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從眾錄》~ 卷六 (2)
卷六 (2)
1. 腫症
(腫者,腫於外,脹者,脹於內。二症宜分看。然二症相因亦宜合看。)
白話文:
腫是指外表出現腫脹,脹是指內部感到脹滿。這兩種症狀應該分別看待,但因為它們常常相互影響,所以也應該一起考慮。
腫者,皮膚腫大。古人有氣水之分,其實氣滯則水不行,水不行則氣愈滯,二者相因為病。水脹篇,以按其腹窅而不起者,為氣腫;按其腹隨手而起,如囊裹水之狀者,為水腫。景岳反其說,以水症按之窅而不起,此水在肉中,如糟如泥之象,未必如水囊之比;按之隨起,惟虛無之氣,其速乃然。余閱歷之久,知二說亦不必拘。
白話文:
腫脹,是指皮膚腫大。古人把腫脹分為氣腫和水腫,但其實是氣滯則水無法運化,水無法運化則氣愈發滯留,兩者互相影響而致病。在水腫一節中,按壓肚子,如果按壓後凹陷處不能立即恢復原狀,就是氣腫;如果按壓肚子,按壓處隨手一放就恢復原狀,好像囊中裝滿了水一樣,就是水腫。景嶽對此理論持反對意見,認為水腫按壓時,凹陷處不能立即恢復原狀,是因為水在肌肉組織中,像糟粕和泥一樣,不一定像水囊那樣;按壓後隨手恢復原狀,只有虛無的氣才能如此迅速。我行醫多年,知道這兩種說法都不一定正確。
大抵腫微則按之隨起,腫甚則按之不起。兩脅及轉動之處,按之即起;足面及膝股內側,按之不起。辨症不必以此為憑。當於小便之利與不利,以分陰陽。身之多熱與多寒,脈之洪大與細微,以分寒熱。病之起於驟然,與成於積漸,及年高多病,與少壯無病之人,分其虛實。
白話文:
一般來說,腫脹輕微時,按壓會隨即彈起;腫脹嚴重時,按壓則不會彈起。兩肋和可以轉動的部位,按壓時會彈起;足面和膝蓋內側,按壓時不會彈起。辨別疾病的症狀,不必以這些為依據。應該根據小便的通暢與不通暢,來區分陰陽。人體的熱多與寒多,脈搏的洪大與微弱,來區分寒熱。疾病是突然發生的,還是漸漸形成的,以及老年多病的人,和年輕健康的人,來區分虛實。
以先腹而後四肢,或先四肢而後及於腹,分其順逆。景岳云:水氣本為同類。治水者當兼理氣,蓋氣化水自化也;治氣者亦當兼行水,以氣行而水亦行也。此症當與癃閉症參看。
白話文:
根據先出現腹脹再出現四肢水腫,或先出現四肢水腫再出現腹脹來判斷是順證還是逆證。景岳雲:水氣本性同類。治療水氣時,應兼顧調理氣,因為氣化為水,是自然轉化;治療氣時,亦應兼顧利水,因為氣行則水行。此證應與癃閉症一起參看。
初患腫病,氣喘不得臥,以五皮飲為第一方。蓋此方以皮治皮,不傷中氣,所以為妙。
白話文:
患上腫瘤初期,氣喘得厲害,無法躺下睡覺,五皮飲是第一道良方。這道方子使用皮類去治療皮肉疾病,不損傷中氣,所以十分有效。
若腫而兼脹,小水不利,宜胃苓湯主之。或以四苓散,以半熟蒜搗丸服,極妙。
五皮散
白話文:
如果水腫同時伴有腹脹,小便不利,應該以胃苓湯治療為主。或者使用四苓散,將半熟的蒜頭搗成丸服用,效果非常好。
按上身腫,宜發汗,加蘇葉、荊芥、秦艽各一錢五分;下身腫,宜利水,加赤小豆、木通各一錢五分,防己一錢。
白話文:
如果上半身腫脹,應該發汗排毒,可以添加蘇葉、荊芥、秦艽各一錢五分。如果下半身腫脹,應該利水消腫,可以添加赤小豆、木通各一錢五分,防己一錢。
口渴多熱,小便不利,為陽水,加滑石、木通、車前子、麥冬各一錢五分,木香五分;不渴,小便自利,多寒,為陰水,加白朮、蒼朮各二錢,附子、乾薑、木香各一錢。
白話文:
口渴且發熱,小便不利,是陽水,加滑石、木通、車前子、麥冬各一錢五分,木香五分;不渴,小便自然通利,多寒,是陰水,加白朮、蒼朮各二錢,附子、乾薑、木香各一錢。
脈滑實,腹脹脅滿,加生菔子一錢五分、白芥子八分、枳實一錢、半夏二錢。
白話文:
脈搏滑順有力,腹部脹滿,脅部滿盈,再加生菔子一錢五分、白芥子八分、枳實一錢、半夏二錢。
婦人經水不調而腫,是血化為水,名水分,加紅花八分,桃仁、香附各一錢五分;婦人經水適斷即腫,是水化為血,名氣分,加當歸三錢、五靈脂醋炒一錢五分、香附一錢五分。
白話文:
婦女經期不調而出現水腫,這是因為血液轉化為水分而造成的,稱之為「水分」。治療方法是加入八分紅花、一錢五分桃仁和香附。
婦女經期剛結束就出現水腫,這是因為水分轉化為血液而造成的,稱之為「氣分」。治療方法是加入三錢當歸、一錢五分醋炒五靈脂和一錢五分香附。
按服此方愈後,必加減腎氣丸及六君子湯之類收功。
胃苓散(俱見《妙用》)
四苓散加味為丸
白話文:
服用此方症狀痊癒後,必須再加減服用腎氣丸和六君子湯等藥方來完成療效。
白朮(一兩,炒),茯苓(二兩),豬苓(一兩),澤瀉(一兩)
研末,以半熟蒜為丸,如綠豆大,開水送下三五錢。
白話文:
白朮(一兩,炒過),茯苓(二兩),豬苓(一兩),澤瀉(一兩)
腫症,積漸而成,及久而不愈。氣喘口渴,不臥,腹脹,小便短少,大便微溏,一切危症,不外薛氏加減腎氣丸主之。
白話文:
腫瘤的症狀逐漸形成,如果長時間不癒合,會出現氣喘、口渴、無法躺下、腹脹、小便短少、大便稍微偏軟等情況,這些都是危重的症狀,通常可以用薛氏加減腎氣丸來治療。
張景岳曰:《內經》云:腎為胃關,開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然關門而何以不利也?《經》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夫所謂氣化者,即腎中之氣也,即陰中之火也。陰中無陽,則氣不能化,所以水道不通,溢而為腫。故凡治氣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先治氣。
白話文:
張景嶽說:《內經》中提到:腎臟是胃的門戶,如果這個門戶不能正常打開,水液就會積聚起來,並且會積聚在與它相關的部位。但是,為什麼這個門戶會不能正常打開呢?《內經》中說:膀胱是人體的州郡都城,津液儲藏於其中,氣化以後才能排出體外。這裡所說的氣化,是指腎臟中的氣,也稱作陰中之火。如果陰中沒有陽氣,那麼氣就無法化生,因此水道不通暢,水液溢出而形成腫脹。因此,凡是治療氣的疾病,必須先治療水;而治療水的疾病,必須先治療氣。
若氣不能化,則水必不利。惟下焦之真氣得行,始能傳化。惟下焦之真水得位,始能分清。求之古法,惟薛立齋先生加味腎氣丸,誠對症之方也。余屢用之,無不見效。
薛氏加減腎氣丸
白話文:
如果身體氣的運行不暢通,那麼水液的運行也會不順暢。只有下焦的正氣能夠正常運行,水液的運行才能正常轉化。只有下焦的正水能夠佔據正常的位置,水液的運行才能清澈明淨。參考古法醫書,薛立齋先生改良的腎氣丸,對此症狀確實是對症下藥的方子。我多次使用這個藥方,沒有不見效的。
熟地(四兩),茯苓(三兩),牛茱肉,山藥,丹皮,牛膝,澤瀉,車前,肉桂(各一兩),附子(五錢)
白話文:
熟地黃 ( 120 公克 ) 、茯苓 ( 90 公克 ) 、牛膝肉、山藥、丹皮、牛膝、澤瀉、車前子 ( 各 30 公克 ) 、肉桂 ( 3 公克 ) 、附子 ( 15 公克 ) 。
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開水送下,一日兩服。如素稟陽盛,三焦多火,煩渴,面赤喘嗽,脈滑實,此濕熱相因,陰虛之證,去桂、附,加麥冬主之。《醫學心悟》云:下焦濕熱,去桂、附,加黃柏、蛤蜊粉最妙。
白話文:
將蜂蜜製成像桐子一樣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錢,用開水送服,一天兩次。如果本來就陽氣旺盛、三焦火旺,煩渴、臉紅氣喘、脈搏滑實,這是濕熱互為因果,陰虛的證狀,去掉桂枝和附子,加上麥冬為主藥。《醫學心悟》說:下焦濕熱,去掉桂枝和附子,加上黃柏和蛤蜊粉最妙。
麻黃附子湯(方見《金匱》)
去附子加杏子、石膏,名杏子湯。
白話文:
麻黃附子湯(方劑見於《金匱要略》)
去掉附子,加入杏仁和石膏,這個方劑就叫做杏子湯。
又《明醫指掌》云:腫勢太盛,內而膀胱,外而陰囊,相連緊急,阻塞道路。雖加利水之劑,苦無一線之通,病何由去。必開大便以逐其水,隨下而隨補,則病已去而脾無恙。漸為調理,庶可得生。慎毋守利水之舊規也。如腫勢未盛,還以利水為上策。
按:此法惟少年體壯,可以偶用,否則不可輕試。
白話文:
另外,《明醫指掌》中說:腫勢過於嚴重,內部影響到膀胱,外部影響到陰囊,緊密相連,阻塞道路。即使使用利水的藥物,也很難有一絲的通暢,疾病怎麼能消除呢?必須先通暢大便以去除水濕,隨著排便而逐漸補充,這樣疾病就可以消除而脾胃也不會受損。然後慢慢調理,纔有機會康復。一定要避免遵守利水的舊規矩。如果腫勢還沒有那麼嚴重,還是應該以利水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