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從眾錄》~ 卷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七 (3)

1. 鶴膝風

喻嘉言曰:鶴膝風者,即風寒濕之痹於膝也。如膝骨日大,上下肌肉日枯,且未可治其膝,先養其氣血,使肌肉滋榮,後治其膝可也。此與治偏枯之症大同小異。急溉其未枯者,使氣血流行而復榮。倘不知此,但麻黃、防風等散風之藥,鮮不全枯者。故治鶴膝風而急攻其痹,必並其足痿而不用矣。

大防風湯

治邪襲足三陰,腿膝疼痛,及痢後脛膝痛,鶴膝風、附骨疽症,但赤熱焮腫者禁用。

四君子湯去茯苓,加肉桂、附子、黃耆、牛膝、杜仲、熟地、白芍、川芎、羌活、防風。

五積散(方見《附方》)

治少陰傷寒,及外感風寒,胸滿惡食,嘔吐腹痛,寒熱往來,腳氣冷秘,寒疝寒瘧等症。

孫心典按:鶴膝風多是虛寒,腳氣多是濕熱。一補一攻,治法各判。然腳氣有腎氣素虛,氣喘小腹痹者,腎氣丸必不可緩。鶴膝赤熱焮腫者,二妙散、桂枝芍藥知母湯亦必所需,此活法也。

二妙散

治濕熱痿症。

黃柏,蒼朮(去皮,鹽水炒)

水煎服。

三氣湯桂枝芍藥知母湯(俱見《金匱》)

見睍膏(《種福堂》)

專治風寒濕骨節痛,歷節痛風,痿痹麻木不仁,鶴膝風,偏頭風,漏肩風等症。並治跌撲閃挫等傷,陰證無名腫毒,已破爛者勿貼,小兒孕婦勿貼。

活短頭髮(曬乾,二兩,用壯年人剃下者),大黃,靈仙,雄鼠糞(各一兩),川烏,草烏,劉寄奴(各八錢),土鱉(大者二十個),羌活,獨活,紅花,當歸,蛇床子,蒼朮,生南星,生半夏,白芥子,桃仁(各一兩)

上十八味,俱切碎。

樟冰(一兩),甘松,山奈,花椒,豬牙皂,山甲(炙,研),蓽拔(以上各三錢,不必去油,同乳香炙熱,同眾藥研細),乳香,白芷(各五錢)

上十味,研極細末。

鮮菸葉汁(一斤,松香六兩收,曬乾),鮮商陸根汁(一斤,松香六兩收),鮮鬧羊花汁(半斤,松香三兩收),鮮艾葉汁(半斤,松香三兩收),白鳳仙花汁(半斤,松香三兩收),生薑汁(半斤,松香三兩收),韭汁(半斤,松香三兩收),蔥汁(半斤,松香三兩收),大蒜(四兩,松香二兩收)

用足秤,秤麻油三斤四兩,先將頭髮入油,熬至半炷香,再將前藥入油。熬至焦黃色,不可太枯,即濾去渣。入前松香熬化,再將絲綿濾去渣。再熬至油麵起核桃花紋,先加入極細密陀僧四兩,再徐徐加入西硫黃末一斤。投此二味時,務須慢慢灑入,不可太多太驟。以滴水成珠,離火待溫,然後摻入細藥攪勻。

瓷器收貯,熬時須用桑枝不住手攪,青布攤貼。每張淨藥重四錢,臨時加肉桂末五釐、細辛末二釐。

白話文:

喻嘉言說:「鶴膝風,就是風寒濕三種邪氣侵襲膝關節導致的痹症。表現為膝關節骨頭逐漸變大,而上下肌肉卻日漸萎縮。這種情況不能直接治療膝關節,要先調養氣血,使肌肉得到滋養,然後才能治療膝關節。這和治療偏枯的原則大致相同。要趕緊滋養那些還沒有完全枯萎的部位,使氣血運行暢通,恢復肌肉的榮養。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只用麻黃、防風等發散風邪的藥物,往往會導致肌肉更加枯萎。所以治療鶴膝風如果急於攻散痹症,一定會導致腳更加痿軟無力。

大防風湯

這個方子治療邪氣侵襲足三陰經,導致腿和膝蓋疼痛,以及痢疾後出現的脛骨和膝蓋疼痛,還有鶴膝風、附骨疽等症狀,但是如果出現紅腫發熱的就不能用。

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去掉茯苓,加入肉桂、附子、黃耆、牛膝、杜仲、熟地、白芍、川芎、羌活、防風。

五積散(方子在《附方》中)

這個方子治療少陰傷寒,以及外感風寒,導致胸悶不想吃東西,想吐、肚子痛、忽冷忽熱、腳氣冷麻、寒疝、寒瘧等症狀。

孫心典認為:鶴膝風大多是虛寒引起的,腳氣大多是濕熱引起的。一個要補,一個要攻,治療方法截然不同。但是,腳氣也有腎氣虛弱導致氣喘、小腹疼痛的,這時腎氣丸就必不可少。鶴膝風如果出現紅腫發熱,二妙散、桂枝芍藥知母湯也是必須要用的,這是一種靈活應用的方法。

二妙散

這個方子治療濕熱導致的痿症。

黃柏,蒼朮(去皮,用鹽水炒過)

用水煎服。

三氣湯桂枝芍藥知母湯(都在《金匱要略》中)

見睍膏(出自《種福堂》)

這個藥膏專門治療風寒濕導致的骨節疼痛,歷節痛風、痿痹麻木不仁、鶴膝風、偏頭痛、漏肩風等症狀。還可以治療跌打損傷,陰證的無名腫毒,但已經破潰的就不要貼了,小孩和孕婦也不要貼。

取活人剃下來的短頭髮(曬乾,二兩,最好用年輕力壯的人的),大黃,靈仙,雄鼠糞(各一兩),川烏,草烏,劉寄奴(各八錢),土鱉(大的二十個),羌活,獨活,紅花,當歸,蛇床子,蒼朮,生南星,生半夏,白芥子,桃仁(各一兩)。

把上面十八味藥都切碎。

樟冰(一兩),甘松,山奈,花椒,豬牙皂,穿山甲(炙過,研成末),蓽拔(以上各三錢,不用去油,和乳香一起炙熱,然後和所有藥材一起研成細末),乳香,白芷(各五錢)。

把上面十味藥研成極細的粉末。

取鮮菸葉汁(一斤,用六兩松香收膏,曬乾),鮮商陸根汁(一斤,用六兩松香收膏),鮮鬧羊花汁(半斤,用三兩松香收膏),鮮艾葉汁(半斤,用三兩松香收膏),白鳳仙花汁(半斤,用三兩松香收膏),生薑汁(半斤,用三兩松香收膏),韭菜汁(半斤,用三兩松香收膏),蔥汁(半斤,用三兩松香收膏),大蒜(四兩,用二兩松香收膏)。

準備足秤的麻油三斤四兩,先將頭髮放入油中熬煮,大概熬半炷香的時間,然後把前面的藥材都放入油中。熬到藥材變成焦黃色,但不要熬太乾,然後用濾網把藥渣濾掉。接著加入前面用松香收膏的藥汁,熬煮融化,再用絲綿把藥渣濾掉。繼續熬煮,直到油面出現核桃花紋,先加入極細的密陀僧四兩,然後慢慢地加入西硫黃粉一斤。加入這兩種粉末的時候,一定要慢慢地撒入,不能一次加太多。等到油滴入水中能凝成珠狀,就離火,等油溫降下來,然後加入研磨好的細藥粉攪拌均勻。

用瓷器裝好保存,熬製的時候必須用桑枝不停地攪拌。使用時,把藥膏塗在青布上貼敷,每張藥膏淨重四錢,臨時加入肉桂粉五釐、細辛粉二釐。

2. 腳氣

東垣云:「腳氣實由水濕,然有二焉。南方卑濕,清濕襲虛,則疾起於下,此是外感;北方常食膻乳,又飲酒太過,脾胃有傷,不能運化,水濕下流,此內而至外者也。」

腳氣有乾溼不同。如兩脛腫大,名濕腳氣,是為壅疾,不宜驟補,宜雞鳴散疏通其下,不使其壅;若壅既成者,宜砭去惡血,然後服藥,如兩脛不腫,或頑痹、或攣急、或緩縱,名乾腳氣,宜四物湯加牛膝、木瓜、蒼朮、黃柏、肉桂、澤瀉之類主之。二症雖不宜驟補,而三陰受病,上氣喘急,及上入少腹不仁,急宜八味丸補火以利水。

外以礬石一兩,酸漿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之。丹溪以白芥子、白芷等分末,薑汁調敷之。

腳氣症,小腹頑痹不仁,不過三五日,即令嘔吐,名腳氣入心,死症。

治腳氣入心,仲景用腎氣丸通膀胱之氣,安其腎水,不使攻心。巢氏用風引湯,取石性易於下達,勝其濕熱,不使攻心。二方皆為救危之神劑,一治腎氣之虛,一治濕熱之盛,宜憑症擇用之。

白話文:

元朝名醫李東垣說:「腳氣的確是由於水濕引起的,但有兩種情況。南方地勢低窪潮濕,清冷的濕氣侵襲虛弱的身體,導致疾病從下半身開始,這是外感引起的;北方人經常吃牛羊肉和乳製品,又過量飲酒,導致脾胃受損,無法正常運化,水濕往下流,這是從內部引起的疾病向外發展。」

腳氣有乾濕之分。如果兩條小腿腫大,稱為濕腳氣,屬於堵塞性的疾病,不宜馬上進補,應該用雞鳴散來疏通下半身,不讓它繼續堵塞;如果已經堵塞嚴重,應該用針刺放血去除瘀血,然後再服藥。如果兩條小腿沒有腫脹,而是出現麻木、抽筋、或鬆弛無力等情況,稱為乾腳氣,應該用四物湯加上牛膝、木瓜、蒼朮、黃柏、肉桂、澤瀉之類的藥材來治療。這兩種情況雖然都不宜馬上進補,但如果三陰經受病,出現呼吸急促,以及病邪上行至小腹導致麻木,就應該立刻服用八味丸來補火以利水。

外治方面,可以用明礬一兩,加入酸漿水一斗五升,煎煮幾次後用來浸泡。朱丹溪則用白芥子、白芷等量的粉末,用薑汁調和後敷在患處。

腳氣病如果導致小腹麻木不仁,而且在三五天內出現嘔吐,就稱為腳氣攻心,屬於絕症。

治療腳氣攻心,張仲景用腎氣丸來疏通膀胱之氣,安穩腎水,不讓它繼續上攻心臟。巢元方則用風引湯,利用石頭類藥材容易下行的特性,來驅除體內的濕熱,阻止它上攻心臟。這兩種藥方都是救急的靈丹妙藥,一個是治療腎氣虛弱,一個是治療濕熱過盛,應該根據具體病情選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