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從眾錄》~ 卷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七 (2)

1. 風痹痿

風、痹、痿三症不同,近世不能為辨,而混同施治,誤人不淺。茲特分別之。

白話文:

風、痹、痿這三種病症是不同的,但近來人們無法區分它們,而是混為一談進行治療,這樣做誤導了不少人。這裡特別對它們進行區分。

風者,肢節走痛也。《內經》謂之賊風,後人謂之痛風,又謂之白虎歷節風。其中表裡寒熱虛實,宜因脈辨症而藥之。至久痛必入絡,如木通、刺蒺藜、紅花、金銀花、鉤藤之類,最能通絡,可隨宜加入。久痛必挾郁,鬱而成熱,熱盛則生痰,如南星、半夏、栝蔞根、黃柏、鬱金、川貝、竹瀝、薑汁之類,俱能解鬱清熱化痰,可隨宜加入。多用桑枝、桑寄生者,蓋以桑為箕星之精也;多用虎骨者,以風從虎,亦以骨治骨之義也。

白話文:

風:是指肢節走痛的症狀。《內經》稱之為賊風,後人稱之為痛風,也稱之為白虎歷節風。其中表裡寒熱虛實,應根據脈象和證狀辨證施藥。長期的疼痛必定會進入經絡,如木通、刺蒺藜、紅花、金銀花、鉤藤等最能通絡,可以適當加入。長期的疼痛必定會伴隨鬱結,鬱結會化為熱,熱盛則生痰,如南星、半夏、栝蔞根、黃柏、鬱金、川貝、竹瀝、薑汁等都能解鬱清熱化痰,可以適當加入。多用桑枝、桑寄生,因為桑是箕星的精華;多用虎骨,因為風從虎來,也有以骨治骨的說法。

用烏、附、辛、桂之藥而不效者,宜用葳蕤、麥冬、桑葉、脂麻、生耆、菊花、蒺藜、阿膠、甘草之類為膏,滋養陽明,亦是柔潤熄肝風之法。

白話文:

對於使用「烏、附、辛、桂」的藥物卻沒有效果的,應該使用「葳蕤、麥冬、桑葉、脂麻、生耆、菊花、蒺藜、阿膠、甘草」等類的中藥製成膏狀,來滋養陽明經,這也是滋潤、熄滅肝風的方法之一。

痹者,閉也。風寒濕雜至,合而為痹,與痛風相似。但風則陽受之,痹則陰受之。雖行痹屬風,痛痹屬寒,著痹屬濕,而三氣之合,自當以寒濕為主。蓋以風為陽邪,寒濕為陰邪,陰主閉,閉則重著而沉痛。是痹症不外寒濕,而寒濕亦必挾風。寒曰風寒,濕曰風濕,此三氣雜合之說也。

白話文:

痹症的病因與原理

痹症,指的是關節疼痛、僵硬、活動不便的病症,其病理特徵是閉塞。當風寒濕三種邪氣入侵人體,互相交合在一起,就會導致痹症,其症狀與痛風相似。

然而,風邪侵犯人體的部位主要是陽氣,而痹症則主要侵犯陰氣。雖然行痹、痛痹、著痹分別與風、寒、濕有關,但三氣交合形成痹症時,寒濕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這是因為,風為陽邪,寒濕為陰邪。陰主閉塞,閉塞就會導致重著、沉痛的症狀。因此,痹症的病因主要在於寒濕,而寒濕又常常夾雜着風氣。我們常說風寒、風濕,就是指風氣與寒氣或濕氣互相交合在一起,這就是三氣雜合形成痹症的原理。

《內經》云:在陽命曰風,在陰命曰痹。以此分別,則兩症自不混治矣。至於治法,不外三痹湯及景岳三氣飲之類為主,如黃耆五物湯、黃耆防己湯、桂枝芍藥知母湯、烏頭湯之類,皆古聖經方,當知擇用。張景岳云:只宜峻補真陰,宣通脈絡,使氣血得以流行,不得過用驅風等藥,再傷陰氣,必反增其病矣。若胸痹、胞痹及臟腑之痹,當另立一門,方能分曉,《醫門法律》分別甚詳,宜熟玩之。

白話文:

《內經》中說:在陽性的病症中稱為風,在陰性的病症中稱為痺。依此加以區分,則兩種病症自然不會混淆而治。至於治療的方法,不外乎三痹湯和景嶽三氣飲之類為主,比如黃耆五物湯、黃耆防己湯、桂枝芍藥知母湯、烏頭湯之類,這些都是古代聖人流傳下來的經典方劑,要懂得選擇使用。張景嶽說:只宜急遽地補充真正的陰氣,疏通脈絡,使氣血得以運行,不能過度使用驅風等藥物,再次損傷陰氣,必定會加重病情。如果遇到胸痹、胞痹及臟腑的痺,應該另外建立一個門類,才能分別清楚,這在《醫門法律》中分別得很詳細,應該多加研讀。

痿者,兩足痿弱而不痛也。《內經》分為五臟:肺痿者,主皮毛痿也;心痿者,脈痿也;肝痿者,筋痿也;脾痿者,肉痿也;腎痿者,骨痿也。而其要旨,在獨取陽明。蓋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若陽明虛,不能藏受水穀之氣而布化,則五臟無所稟,宗筋無所養,而痿躄作矣。醫者不知,誤投薑、獨風藥,則火得風而益熾;誤投烏、附劫藥,則陰被劫而速亡。

白話文:

痿病,是兩隻腳無力卻不疼痛的疾病。《內經》將其分為五臟:肺痿,主要是皮膚和毛發萎靡不振;心痿,是脈搏微弱無力;肝痿,是肌腱萎縮無力;脾痿,是肌肉萎縮無力;腎痿,是骨骼萎縮無力。而其主要原因,在於獨取陽明。因為陽明是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若陽明虛弱,不能藏受水穀之氣而布化,則五臟無所稟,宗筋無所養,而痿躄作矣。醫者不知,誤投薑、獨風藥,則火得風而益熾;誤投烏、附劫藥,則陰被劫而速亡。

要知此症無寒,當遵張子和為定論。若用痛風三痹蒸湯灸燔等法,立見其危。至於方治,以虎潛丸、加減四斤丸為主。痿久者,間服六君子湯加黃柏、蒼朮、竹瀝、薑汁。黑瘦人血虛多燥,宜間服二妙地黃丸。肥白人氣虛多痰,宜間服當歸補血湯加竹瀝、薑汁。定不可誤服辛熱之藥,或問辛熱既不可用,何張石頑云,老人痿厥用虎潛丸而不愈,少加附子而即愈乎?不知此法是借附子辛熱之力,以開通經隧,原非為腎臟虛寒而設也。

白話文:

關於萎症沒有出現寒證,應該按照張子和的意見來做診斷。如果使用痛風三痹蒸湯灸燔等方法,就會立馬出現危險情況。至於治療方法,主要以虎潛丸、加減四斤丸為主。患病時間久的,偶爾服用六君子湯,再加黃柏、蒼朮、竹瀝、薑汁。黑瘦的人血虛多燥,應該偶爾服用二妙地黃丸。肥白的人氣虛多痰,應該偶爾服用當歸補血湯,再加竹瀝、薑汁。一定不能錯誤服用辛熱之藥。或者有人問,辛熱既然不可用,為什麼張石頑先生說,老人萎厥服用虎潛丸沒有治癒,稍微加點附子就治癒了呢?不知道這個方法是借用附子辛熱的力量,打開經脈隧穴,原本不是為了治療腎臟虛寒而設立的。

2. 脈息

宜浮數,忌虛弱。

四物湯(治風先治血),四君子湯十全大補湯八珍湯六君子湯當歸補血湯(血生於氣,各見《時方》),桂枝麻黃(各見《傷寒》),防己黃耆湯方(見《金匱》)

白話文:

四物湯(治療風必須先治療血),四君子湯,十全大補湯,八珍湯,六君子湯,當歸補血湯(血的生成來自氣血,個別詳見《時方》),桂枝麻黃湯(個別見《傷寒》),防己黃耆湯方(見《金匱》)。

治風濕相搏,客在皮膚,關節疼痛,腰以下疼重,脈浮,自汗惡風等症。後當如蟲行皮中,腰以下冰涼,後坐被上,又以被繞腰下,溫令微汗瘥。喘加麻黃,胃氣不和加芍藥,氣上衝心加桂枝,有陳氣加細辛。(陳氣久積之寒氣也)

防己湯(《千金》)

治歷節四肢痛如錐刺。

白話文:

治療風濕相互搏擊,病邪客於皮膚,關節疼痛,腰部以下疼痛加重,脈搏浮數,自汗惡風等症狀。之後當病邪如同蟲子在皮膚中爬行,腰部以下冰涼,後坐被子上,又用被子圍繞腰部以下,溫暖使微微出汗即可痊癒。如果伴有喘息,則加麻黃;如果胃氣不和,則加芍藥;如果氣衝擊心臟,則加桂枝;如果有陳年舊氣,則加細辛。(陳氣是指久積的寒氣)

即前方去黃耆、大棗;本方防己、冬朮、生薑各四錢,甘草三錢,加桂心、茯苓各四錢,烏頭一枚,(去皮,熬),人參二錢。以苦酒和水煮,日三夜一服,當覺焦熱,痹忽忽然,慎勿怪也。若不覺,復服,以覺乃止。(忌醋物、桃李、生蔥、豬肉、冷水)

白話文:

現在的前方藥方去黃耆、大棗;原本的藥方防己、冬朮、生薑各四錢,甘草三錢,現在加入桂心、茯苓各四錢,烏頭一枚,(去皮,熬煮),人參二錢。這些藥材用苦酒和水煮,每天服三次,隔日服用一次,服用之後會覺得身體發熱,麻痺的部位忽然好了,不要覺得奇怪。如果沒有效,就繼續服用,直到有效為止。(服用藥物期間忌諱食用醋、桃、李、生蔥、豬肉、冷水)。

黃耆桂枝五物湯

治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症身體不仁,狀如風痹。

桂枝芍藥知母湯

治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氣短,溫溫欲吐。

此方為補藥之妙。解見徐忠可《金匱論注》。

烏頭湯(俱見《金匱》)

治歷節疼痛,不可屈伸。

獨活寄生湯(《千金》)

治風寒濕痹,偏枯腳氣。

白話文:

黃耆桂枝五物湯用於治療血痹,患者陰陽氣血俱虛,脈象寸關微弱,尺脈微緊,身體麻木不仁,類似風痹症狀。

桂枝芍藥知母湯用於治療肢體疼痛,身體虛弱,腳腫像要脫落,頭暈氣短,有想吐的感覺。

這兩種方劑都是補益身體的妙方,詳細的解說可以參考徐忠可的《金匱論注》。

烏頭湯用於治療關節疼痛,難以彎曲伸展。

獨活寄生湯用於治療風寒濕痹,半身不遂和腳氣。

獨活(二錢),桑寄生,秦艽,細辛,歸身,生地,芍藥,川芎,桂心,茯苓,杜仲,牛膝,人參,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獨活(二錢)、桑寄生、秦艽、細辛、歸身、生地、芍藥、川芎、桂心、茯苓、杜仲、牛膝、人參、甘草(各一錢)。

水煎服。

舒筋保安散(見痙症)

按:此方治痛行痹極效。

三痹湯

治血氣凝滯,手足拘攣,風寒濕三痹。

白話文:

用水煎煮後服用。

舒筋保安散(見痙症)

按:這個方子對於治療痛風痹症非常有效。

三痹湯

用於治療氣血凝滯、手腳拘攣以及由風寒濕引起的三種痹症。

人參,黃耆,當歸,川芎,白芍,生地,杜仲,續斷,防風,桂心,細辛,秦艽,白茯苓,牛膝,川獨活,甘草(各等分),生薑(三片),紅棗(一枚)

白話文:

人參、黃耆、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杜仲、續斷、防風、桂枝、細辛、秦艽、白茯苓、牛膝、川獨活、甘草(以上藥物各取等量),生薑(三片),紅棗(一枚)

水三盞,煎五分,不拘時服。

三氣飲(《景岳》)

治氣血虧損,風寒濕三氣乘虛內侵筋骨,歷節痹痛之極,及痢後鶴膝風痛等症。

白話文:

用水三杯,煎煮至剩下五分之一,不限定服用時間。

三氣飲(出自《景岳全書》)

用於治療氣血虧損,當風、寒、濕三種邪氣趁虛而入侵犯筋骨時所引起的關節疼痛,以及痢疾後出現的鶴膝風痛等症狀。

當歸,枸杞,杜仲(各二錢),熟地(三錢或五錢),牛膝,茯苓芍藥(酒炒),肉桂(各一錢),細辛(或代以獨活),白芷,炙草(各一錢),附子(隨宜用一二錢),生薑(三片)

白話文:

當歸、枸杞、杜仲各二錢,熟地三錢或五錢,牛膝、茯苓、芍藥(炒製過)、肉桂各一錢,細辛(或改用獨活亦可)、白芷、炙草各一錢,附子(依需要用一錢或二錢),生薑三片。

水二盅,煎服。氣虛加參、術;風寒勝加麻黃一二錢,亦可浸酒飲之。

加減四斤丸(三因)

治肝腎虛熱淫於內,致筋骨痿弱,足不任地,驚恐戰慄,潮熱時作,飯食無味,不生氣力。

白話文:

服用藥水兩盅,煎好後喝下。如果氣虛,可以加人參、白術;如果風寒較重,可以加麻黃一至二錢,也可以浸酒喝。

根據三因醫學理論,可以加減四斤丸來治療肝腎虛熱,導致筋骨痿弱、雙腳無力、驚恐戰慄、潮熱反覆發作、食慾不振、體力衰弱等症狀。

肉蓯蓉(酒浸淡),牛膝,木瓜(俱酒浸),鹿茸(酥炙),熟地(或用生地),杜仲,菟絲子(各等分)

白話文:

肉蓯蓉(用酒浸泡至味道變淡)、牛膝、木瓜(皆用酒浸泡)、鹿茸(用酥油炙烤)、熟地黃(或用生地黃)、杜仲、菟絲子(各種藥材等分)

共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米飲下。

虎潛丸(《丹溪方》見《時方》)

治腎陰不足,筋骨痿,不能步履。

白話文:

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溫酒或米湯送服。

虎潛丸(出自《丹溪方》,見於《時方》)

用於治療腎陰不足導致的筋骨痿弱,無法正常行走。

徐靈胎曰:痿症皆屬於熱,經有明文。此方最為合度,後人以溫補治痿,則相反矣。痿有屬痰濕風寒外邪者,此方又非所宜。

外治法(筋骨之病總在軀殼,古人多用外治。)

白話文:

徐靈胎說:痿證都屬於熱症,經書中有明確記載。這個方子是最為合適的,後人用溫補的方法來治療痿證,那就錯了。痿證有屬於痰濕風寒等外邪造成的,這個方子就不適合了。

《靈樞》治之以馬矢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塗;其緩者,以桑鉤鉤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頰。且飲美酒,啖美炙肉,不飲酒者自強也。為之三拊而已。

白話文:

《靈樞》治療的方法是,使用馬矢膏。如果病情較急,就使用白酒和肉桂混合,塗抹在患處。如果病情較緩,就使用桑條鉤住患處。然後用生桑炭放在坑中燃燒,根據坐著的高低遠近,用膏藥熨燙緊緊的臉頰。同時,飲用美酒,吃美味的烤肉,不喝酒的人自己努力。只施行三拊的方法就行了。

《靈樞》用醇酒二十升、蜀椒一升、乾薑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種皆㕮咀。漬酒中,用綿絮一斤,細白布四丈,並納酒中。置酒馬矢熅中,蓋封塗,勿使泄。五日五夜,出布綿絮曝乾之。干後復漬,以盡其汁。每漬必晬其日乃出干,並用滓。以綿絮復布為復巾,長六七尺,為六七巾。

白話文:

《靈樞》中記載,需要用到20升醇酒、1升蜀椒、1斤乾薑、1斤桂心,將這四種藥材搗爛,浸泡在酒中。再用1斤棉絮和4丈細白布,一起放入酒中。將酒放置在馬糞堆中,並用蓋子密封好,不要讓它漏氣。五天五夜後,取出布和棉絮,晾乾。晾乾後再放回去繼續浸泡,直到藥材的汁液完全浸出。每次浸泡都要到晚上才能取出晾乾,而且要連同藥渣一起用。用棉絮和布做成復巾,長度為6-7尺,一共做6-7條。

則用生桑炭炙巾,以熨寒濕所刺之處,令熱入至於病所,寒復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身,亦三十遍而止。

羌活桂歸酒

治風寒濕痹。

白話文:

用生桑炭炙熱巾,在寒濕刺入病處的地方熨,使熱能傳達至病竈;等寒氣稍退又炙熱巾熨之,如此反覆三十次而止。然後以巾拭身,使汗出,亦反覆三十次而止。

羌活,桂枝,秦艽,防風,續斷,附子(各一錢),當歸身,金毛狗脊,虎骨(各一錢五分),杜仲,晚蠶砂(各二錢),川芎(八分),桑枝(三錢),生薑(切片,一錢),大棗(二枚)陳酒二斤,浸一日夜,煎服。

集寶療痹膏

白話文:

羌活、桂枝、秦艽、防風、續斷、附子(各一錢),當歸身、金毛狗脊、虎骨(各一錢五分),杜仲、晚蠶砂(各二錢),川芎(八分),桑枝(三錢),生薑(切片,一錢),大棗(二枚)

將以上藥材放入陳酒二斤中浸泡一天一夜,然後煎煮服用。

川烏,草烏,南星,半夏,當歸,紅花,獨活,羌活,大黃,桃仁(各四錢),山甲,肉桂(各一兩),白芷(五錢),陀僧(二兩),硫黃(半斤),松香(一斤),生薑汁(一碗),麻油(一斤),竹汁(一碗)

白話文:

川烏、草烏、南星、半夏、當歸、紅花、獨活、羌活、大黃、桃仁(各四兩),山甲、肉桂(各一兩),白芷(五錢),陀僧(二兩),硫黃(半斤),松香(一斤),生薑汁(一碗),麻油(一斤),竹汁(一碗)

上收煎好。加乳香、沒藥、血竭、胡椒、樟腦、細辛、牙皂末(各二錢)。若加商陸根、鳳仙、鬧羊花、鮮菸葉、鮮蒜、鮮豨薟等汁,更妙。

蒼朮黑豆飲

治痹方。

白話文:

以上中藥煎好。加入乳香、沒藥、血竭、胡椒、樟腦、細辛、牙皁末(各二錢)。如果再加入商陸根、鳳仙花、鬧羊花、新鮮菸葉、新鮮大蒜、新鮮豨薟等汁液,效果會更好。

茅山蒼朮五斤,洗淨泥垢。先以米泔水浸三宿,用蜜酒浸一宿。去皮,用黑豆一層,拌蒼朮一層,蒸二次。再用蜜酒蒸一次,用河水在砂鍋內熬濃汁。去渣,隔湯燉,滴水成珠為度,每膏一斤,和煉蜜一斤,白湯調服。

白話文:

茅山蒼朮五斤,洗淨泥垢。先用米泔水浸泡三晚,再用蜜酒浸泡一晚。去皮,用黑豆一層,夾雜蒼朮一層,蒸兩次。再用蜜酒蒸一次,用河水在砂鍋內熬成濃汁。去掉渣滓,隔水燉煮,滴水成珠為標準,每斤膏,和煉蜜一斤,用白湯調服。

一老人專用此方,壽至八十餘,身輕體健,甚於少年。

七制松香膏

治濕氣第一神方。

白話文:

一位老人專用這個藥方,壽命達到八十多歲,身體輕盈健康,甚至比年輕人還好。

七制松香膏

是治療濕氣最神奇的藥方。

松香三斤,第一次薑汁煮,第二次蔥汁煮,第三次白鳳仙汁煮,第四次燒酒煮,第五次鬧羊花汁煮,第六次商陸根汁煮,第七次紅醋煮。

白話文:

松香總共三斤,第一次用薑汁煮,第二次用蔥汁煮,第三次用白鳳仙汁煮,第四次用燒酒煮,第五次用鬧羊花汁煮,第六次用商陸根汁煮,第七次用紅醋煮。

桐油(三斤),川烏,草烏,蒼朮,官桂,乾薑,白芥子,蓖麻(以上各四兩),血餘(八兩)

白話文:

桐油(三斤),川烏、草烏、蒼朮、桂枝、乾薑、白芥子、蓖麻(以上各四兩),血餘(八兩)

上八味,共入桐油。熬至藥枯發消,滴水成珠。濾去渣,入牛皮膏四兩烊化。用前制過鬆香,漸漸收之,離火,加樟腦一兩,好麝香三錢,厚紙攤之,貼患處。神效。

白話文:

將上列八種藥材,一起放入桐油中熬煮。等到藥物熬至乾枯並發出爆裂聲,滴水成珠時,將藥渣濾掉,加入四兩融化的牛皮膏。

再加入事先處理過的鬆香,並慢慢收乾藥液。離火後,加入一兩樟腦和三錢上好的麝香,並將藥物攤開在厚紙上,貼敷於患處。此方藥效顯著。

虎骨木通湯

治一切麻木痹證,痛風歷節。

虎骨,木通(各等分)

煎湯頻頻多吃,即愈。

紅花白芷防風飲

治歷節四肢疼痛。

紅花,白芷防風(各五錢),威靈仙(三錢)

酒煎服,取汁,三服痊愈。

山甲白薇澤蘭飲

治箭風,俗名鬼箭打。或頭項手足筋骨疼痛、半身不遂等疾,照方一服即愈。

白話文:

虎骨木通湯用於治療各種麻木、痺痛、痛風、關節疼痛等症狀。虎骨和木通等量,煎煮後頻繁服用,就能痊癒。

紅花白芷防風飲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四肢疼痛。紅花、白芷、防風各五錢,威靈仙三錢,用酒煎煮,取汁服用,三服即可痊癒。

山甲白薇澤蘭飲用於治療箭風(俗稱鬼箭打),以及頭項、手足筋骨疼痛、半身不遂等疾病,服用一劑即可痊癒。

山甲(一錢,炒研),白薇(二錢),澤蘭(三錢)

白話文:

  • 山甲(炒後研磨成末,劑量為一錢)

  • 白薇(劑量為二錢)

  • 澤蘭(劑量為三錢)

照分量,好酒煎服。

硫黃敷痛膏(俱見《種福堂》)

治痛風歷節,四肢疼痛。

用醋磨硫黃敷之,或用蔥杵爛,炒熱熨之。

白話文:

按照份量,用好酒煎煮服用。

硫黃敷痛膏(出自《種福堂》)

治療痛風和關節疼痛,四肢疼痛。

使用醋磨碎的硫磺外敷,或者將蔥搗爛後炒熱來敷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