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從眾錄》~ 卷六 (4)
卷六 (4)
1. 消渴
傷寒太陽症消渴,小便不利,宜五苓散;厥陰症消渴,宜大承氣湯之類。與雜病之消渴,名同而病異。宜分別之。
《經》云:心移熱於肺,傳為鬲消。昔醫名為上消,以白虎湯加人參治之。又云: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昔醫謂為中消,以調胃承氣湯下之;下消者,煩躁引飲,耳輪焦乾,小便如膏,或飲一升尿一升,飲一斗尿一斗,以腎氣丸主之。
趙氏曰:治消之法,無分上中下,先治腎為急。惟六味、八味及加減八味丸,隨症而服。降其心火,滋其腎水,則渴自止矣。白虎、承氣,皆非所治也。或曰,人有服地黃湯而渴仍不止者,何也?曰:此方士不能廢其繩墨,而更其道也。蓋心肺位近,宜制小其服;肝腎位遠,宜制大其服。
如上消中消,可以前丸緩而治之;若下消已極,大渴大燥,須加減大八味丸料一斤、納肉桂一兩,水煎六七碗,恣意冰冷飲之,睡熟而渴如失矣。處方之制,存乎人之變通耳。
或問下消無水,用六味丸以滋少陰腎水矣,又加附子、肉桂者何?蓋因命門火衰,不能蒸腐水穀,水穀之氣,不能熏蒸上潤乎肺,如釜底無薪,鍋蓋乾燥,故渴。至於肺亦無所稟,不能四布水精,並行五經,其所飲之水,未經火化,直入膀胱,正謂飲一升尿一升,飲一斗尿一斗,觀其尿味甘而不咸可知矣。故用桂、附之辛熱,壯其少陰之火。
灶底加薪,枯籠蒸溽,槁苗得雨,生意維新,惟明者知之,昧者鮮不以為迂也。
張隱菴(諱志聰,本朝人,著《本草崇原》並《侶山堂類辨》)曰:有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肺不能通調水道,而為消渴者,人但知以清涼藥治消,而不知脾喜燥而肺惡寒。誠觀泄瀉者必渴,此因水津不能上輸而惟下泄,故而以燥脾之藥治之,水液上升,即不渴矣。故以涼潤治渴,人皆知之;以燥熱治渴,人所不知也。
白話文:
傷寒太陽病引起的消渴,小便不順暢,應該用五苓散治療;厥陰病引起的消渴,應該用大承氣湯之類的藥方治療。這些和一般雜病引起的消渴,雖然名稱相同,但病因不同,應該要區分清楚。
《黃帝內經》說:心臟的熱傳到肺,會變成鬲消。以前的醫生稱之為上消,用白虎湯加人參來治療。又說:大腸的熱傳到胃,會造成食慾旺盛但身體消瘦,以前的醫生稱之為中消,用調胃承氣湯來通便。下消的症狀是煩躁口渴,耳朵邊緣焦乾,小便像濃稠的油脂一樣,甚至喝一升水就尿一升,喝一斗水就尿一斗,應該用腎氣丸來治療。
趙氏說:治療消渴的方法,不論是上消、中消或下消,都應該先治療腎臟,這是最緊急的。只需要服用六味丸、八味丸或加減八味丸,根據症狀來服用。降低心火,滋養腎水,口渴自然就會停止。白虎湯和承氣湯都不是適合的治療方法。有人問,有人服用地黃湯卻仍然口渴,是什麼原因呢?答:這是因為醫生不能變通,不知道要更改治療方法。因為心臟和肺臟位置接近,藥量應該小;肝臟和腎臟位置較遠,藥量應該大。
像是上消和中消,可以用之前的藥丸慢慢治療;如果是下消已經很嚴重,口渴非常厲害,身體乾燥,必須用加減過的大八味丸,藥材一斤,加入肉桂一兩,用水煎成六七碗,盡情冷飲,睡覺後口渴就會消失。藥方的應用,重點在於人的變通。
有人問,下消是腎臟水液不足,用六味丸來滋養腎水,為什麼還要加附子、肉桂呢?因為是命門火衰弱,無法將水穀消化,水穀的精氣不能上行滋潤肺臟,就像爐灶底下沒有柴火,鍋蓋就會乾燥,所以會口渴。肺臟沒有得到滋養,就無法將水液輸布全身,運行五臟,所喝的水,沒有經過火的轉化,就直接進入膀胱,所以才會喝一升水就尿一升,喝一斗水就尿一斗,觀察尿液的味道是甜的而不是鹹的,就可以知道原因。因此用桂枝、附子這些辛熱的藥物,來增強腎臟的火氣。
就像灶底加了柴火,乾燥的籠子會變得濕潤,枯萎的幼苗得到雨水,就會恢復生機,只有明白的人才懂得這個道理,不明白的人大多會覺得這樣做很荒謬。
張隱菴(名為志聰,本朝人,著有《本草崇原》和《侶山堂類辨》)說:有的消渴是因為脾臟不能將津液輸送到胃,肺臟不能疏通水道,但人們只知道用清涼的藥物來治療消渴,卻不知道脾臟喜歡乾燥而肺臟怕寒冷。仔細觀察腹瀉的人一定會口渴,這是因為水液不能往上輸送,只能往下排泄,所以用燥脾的藥物來治療,水液就會上升,也就不會口渴了。所以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口渴,大家都知道;用燥熱的藥物來治療口渴,大家就不知道了。
2. 附案
辛亥歲,到義溪,有一婦人,產後一年,口渴不止。服藥不效,予用四君子湯,加麥冬、烏梅、生乾薑。蜜丸彈子大。令其噙化,三日知,十日痊愈。方中妙在白朮之苦燥,乾薑之辛熱,所以鼓胃氣而升其水液也。
玉泉散
治消渴
白甘葛,天花粉,麥冬,生地,五味子,甘草
各等分,水煎服。
還津丸
止渴生津。
酸梅,烏梅(各二十五枚,枚俱去核),薄荷末(一兩),冰片(一分五釐),硼砂(一錢五分)
共研極細末,為丸,每含一丸。
消渴潤燥方
白蜜,人乳酥(各一斤)
上溶化一處,每日不拘時服。
繅絲湯
治消渴。
用繅絲湯飲之。
麻仁丸(方見《傷寒》)
腎氣丸(方見《金匱》)
六味丸(方見《時方》)
炙甘草湯(方見《傷寒》),三方俱見虛勞
白話文:
附案
辛亥年,我到義溪,遇到一位婦人,她產後一年,仍然口渴得厲害。吃藥都沒有效果,我用四君子湯,再加入麥門冬、烏梅、生乾薑。把藥做成蜜丸,像彈珠一樣大。讓她含在口中慢慢溶化,三天就有感覺,十天就痊癒了。這個藥方奧妙之處在於白朮的苦味和乾燥特性,以及乾薑的辛辣溫熱特性,它們能夠振奮胃氣,使體內的水液上升。
玉泉散
治療消渴病。
用白甘葛、天花粉、麥門冬、生地、五味子、甘草,各取等量,用水煎服。
還津丸
能止渴生津。
用酸梅、烏梅(各二十五枚,都去核),薄荷粉(一兩),冰片(一分五釐),硼砂(一錢五分)。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做成藥丸,每次含服一丸。
消渴潤燥方
用白蜜、人乳酥(各一斤)。將它們一起溶化,每天不拘時間服用。
繅絲湯
治療消渴病。
用繅絲湯飲用即可。
麻仁丸(藥方在《傷寒論》中可見)
腎氣丸(藥方在《金匱要略》中可見)
六味丸(藥方在《時方》中可見)
炙甘草湯(藥方在《傷寒論》中可見),這三種藥方都適用於虛勞的病症。
3. 腰痛
《經》曰:太陽所至為腰痛。太陽、膀胱也,主外感而言。如五積散及桂枝湯加白朮附子之類,皆可治之。又曰:腰者腎之府,轉搖不動,腎將憊矣。主內傷而言,水虛用六味丸,火衰用八味丸,如牛膝、杜仲、鹿茸、羊腎、人參、當歸、枸杞之類,無不可以隨宜加入。此恆法也,業醫者無不共曉。
用而不效,則束手無策,而不知肝脾胃及督脈帶脈,皆有此病,須當細心分別。《經》云:肝,足厥陰也,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宜當歸四逆湯治之。(方中細辛能遂肝性,木通能通絡脈,以久痛必入絡。)又曰:從腰以下者,足太陰陽明皆主之。病在腰者,取膕中。
余遇此症,每以白朮為君者,取之太陰;有時用苡仁為君,取之陽明,人第曰二藥利濕,濕去而重著遂已。孰知白朮運行土氣於肌肉,外通皮膚,內通經絡,風寒濕三氣為痹,一藥可以兼治;苡仁為陽明正藥,明陽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故二藥分用合用,或加一二味引經,輒收奇效。又有瘀血作痛,以一味鹿角為末,酒調服甚效。
或因挫跌,外傷腫痛,或敗血凝滯而不去,痛止而又作者,以桃仁承氣湯,加附子、穿山甲,甚效。至於督脈為病,尺寸中央俱浮(三部俱浮),直上直下(弦長之象),主腰強痛;帶脈為病,關部左右彈,主腰溶溶如坐水中,須用針灸之法。《李瀕湖奇經考》極有發明,宜熟讀之。
當歸四逆湯,桂枝湯(俱見《傷寒》)
六味丸,八味丸(俱見《時方》)
新定白朮湯
治腰痛而重,諸藥不效者。
白朮(生用,五錢至一兩),杜仲(生用,五錢或一兩),附子(二三錢)
水煎,空心服。脈沉而微,口中和,加肉桂一錢;脈沉而數,口中熱,去附子,加黃柏一錢。
新定薏仁湯
治腰痛筋攣,難以屈伸者。
薏仁(一兩),附子(一二錢),木瓜(一錢五分),牛膝(二三錢)
水煎,空心服。如脈洪重按有力,口中熱,去附子,加白朮五錢。
鹿角散
以鹿角切片,酒拌焙黃勿焦。研末,空心老黃酒送下三四錢。以此藥入督脈,兼能拓散瘀血也。
白話文:
腰痛這個問題,《黃帝內經》說:太陽經脈循行的地方會引起腰痛。太陽經是指膀胱經,主要指的是外感風寒濕邪引起的腰痛。可以使用五積散或桂枝湯加上白朮、附子等藥物來治療。另外,《黃帝內經》還說:腰是腎臟的住所,如果腰部僵硬難以轉動,代表腎氣衰弱了。這指的是內傷引起的腰痛,腎陰虛可以用六味丸,腎陽虛可以用八味丸,還可以根據情況加入牛膝、杜仲、鹿茸、羊腎、人參、當歸、枸杞等藥物。這些都是常用的治療方法,醫生們都知道。
如果用了這些方法沒有效果,就會讓人束手無策。但其實肝、脾、胃以及督脈、帶脈都可能引起腰痛,必須仔細辨別。《黃帝內經》說:肝屬於足厥陰經,如果肝經有病會導致腰痛,身體無法彎腰或後仰,這時可以用當歸四逆湯治療。(方中的細辛可以疏通肝氣,木通可以疏通經絡,因為久痛的病通常會深入經絡。)《黃帝內經》還說:腰部以下的問題,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都主管。如果病在腰部,可以針灸膝蓋後面的膕窩。
我治療腰痛時,常常以白朮為主要藥物,取它能夠調理脾經(太陰經)的作用;有時用苡仁為主要藥物,取它能夠調理胃經(陽明經)的作用。一般人都認為這兩種藥是利濕的,濕氣去除,腰部沉重的感覺就會消失。其實白朮還可以運行脾胃之氣到肌肉,對外可以通達皮膚,對內可以通達經絡,對於風、寒、濕三種邪氣引起的痺症,一味藥就可以兼顧治療。苡仁是調理胃經的主要藥物,可以潤澤宗筋,宗筋可以約束骨骼,使關節活動靈活。所以這兩種藥分開或合用,再根據情況加入一兩味引經藥物,常常可以收到奇效。還有因為瘀血引起的腰痛,可以用鹿角磨成粉,用酒調服,效果很好。
有時候因為跌打損傷,外傷引起腫痛,或者因為瘀血凝滯無法散去,導致疼痛反覆發作,可以用桃仁承氣湯加上附子、穿山甲,效果很好。至於督脈引起的腰痛,把脈時寸、關、尺三部都呈現浮脈,脈象直上直下,像弓弦一樣,主要症狀是腰部僵硬疼痛;帶脈引起的腰痛,把脈時關部左右兩側有彈性,主要症狀是腰部感覺鬆軟,像坐在水裡一樣,這種情況需要用針灸的方法治療。《李瀕湖奇經考》對這些問題有詳細的闡述,應該仔細研讀。
當歸四逆湯、桂枝湯(方劑內容可參考《傷寒論》) 六味丸、八味丸(方劑內容可參考《時方》)
新定白朮湯 治療腰痛沉重,用其他藥物沒有效果的情況。 白朮(生用,15-30克),杜仲(生用,15-30克),附子(6-9克) 用水煎服,空腹服用。如果脈象沉而微弱,口中沒有異常感覺,可以加入肉桂3克;如果脈象沉而數,口中有熱感,可以去除附子,加入黃柏3克。
新定薏仁湯 治療腰痛,筋脈拘攣,難以彎曲伸展的情況。 薏仁(30克),附子(3-6克),木瓜(4.5克),牛膝(6-9克) 用水煎服,空腹服用。如果脈象洪大而重,按下去有力,口中有熱感,可以去除附子,加入白朮15克。
鹿角散 將鹿角切片,用酒浸泡後炒至黃色,但不要炒焦。磨成粉末,空腹用溫熱的黃酒送服9-12克。這個藥物可以導入督脈,同時也能夠擴散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