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門補要》~ 卷上 (5)
卷上 (5)
1. 拔膿管式說
其管以薄銅卷如象筋粗式,長二寸余,要中空似細竹,緊焊,其縫一頭銼平,一頭銼斜尖式,用時要尖頭插患孔內,少頃則膿自管中射出如箭。
白話文:
這個管子是薄銅片捲成,像象牙筷子一樣的粗細,長度超過兩寸,裏面是空心的,就像細竹竿,兩端都要緊密的焊接起來,縫隙的一端要銼平,另一端銼成斜尖的樣子。在使用的時候,尖的那一端要插進患處的膿孔裏,不久,膿液就會像箭一樣從管子裏射出來。
2. 鵝口瘡
脾胃鬱熱上蒸,口舌白腐,疊如雪片,在小兒名鵝口瘡。先以牛桔湯(方見後),升發其火。若苦寒藥用早,則冰伏火勢。有喉爛氣喘聲嗄之危。
白話文:
脾胃鬱熱上蒸發出體外,口舌又白又腐,成片成片地堆積著,在小兒中稱為鵝口瘡。首先用牛桔湯(具體配方見後),讓火氣發散出來。如果早早就使用苦寒藥,就會把火勢鎮壓住,有喉嚨潰爛、氣喘以及聲音沙啞的危險。
3. 虛火牙疳
病後陰陽兩虛,中焦浮火上炎,致牙根腐臭,當六味加肉桂湯(方見後),引火下降,非比實火,可用苦寒,以制其勢。
白話文:
病後陰陽兩虛,中焦浮火上炎,導致牙根腐爛發臭,應該使用六味加肉桂湯(方子見後),引火下降,這與實火不同,可以用苦寒的藥物來抑制它的勢頭。
4. 痞塊治分虛實
腹脅內之痞塊,初生如梅,漸大如杯,堅脹作痛,乃病後脾虛,一食雞肉葷腥麵食糯米,不能磨化,停於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加以血脈日裹,膠錮難散。體壯者可針灸數次,投消堅散(方見後),緩緩消去。如虛體食少者,誤針必轉中滿不治。
白話文:
肚子裡有腫塊,剛開始像梅子那麼大,逐漸長到杯子那麼大,硬硬的並且疼痛,這是因為生病後脾氣虛弱,吃了雞肉、腥味食物或糯米不能消化,停留在臟腑之外,身體之內,加上日積月累的血液,粘結住難以分散。體力好的人打數次針灸,再服用消堅散藥方(具體藥方見後)來緩慢去除腫塊。如果是身體虛弱,吃得少的,誤用針灸必轉為腹滿,無法治療。
5. 腿脛濕熱
大凡膝蓋以下,乃濕聚之地,濕盛生熱,熱結腐肌癢痛交作,血水雜流治不易效,直如卑窪之處,日照難乾,以推行散(方見後),清血熱利濕邪。
白話文:
凡是膝蓋以下部位,都是濕氣聚集的地方,濕氣嚴重會產生熱氣,熱氣集結腐蝕肌肉,造成癢痛交加,血水混合一起流出,很難治療,就像低窪的地方,陽光難以照射乾燥一樣,因此要推行散濕的藥方(詳見後文),清熱利濕,去除邪氣。
6. 發物忌食
一切發物為外症,尤當戒。誤犯者,隨加焮腫潰痛,斂者復爛。醫者須囑咐病家宜先。若小兒痘後犯之,肢體骨節,隱痛漫腫,卻如注痰,延綿難效,有發症隨死者,有成殘疾者,即如牛羊肉、魚、蟹、蝦、蚌、雞、鴨、海味、豬首、王瓜、芥菜、芹菜、茄子、番瓜,扁豆,甜菜、菠菜、芋頭、芫萎、菌子、香蕈、金針、赤豆、竹筍、豆腐、麵食、豆粉、麵筋、鴨蛋、烏豇豆各味。
白話文:
所有容易引起發物的外在症狀,都應該特別注意避免。如果不小心觸犯了發物,就會出現局部紅腫、潰瘍、疼痛,癒合的傷口也會再次潰爛。醫生應該在病人發病前就囑咐他們。如果在孩子出麻痘後觸犯了發物,就會出現四肢、骨節出現隱痛、腫脹,就像注入了痰液一樣,很難治癒。有些病人會出現併發症而死亡,有些則會留下殘疾。這些發物包括牛肉、羊肉、魚、蟹、蝦、蚌、雞、鴨、海味、豬頭、王瓜、芥菜、芹菜、茄子、番瓜、扁豆、甜菜、菠菜、芋頭、芫萎、菌子、香蕈、金針、赤豆、竹筍、豆腐、麵食、豆粉、麵筋、鴨蛋、烏豇豆等。
7. 病後口瘡
小兒病久,肺胃大虛,無根之火上浮,滿口生瘡爛腐,面黃身腫,或腫如饅口。流涎者可治,無涎者難治。(以六味湯加肉桂,方見後。)
白話文:
兒童患病較久,肺、胃兩虛,虛火上升,口中長滿潰爛的膿瘡,面黃身體浮腫,有的腫脹像饅頭一樣。流口水的兒童可以治癒,不流口水的兒童難以治癒。(可使用六味湯加入肉桂,詳細的藥方如下。)
8. 婦人腹痛宜辨
婦女有滿腹串痛者,有痛在一處不移者。有寒留胃脘作痛者,宜溫散中焦。有蟲擾腹痛者,宜安其蛔。有肝氣閉塞痛者,宜平肝和胃。有氣裹水,腹中漉漉,有聲而痛者,宜導吐痰涎,或行針灸。有血瘀氣滯,腹內生癖痛者,宜理氣逐瘀,加以針灸數次。有胃汁枯槁痛者,宜甘潤胃陰。
有中氣虛損,不運而痛者,宜補中氣。有臟氣欲絕,痛無止時,服藥不應者,不治。
白話文:
-
婦女有滿腹串痛,痛楚遍佈腹部,串連各處。
-
有痛在一處不移的,疼痛固定在一個地方,不移動。
-
有寒氣積聚在胃脘部引起的疼痛,宜溫暖散寒,調理中焦。
-
有蟲子擾動引起的腹痛,宜安撫蛔蟲。
-
有肝氣閉塞引起的疼痛,宜平降肝氣,和胃理脾。
-
有氣裹水,腹中漉漉作響,伴有疼痛的,宜引導吐出痰涎,或針灸治療。
-
有血瘀氣滯,腹內生癖痛的,宜理氣逐瘀,配合針灸數次。
-
有胃汁枯槁引起的疼痛,宜滋補胃陰,潤澤胃部。
9. 注痰塊
寒濕與痰液,阻滯經絡,隨處可注為痰塊。先在腫硬處,宜細火針烙之,宣通其氣即消去者。有消此處而串彼處者,有針孔略流清水仍腫者,內進陽和湯(方見後)。若患上焮紅,此由濕火所聚,外宜敷清涼藥,內以清利法,不可行火針。此症輕者一二月,重者半載一年,有潰後難斂成廢疾者。
白話文:
寒濕與痰液,會阻滯經絡,隨時隨地可能凝聚成痰塊。若出現腫脹、堅硬的部位,可用細火針灸,促進氣血流通,腫塊便會消失。有些人可能消除了這邊的腫塊,卻出現了另一處腫塊,或者針灸後針孔處只流出少許清水,腫塊卻依然存在。此時,應服用陽和湯(藥方見後)。如果患處出現紅腫發熱,說明是濕火聚集所致,應外敷清涼藥物,內服清利藥物,不可再行火針。此症狀較輕的需要一至兩個月才能痊癒,較嚴重的需要半年到一年。有的人潰爛後難以收斂,形成殘疾。
有此症,並搭背,因腫痛傷胃,致氣血虛,不能鼓動肌肉,托毒外出,忽軟陷不痛,亦少膿血,當溫補扶助正氣。服藥後不高起化膿,與不生肌者難治。有誤進苦寒敗胃陽而成者,急宜溫中醒胃。
白話文:
如果出現這種症狀,同時伴有背部疼痛,可能是因為腫痛損傷了胃,導致氣血虛弱,無法鼓動肌肉,將毒素排出體外,所以突然變得鬆軟下陷,疼痛消失,而且膿血很少。此時應該溫補扶助正氣。如果服藥後,腫瘤沒有隆起化膿,或者創面不長出新肉,都很難治療。如果有誤服了苦寒的藥物,損傷了胃陽而導致這種情況,則需要急救溫中醒胃。
有一日發注痰十數塊,或發二十餘塊,(亦有數日內發二十多處。)若是者,乃氣虛不能運血流貫經絡,故隨注隨腫。甚至不知疼。如針刺及投藥不應者不治。
白話文:
有一天發作痰塊十幾塊,或發作二十多塊,(也有幾日內發作二十多處的。)如果是這樣,是氣虛不能運行血液貫通經絡,所以隨著發作就腫起來。甚至不知道疼痛。就像針刺及投藥沒有效果的都不治。
有因注痰,服瀉痰物致虛者,宜服溫脾湯(方見後)。有壯實之體生痰塊,初以芫花末三錢,整大棗三枚去核,為丸,服下瀉稀痰而消者。有此症,潰膿日久,脾胃已敗,極難收功。今定藥粉方(方見後),補中開胃,則內肉漸生而斂,徐徐而效。
有小兒頸項生注痰若串,至喉立死,若一日渾身發一二十塊者不治。
白話文:
-
因痰而體虛者,可服用溫脾湯(配方見後)。
-
強壯的人體內生痰塊,初以芫花末三錢,整大棗三枚去核,做成丸劑,服用後瀉出稀痰而消者。
-
這種情況,潰膿日久,脾胃已經損傷,極難收到效果。現在制定藥粉方(配方見後),補中開胃,則內肉漸生而收斂,緩慢而有效。
有小兒身有隱痛,未能自言,其故延至月久,忽見膿潰,終難完口,惟久服八仙粉(方見後)可效。倘入冷水,則三陰經即受濕氣,一犯房欲,則腎精耗而肌肉腫,在舊患上即作痛,潰膿水,雖治寡效,每因此成勞而死者。
有虛體欲後易受風寒,壅於隧道,初知隱痛,漸腫成注痰,治難速效。
白話文:
有些孩子身體裡隱隱作痛,但自己說不清楚,這種情況拖延很長時間,突然發現化膿潰爛,症狀始終無法痊癒,這時服用八仙粉(配方見後)較有效。如果小孩碰到冷水,就會讓三條陰經受到濕氣的侵襲;如果還涉及房事,就會損耗腎精而讓肌肉腫脹,舊疾就會產生疼痛,潰膿化膿,即使治療也很難奏效,常常因為這樣而慢性化而死亡。
10. 似注痰非注痰
體虛者,若過於勞苦,傷損氣脈,則經絡因之不和,周身每有浮腫不痛,不可針刺,更傷血脈,內進調補藥,外敷溫和之品,緩治方得成功。
白話文:
身體虛弱的人,如果過度勞累,就會損傷氣血,使經絡失調,全身常有浮腫但不疼痛,此時不能針灸,否則會更傷及血脈。應內服調理補益藥物,外敷溫和之品,慢慢調養才能收到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