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癘瘍機要》~ 下卷 (2)

回本書目錄

下卷 (2)

1. 各症方藥

升麻,白芷,防風,白芍藥,乾葛,甘草,當歸,川芎,羌活,麻黃,紫浮萍,木賊草

上各等分,每服五七錢,水煎。

防風通聖散,治風熱熾盛,大便秘結,發熱煩躁,表裡俱實者。

防風,當歸,川芎,芍藥,大黃(煨),芒硝,連翹,薄荷,麻黃,桔梗,石膏(煨),黃芩(炒,各一兩),白朮,山梔,荊芥(各二錢五分),甘草(二兩),滑石(三兩),白芷,蒺藜(炒),鼠黏子(各五錢),上為末,每服三五錢,白湯調下。

透經解攣湯,治風熱筋攣骨痛。

穿山甲(三錢,炮),荊芥,紅花,蘇木,羌活,當歸,防風,蟬殼(去土),天麻,甘草(各七分),白芷(一錢),連翹,川芎(各五分),上水酒各半煎服。

秦艽地黃湯,治風熱血燥,筋骨作痛。

秦艽,生地黃,當歸,川芎,羌活,防風,荊芥,甘草,白芷,升麻,白芍藥,大力子(蒸),蔓荊子(各一錢),上水煎服。

羌活當歸散,治風毒血熱,頭面生瘡,或赤腫,或成塊,或癮疹搔癢,膿水淋漓。

羌活,當歸,川芎,黃連(酒炒),鼠黏子(蒸),防風,荊芥,甘草,黃芩(酒浸炒),連翹,白芷,升麻(各一錢),上酒拌曬乾水煎。

羌活白芷散,治風熱血燥,手掌皺裂,或頭面生瘡,或遍身腫塊,或膿水淋漓。

羌活,白芷,軟柴胡,荊芥,蔓荊子,防風,豬牙皂角,甘草,黃芩,黃連(酒炒,各一錢),上水煎服。

四生散,治腎臟風,耳鳴目癢,鼻赤齒浮,或婦女血風瘡。

白附子,獨活,黃耆,白蒺藜(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用豬腰子劈開入藥,濕紙裹煨熟細嚼,鹽湯下,風癬酒下,為丸亦可。

消風散,治風熱癮疹癢痛,或膿水淋漓,或頭皮腫癢。

荊芥穗,甘草(炙,各二錢),陳皮(五錢),人參,白殭蠶(炒),茯苓,防風,芎藭,蟬殼(去土),羌活,藿香(各一兩),厚朴(薑製,五錢),上每服五七錢,姜水煎。

九味羌活湯,治一切外因瘡毒。

羌活,防風,蒼朮(各一錢五分),川芎,白芷,生地黃,黃芩,甘草(各一錢),細辛(五分),上水煎服。

當歸飲,治血熱癮疹癢痛,或膿水淋漓發熱等症。

當歸,白芍藥,川芎,生地黃,防風,白蒺藜,荊芥(各一錢五分),黃耆(炒),甘草,何首烏(各一錢),上水煎服。

升麻湯,治風熱身如蟲行,或唇反縱裂。

升麻(三分),茯苓,人參,防風,犀角(鎊),羌活,官桂(各二錢),上每服四錢,水煎,下瀉青丸。

樺皮散,治肺風瘡疥癮疹,及風刺粉刺。

樺皮(四兩,炒灰),荊芥穗(二兩),甘草(炙,五錢),枳殼(四兩,去穰燒煅有性),杏仁(二兩,去皮尖,另研),上為末,瓷器貯之,每服四五錢,水煎。

白話文:

各症方藥

基本方劑:

升麻、白芷、防風、白芍藥、葛根、甘草、當歸、川芎、羌活、麻黃、紫浮萍、木賊草,以上藥材各取相同份量,每次服用五到七錢(約15-21克),用水煎煮。

防風通聖散:

治療風熱病邪盛行,導致大便秘結、發熱煩躁,屬於表裡都有實證的狀況。

藥材包含:防風、當歸、川芎、芍藥、大黃(煨過)、芒硝、連翹、薄荷、麻黃、桔梗、石膏(煨過)、黃芩(炒過,各一兩,約30克)、白朮、山梔、荊芥(各二錢五分,約7.5克)、甘草(二兩,約60克)、滑石(三兩,約90克)、白芷、蒺藜(炒過)、鼠黏子(各五錢,約15克)。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約9-15克),用白開水送服。

透經解攣湯:

治療風熱導致筋脈攣縮、骨骼疼痛的狀況。

藥材包含:穿山甲(三錢,約9克,炮製過)、荊芥、紅花、蘇木、羌活、當歸、防風、蟬殼(去除泥土)、天麻、甘草(各七分,約2.1克)、白芷(一錢,約3克)、連翹、川芎(各五分,約1.5克)。用水和酒各一半煎煮服用。

秦艽地黃湯:

治療風熱導致血液乾燥,筋骨疼痛的狀況。

藥材包含:秦艽、生地黃、當歸、川芎、羌活、防風、荊芥、甘草、白芷、升麻、白芍藥、大力子(蒸過)、蔓荊子(各一錢,約3克)。用水煎煮服用。

羌活當歸散:

治療風毒導致血液發熱,在頭面部產生瘡瘍,可能紅腫、結塊,或出現搔癢的疹子,甚至有膿水滲出。

藥材包含:羌活、當歸、川芎、黃連(用酒炒過)、鼠黏子(蒸過)、防風、荊芥、甘草、黃芩(用酒浸泡後炒過)、連翹、白芷、升麻(各一錢,約3克)。用酒拌勻後曬乾,再用水煎煮服用。

羌活白芷散:

治療風熱導致血液乾燥,手掌皮膚皺裂,或在頭面部生瘡,或全身出現腫塊,甚至有膿水滲出。

藥材包含:羌活、白芷、軟柴胡、荊芥、蔓荊子、防風、豬牙皂角、甘草、黃芩、黃連(用酒炒過,各一錢,約3克)。用水煎煮服用。

四生散:

治療腎臟功能失調引起的風邪,導致耳鳴、眼睛癢、鼻子發紅、牙齒鬆動,或婦女的血風瘡。

藥材包含:白附子、獨活、黃耆、白蒺藜(各等份)。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約6克),用豬腰子切開夾入藥粉,用濕紙包裹煨熟後細嚼,再用鹽湯送服,治療風癬則用酒送服,也可以做成藥丸服用。

消風散:

治療風熱導致皮膚出現癢痛的疹子,可能有膿水滲出,或頭皮腫脹發癢。

藥材包含:荊芥穗、甘草(炙過,各二錢,約6克)、陳皮(五錢,約15克)、人參、白殭蠶(炒過)、茯苓、防風、川芎、蟬殼(去除泥土)、羌活、藿香(各一兩,約30克)、厚朴(薑汁製過,五錢,約15克)。每次服用五到七錢(約15-21克),用生薑水煎煮。

九味羌活湯:

治療一切外在原因引起的瘡毒。

藥材包含:羌活、防風、蒼朮(各一錢五分,約4.5克)、川芎、白芷、生地黃、黃芩、甘草(各一錢,約3克)、細辛(五分,約1.5克)。用水煎煮服用。

當歸飲:

治療血熱引起的皮膚癢疹,可能有膿水滲出、發熱等症狀。

藥材包含:當歸、白芍藥、川芎、生地黃、防風、白蒺藜、荊芥(各一錢五分,約4.5克)、黃耆(炒過)、甘草、何首烏(各一錢,約3克)。用水煎煮服用。

升麻湯:

治療風熱導致身體感覺像蟲子爬行,或嘴唇反轉開裂的狀況。

藥材包含:升麻(三分,約1克)、茯苓、人參、防風、犀角(鎊碎)、羌活、官桂(各二錢,約6克)。每次服用四錢(約12克),用水煎煮,再服用瀉青丸。

樺皮散:

治療肺部風邪引起的瘡疥、疹子,以及風刺粉刺。

藥材包含:樺樹皮(四兩,約120克,炒成灰)、荊芥穗(二兩,約60克)、甘草(炙過,五錢,約15克)、枳殼(四兩,約120克,去除內瓤燒製後保留藥性)、杏仁(二兩,約60克,去除皮尖,另行研磨)。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瓷器裝好,每次服用四到五錢(約12-15克),用水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