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從眾錄》~ 卷六 (7)

回本書目錄

卷六 (7)

1. 備方

青娥丸

治腎虛感寒濕之氣。

胡桃(三十個,去殼膜),故紙(六兩,酒炒),杜仲(十六兩,薑汁炒),蒜(四兩,炊為膏)共研末,丸桐子大,酒下三十丸。

奇效方

胡桃肉,補骨脂,杜仲(各一錢)

水三盅,煎一盅服。(按:骨脂宜減半)

甘姜苓朮湯(《金匱》)

按:此湯去茯苓,以四味各等分,名腎著湯,治同。

摩腰膏(《種福堂》)

治老人虛人腰痛,婦人帶下清水不臭者、虛寒者宜之。

附子,川烏,南星(各二錢五分),川椒,雄黃,樟腦,丁香(各一錢五分),乾薑(二錢),麝香(二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用生薑自然汁化開,如糜,蘸於掌上烘熱,摩腰中痛處,即以暖帛扎之,少頃,其熱如火,每日飲後用一丸。

白話文:

青娥丸

治療腎虛且感受到寒濕之氣的病症。

將核桃(三十個,去掉外殼和薄膜)、補骨脂(六兩,用酒炒過)、杜仲(十六兩,用薑汁炒過)、大蒜(四兩,蒸熟搗成膏狀),一起研磨成粉末,然後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酒送服三十丸。

奇效方

使用核桃肉、補骨脂、杜仲,各取一錢。

用水三碗,煎成一碗服用。(依照經驗,補骨脂的用量應該減半。)

甘姜苓朮湯(出自《金匱要略》)

備註:此方去掉茯苓,將其他四味藥等量使用,就稱為腎著湯,治療效果相同。

摩腰膏(出自《種福堂》)

治療老年人或體虛者腰痛,以及婦女白帶清稀不臭、屬虛寒體質的病症。

使用附子、川烏、南星(各二錢五分),川椒、雄黃、樟腦、丁香(各一錢五分),乾薑(二錢),麝香(二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使用時,將生薑的自然汁調開,使之像粥一樣濃稠,然後塗抹在手掌上烘熱,再按摩腰部疼痛的地方,然後用溫暖的布將腰部包紮起來。過一會兒,會感到熱得像火一樣。每天飯後使用一丸。

2. 自汗盜汗

自汗者,汗自出,屬陽虛,宜玉屏風散加牡蠣、浮小麥之類,以實表補陽;盜汗者,睡而汗出,醒而汗收,屬陰虛,宜當歸六黃湯,以補陰清火。然陰陽有互根之理,有陽虛而治其陰者,陰虛而治其陽者,不可不知。又汗為心液,宜補其心,以人參養榮湯主之。液主於腎,宜補其腎,以左右歸飲、六八味丸主之。

總之,汗以元氣為樞機,苟大汗身冷,必以六味回陽飲,人參加至兩許,方可挽回;傷寒誤發其汗,上焦津液乾枯,必引腎水上泛外溢,如水湧出,名曰亡陽,必以真武湯救之。蓋以此湯君茯苓以鎮水,佐附子以回陽也。

白話文:

自汗是指沒有原因就自己出汗,這種情況屬於陽氣虛弱,應該用玉屏風散,並加入牡蠣、浮小麥之類的藥材,來鞏固體表、補充陽氣;盜汗是指睡著時出汗,醒來後汗就停止,這種情況屬於陰液虧虛,應該用當歸六黃湯,來滋補陰液、清除虛火。

然而,陰和陽是互相依存的,有時候陽虛卻要從滋陰的角度治療,陰虛卻要從補陽的角度治療,這是必須要知道的。此外,汗是心臟的液體,所以要補養心臟,可以用人參養榮湯來治療。液體主要由腎臟掌管,所以要補養腎臟,可以用左右歸飲、六味地黃丸來治療。

總之,出汗的關鍵在於元氣,如果大量出汗導致身體發冷,一定要用六味回陽飲,並加入大量人參,才能挽回病情;傷寒病如果錯誤地使用發汗方法,導致上焦津液枯竭,必定會引發腎水向上溢出體外,像水湧出來一樣,這種情況稱為亡陽,必須用真武湯來救治。因為這個方子用茯苓來鎮攝水邪,用附子來恢復陽氣。

3. 汗出不治症

汗出而喘,汗出而脈絕,汗出而身痛,汗出發潤至巔,汗出如油,汗出如珠,凡見此類,皆不得妄藥。

白話文:

流汗時還會喘氣,流汗時脈搏微弱甚至摸不到,流汗時全身疼痛,流汗時汗水像油一樣黏膩發亮到頭頂,流汗時汗水像油一樣,流汗時汗水像珠子一樣,凡是看到這些情況,都不能隨便亂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