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從眾錄》~ 卷一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1)

1. 方治

但虛勞之人,胃中津液素虛,匪傷寒暴病邪少虛多之比。桂枝、生薑分兩之多,服之津液每隨熱勢外越,津既外越,難以復收,多有淋漓沾濡一晝夜者。透此一關,亟以本方去桂枝、生薑二味,三倍加入人參,隨繼其後,庶幾津液復生,乃致營衛盛而諸虛復,豈小補哉!

葉天士加減復脈湯

本案云:其脈虛細,夜熱晨寒,煩倦口渴,汗出,臟液已虧,當春風外泄,宗仲師凡元氣有傷,當與甘藥之例。

孫心典按:虛勞治法,舍建中別無生路。又有一種脾陽不虧,胃有燥火,當從時賢養胃陰諸法。

葉天士云: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陽土,得陰自安。以脾喜剛燥,胃喜柔潤也。愚於此法又悟出無數法門,此下所列之方,俱宜深考。

葉氏養胃方

治胃虛少納穀,土不生金,音低氣餒。

麥冬,生扁豆,玉竹,甘草,桑葉,沙參

此方生穀芽、廣陳皮、白朮、麥仁、石斛、烏梅,俱可加入,燥極加甘蔗汁。

葉氏方

治陰虛盜汗,不用當歸六黃湯,以其味苦不宜於胃也。此方用酸甘化陰法。(合前加減大建中湯辛甘化陽法,可悟用藥之妙。)

人參,熟地,五味,炙草,湖蓮,茯神

又方,《經》云: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納穀如常,而肌肉日

削,當以血肉充養。

牛骨髓,羊骨髓,豬脊髓,茯神,枸杞,當歸,湖蓮,芡實。

又方

治肉消脂涸,吸氣喘促,欲咳不能出聲,必踞按季脅,方稍有力,寐醒,喉中乾涸,直至胸脘,此五液俱竭,法在不治。援引人身膏脂,為繼續之計。

鮮河車(按:此味不可用),人乳汁,真秋石,血餘灰

陰虛陽浮,宜用介以潛陽之法。六味丸,減丹、澤,加秋石、龜膠、牡蠣、湖蓮之屬;如有用海參膠、淡菜膠及燕窩之類,皆是此意。

長孫心典按:虛極之候,非無情草木所能補。如肉削之極,必須諸髓及羊肉膠之類;陰中之陰虛極,必須龜膠、人乳、粉牡蠣、秋石、麋茸之類;陰中之陽虛極,必須鹿角膠、鹿茸、黃犬外腎之類,一隅三反。

黑地黃丸

治陽盛陰衰,脾胃不足,房勞虛損,形瘦無力,面多青黃,而無常色,此補腎益胃之劑也。

蒼朮(一斤,油浸),熟地(一斤),五味子(半斤),乾薑(秋冬一兩,夏五錢,春七錢)

上為末,棗肉煉丸,梧子大,米湯送下百丸,治血虛久痔甚妙。(此治脫血脾寒之聖藥)

天真丸

治一切亡血過多,形槁肢羸,飲食不進,腸胃滑泄,津液枯竭,久服生血養氣,暖胃駐顏。

生羊肉(七斤,去筋膜脂皮,批開入下藥末),肉蓯蓉(十兩),當歸(十二兩,洗,去皮),山藥(濕者去皮,十兩),天冬(去心,焙乾,一斤)

四味為末,安羊肉內裹縛,用無灰酒四瓶,煮令酒盡,再入水二升煮,候肉糜爛,再入黃耆末五兩、人參末二兩、白朮末二兩,搗作薄餅,曬乾,隔紙懸火上烘乾。以煉蜜為丸,梧子大,服一百丸,加至二三百丸,溫酒下,一日二次服。

白話文:

虛勞的治療原則

虛勞的人,通常是胃中的津液已經很虛弱,這和感冒發燒那種病邪較少,虛弱較多的情況不同。如果用大量桂枝、生薑這類藥物,服藥後津液往往會隨著熱氣向外散發,津液既然外泄,就很難再收回來,很多人會出現一整天都滴滴答答,汗水淋漓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就要趕快把原方中的桂枝、生薑去掉,增加三倍的人參,這樣才能使津液重新生成,進而達到使營衛之氣旺盛,各種虛弱的症狀才能恢復,這可不是小小的補益作用啊!

葉天士加減復脈湯的案例

這個案例提到,病人的脈象虛弱細小,晚上發熱,早晨發冷,感到煩躁疲倦、口渴、出汗,這表示身體的津液已經虧損,而且在春天容易向外散失,應該依照張仲景的原則,凡是元氣受損的,都要用甘味的藥物來補養。

孫心典的看法

孫心典認為,治療虛勞,除了用建中湯一類的方劑之外,沒有其他有效的辦法。另外,也有一種情況是脾陽不虛,而是胃裡有燥熱,這時應該採用時下醫家常用的養胃陰的方法來治療。

葉天士的觀點

葉天士認為,太陰脾屬濕土,必須有陽氣才能運轉;陽明胃屬陽土,必須有陰液才能安和。這是因為脾喜歡溫燥,而胃喜歡柔潤的緣故。我從這個道理中又領悟出許多治療方法,下面列出的方劑都值得深入研究。

葉氏養胃方

這個方子治療胃虛,食慾不振,導致脾胃功能失調,無法產生足夠的氣血,使人聲音低弱,氣息不足。

方子組成:麥冬、生扁豆、玉竹、甘草、桑葉、沙參。

這個方子還可以根據情況加入:生穀芽、廣陳皮、白朮、麥仁、石斛、烏梅,如果燥熱非常嚴重,可以加入甘蔗汁。

葉氏另一個方子

這個方子治療陰虛盜汗,不使用當歸六黃湯,因為它的味道太苦,不適合虛弱的胃。這個方子採用酸甘化陰的方法。(結合前面的加減大建中湯辛甘化陽的方法,就能領悟到用藥的巧妙之處。)

方子組成:人參、熟地、五味子、炙甘草、湖蓮、茯神。

又一個方子

《黃帝內經》說:形體不足的,要用補氣的方法來溫養;精血不足的,要用補味的方法來滋養。如果病人能正常吃飯,但肌肉卻日漸消瘦,這就應該用血肉有情的藥物來補養。

方子組成:牛骨髓、羊骨髓、豬脊髓、茯神、枸杞、當歸、湖蓮、芡實。

又一個方子

這個方子治療身體極度消瘦,脂肪耗竭,呼吸困難,想咳嗽卻咳不出聲音,必須按住脅肋才能稍微舒服一點,睡醒時喉嚨乾燥,一直到胸部都感到乾燥。這是五液(血、津、液、精、髓)都已經枯竭的表現,按理說這種情況很難治療。但可以考慮用人體的膏脂來補養,以求繼續維持生命。

方子組成:新鮮的胎盤(按:這個藥物現在不宜使用)、人乳汁、真秋石、血餘灰。

陰虛導致陽氣浮越的情況,應該採用重鎮的方法來潛藏陽氣。可以用六味丸,去掉丹皮、澤瀉,加入秋石、龜膠、牡蠣、湖蓮之類的藥物;如果用海參膠、淡菜膠和燕窩之類的藥物,也是這個道理。

長孫心典的觀點

長孫心典認為,虛弱到極點的情況,不是一般的草木藥物所能補養的。如果身體消瘦到極點,必須用各種動物的骨髓和羊肉膠之類的藥物;陰中的陰虛弱到極點,必須用龜膠、人乳、粉牡蠣、秋石、鹿茸之類的藥物;陰中的陽虛弱到極點,必須用鹿角膠、鹿茸、黃犬外腎之類的藥物。能夠舉一反三,才能靈活運用。

黑地黃丸

這個方子治療陽氣過盛,陰液衰弱,脾胃功能不足,因為性生活過度而導致虛損,身體消瘦無力,臉色青黃而沒有光澤。這個方子是一個補腎益胃的藥方。

方子組成:蒼朮(一斤,用油浸泡)、熟地(一斤)、五味子(半斤)、乾薑(秋冬用一兩,夏天用五錢,春天用七錢)。

將以上藥物研成粉末,用紅棗肉做成藥丸,像梧桐子那麼大,用米湯送服一百丸。這個方子對於治療因失血導致的慢性痔瘡效果很好。(這是一個治療失血導致脾胃虛寒的特效藥。)

天真丸

這個方子治療各種大量失血,身體枯槁,四肢瘦弱,食慾不振,腸胃滑瀉,津液枯竭的情況,長期服用可以生血養氣,溫暖脾胃,保持容顏。

方子組成:生羊肉(七斤,去掉筋膜和脂肪,切開,放入下面的藥粉)、肉蓯蓉(十兩)、當歸(十二兩,洗淨,去皮)、山藥(濕的去掉外皮,十兩)、天冬(去掉心,烘乾,一斤)。

將這四味藥研成粉末,放入切開的羊肉中包好,用四瓶無灰的酒煮到酒都煮沒,然後再加入二升水煮,煮到羊肉爛熟。然後再加入黃耆粉五兩、人參粉二兩、白朮粉二兩,搗成薄餅,曬乾,然後放在火上隔紙烘乾。再用煉蜜做成藥丸,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一百丸,可以加到二三百丸,用溫酒送服,每天服用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