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可久

《增訂十藥神書》~ 甲乙二方論

回本書目錄

甲乙二方論

1. 甲乙二方論

治吐血者,兢推可久。而葛先生首以二方為止血要著,明明劫劑,毫無顧忌。予由繹之,始知葛先生意之所到,理之精也。人生陽根於陰,陰氣虧則陽自勝,上氣為之喘促,咳吐痰沫,發熱面紅,無不相因而致,故留得一分自家之血,即減得一分上升之火,易為收拾。何今日之醫,動以引血歸經為談,不可概用止血之味,甚至有血溢於外,吐出亦美,壅反為害。

遂令病者信之,遷延時日,陰虛陽旺,煎熬不止,至於不救,果誰之咎?倘謂引經,可必不妨少俟幾日,後用補陰,元神可復。吾恐有形之血,豈能使之速生?而無偶之陽,何法使之速降?予所以一再思惟,而悟先生急於止血之大旨也。

潘按:《金匱》治虛癆症,以補虛、祛風、逐瘀為三大綱,此不易之準繩。

陳修園按:虛癆症,《金匱》以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從腎虛以立法;建中湯,從脾以立法;黃耆建中湯,從氣血兩虛以立法;八味地黃丸、天雄散、溫其下元,從脾腎氣血之總根處以立法,是以補虛為一大綱也。以薯蕷丸治風氣百疾,虛羸諸不足,是以祛風為一大綱也。以大黃䗪蟲丸,治乾血成癆,是以逐瘀為一大綱也。

三綱鼎足,為此症不易之準繩。今葛仙翁以花蕊石散,繼於十灰散之後,雖云止血,實欲使瘀血化為黃水而不見血也。然自余思之,吐血既止,而離經之血,蓄而不行,不可不用此散化之。若血來勢如湧泉,相續不絕,竟用此散,令其盡化為水,是令一身之血,俱歸烏有,尚有生理乎?讀書不可死於句下,此其一也。

且三大綱因虛而成癆,醫書恆有治法,而因風而致者,言之頗罕,而因瘀血而致者,除仲景《金匱》大黃䗪蟲丸,仲景小品百癆丸外,未有發明其旨。且《金匱》以薯蕷丸與大黃䗪蟲丸並舉,意以風氣不去,則足以賊正氣而生長不榮,乾血不去,則足以留新血而滲灌不周,怯症種種所由來也。余治吐血諸藥不止者,用《金匱》瀉心湯,百試百效,其效在生大黃之多,以行瘀也。

附錄仲景百癆丸方,當歸炒乳香沒藥各一錢,人參分數闕,虻蟲十四個去翅足,水蛭十四個,炒桃仁十四粒,去皮尖,大黃四錢,蜜丸如梧桐子大,都作一服可百丸,五更用百勞水下,取惡物為度,服白粥十日。百勞水者,杓揚百遍,即甘瀾水也。(䗪蟲,一名地鱉。)

潘按:薯蕷丸治虛癆諸不足,風氣百疾。䗪蟲丸治五癆諸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風氣不去,則足以賊正氣而生長不榮,以薯蕷丸為要方。乾血不去,則足以留新血而灌溉不周,以䗪蟲丸專治瘀血成癆之症。

白話文:

治療吐血的人,都要謹慎地考慮長遠的治療方法。葛先生首先用這兩個方子作為止血的重要手段,明顯是用強烈的藥物來制止出血,沒有任何顧忌。我仔細研究之後,才明白葛先生的用意,他的醫理非常精深。人體的陽氣根源於陰氣,陰氣虧損,陽氣就會過盛,導致氣喘急促、咳嗽吐痰、發熱面紅等一系列症狀,這些症狀都是相互關聯引起的。所以,能夠保留一分自身的血液,就等於減少一分上升的火氣,病情就更容易控制。為什麼現在的醫生,動不動就說要引導血液回歸正常的經絡,認為不能隨便使用止血的藥物,甚至認為血溢出體外,吐出來也是好事,堵塞反而有害。

這樣就導致病人相信這些說法,拖延治療時間,陰虛陽盛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病情不斷惡化,最終導致無法救治,這到底是誰的過錯呢?如果說引導血液回歸正常經絡,可以稍微等待幾天,然後再用補陰的藥物,就可以恢復元氣。我擔心有形的血液,怎麼可能讓它快速生成?而無緣無故的陽氣,又用什麼方法能讓它快速下降呢?所以我反覆思考,才明白葛先生急於止血的真正用意。

潘按:根據《金匱要略》的觀點,治療虛勞症,以補虛、祛風、逐瘀為三大原則,這是不可動搖的標準。

陳修園按:關於虛勞症,《金匱要略》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從腎虛的角度立法;用建中湯,從脾的角度立法;用黃耆建中湯,從氣血兩虛的角度立法;用八味地黃丸、天雄散,溫補下焦,從脾腎氣血的根本入手立法,這都是以補虛為一個重要綱領。用薯蕷丸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疾病,以及身體虛弱等不足之症,這是以祛風為一個重要綱領。用大黃䗪蟲丸治療因血瘀導致的虛勞,這是以逐瘀為一個重要綱領。

這三大原則相互配合,是治療虛勞症不可更改的標準。現在葛仙翁在十灰散之後,接著使用花蕊石散,雖然說是止血,實際上是想讓瘀血化成黃水,而不讓血繼續流出。但是,我考慮的是,吐血停止後,那些脫離正常經絡的血,如果積聚而不流通,就不能不用花蕊石散來化解。但是,如果出血的勢頭像泉水一樣湧出,連續不斷,卻使用花蕊石散,讓所有的血都化成水,這不是讓全身的血液都消失了嗎?還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嗎?讀書不能死守字面上的意思,這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而且,三大原則都是因為虛而導致虛勞,醫書上都有治療方法。但是因為風邪導致虛勞的,很少有人提及;而因為瘀血導致虛勞的,除了仲景《金匱要略》提到的大黃䗪蟲丸和仲景小品百勞丸之外,沒有人深入闡述它的道理。《金匱要略》把薯蕷丸和大黃䗪蟲丸並列提出,意思是說,風邪不祛除,就會損害正氣,導致身體不能正常生長發育;瘀血不清除,就會阻礙新血的生成和流通,導致各種虛弱症狀的出現。我治療各種吐血不止的病症,使用《金匱要略》的瀉心湯,屢試屢效,效果主要在於多用生大黃,目的是為了消除瘀血。

附錄仲景百勞丸的配方:當歸(炒)、乳香、沒藥各一錢,人參少量,虻蟲十四個(去除翅膀和腳),水蛭十四個,炒桃仁十四粒(去除皮尖),大黃四錢,用蜂蜜做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一次服用一百丸,在凌晨用百勞水送服,以排出污穢之物為度。服用後要喝白粥十天。百勞水就是攪動一百次的水,也就是甘瀾水。(䗪蟲,又名地鱉。)

潘按:薯蕷丸治療虛勞引起的各種不足,以及各種風邪引起的疾病。䗪蟲丸治療五勞引起的各種損傷,體內有乾血,皮膚粗糙不平。風邪不去,就會損害正氣,導致身體不能正常生長發育,所以要把薯蕷丸作為主要的方子。乾血不去除,就會阻礙新血的生成和流通,所以要用䗪蟲丸專門治療因瘀血導致的虛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