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從眾錄》~ 卷六 (5)

回本書目錄

卷六 (5)

1. 備方

青娥丸

治腎虛感寒濕之氣。

胡桃(三十個,去殼膜),故紙(六兩,酒炒),杜仲(十六兩,薑汁炒),蒜(四兩,炊為膏)共研末,丸桐子大,酒下三十丸。

奇效方

胡桃肉,補骨脂,杜仲(各一錢)

水三盅,煎一盅服。(按:骨脂宜減半)

甘姜苓朮湯(《金匱》)

按:此湯去茯苓,以四味各等分,名腎著湯,治同。

摩腰膏(《種福堂》)

治老人虛人腰痛,婦人帶下清水不臭者、虛寒者宜之。

附子,川烏,南星(各二錢五分),川椒,雄黃,樟腦,丁香(各一錢五分),乾薑(二錢),麝香(二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用生薑自然汁化開,如糜,蘸於掌上烘熱,摩腰中痛處,即以暖帛扎之,少頃,其熱如火,每日飲後用一丸。

白話文:

青娥丸

治療腎虛且感受到寒濕之氣的病症。

將核桃(三十個,去掉外殼和薄膜)、補骨脂(六兩,用酒炒過)、杜仲(十六兩,用薑汁炒過)、大蒜(四兩,蒸熟搗成膏狀),一起研磨成粉末,然後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酒送服三十丸。

奇效方

使用核桃肉、補骨脂、杜仲,各取一錢。

用水三碗,煎成一碗服用。(依照經驗,補骨脂的用量應該減半。)

甘姜苓朮湯(出自《金匱要略》)

備註:此方去掉茯苓,將其他四味藥等量使用,就稱為腎著湯,治療效果相同。

摩腰膏(出自《種福堂》)

治療老年人或體虛者腰痛,以及婦女白帶清稀不臭、屬虛寒體質的病症。

使用附子、川烏、南星(各二錢五分),川椒、雄黃、樟腦、丁香(各一錢五分),乾薑(二錢),麝香(二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使用時,將生薑的自然汁調開,使之像粥一樣濃稠,然後塗抹在手掌上烘熱,再按摩腰部疼痛的地方,然後用溫暖的布將腰部包紮起來。過一會兒,會感到熱得像火一樣。每天飯後使用一丸。

2. 自汗盜汗

自汗者,汗自出,屬陽虛,宜玉屏風散加牡蠣、浮小麥之類,以實表補陽;盜汗者,睡而汗出,醒而汗收,屬陰虛,宜當歸六黃湯,以補陰清火。然陰陽有互根之理,有陽虛而治其陰者,陰虛而治其陽者,不可不知。又汗為心液,宜補其心,以人參養榮湯主之。液主於腎,宜補其腎,以左右歸飲、六八味丸主之。

總之,汗以元氣為樞機,苟大汗身冷,必以六味回陽飲,人參加至兩許,方可挽回;傷寒誤發其汗,上焦津液乾枯,必引腎水上泛外溢,如水湧出,名曰亡陽,必以真武湯救之。蓋以此湯君茯苓以鎮水,佐附子以回陽也。

白話文:

自汗是指沒有原因就自己出汗,這種情況屬於陽氣虛弱,應該用玉屏風散,並加入牡蠣、浮小麥之類的藥材,來鞏固體表、補充陽氣;盜汗是指睡著時出汗,醒來後汗就停止,這種情況屬於陰液虧虛,應該用當歸六黃湯,來滋補陰液、清除虛火。

然而,陰和陽是互相依存的,有時候陽虛卻要從滋陰的角度治療,陰虛卻要從補陽的角度治療,這是必須要知道的。此外,汗是心臟的液體,所以要補養心臟,可以用人參養榮湯來治療。液體主要由腎臟掌管,所以要補養腎臟,可以用左右歸飲、六味地黃丸來治療。

總之,出汗的關鍵在於元氣,如果大量出汗導致身體發冷,一定要用六味回陽飲,並加入大量人參,才能挽回病情;傷寒病如果錯誤地使用發汗方法,導致上焦津液枯竭,必定會引發腎水向上溢出體外,像水湧出來一樣,這種情況稱為亡陽,必須用真武湯來救治。因為這個方子用茯苓來鎮攝水邪,用附子來恢復陽氣。

3. 汗出不治症

汗出而喘,汗出而脈絕,汗出而身痛,汗出發潤至巔,汗出如油,汗出如珠,凡見此類,皆不得妄藥。

白話文:

流汗時還會喘氣,流汗時脈搏微弱甚至摸不到,流汗時全身疼痛,流汗時汗水像油一樣黏膩發亮到頭頂,流汗時汗水像油一樣,流汗時汗水像珠子一樣,凡是看到這些情況,都不能隨便亂用藥。

4. 脈息

宜陰脈,若漸緩者吉;忌陽脈,兼短澀促結代散革者,難治。

白話文:

適合陰脈,如果脈象逐漸趨緩是吉利的徵兆;忌諱陽脈,如果同時出現短、澀、促、結、代、散、革等脈象,就難以治療。

5. 方藥

玉屏風散

白朮(二錢,炒),黃耆(二錢,炙),防風(五分)

水煎服。按:宜以黃耆為君,可加至五七錢。

當歸六黃湯

治發熱盜汗如神。

當歸,熟地,生地,黃柏,黃連,黃芩(各一錢),黃耆(二錢,炙)

水一盅半,煎六七分服。加浮小麥、牡蠣各一錢,更效。

六味回陽湯

治陰陽俱脫,汗出不止。

熟地(四五錢或一兩),當歸(二三錢),乾薑(一二錢,炮),附子(二三四錢),人參(二三錢至一兩),炙草(一二三錢)

水煎服。按:汗出亡陽者,以茯苓換當歸,再加烏梅二枚。

真武湯(方見《傷寒》)

外治法

用五倍子研末,口水為丸,貼臍中。(男用女津,女用男津)外以膏藥封之,不走氣,隔宿即止。又以龍骨、牡蠣煅研為末,包稀布內擦汗,粉自出,以實毛竅。

白話文:

玉屏風散

白朮(炒過的,八克),黃耆(炙烤過的,八克),防風(二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注意:黃耆應該作為主要的藥材,劑量可以增加到二十到二十八克。

當歸六黃湯

治療發熱盜汗非常有效。

當歸,熟地黃,生地黃,黃柏,黃連,黃芩(各四克),黃耆(炙烤過的,八克)

用水約一杯半,煎煮至剩下一半多一點時服用。加入浮小麥、牡蠣各四克,效果更好。

六味回陽湯

治療陰陽都衰竭,汗出不止的情況。

熟地黃(十五到三十克,甚至可達六十克),當歸(八到十二克),乾薑(炮製過的,四到八克),附子(八到十二到十六克),人參(八到十二克,甚至可達三十克),炙甘草(四到八到十二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注意:汗出過多導致陽氣衰竭的情況,可以用茯苓代替當歸,再加入烏梅兩枚。

真武湯(藥方在《傷寒論》中可見)

外治法

用五倍子磨成粉末,用口水調和成丸狀,貼在肚臍上。(男性用女性的唾液,女性用男性的唾液)外層再用膏藥封住,防止藥氣散失,隔天就能止汗。另外,用煅燒過的龍骨、牡蠣磨成粉末,用薄布包住擦拭汗液,粉末會自然滲出,以達到收斂毛孔的效果。

6. 備方

參附湯朮附湯耆附湯(俱見《時方》、俱見氣喘)

喻氏曰:衛外之陽不固而自汗,則用耆附湯;脾中之陽遏鬱而自汗,則用朮附湯;腎中之陽淨遊而自汗,則用參附湯。凡屬陽虛自汗,不能捨三方為治。又曰:耆、附可以治風虛,朮、附可以治寒濕,參、附可以壯元神。三者亦交相為用。

按:用方之妙,得其性味化合,如珠之走盤,不拘成法。

蓮棗麥豆湯

治盜汗方。

蓮子(七粒),黑棗(七個),浮麥(一合),馬料豆(一合)

用水一大碗,煎八分,服三劑。

黃耆豆湯

黃耆,馬料豆

二味同煎服,半月愈。

五倍子膏

用五倍子去蛀末,炙乾研末,男用女唾,女用男唾,調厚糊,填臍中。外用舊膏藥貼之,勿令泄氣,兩次愈。

黑豆棗梅湯(俱見《種福堂》)

黑豆(三錢),浮麥(一錢),烏梅(三個)

水煎服。

白話文:

備方

人參附子湯、白朮附子湯、黃耆附子湯(這三個方子都出自《時方》,都是用來治療氣喘的)

喻氏說:如果是衛外的陽氣不固導致的自汗,就用黃耆附子湯;如果是脾中的陽氣鬱結導致的自汗,就用白朮附子湯;如果是腎中的陽氣虛弱導致的自汗,就用人參附子湯。凡是屬於陽虛引起的自汗,都不能離開這三個方子來治療。他又說:黃耆和附子可以治療風虛,白朮和附子可以治療寒濕,人參和附子可以強壯元氣精神。這三者也可以互相配合使用。

說明:用藥的奧妙之處,在於掌握藥物的性能味道,使其互相結合,如同珠子在盤中滾動,不受固定模式的限制。

蓮子紅棗小麥豆湯

這是治療盜汗的方子。

蓮子(七粒),黑棗(七個),浮小麥(一合),馬料豆(一合)

用水一大碗,煎到剩下八分,服用三劑。

黃耆豆湯

黃耆,馬料豆

這兩味藥一起煎服,半個月就會痊癒。

五倍子膏

用沒有蟲蛀的五倍子,烤乾研成粉末,男人用女人的唾液,女人用男人的唾液,調成濃稠的糊狀,填在肚臍中。外面再用舊膏藥貼住,不要讓它洩氣,貼兩次就會痊癒。

黑豆紅棗烏梅湯(出自《種福堂》)

黑豆(三錢),浮小麥(一錢),烏梅(三個)

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