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從眾錄》~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脈息

宜實大,忌沉細。漸緩則漸愈,漸數則漸甚。若數而弦緊,及見牢革促代諸脈,難治。

葛根湯(方見《傷寒》)

小續命湯(方見《時方》)

風引湯(方見《金匱》)

桂枝加栝蔞湯(方見《金匱》)

原方加栝蔞,分兩倍於桂芍。

六物附子湯

治寒厥。

白話文:

藥方應該使用較多的藥材,避免使用沉重細小的藥材。逐漸減緩病症,病情就會逐漸好轉;頻繁用藥,則病情會更加嚴重。如果頻繁用藥,脈象又緊弦,甚至出現牢革促代等脈象,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

葛根湯(出自《傷寒論》)、小續命湯(出自《時方》)、風引湯(出自《金匱要略》)、桂枝加栝蔞湯(出自《金匱要略》),這幾種藥方都應該按照原方加入栝蔞,栝蔞的用量是桂枝和芍藥的兩倍。

六物附子湯用於治療寒厥。

附子,肉桂,防己(各二錢),炙草(一錢),白朮,茯苓(各一錢五分),水煎服。

白話文:

  • 附子:2錢

  • 肉桂:2錢

  • 防己:2錢

  • 炙草:1錢

  • 白朮:1錢5分

  • 茯苓:1錢5分

  • 將上述藥材以水煎服

六味湯(方見《時方》)

白虎湯(方見《傷寒》)

麥門冬湯(方見《金匱》)

白薇湯(《本事》)

人平居無疾苦,忽如死人,氣過血遠,陰陽復通,移時方寤,名曰血厥,婦人多有之。

白話文:

平常身體健康的人,突然像死人一樣,呼吸微弱,血氣運行不暢,陰陽失調,過了一段時間才醒過來,這種情況叫做血厥,女性比較容易發生。

白薇,當歸(各二錢),人參,甘草(炙,各五分)

白話文:

白薇、當歸(各 12 公克),人參、甘草(先烤過,各 3 公克)

水二杯,煎一杯,溫服。

蒲黃湯

治薄厥。

蒲黃(一兩),清酒(十六盞熱沃之)

溫服。

八物順氣湯

治氣厥。

白話文:

用兩杯水煎成一杯,溫溫地喝下去。

這是蒲黃湯,用來治療薄厥。

用一兩蒲黃,加入十六盞熱酒浸泡,溫溫地喝下去。

這是八物順氣湯,用來治療氣厥。

白芷,臺烏藥,青皮,陳皮(各一錢),人參(七分),茯苓,白朮(各一錢五分),炙草(七分),

白話文:

白芷、臺烏藥、青皮、陳皮(各一錢),

人參(七分),

茯苓、白朮(各一錢五分),

炙草(七分)

水煎服。

地黃飲子(方見《時方》)

平胃散(方見《時方》)

玉女煎(見頭痛)

白話文:

用水煎煮後服用。

地黃飲子(配方見《時方》)

平胃散(配方見《時方》)

玉女煎(見頭痛)

瓜蒂散大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俱見《傷寒》)

附子粳米湯(方見《金匱》)

三才湯(見咳嗽)

白話文:

瓜蒂散、大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這些方劑都收錄在《傷寒論》中)

涼膈散(方見《時方》),或加膽星、石菖蒲,見中見。

白話文:

涼膈散(此方見於《時方》),有時候會添加膽星、石菖蒲,可在中醫書籍中查詢。

舒筋保肝散

治左癱右瘓,筋脈拘攣,身體不遂,腳腿少力,乾溼腳氣,及濕滯經絡,久不能去,宣導諸氣。

白話文:

舒筋保肝散可以治療左側或右側的癱瘓,筋脈緊繃抽搐,身體活動不便,腳腿無力,乾濕腳氣,以及濕邪阻滯經絡長時間無法消除的情況,有助於疏通各部位的氣機。

木瓜(五兩),萆薢,五靈脂,牛膝(酒浸),續斷,白殭蠶(炒),松節,芍藥,烏藥,天麻,威靈仙,黃耆,當歸,防風,虎骨(酒炒,各一兩)

白話文:

木瓜(250公克),五靈脂,牛膝(用酒浸泡),續斷,白殭蠶(炒過),松節,芍藥,烏藥,天麻,威靈仙,黃耆,當歸,防風,虎骨(用酒炒過,各50公克)。

上用無灰酒一斗,浸上藥二七日,緊封扎,日足,取藥焙乾,搗為細末。每服二錢,用浸藥酒調下,酒盡,用米湯調下。

白話文:

先用一斗無灰酒,將藥材浸泡二十七天,之後將瓶子封緊,泡製足夠的天數後,取出藥材,烘乾,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浸泡藥材的酒調和服用,酒用完之後,改用米湯調和服用。

喻嘉言曰:此治風濕搏結於筋脈之間,凝滯不散,阻遏正氣不得通行之方。

滾痰丸(方見《時方》)

治一切實痰異症,孕婦忌服。

生鐵落飲(方見《三字經》)

治狂妄不避親疏。

定志丸(《千金》)

治言語失倫,常常喜笑發狂。

白話文:

喻嘉言說:這個方子用來治療風濕邪氣侵犯筋脈,造成凝滯不通,阻礙正氣運行的情況。

滾痰丸(方子見於《時方》)

主治各種實痰所導致的疾病,孕婦忌用。

生鐵落飲(方子見於《三字經》)

主治行為狂妄,不分親疏。

定志丸(《千金》)

主治言語失常,常常喜笑發狂。

人參,茯苓(各三兩),石菖蒲,遠志(甘草湯泡,去骨,一兩)

白話文:

人參、茯苓(各三兩),石菖蒲、遠志(用甘草湯浸泡,去骨,一兩)

上四味為末、蜜丸梧子大,飲服七十丸,亦可作湯服。血虛加當歸、有痰加半夏、橘皮、甘草、生薑。

五癇丸

治五癇。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研成細末,拌入蜂蜜,丸成梧桐子大小,一次口服70丸。也可以將藥丸研磨成粉,用熱水溶解後飲用。如果患者血虛,可以額外添加當歸;如果有痰,可以添加半夏、橘皮、甘草和生薑。

硃砂,真珠(各二錢),水銀,雄黃(各五分),黑鉛(一兩五錢,用水銀煅,結成砂)

白話文:

  • 硃砂:2 錢

  • 真珠:2 錢

  • 水銀:5 分

  • 雄黃:5 分

  • 黑鉛:1 兩 5 錢(用水銀煅燒,結成砂)

研末,蜜煉丸,如麻子大。小兒每服三、四丸,大人加倍。煎金銀花、薄荷湯送下。

紫河車丸

白話文:

將藥物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後製成丸劑,丸子的大小像麻子一樣。兒童每次服用三、四顆丸子,成人則加倍。將金銀花和薄荷一起熬煮成湯,然後服用藥丸。

癲癇多由母腹中受驚,積久失調,一觸而發,遂成此症。此先天受病,故用河車丸,以人乳送下,取同氣相求之義。時賢加當歸、人參各二兩,硃砂五錢,此方如龍骨、龜版、石菖蒲,皆可加入。

白話文:

癲癇發作多是因為母親在懷孕期間受到驚嚇,因此胎兒在母腹中受到驚嚇,長久失調,一觸發就會發作,所以形成這種疾病。這屬於先天性疾病,所以用河車丸,用人乳送服,取用同類相求的原理。現在的醫生會加入當歸、人參各二兩,硃砂五錢,這個方子,例如龍骨、龜版、石菖蒲都可以加入。

紫河車(一具,用米泔洗去血,生搗),禾米蒸熟,曬乾研末,為丸梧子大。空心每服五十丸,人乳送下。

當歸龍薈丸(方見《時方》)

白話文:

紫河車(取一整副,用米泔水洗去血漬,生搗成泥),稻米蒸熟後曬乾,研磨成細末,做成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天空腹時服用五十丸,用人乳送服。

治肝經實火,大便秘結,小便澀滯,或胸膈疼痛,陰囊腫脹。凡屬肝經實火,皆宜用之。(葉天士云:動怒驚觸,致五志陽越,莫制狂亂,不避親疏,非苦降之藥,未能清爽其神識也。)

白話文:

治療肝經實火,大便結硬,小便不通暢,或胸膈疼痛,陰囊腫脹。凡是屬於肝經實火的症狀,皆宜用此方。(葉天士說:動怒受驚,導致五志陽氣過盛,無法控制狂亂發作,不分親疏好惡,非用苦寒降火之藥,不能使神識清涼明析。)

丹礬丸(張石頑)

治五癇甚效。

黃丹(一兩),白礬(二兩)

白話文:

丹礬丸(張石頑)

對於治療五種癇症非常有效。

成分包括:黃丹一兩,白礬二兩。

銀罐中煅通紅,為末。入臘茶一兩,不落水豬心血為丸,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十丸,茶清送下,久服其涎自便出。服一月後,更以安神藥調之。

甘麥大棗湯(葉天士加減方)

治厥發醜寅,陽明少陽之陽震動。

白話文:

將銀罐中的通紅物品煅燒成末。加入一兩的臘茶,以及不落水的豬心血,一起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並在外層塗上一層硃砂。每次服用三十顆藥丸,用茶水送服,長期服用可以讓唾液自然排出。服用一個月後,再用安神藥調整身體。

生地,天冬,阿膠,雞子黃,生龍骨,小麥

白話文:

生地:又稱生地黃,為茜草科植物紫草的根。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潤腸通便的功效。

天冬:為百合科植物天門冬的塊根。具有滋陰清肺、止咳化痰、潤腸通便的功效。

阿膠:為驢皮熬製而成的膠狀物。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安胎的功效。

雞子黃:又稱雞蛋黃,為雞蛋中黃色的部分。具有滋陰補血、潤燥滑腸、清熱解毒的功效。

生龍骨:為動物恐龍的骨骼化石。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固澀、止血的功效。

小麥:為禾本科植物小麥的種子。具有益氣補血、健脾益腸、清熱生津的功效。

水煎服。本方原只小麥、大棗、甘草三味,治婦人臟躁,大棗欲哭。

葉天士方

治驚恐,陽升風動,宿癇遂發,吐痰嘔逆,不言,絡脈失利也。

白話文:

水煮後服用。此方原本只有小麥、大棗、甘草三種藥材,用於治療女性臟腑煩躁,大棗具有止哭的作用。

羚羊角,石菖蒲,膽星,遠志,連翹,鉤藤,天麻,橘紅,水煎服。

小半夏湯加白糯米

白話文:

羚羊角、石菖蒲、膽星、遠志、連翹、鉤藤、天麻、橘紅,以水煎服。

葉天士云:衝脈乃陽明所屬,陽明虛則失闔,厥氣上犯莫遏。《內經》治肝不應,當取陽明,制其侮也。暫用通補入府,取乎府以通為補之義。

葉天士藥膏方

白話文:

葉天士說:衝脈是陽明經所屬的脈絡,陽明虛弱就會喪失閉合的功能,厥氣上逆,無法遏制。《黃帝內經》治療肝病無效時,應當治療陽明經,以抑制厥氣的侵犯。暫時使用通補藥物入府,以取府氣通暢的意義來進行補益。

案云:嘗治顧某陰絡空隙,內風掀然鼓動而為厥。余用鹹味入陰和陽,介類有情之潛伏,頗見小效。但病根在下深遠,湯劑輕浮,焉能填隙,改湯為膏,取藥力味重以填實之,亦止厥一法。

白話文:

業經記載:我曾治癒一位姓顧的病人,他陰脈空虛,內在的風邪突然鼓動而引發了厥症。我用鹹味的藥物來調和陰陽,以介於動物與植物之間的有情之物來潛伏治療,多少看到一點效果。但病根在深處,湯劑藥力薄弱,怎麼能夠填充空虛的脈絡呢?於是我把湯劑改成膏藥,採用藥力厚重味道濃烈的藥物來填充虛空,這也是一種治療厥症的方法。

鮮鱉甲,龜版,豬脊髓、羊骨髓,生地,天冬,阿膠,淡菜,黃柏,熬膏,早服七錢,午服四錢。

烏梅丸(方見《傷寒》)

統治厥陰諸症,厥熱相間,及蛔厥久利。

白話文:

新鮮烏龜殼,烏龜背甲,豬脊髓,羊骨髓,生地黃,天冬,阿膠,淡菜,黃柏,熬製膏狀,早上服用七錢重,中午服用四錢重。

柯韻伯曰:六經惟厥陰難治,其本陰而標熱,其體風木,其用相火。《內經》云: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或收或散,或逆或從,隨所利而行之,調其中氣,使之和平,是治厥陰法也。仲景立方,皆以辛甘、甘涼為君,不用酸收之品,而此方用之者,以厥陰主肝木耳。《洪範》曰:木曰曲直,曲直作酸。

白話文:

柯韻伯說:六經之中,厥陰經最難治療,它的本質是陰,但標誌卻是熱;它的體質是風木,它的作用是相火。《內經》說:一定要針對它所主的臟腑,同時兼顧它所因的因素來治療。或者收斂,或者疏散,或者逆行,或者順行,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調和其中的元氣,使之平和,這就是治療厥陰經的方法。仲景創立的藥方,都以辛甘、甘涼的藥物為主,而不使用酸收的藥物,但這個方子卻使用了酸收的藥物,這是因為厥陰經主肝木。《洪範》說:木主曲直,曲直生酸。

《內經》曰:木主酸,酸入肝,君烏梅之大酸,是伏其所主也。配黃連瀉心以除痞,佐黃柏滋腎以除渴,先其所因也。腎者肝之母,用椒、附以溫腎,則火有所歸,而肝得所養,是固本也。肝欲散,用細辛、乾薑之辛散,以遂其所欲也。肝藏血,用桂枝、當歸之溫潤,所以引其歸經也。

白話文:

《內經》上說:木行主酸味,酸味入肝經,酸味之君是烏梅,所以用大酸的烏梅來斂伏肝臟的酸味。配伍黃連來瀉心火,以消除痞結;佐以黃柏滋陰補腎,以消除口渴,這是從病因著手。腎臟是肝臟的母親,用花椒、附子來溫補腎臟,這樣肝火就有歸處,肝臟就能得到滋養,這是固本之法。肝臟喜歡疏散,用辛散的細辛、乾薑,來順從肝臟的意願。肝臟藏血,用溫潤的桂枝、當歸,來引血歸經。

寒熱雜用,則氣味不和,故佐以人參調其中氣,以苦酒浸烏梅,同氣相求,蒸之米下,資其穀氣,加蜜為和,少與而漸加之,緩以治其本也。仲景此方,本為厥陰諸症之法,叔和編於吐蛔條下,令人不知有厥陰之主方,觀其用藥,與諸症符合,豈止吐蛔一症耶。

白話文:

將寒性和熱性的藥物混在一起服用,就會導致藥物的氣味不協調,因此用人參來調和它們的氣,並用苦酒浸泡烏梅,讓藥物的氣味相互吸引,再將浸泡好的烏梅放在米飯上蒸,利用米飯的穀氣來促進藥物的吸收,最後加入蜂蜜來調和藥物的味道。這種方法要慢慢地服用,逐漸增加劑量,以便緩慢地治療疾病的根源。這是仲景的方劑,原本是為治療厥陰病症而設計的,但叔和在《吐蛔條》下編寫了這個方劑,讓人們不知道這個方劑是主要治療厥陰病症的。如果觀察方劑中使用的藥物,就會發現它與各種症狀相符合,所以這個方劑不僅限於治療吐蛔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