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從眾錄》~ 卷二 (7)
卷二 (7)
1. 虛喘方
真武為北方水神。以之名湯者,藉以鎮水也。附子辛熱,壯腎之元陽,則水有所主;白朮之溫燥建中土,則水有所制;附子得生薑之辛散,於補水中寓散水之意;白朮合茯苓之淡滲,於制水中寓利水之道;尤妙在芍藥之苦降,以收真陽之上越。蓋芍藥為春花之殿,交夏而枯,借其性味,亟令陽氣歸根於陰也。
附子湯(方各見《傷寒》)
此方即真武湯,去生薑加人參,其補陽鎮陰。分歧只一味與分兩略殊。學者讀古人書,必於此處究心,方能受益。
《金匱》云:氣短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甘術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
喻嘉言曰:飲邪阻礙呼吸,故氣短。但呼吸幾微之介,不可辨。若呼之氣短,是心肺之陽有礙,宜苓桂朮甘湯以通其陽,陽氣通,則膀胱之氣竅利矣;若吸之氣短,是肝腎之陰有礙,宜腎氣丸以通其陰,陰通則少陰之關開矣。
按:氣短分及呼吸,其旨微矣。
白話文:
「真武」是北方水神的名字。用這個名字來命名藥方,是為了鎮壓水邪。附子辛辣溫熱,可以增強腎臟的元陽,這樣水邪才會有歸宿;白朮溫燥,可以健脾胃,這樣水邪才會有制約;附子搭配生薑的辛散,在補陽的同時,兼有散水的作用;白朮搭配茯苓的淡滲,在制約水邪的同時,兼有利水的作用;尤其奧妙的是加入芍藥的苦味下降之性,用來收斂向上浮越的陽氣。因為芍藥是春季花朵的殿後,到了夏季就會枯萎,借用它這種特性,可以讓陽氣快速回歸到陰液之中。
附子湯(藥方內容各處可見《傷寒論》)
這個藥方就是真武湯,只是去掉了生薑,加入了人參,它能補陽並且鎮壓陰邪。兩者的差別只在一味藥和藥量的略微不同。學習古人醫書的人,必須在這方面仔細研究,才能獲益。
《金匱要略》說:氣短並且有少量飲邪的人,應當從小便將其排出,可以用苓桂甘術湯來治療,腎氣丸也可以治療。
喻嘉言說:飲邪阻礙呼吸,所以會氣短。但是呼吸之間細微的變化,很難分辨。如果是呼氣時氣短,是心肺的陽氣受到阻礙,應該用苓桂朮甘湯來疏通陽氣,陽氣通暢,膀胱的氣竅就能順暢;如果是吸氣時氣短,是肝腎的陰液受到阻礙,應該用腎氣丸來疏通陰液,陰液通暢,少陰之關就會開啟。
總之:氣短分為呼氣和吸氣時的氣短,其中的含義非常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