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從眾錄》~ 卷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6)

1. 虛癆

《聖濟總錄》曰:虛癆之病,因五臟則為五癆,因七情則為七傷,癆傷之甚,身體瘦極,則為六極。所謂七傷者,一曰:太飽傷脾,脾傷則善噫,欲臥,面黃;(土色黃,脾傷則其本色自見,故面黃。神者,中氣之所生,脾傷則神亦倦,故善臥。)二曰:大怒氣逆傷肝,肝傷則少血目暗。

(肝者,將軍之官,故主怒。又曰:目得血而能視,今肝傷少血,故令目暗。)三曰強力入房,久坐濕地傷腎,腎傷則短氣,腰腳痛,厥逆下冷。(腳痛下冷者坎,中之陽虛也,輕則八味丸,重則附子湯治之。)四曰:形寒飲冷傷肺,肺傷則氣少,咳嗽,鼻鳴。(形寒者,形氣虛寒也,飲冷者,復飲冷物也,故《金匱》治咳嗽五方皆以小青龍加減。

)五曰:憂愁思慮傷心,心傷則苦驚,喜忘,善怒。(心藏神,心傷則神不安,故苦驚;心主血,心傷則血不足,故喜忘;心愈傷則憂愁思慮愈不能去,故因而生怒。一本無善怒二字,有夜不能寐四字。)六曰:風雨寒暑傷形,形傷則發落,肌膚枯槁。(外冒風雨則寒濕不免矣,以外得之,故令傷形而皮膚枯槁。

然皮膚之間衛氣之所居也,《靈樞經》曰: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而司開合者也。故峻補其衛氣而形斯復矣,宜桂枝湯加黃耆之類也。)七曰:恐懼不節傷志,志傷則恍惚不樂。(怒則氣上,恐則氣下,則膻中大失其權,怫然不得舒暢,故曰傷志。志者,腎之所主而暢於膻中。

膻中在兩乳之間,心君之分也。心者,神明之所出,故令恍惚。膻中者,喜樂之所出,故令不樂。傷之固也,故為七傷。)所謂五癆者,一曰肺癆,令人短氣,面腫,不聞香臭。二曰肝癆,令人面目乾黑,口苦,精神不守,恐懼,不能獨臥,目視不明。三曰心癆,令人忽忽喜忘,大便苦難,(心主血,血濡則大便潤,血燥則大便難。

)時或溏泄,(心火不足以生脾土也。)口中生瘡。四曰脾癆,令人舌本苦直,不能嚥唾。五曰腎癆,令人背難以俯仰,小便黃赤,時有餘瀝,莖內痛,陰濕囊生瘡,小腹滿急。此五者,癆氣在五臟也,故名五癆。所謂六極者,一曰氣極,(氣極主肺)令人內虛,五臟不足,邪氣多,正氣少,不欲言。

二曰血極,(血極即脈極主心)令人無顏色,眉發隨落,忽忽喜忘。三曰筋極,(筋極主肝)令人數轉筋,十指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四曰骨極,(骨極主腎。)令人酸削,齒苦痛,手足煩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動。五曰肌極,(肌極即肉極主脾)令人羸瘦無潤澤,食飲不生肌膚。

六曰精極,(精極主五臟,蓋以五臟主藏精也。道家以精、氣、神為三寶,《經》曰:精生氣,氣生神,精無以生氣,故有少氣內虛等候也。)令人少氣,吸吸然內虛,五臟氣不足,毛髮落,悲傷喜忘。此六者,癆之甚,身體瘦極也,故名六極。又五癆、七傷、六極之外,變症不一,治法皆以補養為宜。

白話文:

根據《聖濟總錄》所述,虛癆這疾病,由五臟的虛弱引發五種癆病,由七情的過度引發七種傷害,當癆和傷達到極致,身體會變得極度消瘦,稱為六極。

所謂的七傷如下:

  1. 食得太飽會損傷脾臟,脾臟受傷就會常打嗝,想躺著,臉色泛黃。
  2. 大怒會使氣逆,損傷肝臟,肝臟受傷就會導致血液不足,眼睛看不清。
  3. 強烈的性行為或長時間坐在濕地上會損傷腎臟,腎臟受傷就會呼吸短促,腰腳疼痛,下肢冰冷。
  4. 身體寒冷,飲用冷水會損傷肺臟,肺臟受傷就會呼吸困難,咳嗽,鼻塞。
  5. 憂愁思慮會損傷心臟,心臟受傷就會容易驚嚇,記憶力減退,容易生氣。
  6. 風雨寒暑會損傷身體,身體受傷就會掉髮,肌膚乾燥。
  7. 恐懼和不節制會損傷意志,意志受傷就會心神不定,心情不佳。

所謂的五癆如下:

  1. 肺癆,會讓人呼吸短促,臉部浮腫,嗅覺失靈。
  2. 肝癆,會讓人臉色暗沉,口苦,精神無法集中,恐懼,無法獨自睡覺,視力模糊。
  3. 心癆,會讓人健忘,排便困難,口腔潰瘍。
  4. 脾癆,會讓人舌頭僵硬,無法吞嚥口水。
  5. 腎癆,會讓人背部難以彎曲,尿液黃紅,排尿時有殘留,尿道疼痛,私密部位潮濕,小腹脹痛。

這些就是五癆和六極,而除了這些,還有很多不同的併發症,治療都應以滋補為主。

身體虛弱的,要用溫熱來調理;精氣不足的,要用滋補來調理。這些方法結合使用,可以滋補精氣,這是治療的關鍵。

虛癆症狀繁多,治療需依症狀選擇適當的方法。陽虛和陰虛是醫學上的基本概念,但也不能忽視它們。陽虛分為胃中之陽和腎中之陽,陰虛分為肺胃之陰、心脾之陰和腎肝之陰,這些都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

治療虛癆,重點不在於單純的保肺清心,而在於調理脾胃和腎臟。脾胃虛弱,需用六君子湯、四君子湯、歸脾湯等方劑滋補,這樣也能間接滋補腎臟。腎臟虛弱,需針對腎陰虛或腎陽虛來治療。

最後,大黃䗪蟲丸和四烏鰂骨一蘆茹丸,是用於治療五癆虛極,身體消瘦,腹部脹滿,食慾不振,以及各種身體傷害和內部乾血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