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曉亭

《瘋門全書》~ 變治諸方 (2)

回本書目錄

變治諸方 (2)

1. 變治諸方

生薑五片引。食遠溫服。

四君子湯

揀人參,堅雲苓,焦白朮,炙甘草

四物湯

揀歸身,大川芎,杭白芍,懷熟地

六味丸

懷熟地,懷山藥,酸棗皮,堅雲苓,牡丹皮,光澤瀉

八味丸

熟附片,土肉桂,懷熟地,淮山藥,牡丹皮,堅雲苓,光澤瀉,酸棗皮(即山萸肉)

補中益氣湯

北黃耆,揀人參,揀歸身,炙甘草,廣陳皮,銀柴胡,綠升麻,焦白朮

凡癘疾初起。非虛弱者。忌耆朮。以耆固表壅中。為潰瘍所忌。

十全大補湯

肉桂,黃耆,雲苓,焦術,炙草,熟地,歸身,川芎,白芍,人參

歸脾湯

茯神,龍眼肉,淨棗仁,北綿耆,揀人參,炒於朮,廣木香,炙甘草

生薑紅棗引。薛氏加遠志肉、當歸各一錢。

養血湯

揀北耆(一兩),揀歸身(五錢)

人參理中丸

人參,白朮,乾薑,甘草

四神丸

肉豆蔻(二兩),補骨脂(四兩),五味子(二兩),吳茱萸(一兩浸炒),老薑(八兩)

紅棗百粒。煮熟。取棗肉和末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清暑益氣湯

北耆(錢半),人參(五分),白朮(五分),蒼朮(錢半),歸身(三分),五味(九粒),黃柏(三分),神麯(五分),陳皮(五分),青皮(三分),澤瀉(五分),升麻(三分),葛根(三分),甘草(三分)

食遠服。

癘疾回陽起痿方

附片(二兩),肉桂(一兩),破故紙(一兩),續斷(兩半),蛇床子(兩半),首烏(二兩),枸杞(二兩)

升麻湯(補)

升麻(三分),防風(三錢),官桂(二錢),人參(三錢),雲苓(三錢),羌活(二錢),犀角(二錢)

共為末。每服四錢。

小兒麻木遍身多癬方(補)

苦參(三兩),當歸(二兩),川芎(二兩),元參(二兩),土麻仁(四兩),防風(二兩),蟬蛻(一兩),羌活(二兩),全蠍(二兩),風子肉(二兩),蒺藜(六兩),大黃(兩半煨)

老米糊為丸。早晚各四錢。茶送下。

四生散,兼治耳目癢。腳膝生瘡。及遍身生癬。

北綿耆,節羌活,白蒺藜,節白附(生用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五錢。薄荷湯送下。如腎臟風。下腫生瘡。以豬腰子劈開入藥二錢。合定紙包煨熟。空心細嚼。鹽湯送下。

白話文:

[變治諸方]

服用時用五片生薑引導藥效,在飯後稍微溫熱時服用。

四君子湯

選用人參、茯苓、炒白朮、炙甘草。

四物湯

選用當歸身、川芎、白芍、熟地黃。

六味丸

選用熟地黃、山藥、酸棗皮、茯苓、牡丹皮、澤瀉。

八味丸

選用製附子、肉桂、熟地黃、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山茱萸。

補中益氣湯

選用黃耆、人參、當歸身、炙甘草、陳皮、柴胡、升麻、炒白朮。

凡是癘病剛開始發作,不是因為身體虛弱的,忌用黃耆和白朮。因為黃耆會固表導致氣機壅滯,不利於潰瘍的癒合。

十全大補湯

選用肉桂、黃耆、茯苓、炒白朮、炙甘草、熟地黃、當歸身、川芎、白芍、人參。

歸脾湯

選用茯神、龍眼肉、酸棗仁、黃耆、人參、炒白朮、木香、炙甘草。

用生薑和紅棗引導藥效。薛氏的配方會另外加入遠志肉和當歸各一錢。

養血湯

選用黃耆(一兩)、當歸身(五錢)。

人參理中丸

選用人參、白朮、乾薑、甘草。

四神丸

選用肉豆蔻(二兩)、補骨脂(四兩)、五味子(二兩)、吳茱萸(一兩,浸泡後炒過)、老薑(八兩)。

將一百顆紅棗煮熟,取出棗肉和藥末混合製成丸,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清暑益氣湯

選用黃耆(一錢半)、人參(五分)、白朮(五分)、蒼朮(一錢半)、當歸身(三分)、五味子(九粒)、黃柏(三分)、神麯(五分)、陳皮(五分)、青皮(三分)、澤瀉(五分)、升麻(三分)、葛根(三分)、甘草(三分)。

飯後服用。

癘疾回陽起痿方

選用製附子(二兩)、肉桂(一兩)、補骨脂(一兩)、續斷(一兩半)、蛇床子(一兩半)、何首烏(二兩)、枸杞子(二兩)。

升麻湯(補)

選用升麻(三分)、防風(三錢)、肉桂(二錢)、人參(三錢)、茯苓(三錢)、羌活(二錢)、犀角(二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

小兒麻木遍身多癬方(補)

選用苦參(三兩)、當歸(二兩)、川芎(二兩)、元參(二兩)、土麻仁(四兩)、防風(二兩)、蟬蛻(一兩)、羌活(二兩)、全蠍(二兩)、風子肉(二兩)、蒺藜(六兩)、大黃(二兩半,煨過)。

用米糊將藥材製成丸。早晚各服四錢,用茶水送服。

四生散,兼治耳朵眼睛癢、腳膝生瘡,以及全身長癬。

選用黃耆、羌活、白蒺藜、白附子(都用生的,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薄荷湯送服。如果腎臟受風導致下身腫脹生瘡,可以用豬腰子剖開,放入二錢藥粉,用紙包好煨熟。空腹細嚼,用鹽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