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從眾錄》~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喘促

喘症最重而難醫。吾觀庸醫凡遇喘症,必投蘇子降氣湯一二劑;不愈,即用貞元飲治之;不愈,即加沉香、黑鉛、磁石、牛膝之類。曰:吾遵景岳法施治,無如其病深弗效也。斯說也,倡之於某老醫,今已傳為成矩,誠可痛恨。余即以景岳之說正之。景岳曰:喘有虛實。實者胸脹氣粗,聲高息湧,膨膨然若不能容,惟呼出為快也。

白話文:

喘息疾病是最嚴重且最難醫治的。我看庸醫每遇到喘息疾病,一定先投蘇子降氣湯一兩劑;若不痊癒,就用貞元飲來治療;再不痊癒,就再添加沉香、黑鉛、磁石、牛膝等藥物。他們還說,我是依循名醫景嶽的方法來治療的,但怎麼醫治患者病情卻沒有效果呢?這樣的說法,是某位老醫生一開始提出的,現在已經傳為治療喘息的慣例,實在令人痛恨。我因此用景嶽提出的方法來改正。景嶽說,喘息有虛實之分。實喘的症狀是胸部脹悶、呼吸粗重、聲音高亢、呼吸急促,好像喘不過氣來,只有呼氣才能感覺到舒暢。

論中未嘗不以風寒燥火怒氣痰飲分別而治之。又曰:虛喘者,慌張氣怯,聲低息短,皇皇然若氣欲斷,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能降,勞動則甚,但得引長一息為快也。論中未嘗不以老弱久病,脾肺腎臟大虛,及血後汗後、婦人產後等症,臚列而分治之。其中不無語病者,蓋未研究《傷寒論》、《金匱》之旨,而徒涉獵醫書,無怪其有膚淺處、有似是而非處也。余俯從時好,即景岳虛實兩語,而參以古法,羅列經方及妥當時方,以為臨症擇用。

白話文:

在醫書上,常常將風寒燥火、怒氣、痰飲等病症分開治療。又說:虛喘的患者,會感到慌張、氣短、聲音低沉、呼吸短促。吸氣時,好像氣息快斷了,提不起氣。呼氣時,好像氣息降不下去,勞動後會更嚴重。只有能長長地吸一口氣才能感覺好一點。醫書上還常常根據患者是老弱、久病、脾肺腎臟虛弱,或者在失血、出汗、婦女產後等情況,進行分類治療。其中有些論述是錯誤的,可能是因為沒有深入研究《傷寒論》、《金匱》的精髓,而是隻泛泛地涉獵醫書。所以難免會有膚淺和似是而非的地方。我順應時風,以景嶽虛實之論為基礎,參考古法,羅列經方和當代適用的方劑,以便在診病時選用。

2. 實喘方

越婢加半夏湯

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脈浮大者。

小青龍湯

肺脹咳而上氣,心下有水氣,脈浮者。

桂苓五味甘草湯

白話文:

咳嗽並且呼吸急促,這是肺脹,患者喘不過氣,眼睛好像要掉出來,脈象浮大。

肺脹,咳嗽並且呼吸急促,心下有水氣,脈象浮的。

小青龍湯雖治寒飲咳嗽上氣之良方,而下虛之人,不堪發散,動其沖氣,急用桂苓伐腎邪,五味斂肺氣,以輯其火,甘草調中氣,以制其水。

桂苓五味甘草加薑辛湯(方各見《金匱》)

白話文:

小青龍湯雖然是治療寒飲咳嗽上氣的良方,但對於體虛的人來說,不能承受發散的藥性,會動到沖氣,因此必須趕緊使用桂苓湯來祛除腎臟的邪氣,五味子湯來斂肺氣,以熄滅肺火,甘草湯來調和中氣,以制約水邪。

既藉桂苓之方,下其沖氣,而反更咳胸滿者,是寒邪貯胸,雖用桂而邪不服,嫌其偏於走表而去之。加乾薑、細辛,取其大辛大熱,以驅寒泄滿也。

白話文:

如果使用桂苓湯來治療肺熱咳嗽,但反而加重了咳嗽和胸悶,這說明寒邪積聚在胸口,雖然使用了桂枝,但寒邪並沒有消除,只走了表寒。為瞭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加入乾薑和細辛,它們辛熱,可以驅寒、緩解胸悶。

《金匱》法,前症兼冒而嘔者,加半夏以驅飲,名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乾薑細辛半夏湯;前症兼形腫者,是肺氣滯而為腫,加杏仁利之,名苓甘五味加薑辛半夏杏仁湯;前症又兼面熱如醉,此為胃熱上衝其面,加大黃三錢以利之。(脈氣不利,滯於外而形腫,滯於內而胃熱,既以杏仁利其胸中之氣,復以大黃利其胃中之熱。)名苓甘五味加薑辛半夏大黃湯。

白話文:

《金匱》方劑中,如果有前述的症狀,同時還有冒失和嘔吐的,加入半夏來驅散飲邪,這個方劑叫做桂苓五味甘草湯,去掉桂枝,加入乾薑、細辛、半夏。

如果有前述的症狀,同時還有身體浮腫的,這是因為肺氣鬱結而導致水腫,加入杏仁來利氣,這個方劑叫做苓甘五味加薑辛半夏杏仁湯。

如果有前述的症狀,同時還有臉部潮紅像喝醉酒一樣,這是因為胃熱上衝到臉部,加入三錢的大黃來利氣。

(脈氣不利,滯留在體表而導致水腫,滯留在體內而導致胃熱,既用杏仁來利胸中的氣,又用大黃來利胃中的熱。)這個方劑叫做苓甘五味加薑辛半夏大黃湯。

徐忠可曰:仲景數方,俱不去薑、辛,即面熱亦不去薑、辛,何也?蓋以薑、辛最能泄滿止咳,凡飲邪未去,須以此二味刻刻預防也。

白話文:

徐忠可說:仲景的很多方劑,都不去除薑和辛辣之物,即使患者面部發熱也不去除薑和辛辣之物,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薑和辛辣之物最能疏散體內的滿滯,止住咳嗽。凡是邪氣飲邪未去除之前,都需要用這兩種藥物時刻預防。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方見《傷寒》)

白話文: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方劑出自《傷寒》)

主治:少陽病,頭痛,脈浮緊,口苦,咽乾,心煩,喜嘔,發熱,惡寒,身疼痛。

組成: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二十枚,厚朴半夏,杏仁各三兩。

製作: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再服。

功效:解肌發表、和營止痛。

用法:溫服。

臨牀應用:

  1. 感冒初期:症見發熱、惡寒、頭痛、身疼痛、脈浮緊,可選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2. 胃腸型感冒:症見發熱、惡寒、頭痛、身疼痛、口苦、咽乾、心煩、喜嘔,可選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3. 膽道疾病:症見發熱、惡寒、頭痛、身疼痛、口苦、咽乾、心煩、喜嘔,可選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注意事項:

  1. 本方含有厚朴杏仁,孕婦慎用。

  2. 本方不適用於實熱證。

喘家主之,太陽病下之,微喘,以此解表。

射干麻黃湯

咳而上氣,喉中作水雞聲者。

皂莢丸

咳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得眠。(稠痰黏肺,非此方不能清滌稠痰矣)

葶藶大棗瀉肺湯

肺因支飲滿而氣悶,氣閉則呼吸不能自如,此方苦降以泄實邪。

十棗湯

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者。

白話文:

喘息是疾病的根本,太陽病發展到後期,患者輕微喘息,可用此方解表。

[射干麻黃湯]

咳嗽並伴隨上氣,喉嚨裡發出像雞叫的聲音。

[皂莢丸]

咳嗽逆氣上衝,時不時吐出濁痰,只能坐着不能睡覺。(稠痰黏在肺部,只有這個藥方才能清除稠痰)

[葶藶大棗瀉肺湯]

肺部因支氣鬱積而導致氣悶,氣閉塞則呼吸不能順暢,這個方子苦寒下降,用來泄去實邪。

[十棗湯]

支氣鬱積導致咳嗽煩躁,胸部疼痛。

喻嘉言曰:五飲之中,獨膈上支飲,最為咳嗽根底。外邪入而合之固嗽,即無外邪而支飲漬入肺中,自令人咳嗽不已。況支飲久蓄膈上,其下焦之氣逆沖而上者,尤易上下合邪也。夫以支飲之故,而令外邪可內,下邪可上,不去支飲,其咳嗽終無寧宇矣。

白話文:

喻嘉言說:五種飲病之中,唯有膈上支飲,是最嚴重的咳嗽根源。外來的邪氣侵入,和膈上支飲結成痼疾,即使沒有外來的邪氣,膈上支飲浸入肺中,也會令人咳嗽不止。更何況膈上支飲長期積聚在膈上,下焦之氣逆沖而上,更加容易上下合邪。由於膈上支飲的緣故,外邪可以進入體內,下邪可以上逆,不除去膈上支飲,咳嗽就永遠得不到安寧。

麥冬湯(方各見《金匱》)

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此方主之。

瀉白散

治肺火喘嗽。

四磨飲

治七情氣逆而為咳,並治一切實喘。

蘇子降氣湯,(方各見《時方》)

治痰嗽脹滿喘促,上盛下虛。

紫蘇湯(《聖濟》)

治卒氣短。

紫蘇(四錢),陳皮(一錢),紅棗(二枚)

水酒煎服。

白話文:

麥冬湯用於治療火氣逆流上衝導致咽喉不適,以及逆氣下行的情況。瀉白散用於治療肺火引發的喘咳。四磨飲用於治療七情郁結導致的氣逆咳嗽,以及各種實證引起的喘息。蘇子降氣湯用於治療痰咳、腹脹、喘促,表現為上實下虛的情況。紫蘇湯用於治療突然發生的氣短,使用紫蘇四錢、陳皮一錢、紅棗兩枚,水酒煎服。

3. 虛喘方

加味六君子湯

治肺脾虛寒,痰嗽氣喘。

白話文:

加味六君子湯用來治療肺脾虛弱且有寒症,伴有咳嗽和氣喘的情況。

人參,白朮(炒),茯苓,半夏(各二錢),陳皮,甘草(炙),乾薑(各一錢),細辛(八分),五味(七分)

白話文:

人參:具有補氣養陰、生津止渴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元氣虧虛、四肢乏力、氣短喘促、心悸失眠、口乾舌燥等病症。

白朮(炒):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虛泄瀉、水腫、痰多咳嗽等病症。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水腫、尿少、心悸失眠等病症。

半夏(各二錢):具有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痰多咳嗽、嘔吐噁心等病症。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胸悶腹脹、咳嗽痰多等病症。

甘草(炙):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咳嗽咳喘、瘡瘍腫毒等病症。

乾薑(各一錢):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嘔吐泄瀉、腹痛腹瀉等病症。

細辛(八分):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燒、頭痛鼻塞、牙痛等病症。

五味(七分):具有溫中止痛、化痰止咳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腹痛腹瀉、咳嗽痰多等病症。

水煎服。

參附湯

治元氣虛脫,手足逆冷,汗出不止,氣短欲絕。

白話文:

用水煎煮後服用。

參附湯用於治療元氣虛弱導致的脫症,症狀包括四肢冰冷、持續出汗、呼吸短促幾乎要斷氣。

愚按:此上中下俱脫之症。若中焦脾氣脫者,以白朮一兩代人參,名朮附湯;上焦肺氣脫者,以炙黃耆一兩代人參,名耆附湯,但黃耆輕浮,必加麥冬三錢,五味一錢以納之;下焦腎氣脫者,以熟地一兩代人參。但熟地性滯,非痰所宜,且功緩,非急症所倚,須加茯苓四錢導之,方為穩當。

白話文:

我認為:這是一種上中下焦氣脫的疾病。如果中焦脾氣脫落,可以用白朮一兩代替人參,叫做「朮附湯」;上焦肺氣脫落,可以用炙黃耆一兩代替人參,叫做「耆附湯」,但黃耆性輕浮,一定要加入麥冬三錢、五味一錢來抑制它;下焦腎氣脫落,可以用熟地一兩代替人參。但熟地性質遲滯,不適合痰症,而且效果緩慢,不適合急症,需要加入茯苓四錢來引導它,這樣才穩妥。

觀仲景茯苓甘草湯、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真武湯三方,皆以茯苓為君,皆治汗出不止。蓋以汗之大泄,必引腎水上泛,非茯苓不能鎮之。此以平淡之藥,用為救逆之品,仲景之法,所以神妙也。

白話文:

觀察仲景的茯苓甘草湯、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真武湯三種方劑,都以茯苓為主藥,都治療汗出不止。這是因為汗液大量排出,必然會引動腎水氾濫,非茯苓不能鎮定它。這裡用平淡的藥物,用作挽救危急的藥品,仲景的方法,所以很奇妙。

黑錫丹

治脾胃虛冷,上實下虛,奔豚,五種水氣,中風痰潮危症。

白話文:

黑錫丹用來治療脾胃虛弱寒冷、上部實證下部虛證、奔豚症狀、五種水腫病症以及中風伴有痰多的危急情況。

喻嘉言曰:凡遇陰火逆沖,真陽暴脫,氣喘痰鳴之急證,舍此再無他法之可施。予每用小囊佩帶隨身,恐遇急症不及取藥,且欲吾身元氣溫養其藥,藉手效靈,厥功歷歷可紀。

白話文:

喻嘉言說:凡是遇到陰火逆沖,真陽突然脫離,氣喘痰鳴的緊急情況,除了這個方法,沒有其他辦法可以施用了。我經常把小袋子隨身攜帶,擔心遇到緊急情況來不及取藥,而且希望我自己的元氣能夠溫養藥物,藉助手來發揮靈驗,我的功績都能夠一件一件的記錄下來。

徐靈胎曰:鎮納元氣,為治喘必備之藥,當蓄在平時,非一時所能驟合也。

六味丸(方各見《時方》)

治腎陰虛不能納氣者,加麥冬五錢、五味一錢。

腎氣丸(方見《金匱》)

治腎陽虛不能納氣。

全真一氣湯(《馮氏錦囊》)

治上焦虛熱,下焦虛冷,此方清肅在上,填實在下之法。

白話文:

徐靈胎說:「鎮納元氣,是治療喘症必備的藥物,應該平時就儲備好,不能臨時才去尋找。」

六味丸(方劑見《時方》)

治療腎陰虛導致無法納氣者,加入麥冬五錢、五味子一錢。

腎氣丸(方劑見《金匱》)

治療腎陽虛導致無法納氣。

全真一氣湯(《馮氏錦囊》)

治療上焦虛熱,下焦虛冷,此方採用清肅上焦,填補下焦的方法。

熟地(一兩),人參(一二三錢或一兩另燉調復),麥冬,牛膝(各二錢),冬白朮(炒,三錢),五味(七分),附子(一錢,須重用)

白話文:

熟地黃二兩、黨參三兩(或另燉一兩)、麥冬、牛膝各四錢、炒白朮六錢、五味子一分四釐、附子二錢(務必加重使用)

水煎服。

枸杞湯(方見《時方》)

治氣短。

貞元飲(見《三字經》)

白話文:

用水煎煮後服用。

枸杞湯(配方見於《時方》)

用來治療氣短的症狀。

貞元飲(詳見《三字經》)

余推景岳制方之意,以氣為陽,血為陰。大汗亡血,產後及熱病之後,血虛則氣無附麗。孤陽無主,時見喘促,故以此飲濟之緩之。其要旨在「濟之緩之」四字,今人順口讀過,便致許多誤事。蓋陰血枯竭,最喜熟地之濡潤以濟之,猶恐濟之不及濟,故加當歸以助其濟之之力;呼吸氣促,最宜甘草之大甘以緩之,猶恐緩之不能緩,故用至二三錢,以成其緩之之功。

熟地(三五錢至一兩),當歸,炙草(各二三錢)

水煎服。

白話文:

我推崇景嶽制定的方劑的用意,是用氣充當陽,血充當陰。大汗流失了血液,產後以及熱病之後,血虛則氣沒有依附。孤陽沒有主宰,時常喘促,所以用此飲來補益並緩解。其要點在於「補益並緩解」四字,現在的人順口讀過,便造成了許多差錯。蓋陰血枯竭,最喜歡熟地滋潤以補益,還擔心補益不及時,所以加上當歸以增加其補益的力量;呼吸氣促,最適合用甘草的大甘來緩解,還擔心緩解不夠,所以用到二三錢,以完成其緩解的作用。

長孫男心典按:氣為夫,血為妻。無妻夫必蕩,自然之勢也。此方補血為主,使氣有歸附,漸漸而平,緩劑也。今人於真陽暴脫、氣喘痰湧危症,不知議用附子湯、真武湯及黑錫丹等藥,而以貞元飲投之,則陰霾沖天,痰涎如湧,頃刻死矣。

此方入經,不能入腎,不可不知。

真武湯

治水氣咳嘔,小便不利,四肢腫,腹痛。

白話文:

長孫男心典注釋:氣是丈夫,血是妻子。沒有妻子,丈夫必定放蕩,這是自然的趨勢。這個方子以補血為主,讓氣有所歸附,逐漸平穩,是一種緩和的方劑。現在的人在真陽暴脫、氣喘痰湧的危症時,不知道要用附子湯、真武湯和黑錫丹等藥物,反而用貞元飲來治療,那麼陰霾沖天,痰涎如湧,頃刻間就會死亡。

次男元犀按:以上治喘等方,多主水飲。因仲景云「短氣皆屬飲」一語,悟出無數方法,藥到病瘳,指不勝屈。方知取法貴上也。

白話文:

次子元犀註解:以上治療喘息等方法,大多是針對水飲病症。因為仲景曾經說過「短氣皆屬飲」這句話,我領悟到無數種治療方法,藥到病除,多到不勝枚舉。這才明白取法於名師的重要性。

真武為北方水神。以之名湯者,藉以鎮水也。附子辛熱,壯腎之元陽,則水有所主;白朮之溫燥建中土,則水有所制;附子得生薑之辛散,於補水中寓散水之意;白朮合茯苓之淡滲,於制水中寓利水之道;尤妙在芍藥之苦降,以收真陽之上越。蓋芍藥為春花之殿,交夏而枯,借其性味,亟令陽氣歸根於陰也。

附子湯(方各見《傷寒》)

白話文:

真武是北方司掌水的神。以他來為湯劑命名,藉以平定水氣。附子性辛溫,能壯腎陽,則水有了主宰;白朮性溫燥,能健脾胃,則水有了約束;附子配伍生薑的辛散之性,在補水的同時也有祛水的用意;白朮配伍茯苓的淡滲之性,在制水的同時也有利水的功效;尤其妙在加上芍藥的苦降之性,用以約束真陽的上越。蓋因芍藥是春季花中的最後一個花種,入夏後就枯萎,借用其性味,急令陽氣回歸根源於陰中。

此方即真武湯,去生薑加人參,其補陽鎮陰。分歧只一味與分兩略殊。學者讀古人書,必於此處究心,方能受益。

《金匱》云:氣短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甘術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

白話文:

此方即是真武湯,除去生薑添加人參,它的作用是補益陽氣,鎮靜陰氣。不同的只是味藥和劑量略有不同。研究古人著作的學者,必須在此處用心鑽研,才能受益。

喻嘉言曰:飲邪阻礙呼吸,故氣短。但呼吸幾微之介,不可辨。若呼之氣短,是心肺之陽有礙,宜苓桂朮甘湯以通其陽,陽氣通,則膀胱之氣竅利矣;若吸之氣短,是肝腎之陰有礙,宜腎氣丸以通其陰,陰通則少陰之關開矣。

按:氣短分及呼吸,其旨微矣。

白話文:

喻嘉言說:飲邪阻礙呼吸,所以會氣短。但呼吸微弱難以辨別。如果呼氣短,是心肺之陽有阻礙,應該用苓桂術甘湯來通暢其陽氣,陽氣通暢,則膀胱的氣竅就能通利;如果吸氣短,是肝腎之陰有阻礙,應該用腎氣丸來通暢其陰氣,陰氣通暢,則少陰的關卡就能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