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從眾錄》~ 卷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

1. 備方

參附湯朮附湯耆附湯(俱見《時方》、俱見氣喘)

喻氏曰:衛外之陽不固而自汗,則用耆附湯;脾中之陽遏鬱而自汗,則用朮附湯;腎中之陽淨遊而自汗,則用參附湯。凡屬陽虛自汗,不能捨三方為治。又曰:耆、附可以治風虛,朮、附可以治寒濕,參、附可以壯元神。三者亦交相為用。

按:用方之妙,得其性味化合,如珠之走盤,不拘成法。

蓮棗麥豆湯

治盜汗方。

蓮子(七粒),黑棗(七個),浮麥(一合),馬料豆(一合)

用水一大碗,煎八分,服三劑。

黃耆豆湯

黃耆,馬料豆

二味同煎服,半月愈。

五倍子膏

用五倍子去蛀末,炙乾研末,男用女唾,女用男唾,調厚糊,填臍中。外用舊膏藥貼之,勿令泄氣,兩次愈。

黑豆棗梅湯(俱見《種福堂》)

黑豆(三錢),浮麥(一錢),烏梅(三個)

水煎服。

白話文:

備方

人參附子湯、白朮附子湯、黃耆附子湯(這三個方子都出自《時方》,都是用來治療氣喘的)

喻氏說:如果是衛外的陽氣不固導致的自汗,就用黃耆附子湯;如果是脾中的陽氣鬱結導致的自汗,就用白朮附子湯;如果是腎中的陽氣虛弱導致的自汗,就用人參附子湯。凡是屬於陽虛引起的自汗,都不能離開這三個方子來治療。他又說:黃耆和附子可以治療風虛,白朮和附子可以治療寒濕,人參和附子可以強壯元氣精神。這三者也可以互相配合使用。

說明:用藥的奧妙之處,在於掌握藥物的性能味道,使其互相結合,如同珠子在盤中滾動,不受固定模式的限制。

蓮子紅棗小麥豆湯

這是治療盜汗的方子。

蓮子(七粒),黑棗(七個),浮小麥(一合),馬料豆(一合)

用水一大碗,煎到剩下八分,服用三劑。

黃耆豆湯

黃耆,馬料豆

這兩味藥一起煎服,半個月就會痊癒。

五倍子膏

用沒有蟲蛀的五倍子,烤乾研成粉末,男人用女人的唾液,女人用男人的唾液,調成濃稠的糊狀,填在肚臍中。外面再用舊膏藥貼住,不要讓它洩氣,貼兩次就會痊癒。

黑豆紅棗烏梅湯(出自《種福堂》)

黑豆(三錢),浮小麥(一錢),烏梅(三個)

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