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雷

《瘍科綱要》~ 卷下 (2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2)

1. 開關神應散

(方見齊有堂醫案)

治急喉風,腫痛悶塞,痰涎黏閉,呼吸欲絕者必效。

明淨腰黃,枯白礬,生藜蘆,豬牙皂角(炒黃弗焦去筋膜各等分)

各為末和勻密收,臨用吹喉。此方可治紅腫,若已腐者不可用枯礬。極痛腫盛欲閉者,涼茶調如糊灌之,漸能入喉,吐出痰即松。

【方解】,急喉風暴腫痰壅,喉關閉塞,呼吸不通,危在頃刻,苟非吐法先開其壅,則雖有良藥亦難下咽。《本事方》稀涎散獨用皂角、明礬激之使吐,法本六朝稀涎干緡湯,來源最古,取效最神。頤二十年前見一幼孩,三歲,喉痛猝閉,呼吸不利,痰涎盤旋,欲視其喉,而舌腫已黏上齶,渾合不隙,勢極危急,恐不及救。即以牙皂、明礬為末與之,囑其勉強納入,吐則或有一線生機。乃去後不復來視,已疑其無望矣。後始知其一吐而安,不勞再藥。齊氏此方加腰黃解毒,亦有可取。尤在涇《金匱翼》用白礬、巴豆同煨焦赤,蜜丸芡實大,綿裹納口中近喉處,引吐亦佳。古法有以巴豆油染紙作紙捻,著火吹息納入喉間,令油煙氣引吐痰涎者,其效尤捷。

〔附〕針刺法

喉風閉塞,開關為亟。稀涎散、江子仁油皆是急救之法,而針刺尤為捷效。古法用三稜針刺兩少商出血,而有效有不效;惟內關一穴,刺三分留四五呼旋針補瀉,能使喉塞頓開,可納湯飲,應驗綦捷。又兩合谷毫針深刺,須入一寸五分,使針頭透過手心勞宮穴,頻頻旋轉其針,氣自流通,亦極桴應。

此穴取法,在虎口上交叉骨間,令病者側豎其掌,乃以毫針緩緩直下,始則輕輕旋轉,令深入骨縫中間,不可使針頭在掌中透出。多留為上,時時旋轉之,旋之越重則行動極捷,開竅通絡無往不宜。即猝厥暴死,昏不知人,皆能應手出聲,之刻清醒。

白話文:

這個方子出自齊有堂的醫案,專門治療急性喉嚨發炎,引起的腫痛、悶塞、痰涎黏稠堵住、呼吸困難等危急情況,效果非常好。

藥材成分是:明淨的腰黃、煅燒過的白礬、生藜蘆、炒黃但不能焦的豬牙皂角(去掉筋膜),每種藥材的份量都一樣。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密封保存。使用時,將藥粉吹入喉嚨。這個方子可以治療紅腫的喉嚨發炎,但如果喉嚨已經潰爛,就不能使用煅燒過的白礬。如果喉嚨腫痛劇烈,快要堵住,可以用涼茶調成糊狀,慢慢灌入喉嚨,讓藥糊逐漸進入喉嚨,等病人吐出痰液後,喉嚨就會鬆開。

【方解】 急性喉嚨發炎會突然腫脹,痰液堵塞,喉嚨被堵住,導致呼吸不暢,情況非常危急。如果不先用吐法打開阻塞,即使有好藥也難以下嚥。《本事方》中的稀涎散只用皂角和明礬來刺激嘔吐,這個方法源於六朝時期的稀涎干緡湯,歷史悠久,效果神奇。作者在二十年前曾見過一個三歲的小孩,喉嚨痛突然堵塞,呼吸困難,痰涎在喉嚨裡打轉。想看他的喉嚨,發現他的舌頭腫得黏在上顎,完全堵住了空隙,情況非常危險,恐怕來不及救治。於是就用牙皂和明礬磨成粉給他吃,讓他勉強吞下,想著如果能吐出來,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之後作者沒有再去看他,以為沒救了。後來才知道他一吐就沒事了,不需要再用藥。齊氏的這個方子加入了腰黃來解毒,也是有可取之處。尤在涇的《金匱翼》裡用白礬和巴豆一起煨焦,再用蜂蜜做成芡實大小的藥丸,用棉花包住放入口中靠近喉嚨的地方,引導嘔吐,效果也不錯。古代還有用巴豆油浸泡紙,做成紙捻,點燃後吹熄,放入喉嚨,讓油煙氣引導吐出痰液,效果更快。

【附】針刺法 喉嚨堵塞,開通關竅最重要。稀涎散、江子仁油都是急救方法,而針刺效果更快。古代用三稜針刺兩手的少商穴放血,有時有效,有時沒效。只有內關穴,用針刺入三分深,留針四五個呼吸的時間,旋轉針柄來補瀉,就能使喉嚨立刻通開,可以喝水,效果非常好。還有兩手的合谷穴,用毫針深刺,要刺入一寸五分,使針尖穿過手心的勞宮穴,頻頻旋轉針柄,氣血自然流通,效果也很明顯。

這個穴位的取法是,在虎口上交叉的骨頭之間,讓病人側立手掌,用毫針緩緩地垂直刺入,開始輕輕旋轉,讓針深入到骨縫中間,不要讓針尖從手掌透出。留針時間長一點比較好,時時旋轉針柄,旋轉得越重,效果就越快,能打開關竅,疏通經絡,無所不宜。即使是突然昏厥、暴斃,昏迷不醒的人,也能在針刺後立刻出聲,很快清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