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雷

《瘍科綱要》~ 卷下 (2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1)

1. 咽喉獨聖散

治喉痛紅腫等證極效,可以加入上兩方中。

西瓜霜

秋涼後預藏西瓜不大不小者,俟過霜降節,擇瓜之不壞者,頂開小孔挖去瓜肉,留薄青瓜皮約一錢厚,弗破,另以提淨朴硝(火硝不用)貯滿瓜中,即以所開之頂蓋上。麻線做絡子,絡瓜於中,懸檐下透風不見日曬雨淋之處。瓜下離一二寸,另絡一瓷盆承之。過冬至節瓜皮外結霜極厚,掃下研細吹喉。

瓷盆中如有瓜中流出汁水,天寒亦結為霜,亦可取用。瓜中未化出之硝,取出留存明年,仍以納入瓜中,再令成霜。

白話文:

咽喉獨聖散

治療喉嚨疼痛、紅腫等症狀非常有效,可以加入前面提到的兩種藥方中。

西瓜霜

秋天轉涼後,預先準備不大不小的西瓜,等到霜降過後,挑選沒有腐壞的西瓜,在頂部開一個小孔,挖去瓜肉,留下約一錢厚的薄青色瓜皮,不要弄破。另外用提煉過的朴硝(不要用火硝)裝滿瓜中,然後用挖下來的瓜頂蓋上。用麻線做成網子,將瓜包在中間,懸掛在屋簷下通風、曬不到太陽也淋不到雨的地方。瓜的下方距離一、二寸處,另外用一個瓷盆接住。過了冬至,瓜皮外面會結非常厚的霜,掃下來研磨成細粉,吹進喉嚨。

瓷盆中如果有從瓜裡流出來的汁液,天氣寒冷也會結成霜,也可以取用。瓜中還沒有融化的朴硝,取出來留到明年,再裝入瓜中,讓它再次形成霜。

2. 新定膽制咽喉藥

治風火喉證及口疳、舌瘡。

真小川連(一兩),條子芩(五錢),真川柏(五錢),白殭蠶(炙燥三錢),漂人中白(一兩)老月石(一兩),薄荷葉(二錢)

各為極細末和勻。臘月收鮮青魚膽,帶膽汁盛藥末,線扎掛當風處陰乾,去膽皮細研,每一膽傾去膽汁一半,乃入藥末,加指甲炭二錢,明腰黃五錢,西瓜霜一兩,蜒蝣制青梅肉五錢,焙燥研,每藥末一兩,加上梅片一錢和勻密收。紅腫腐爛者皆效。若但紅腫而未腐者,此藥一兩可配枯礬二錢吹之。

凡喉證用末藥,須用銅噴筒輕輕噴之。若用細竹管吹之,恐受風病變,不可不慎。

〔附〕制青梅法

鮮青梅子擇肥大者,打碎去核,每梅肉一斤,以食鹽二兩漬之,捕活蜒蝣同漬,不拘多少,多則尤佳。漬四五日,取梅肉曝乾,還入原滷中,再漬再曝,以汁盡為度。去蜒蝣不用,焙燥研末密收。

【方解】,魚膽制咽喉藥,其法舊矣,此方亦閬師改定,清熱滌痰,而加以薄荷之辛涼泄風,兼顧外感,亦是一法。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專門治療風火引起的喉嚨疾病,像是口瘡、舌瘡等問題。

配方包含:黃連一兩、黃芩五錢、黃柏五錢、炙乾的白殭蠶三錢、漂過的人中白一兩、老月石一兩、薄荷葉二錢。

將上述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並混合均勻。在農曆十二月收集新鮮的青魚膽,連同膽汁一起裝入藥粉,用線綁好掛在通風處陰乾。陰乾後去除膽皮,將膽汁倒出一半,再加入藥粉,並加入指甲炭二錢、明腰黃五錢、西瓜霜一兩、以及用蜒蝣製作的青梅肉五錢(需烘乾磨粉)。每份藥粉一兩,再加入梅片一錢混合均勻,密封保存。這個藥對紅腫腐爛的喉嚨問題都有效。如果只是紅腫但未腐爛,則每份藥粉一兩可以加入枯礬二錢一起吹在患處。

凡是治療喉嚨疾病使用藥粉,必須使用銅製的噴筒輕輕噴灑。如果用細竹管吹藥粉,恐怕會因為接觸風而使病情變化,不得不謹慎小心。

附錄 製作青梅的方法:

選擇肥大的新鮮青梅,打碎去核,每一斤梅肉用食鹽二兩浸泡,再放入活的蜒蝣一起浸泡,蜒蝣不拘數量,越多越好。浸泡四五天後,取出梅肉曬乾,再放回原來的滷汁中浸泡,曬乾,反覆直到滷汁完全被吸收。去除蜒蝣不用,將梅肉烘乾磨成粉末,密封保存。

藥方解析:用魚膽製作咽喉藥的方法很早就有了,這個藥方是經過閬師修改過的,主要功能是清熱化痰,並加入薄荷的辛涼來疏散風邪,同時也考慮到外感因素,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3. 虛喉吹藥

治陰虛火炎,喉痹、喉疳、喉癬等證。

兒茶(三錢),川貝(三錢),牡蠣粉(漂淨八錢),西血珀(六錢),漂人中白(五錢),蒲黃炭(三錢),西牛黃(二錢),梅冰片(六分),麝香(三分)

各研極細和勻密貯。

白話文:

治療因陰虛導致火氣上升,引起的喉嚨腫痛、喉嚨潰瘍、喉嚨癬等病症。

藥材包含:兒茶(三錢)、川貝(三錢)、漂洗乾淨的牡蠣粉(八錢)、西血珀(六錢)、漂洗過的人中白(五錢)、蒲黃炭(三錢)、西牛黃(二錢)、梅花冰片(六分)、麝香(三分)。

將以上所有藥材都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混合均勻後密封保存。

4. 血餘散

治陰虛喉癬。

真血餘炭(一錢),真坎氣(一條漂淨焙炭研),血珀(五分),腰黃(二錢),花龍骨(二錢)上梅片(四分)

各為細末和勻吹之。壽頤按:此方亦可加漂人中白。

【方解】,陰虛於下,陽浮於上,氣火泛溢,上凌清竅,每有咽喉燥痛、哽塞、音喑等證。病源與風熱外乘,閉塞喉嗌者絕不相同,而其見證亦大有區別。蓋痛而乾涸,雖哽塞必不腫,亦必不紅,嗌關內外皆作淡紅色,時有紅絲繚繞而已。蒂丁雖亦垂長,望之只見其燥,絕無痰涎盤旋之狀,舌亦不紅不膩不黃,甚者其人必足冷,脈必不浮不大不弦。此必不可以疏風清熱消痰。治者六味都氣,甚則並用附桂(桂宜作丸,八味湯必涼服,)惟外用末藥則亦必清涼。蓋下元雖是真寒,而上焦確有火證,故內服之藥可用溫補,而外治其上必不能渾作一氣。但終與實熱有別。此二方皆為虛火之法,前方尚是普通喉痛治法,但不用苦寒遏抑及滌痰攻克之品。而加兒茶之黏滯以助真陰,蒲黃之清芬以息浮焰,已與實火證治不同;後方用血餘、坎氣,借血肉有情,同氣相應,顯與實火痰熱者大分徑庭。但血餘炭宜自煅為佳,市肄中物與川椒同煅者必不可用。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血餘散」,用來治療陰虛引起的喉癬。

藥材成分:

  • 燒成炭的真血餘(一錢)
  • 處理乾淨、焙乾磨成炭的真坎氣(一條)
  • 血珀(五分)
  • 腰黃(二錢)
  • 花龍骨(二錢)
  • 上梅片(四分)

將以上藥材都磨成細末,混合均勻後吹敷於患處。壽頤補充說:這個方子也可以加入處理過的「人中白」。

藥方解釋:

這是因為陰液不足在下,導致陽氣上浮,虛火上炎,侵擾上部的清竅,常會出現咽喉乾燥疼痛、哽咽不適、聲音沙啞等症狀。這種病症的起因與風熱外感、阻塞咽喉的情況完全不同,表現出來的症狀也大不相同。這種情況的咽喉會乾燥疼痛,雖然會感到哽塞,但不腫脹,顏色也不紅,咽喉內外只呈現淡淡的紅色,有時會有紅絲纏繞。喉嚨上的懸雍垂雖然也可能變長,但看上去只是乾燥,沒有痰液附著的樣子。舌頭也不紅、不膩、不黃。嚴重的話,病人一定會手腳冰冷,脈象也不會是浮、大、弦的表現。這種情況絕對不能用疏散風熱、清熱化痰的方法治療。治療時應該用六味都氣丸來滋陰,嚴重的話可以配合附桂(桂枝適合做成藥丸,八味丸要涼服)。外用的藥粉也必須是清涼的。這是因為雖然下元是真寒,但上焦確實有火的症狀,所以內服藥可以用溫補的藥材,而外治上焦卻不能一概而論。但這種情況和實熱症狀還是有區別的。這兩個方子都是治療虛火的方法,第一個方子是治療普通喉痛的方法,但沒有使用苦寒的藥材來抑制,也沒有使用清除痰液的藥物。而是加入兒茶的黏滯性質來幫助滋養真陰,加入蒲黃的清香來平息上浮的虛火,這已經和實火症狀的治療方法不同了。後一個方子使用了血餘和坎氣,是利用血肉之品與人體同氣相應的特性,這就明顯與實火痰熱的病症大不相同。但是,血餘炭最好自己燒製,市面上與川椒一起燒製的血餘炭絕對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