損害人的陽氣,肺依靠胃土的滋養才能生長,氣的運行主導於肺,胃是肺的母親,肺是胃的兒子。肺受傷了,氣就難以運行,兒子生病會傳染給母親,胃受損了,津液就無法輸布到全身,所以會精神疲憊、煩悶不舒服。用三白湯(藥方在後面會提到)來疏通肺氣,那麼濕氣自然就會化解。醫生常常難以判斷這是什麼病,如果當作暑熱來治療,就會讓病情拖延好幾天。

3. 老人病治法

人至年老,未有氣血不虧者。一染外感,則邪熱蒸迫,使陽益衰而陰益涸,舌苔雖潤,則臟腑已燔炙難支。初宜用輕揚之品以疏表,如桔梗、杏仁、鬱金、牛子、荊芥、桑葉、葛根、豆豉。過虛者,量意稍加黨參。若猛浪投(麻黃、白芷、羌活、防風、桂枝、細辛、獨活辛竄燥烈藥,再伐其生氣,縱表邪一時暫退,有旋變煩亂喘促暈脫者,司命者可不慎歟?)

白話文:

人上了年紀,沒有不氣血虧虛的。一旦感染外來的病邪,就會導致邪熱內盛,使得陽氣更加衰弱、陰液更加枯竭。即使舌苔看起來濕潤,但實際上內臟已經被熱邪燒灼得難以承受。初期應該使用輕清宣散的藥物來疏解體表,例如桔梗、杏仁、鬱金、牛蒡子、荊芥、桑葉、葛根、豆豉。如果身體過於虛弱,可以酌情少量加入黨參。如果過於猛烈地使用麻黃、白芷、羌活、防風、桂枝、細辛、獨活這些辛散燥烈的藥物,就會更加耗損身體的生氣。即使體表的病邪一時退去,也可能很快轉變成心煩意亂、氣喘急促、暈眩虛脫等危險情況,主治的醫師難道可以不謹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