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曉亭

《瘋門全書》~ 外治諸方 (1)

回本書目錄

外治諸方 (1)

1. 外治諸方

洗癘瘡方

蓖麻皮,苦楝皮,馬齒莧,槐樹皮(各四兩)

煎水洗。

又洗藥方

豨薟草,蒼耳子,北防風,鮮松毛,杉葉,左纏藤,側柏葉,荊芥,銀花

共煎水洗。

發汗方,洗同。非遍身麻木。但洗可也。

蔓荊(一兩),荊芥穗(一兩二錢),威靈仙(兩半),麻黃(兩半),蛇床(一兩),北細辛(八錢),白芷(六錢),蒼朮(一兩),川花椒(一兩),嫩苦參(一兩),川黃柏(一兩),何首烏(八錢)

此方宜洗不宜服。

外加苦參皮、過牆草、側柏葉、家艾葉、同煎水洗之。後用川花椒五錢。為末。醋調擦身。除蟲止癢。

平常熏洗方

淨銀花,花椒葉,老松毛,側柏葉,蒼耳草,老艾葉,過牆草,苦楝皮

同煎水洗。

洗大麻瘋方

蒼耳草,朴硝

熏洗方,洗法見後

鮮松毛(一斤),蘇葉(四兩),九里明(四兩),苦瓜葉(四兩),金銀花(六兩),紫浮萍(二兩)

洗後即服八寶丹二百粒。次日。仍服前小神丸。

專退紅雲方,治臉上紅雲。及遍身紅點紅堆。

蓖麻子(二錢取肉),杏仁(二錢去皮),生川烏(三錢研末),水銀(五錢擂不見星),雄黃(三錢研末),松香(三錢要老紅色者),膽礬(三錢)

先將水銀同川烏擂爛。若水銀難擂。即入松香同擂。候水銀不見星時。再入蓖麻子、杏仁、雄黃、明礬。共研細末。每次以豬膽調稀。每夜睡時。薄薄敷於臉上紅處。次早必干。仍剝落放在碗內。再加豬膽汁擂。次夜再敷。其藥可用三次。若身上紅雲紅堆。用薑汁調塗。久用自愈。若不愈。用針刺法。

又吉水李先生傳方

良薑,南星,薄桂,生川烏,生草烏,蒼朮,艾絨,殭蠶,香附,桂皮,蔥

共研。入鍋炒熱。用好醋淬入。乘熱同敷痹肉處。冷則再炒再敷。愈多愈妙。

又方

水銀(四錢),錫花(二錢),銅綠(二錢),輕粉(二錢)

外採野菊花四五斤。搗爛榨汁。倒落鍋內熬成膏。加豬膽三四個。取汁再熬。將水銀四味。共擂為末。拌入膏內和勻。每夜照法敷之。藥干。再加豬膽汁浸濕。擂用。

又方

生牡蠣(二兩研末),生黃柏(一兩研末),生南星(五錢),生大黃(五錢),苦參(一兩研末),甘草節(五錢)

共為細末。雞子白調敷。好醋亦可。藥只好調一次。

又方

野芋

量芋多少。刮去皮洗淨搗爛。加入酒糟一大杯。每夜搗敷患處。或更加紅腫無妨。切忌敷臉。恐藥入目。即前二方。亦宜絹帛扎眼。結於腦後。恐藥入目傷明。

擦退紅雲紅塊方,並治白癬癜及頑癬疥瘡。

信石(五錢去腳),草烏(五錢去蘆),白附(五錢),輕粉(二錢),膽礬(二錢),樟腦(二錢),雄黃(五錢)

白話文:

外治諸方

洗癘瘡方:蓖麻皮、苦楝皮、馬齒莧、槐樹皮等量煎水洗。

又洗藥方:豨薟草、蒼耳子、北防風、鮮松毛、杉葉、左纏藤、側柏葉、荊芥、銀花等煎水洗。

發汗方:與洗方相同,若非全身麻木,單獨洗患處即可。蔓荊、荊芥穗、威靈仙、麻黃、蛇床、北細辛、白芷、蒼朮、川花椒、嫩苦參、川黃柏、何首烏等煎水洗,此方宜外洗不宜內服。另加苦參皮、過牆草、側柏葉、艾葉同煎水洗,之後用川花椒末醋調擦身,除蟲止癢。

平常熏洗方:銀花、花椒葉、松毛、側柏葉、蒼耳草、艾葉、過牆草、苦楝皮等煎水洗。

洗大麻瘋方:蒼耳草、朴硝。

熏洗方:鮮松毛、蘇葉、九里明、苦瓜葉、金銀花、紫浮萍等煎水洗後,服用八寶丹二百粒,次日再服用小神丸。

專退紅雲方:治臉上紅雲及全身紅點紅腫。蓖麻子仁、杏仁、生川烏末、水銀、雄黃末、松香、膽礬等,先將水銀與川烏研磨至水銀不見星,再加入其他藥物共研細末,每次用豬膽汁調稀,每晚睡前薄薄敷於患處,次日晨藥幹後剝落,再加豬膽汁研磨,次夜再敷,藥可用三次。若身上紅雲紅腫,用薑汁調塗,久用自癒,若不癒,可用針刺法。

又吉水李先生傳方:良薑、南星、薄桂、生川烏、生草烏、蒼朮、艾絨、殭蠶、香附、桂皮、蔥等研磨後,入鍋炒熱,用好醋淬入,乘熱敷於患處,冷卻後再炒再敷,敷愈多愈好。

又方:水銀、錫花、銅綠、輕粉等,另取野菊花搗爛榨汁熬成膏,加入豬膽汁,再熬製,將水銀等四味藥研磨成末,拌入膏中,每晚敷患處,藥乾後再加豬膽汁浸濕,研磨後再用。

又方:生牡蠣末、生黃柏末、生南星、生大黃、苦參末、甘草節等研磨成細末,雞蛋清或好醋調敷。藥只需調製一次。

又方:野芋刮皮洗淨搗爛,加入酒糟,每晚搗敷患處,即使紅腫也不妨,忌敷臉部,以免藥物入眼。前兩方也應以絹帛扎眼,結於腦後,避免藥物入眼傷眼。

擦退紅雲紅塊方:治白癬、頑癬、疥瘡。信石、草烏、白附、輕粉、膽礬、樟腦、雄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