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從眾錄》~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脈息

宜陰脈,若漸緩者吉;忌陽脈,兼短澀促結代散革者,難治。

白話文:

適合陰脈,如果脈象逐漸趨緩是吉利的徵兆;忌諱陽脈,如果同時出現短、澀、促、結、代、散、革等脈象,就難以治療。

2. 方藥

玉屏風散

白朮(二錢,炒),黃耆(二錢,炙),防風(五分)

水煎服。按:宜以黃耆為君,可加至五七錢。

當歸六黃湯

治發熱盜汗如神。

當歸,熟地,生地,黃柏,黃連,黃芩(各一錢),黃耆(二錢,炙)

水一盅半,煎六七分服。加浮小麥、牡蠣各一錢,更效。

六味回陽湯

治陰陽俱脫,汗出不止。

熟地(四五錢或一兩),當歸(二三錢),乾薑(一二錢,炮),附子(二三四錢),人參(二三錢至一兩),炙草(一二三錢)

水煎服。按:汗出亡陽者,以茯苓換當歸,再加烏梅二枚。

真武湯(方見《傷寒》)

外治法

用五倍子研末,口水為丸,貼臍中。(男用女津,女用男津)外以膏藥封之,不走氣,隔宿即止。又以龍骨、牡蠣煅研為末,包稀布內擦汗,粉自出,以實毛竅。

白話文:

玉屏風散

白朮(炒過的,八克),黃耆(炙烤過的,八克),防風(二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注意:黃耆應該作為主要的藥材,劑量可以增加到二十到二十八克。

當歸六黃湯

治療發熱盜汗非常有效。

當歸,熟地黃,生地黃,黃柏,黃連,黃芩(各四克),黃耆(炙烤過的,八克)

用水約一杯半,煎煮至剩下一半多一點時服用。加入浮小麥、牡蠣各四克,效果更好。

六味回陽湯

治療陰陽都衰竭,汗出不止的情況。

熟地黃(十五到三十克,甚至可達六十克),當歸(八到十二克),乾薑(炮製過的,四到八克),附子(八到十二到十六克),人參(八到十二克,甚至可達三十克),炙甘草(四到八到十二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注意:汗出過多導致陽氣衰竭的情況,可以用茯苓代替當歸,再加入烏梅兩枚。

真武湯(藥方在《傷寒論》中可見)

外治法

用五倍子磨成粉末,用口水調和成丸狀,貼在肚臍上。(男性用女性的唾液,女性用男性的唾液)外層再用膏藥封住,防止藥氣散失,隔天就能止汗。另外,用煅燒過的龍骨、牡蠣磨成粉末,用薄布包住擦拭汗液,粉末會自然滲出,以達到收斂毛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