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從眾錄》~ 卷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六 (2)

1. 腫症

(腫者,腫於外,脹者,脹於內。二症宜分看。然二症相因亦宜合看。)

腫者,皮膚腫大。古人有氣水之分,其實氣滯則水不行,水不行則氣愈滯,二者相因為病。水脹篇,以按其腹窅而不起者,為氣腫;按其腹隨手而起,如囊裹水之狀者,為水腫。景岳反其說,以水症按之窅而不起,此水在肉中,如糟如泥之象,未必如水囊之比;按之隨起,惟虛無之氣,其速乃然。余閱歷之久,知二說亦不必拘。

大抵腫微則按之隨起,腫甚則按之不起。兩脅及轉動之處,按之即起;足面及膝股內側,按之不起。辨症不必以此為憑。當於小便之利與不利,以分陰陽。身之多熱與多寒,脈之洪大與細微,以分寒熱。病之起於驟然,與成於積漸,及年高多病,與少壯無病之人,分其虛實。

以先腹而後四肢,或先四肢而後及於腹,分其順逆。景岳云:水氣本為同類。治水者當兼理氣,蓋氣化水自化也;治氣者亦當兼行水,以氣行而水亦行也。此症當與癃閉症參看。

初患腫病,氣喘不得臥,以五皮飲為第一方。蓋此方以皮治皮,不傷中氣,所以為妙。

若腫而兼脹,小水不利,宜胃苓湯主之。或以四苓散,以半熟蒜搗丸服,極妙。

五皮散

按上身腫,宜發汗,加蘇葉、荊芥、秦艽各一錢五分;下身腫,宜利水,加赤小豆、木通各一錢五分,防己一錢。

口渴多熱,小便不利,為陽水,加滑石、木通、車前子、麥冬各一錢五分,木香五分;不渴,小便自利,多寒,為陰水,加白朮、蒼朮各二錢,附子、乾薑、木香各一錢。

脈滑實,腹脹脅滿,加生菔子一錢五分、白芥子八分、枳實一錢、半夏二錢。

婦人經水不調而腫,是血化為水,名水分,加紅花八分,桃仁、香附各一錢五分;婦人經水適斷即腫,是水化為血,名氣分,加當歸三錢、五靈脂醋炒一錢五分、香附一錢五分。

按服此方愈後,必加減腎氣丸及六君子湯之類收功。

胃苓散(俱見《妙用》)

四苓散加味為丸

白朮(一兩,炒),茯苓(二兩),豬苓(一兩),澤瀉(一兩)

研末,以半熟蒜為丸,如綠豆大,開水送下三五錢。

腫症,積漸而成,及久而不愈。氣喘口渴,不臥,腹脹,小便短少,大便微溏,一切危症,不外薛氏加減腎氣丸主之。

張景岳曰:《內經》云:腎為胃關,開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然關門而何以不利也?《經》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夫所謂氣化者,即腎中之氣也,即陰中之火也。陰中無陽,則氣不能化,所以水道不通,溢而為腫。故凡治氣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先治氣。

若氣不能化,則水必不利。惟下焦之真氣得行,始能傳化。惟下焦之真水得位,始能分清。求之古法,惟薛立齋先生加味腎氣丸,誠對症之方也。余屢用之,無不見效。

薛氏加減腎氣丸

熟地(四兩),茯苓(三兩),牛茱肉,山藥,丹皮,牛膝,澤瀉,車前,肉桂(各一兩),附子(五錢)

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開水送下,一日兩服。如素稟陽盛,三焦多火,煩渴,面赤喘嗽,脈滑實,此濕熱相因,陰虛之證,去桂、附,加麥冬主之。《醫學心悟》云:下焦濕熱,去桂、附,加黃柏、蛤蜊粉最妙。

麻黃附子湯(方見《金匱》)

去附子加杏子、石膏,名杏子湯。

又《明醫指掌》云:腫勢太盛,內而膀胱,外而陰囊,相連緊急,阻塞道路。雖加利水之劑,苦無一線之通,病何由去。必開大便以逐其水,隨下而隨補,則病已去而脾無恙。漸為調理,庶可得生。慎毋守利水之舊規也。如腫勢未盛,還以利水為上策。

按:此法惟少年體壯,可以偶用,否則不可輕試。

白話文:

腫脹,指的是腫在身體表面,而脹,指的是脹在身體內部。這兩種症狀應該分開來看,但它們之間又互相影響,所以也應該合併來看。

所謂的腫,是指皮膚腫大。古人將腫分為氣腫和水腫,實際上是因為氣滯導致水液運行不暢,而水液不暢又會讓氣更滯塞,兩者互相影響而導致疾病。水腫的辨別,有一種說法是按壓腹部,如果凹陷後無法彈起,那就是氣腫;如果按壓腹部,凹陷後又迅速彈起,像裝著水的袋子一樣,那就是水腫。張景岳提出了相反的觀點,他認為水腫按壓下去凹陷後彈不起來,是因為水積在肌肉組織中,像泥漿一樣,不一定像水袋一樣;而按壓下去後迅速彈起的,是虛無的氣,才會這麼快。我多年的經驗認為,這兩種說法不必拘泥。

一般來說,腫脹輕微時,按壓後會迅速彈起;腫脹嚴重時,按壓後則彈不起來。兩側脅肋和可以轉動的部位,按壓後會迅速彈起;腳面和膝蓋內側等部位,按壓後則彈不起來。辨別腫脹,不一定要以此為判斷標準。應該根據小便是否順暢來區分陰陽,根據身體是發熱還是怕冷、脈搏是洪大還是細微來區分寒熱,根據疾病是突然發生還是逐漸形成、患者是年老多病還是年輕健康來區分虛實。

要根據腫脹是先發生在腹部還是四肢,或者先發生在四肢而後才影響到腹部,來區分順逆。張景岳說,水氣本質上是同一類。治療水腫時應該兼顧理氣,因為氣順暢了,水自然就能順暢;治療氣滯時也應該兼顧利水,因為氣運行了,水也就能運行了。這種病應該和小便不通暢的疾病一起參考來看。

剛開始得腫病,如果氣喘而無法躺臥,可以用五皮飲作為第一選擇,因為這個藥方是用各種「皮」來治療皮膚問題,不損傷中氣,所以效果很好。

如果腫脹又兼有腹脹,小便不暢,可以用胃苓湯來治療。或者用四苓散,加上半熟的蒜搗碎做成藥丸服用,效果非常好。

五皮散

如果上身腫脹,應該用發汗的方法,可以加蘇葉、荊芥、秦艽各一錢五分;如果下身腫脹,應該用利水的方法,可以加赤小豆、木通各一錢五分,防己一錢。

如果口渴發熱,小便不暢,屬於陽水,可以加滑石、木通、車前子、麥冬各一錢五分,木香五分;如果不口渴,小便正常,而且怕冷,屬於陰水,可以加白朮、蒼朮各二錢,附子、乾薑、木香各一錢。

如果脈象滑而有力,腹脹脅肋脹滿,可以加生蘿蔔子一錢五分、白芥子八分、枳實一錢、半夏二錢。

婦女如果月經不調導致腫脹,這是因為血轉化為水,稱為水分,可以加紅花八分,桃仁、香附各一錢五分;婦女如果月經剛結束就腫脹,這是因為水轉化為血,稱為氣分,可以加當歸三錢、五靈脂醋炒一錢五分、香附一錢五分。

按方服用後,等到症狀痊癒,必須加減腎氣丸和六君子湯等來鞏固療效。

胃苓散(都可以在《妙用》中找到)

四苓散加味做成藥丸

白朮(一兩,炒過),茯苓(二兩),豬苓(一兩),澤瀉(一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半熟的蒜做成藥丸,像綠豆大小,用開水送服三五錢。

腫脹的病,是慢慢形成的,而且久治不癒。如果出現氣喘、口渴、無法躺臥、腹脹、小便減少、大便稀溏等危險症狀,都可以用薛氏加減腎氣丸來治療。

張景岳說,《內經》提到腎是胃的關口,如果關口開合不利,水就會積聚起來,因為水會從其同類。那麼,關口為什麼會開合不利呢?《內經》說膀胱是水液匯集的地方,如果氣化功能正常就能將水液排出。所謂的氣化,就是腎中的氣,也就是陰中的火。如果陰中沒有陽氣,氣就不能轉化,水道就不通暢,水就會溢出來導致腫脹。所以治療氣病,必須先治療水;治療水病,必須先治療氣。

如果氣不能轉化,水就一定排不出去。只有下焦的真氣運行通暢,才能轉化水液。只有下焦的真水正常,才能區分清濁。尋找古方,只有薛立齋先生的加味腎氣丸,確實是對症的藥方。我多次使用,沒有不見效的。

薛氏加減腎氣丸

熟地(四兩),茯苓(三兩),山茱萸肉、山藥、丹皮、牛膝、澤瀉、車前子、肉桂(各一兩),附子(五錢)

將藥材煉蜜做成藥丸,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錢,用開水送服,每天服用兩次。如果體質偏陽熱,三焦火旺,容易口渴、臉紅、氣喘咳嗽、脈搏滑而有力,這是濕熱相互影響,陰虛的症狀,要去除肉桂、附子,加上麥冬來治療。《醫學心悟》說,下焦濕熱,去除肉桂、附子,加上黃柏、蛤蜊粉效果最好。

麻黃附子湯(藥方可以在《金匱》中找到)

去掉附子,加上杏仁、石膏,就叫做杏子湯。

《明醫指掌》說,如果腫脹非常嚴重,從內部膀胱到外部陰囊,都腫脹而且緊繃,阻塞了通道。即使使用利水的藥物,也無法讓水液排出,疾病怎麼能好轉?必須用通大便的方式來排出水液,隨著大便排出水液後,要及時補益身體,這樣疾病才能去除,脾胃也沒有損傷。之後慢慢調理,或許就能活下去。千萬不要拘泥於用利水的方法。如果腫脹不嚴重,還是應該以利水為主。

說明:這個方法只有年輕體壯的人才可以偶爾使用,否則不可輕易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