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從眾錄》~ 卷二 (5)
卷二 (5)
1. 喘促
喘症最重而難醫。吾觀庸醫凡遇喘症,必投蘇子降氣湯一二劑;不愈,即用貞元飲治之;不愈,即加沉香、黑鉛、磁石、牛膝之類。曰:吾遵景岳法施治,無如其病深弗效也。斯說也,倡之於某老醫,今已傳為成矩,誠可痛恨。余即以景岳之說正之。景岳曰:喘有虛實。實者胸脹氣粗,聲高息湧,膨膨然若不能容,惟呼出為快也。
論中未嘗不以風寒燥火怒氣痰飲分別而治之。又曰:虛喘者,慌張氣怯,聲低息短,皇皇然若氣欲斷,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能降,勞動則甚,但得引長一息為快也。論中未嘗不以老弱久病,脾肺腎臟大虛,及血後汗後、婦人產後等症,臚列而分治之。其中不無語病者,蓋未研究《傷寒論》、《金匱》之旨,而徒涉獵醫書,無怪其有膚淺處、有似是而非處也。余俯從時好,即景岳虛實兩語,而參以古法,羅列經方及妥當時方,以為臨症擇用。
白話文:
喘症是最嚴重且難以醫治的疾病。我觀察到庸醫遇到喘症,一定先用蘇子降氣湯一兩劑;如果沒效,就改用貞元飲治療;如果還是沒效,就加入沉香、黑鉛、磁石、牛膝之類的藥材。他們會說:「我遵從張景岳的方法治療,無奈病太深所以沒效。」這種說法,是由某位老醫生開始倡導,現在已經變成固定模式,實在令人痛心。我將用張景岳的說法來糾正它。張景岳說:「喘有虛實之分。實證的喘,是胸部脹滿,呼吸粗重,聲音高亢,氣息湧動,感覺胸部像要撐破,只有呼氣才能感到舒服。
他的論述中,並非沒有將風寒、燥火、怒氣、痰飲等原因加以區分來治療。又說:「虛證的喘,是慌張氣弱,呼吸低微短促,感覺氣息好像要斷絕,提氣好像提不上來,吞氣好像吞不下去,勞動後更嚴重,只有能夠深吸一口氣才能感到舒服。」他的論述中,也並非沒有將年老體弱、久病、脾肺腎臟大虛,以及失血後、流汗後、婦人生產後等情況,一一列出並加以區分治療。其中有些說法不夠精確,是因為沒有深入研究《傷寒論》、《金匱要略》的精髓,只是粗略地翻閱醫書,難怪會有淺薄和似是而非的地方。我為了順應時俗,就根據張景岳虛實兩分的說法,並參考古代醫學方法,列出經方以及適合當時情況的方劑,供臨床選擇使用。
2. 實喘方
越婢加半夏湯
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脈浮大者。
小青龍湯
肺脹咳而上氣,心下有水氣,脈浮者。
桂苓五味甘草湯
小青龍湯雖治寒飲咳嗽上氣之良方,而下虛之人,不堪發散,動其沖氣,急用桂苓伐腎邪,五味斂肺氣,以輯其火,甘草調中氣,以制其水。
桂苓五味甘草加姜辛湯(方各見《金匱》)
既藉桂苓之方,下其沖氣,而反更咳胸滿者,是寒邪貯胸,雖用桂而邪不服,嫌其偏於走表而去之。加乾薑、細辛,取其大辛大熱,以驅寒泄滿也。
《金匱》法,前症兼冒而嘔者,加半夏以驅飲,名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乾薑細辛半夏湯;前症兼形腫者,是肺氣滯而為腫,加杏仁利之,名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湯;前症又兼面熱如醉,此為胃熱上衝其面,加大黃三錢以利之。(脈氣不利,滯於外而形腫,滯於內而胃熱,既以杏仁利其胸中之氣,復以大黃利其胃中之熱。)名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大黃湯。
徐忠可曰:仲景數方,俱不去薑、辛,即面熱亦不去薑、辛,何也?蓋以薑、辛最能泄滿止咳,凡飲邪未去,須以此二味刻刻預防也。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方見《傷寒》)
喘家主之,太陽病下之,微喘,以此解表。
射干麻黃湯
咳而上氣,喉中作水雞聲者。
皂莢丸
咳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得眠。(稠痰黏肺,非此方不能清滌稠痰矣)
葶藶大棗瀉肺湯
肺因支飲滿而氣悶,氣閉則呼吸不能自如,此方苦降以泄實邪。
十棗湯
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者。
喻嘉言曰:五飲之中,獨膈上支飲,最為咳嗽根底。外邪入而合之固嗽,即無外邪而支飲漬入肺中,自令人咳嗽不已。況支飲久蓄膈上,其下焦之氣逆沖而上者,尤易上下合邪也。夫以支飲之故,而令外邪可內,下邪可上,不去支飲,其咳嗽終無寧宇矣。
麥冬湯(方各見《金匱》)
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此方主之。
瀉白散
治肺火喘嗽。
四磨飲
治七情氣逆而為咳,並治一切實喘。
蘇子降氣湯,(方各見《時方》)
治痰嗽脹滿喘促,上盛下虛。
紫蘇湯(《聖濟》)
治卒氣短。
紫蘇(四錢),陳皮(一錢),紅棗(二枚)
水酒煎服。
白話文:
實喘方
越婢加半夏湯
咳嗽且呼吸困難,這是肺脹的症狀,患者會喘,眼睛看起來像要掉出來一樣,脈象呈現浮大。
小青龍湯
肺脹導致咳嗽且呼吸困難,心下有水氣,脈象呈現浮象。
桂苓五味甘草湯
小青龍湯雖然是治療寒飲咳嗽、呼吸困難的好方子,但對於體質虛弱的人來說,不適合用發散的方式來治療,這樣會擾動體內的氣,應該趕快使用桂苓來攻伐腎部的邪氣,用五味子來收斂肺氣,以控制體內的火氣,用甘草來調和中氣,以控制體內的水分。
桂苓五味甘草加姜辛湯
如果已經用了桂苓的方子來降下體內沖逆的氣,反而更加咳嗽且胸悶,這是因為寒邪積存在胸部,即使用了桂枝,邪氣也不退,可能是因為桂枝太過於走表而去邪。所以需要加入乾薑、細辛,取其大辛大熱的特性,來驅逐寒邪、消除胸悶。
《金匱》的記載,如果上述症狀同時伴隨感冒和嘔吐,應該加入半夏來驅除飲邪,這個方子稱為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乾薑細辛半夏湯;如果上述症狀同時伴隨身體浮腫,這是因為肺氣阻塞而導致的腫脹,應該加入杏仁來疏通氣機,這個方子稱為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湯;如果上述症狀又同時伴隨臉色發紅像喝醉酒一樣,這是因為胃熱往上衝到臉部,應該加入大黃三錢來通利胃熱。(脈氣運行不利,停留在體外就會導致身體浮腫,停留在體內就會導致胃熱,所以既要用杏仁疏通胸中的氣,又要用大黃來通利胃中的熱。)這個方子稱為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大黃湯。
徐忠可說:張仲景的許多方劑,都沒有去掉薑、辛,即使是臉色發紅的症狀也沒有去掉薑、辛,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薑、辛最能消除胸悶、止咳,只要體內的飲邪還沒去除,就必須用這兩種藥材來隨時預防。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主要用來治療喘症,太陽病在使用了發汗藥後,出現輕微的喘,可以用這個方子來解表。
射干麻黃湯
咳嗽且呼吸困難,喉嚨裡發出像水雞叫的聲音。
皂莢丸
咳嗽且呼吸困難,常常吐出濃稠的痰,只能坐著無法躺下睡覺。(這是因為濃稠的痰黏在肺部,只有這個方子才能清除這些濃痰)
葶藶大棗瀉肺湯
肺部因為支飲積滯而感到悶脹,氣機閉塞則呼吸不順暢,這個方子用苦寒的藥來降泄實邪。
十棗湯
支飲患者出現咳嗽煩躁,胸部疼痛的症狀。
喻嘉言說:在五種飲邪中,唯獨停留在膈上的支飲,是導致咳嗽最根本的原因。外邪入侵與支飲結合就會引起咳嗽,即使沒有外邪,支飲滲入肺中也會導致持續咳嗽。更何況支飲長期積存在膈上,導致下焦的氣逆衝而上,更容易引發上下邪氣的結合。因為支飲的緣故,導致外邪可以進入體內,下邪可以上衝,如果沒有去除支飲,咳嗽就永遠不會停止。
麥冬湯
火氣上逆導致呼吸困難,咽喉不適,可以用此方來平息逆氣,使氣向下走。
瀉白散
治療肺火引起的喘嗽。
四磨飲
治療因七情鬱結導致的氣逆咳嗽,也治療各種實證的喘症。
蘇子降氣湯
治療痰嗽、腹脹、呼吸急促,屬於上盛下虛的病症。
紫蘇湯
治療突然發生的呼吸短促。
紫蘇(四錢),陳皮(一錢),紅棗(二枚)
用水或酒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