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從眾錄》~ 卷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0)

1. 方治

人參建中湯

即前方加人參二兩,治虛勞自汗。

當歸建中湯

即前湯加當歸二兩,治婦人血虛自汗。

八味大建中湯

治中氣不足,手足厥冷,小腹攣急,或腹滿不食,陰縮多汗,腹中寒痛,唇乾精出,寒熱煩冤,四肢痠痛,及無根失守之火,出於肌表,而為疹為斑、厥逆嘔吐等症。

黃耆,當歸,桂心(桂枝去皮即桂心,非近時所用之肉桂心也),酒白芍,人參,甘草(炙,各一錢),半夏(制),附子(炮,各二錢半)

每服五錢,加姜三片,棗二枚,煎服。

桂枝龍骨牡蠣湯

治失精家,小腹強急,陰頭寒,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穀,失精亡血,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

喻氏曰:用桂枝湯,調其營衛羈遲,脈道虛衰,加龍骨、牡蠣,澀止其清穀,亡血失精。一方而兩扼其要,誠足貴也。

《小品》云:虛羸浮熱,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一錢五分,故曰二加龍骨湯。桂枝雖調營衛所首重,倘其人虛陽浮越於外,即當加附子、白薇以固陽,而助其收澀,桂枝在所不取也。

張石頑曰:亡血失精,舉世皆滋補血氣之藥。而仲景獨舉桂枝湯者,蓋以人身之氣血,全賴後天水穀以資生。水穀入於胃,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氣不營,則上熱而血溢;衛氣不衛,則下寒而精亡。是以調和營衛為主。營衛和則三焦各司其職,而火自歸根。熱者不熱,寒者不寒,水穀之精微輸化,而精血之源有賴矣。

以其亡脫既大,恐下焦虛滑不禁,乃加龍骨入肝斂魂,牡蠣入腎固精,皆固蟄封藏之本藥也。至於小建中湯加減諸方,皆治虛勞之神劑,後人專用滋陰降火,誤治遺害,未至於劇者,用此悉能挽回。

大建中湯(俱見《金匱》)

心胸大寒,痛嘔不能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不可觸近。

葉天士加減大建中湯

辛甘化陽法。

人參,桂心,歸身,川椒(炒,出汗),茯苓,炙草,白芍,飴糖,蘭棗

按:原方中乾薑定不可少。

葉天士加減小建中湯

脈右虛左小,背微寒,肢微冷,痰多微嘔,食減不甘。此胃陽已弱,衛氣不得擁護,時作微寒微熱之狀,小便短赤,大便微溏,非實邪矣。當建中氣以維營衛。東垣云:胃為衛之本,營乃脾之源,偏熱偏寒,猶非正治。

人參,歸身(米拌炒),桂枝木,白芍,蘭棗

按:此方姜定不可少。

復脈湯(一名炙甘草湯,方見《傷寒》)

治諸虛不足,汗出而悶,脈結悸,行動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此治血脈空竭方)

用之所以和血。凡脈見結代者,雖行動如常,不出百日必死。若復危急不能行動,則過十日必死,語極明白,從前解者多誤。

喻嘉言曰:此仲景治傷寒脈結代、心動悸、邪少虛多之聖方也。《金匱》不載,以《千金翼》常用此方治虛勞,則實可徵信,是以得名為《千金》之方也。虛勞之體,多有表熱夾其陰虛,所以本論汗出而悶。表之固非,即治其陰虛亦非,惟用此方得手,而脈出熱解,俾其人快然,真聖法也。

白話文:

人參建中湯

就是原本的建中湯,再加入二兩的人參,用來治療虛勞引起的自汗。

當歸建中湯

就是原本的建中湯,再加入二兩的當歸,用來治療婦女因血虛引起的自汗。

八味大建中湯

用來治療中氣不足,手腳冰冷,小腹抽痛,或者肚子脹滿吃不下東西,陰莖萎縮多汗,腹部寒痛,嘴唇乾燥,容易遺精,忽冷忽熱煩躁不安,四肢痠痛,以及體內虛火浮越到體表,出現疹子或斑點、昏厥嘔吐等症狀。

藥材:黃耆、當歸、桂心(桂枝去皮就是桂心,不是現在用的肉桂心)、酒炒白芍、人參、炙甘草(各一錢),製半夏、炮附子(各二錢半)。

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三片生薑、兩枚紅棗,煎煮後服用。

桂枝龍骨牡蠣湯

用來治療容易遺精的人,小腹僵硬,陰莖發冷,眼睛昏花,頭髮脫落,脈象非常虛弱、空虛、遲緩,出現腹瀉,遺精失血,脈象呈現空虛、跳動、微弱緊澀等情況,男子遺精,女子夢中性交。

喻氏說:用桂枝湯,來調理營衛的遲緩,脈道的虛弱衰退,加入龍骨、牡蠣,來收澀止住腹瀉和遺精失血。一個方子同時處理兩個重點,實在是很值得推崇。

《小品》說:虛弱消瘦、體表發熱、出汗的人,可以去掉桂枝,加入白薇、附子各一錢五分,所以叫做二加龍骨湯。桂枝雖然是調理營衛的主要藥材,但如果病人虛陽浮越在外,就應該加入附子、白薇來固陽,幫助收澀,這時就不宜再用桂枝了。

張石頑說:遺精失血,大家都會用滋補氣血的藥物。但仲景卻用桂枝湯,因為人體的氣血,完全依賴後天飲食來滋養。水穀進入胃,清的部分成為營氣,濁的部分成為衛氣。營氣不足,就會上身發熱而導致出血;衛氣不足,就會下身發冷而導致遺精。所以要以調和營衛為主。營衛調和,三焦就能各司其職,虛火自然回歸根本。該熱的就不會熱,該冷的就不會冷,水穀的精微可以順利轉化,精血的來源就有保障了。

因為遺失過多,恐怕下焦虛滑難以固攝,所以加入龍骨來收斂肝魂,牡蠣來固腎精,都是鞏固封藏的根本藥物。至於小建中湯加減的各種方劑,都是治療虛勞的神效藥方。後人只知道用滋陰降火的方法,錯誤治療造成傷害,病情還沒到嚴重的地步,用這些方子都能夠挽回。

大建中湯(都可以在《金匱要略》中找到)

用來治療心胸極度寒冷,疼痛嘔吐不能進食,腹部寒冷,寒氣向上衝到皮膚,出現像有頭腳的隆起,上下都痛,不能觸摸靠近。

葉天士加減大建中湯

用辛味甘味的藥材,來化生陽氣的方法。

藥材:人參、桂心、當歸身、炒川椒(炒到出汗)、茯苓、炙甘草、白芍、飴糖、蘭棗。

注意:原方中的乾薑絕對不能缺少。

葉天士加減小建中湯

脈象右邊虛弱,左邊細小,背部微微發冷,四肢微冷,痰多微嘔,食慾不振,沒有食慾。這是胃陽已經虛弱,衛氣無法保護,時常出現微寒微熱的症狀,小便短少赤黃,大便微溏,不是實質的邪氣。應當用建中湯來維護營衛之氣。東垣說:胃是衛氣的根本,營氣是脾的來源,只偏重補熱或補寒,都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藥材:人參、當歸身(用米拌炒)、桂枝木、白芍、蘭棗。

注意:這個方子薑也絕對不能缺少。

復脈湯(又名炙甘草湯,藥方在《傷寒論》中)

用來治療各種虛弱不足,出汗而胸悶,脈搏跳動不規律,心悸,但行動如常的病人,如果治療不及時,一百天內會病危,情況危急的,十一日內就會死亡。(這是治療血脈空虛的藥方)

用這個方子的目的是為了調和氣血。凡是脈象呈現結代的,即使行動如常,一百天內也會死亡。如果情況危急不能行動,就會在十日內死亡。說得非常清楚明白,以前的解釋很多都是錯誤的。

喻嘉言說:這是仲景治療傷寒引起的脈搏結代、心悸、邪氣少虛症狀多的神效方。《金匱要略》沒有記載,但《千金翼方》常用這個方子治療虛勞,所以可以證明它的有效性,因此被稱為《千金》之方。虛勞的體質,常常會有體表發熱夾雜陰虛的情況,所以本論說會出汗而胸悶。只治療表證不對,只治療陰虛也不對,只有用這個方子才能有效,脈象正常、熱象消除,病人會感到舒適,真是神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