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秘傳外科心法》~ 卷之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

1. 中背發

中背發生於背中心,是因血壅出而不能歸肝,心志不遂,鬱熱不泄,氣血積聚而成毒。初起宜瘡口四圍多著艾灸,勿使長益。內服忍冬湯加失笑散,鐵箍散皆可用,多服人參敗毒散三、四劑,次用五香連翹湯六、七劑,再用排膿散,敷上生肌散自愈,切勿妄行鉤割,慎之慎之。

人參敗毒散

白話文:

中背是指長在背中心的瘡癤。它是因為血被阻滯而不能歸入肝臟,心氣鬱結、熱氣鬱積無法發散,氣血聚集而形成毒素。剛開始時,應該在瘡口周圍多灸艾草,不要讓它繼續長大。內服忍冬湯加失笑散、鐵箍散都可以使用,再服用三、四劑人參敗毒散,接著服用六、七劑五香連翹湯,最後再用排膿散敷上,生肌散就能自然痊癒。切記不要隨意用刀割或鉤子刮,務必小心再小心。

人參、桔根、甘草、川芎、白茯苓、枳殼、前胡、羌活、獨活、柴胡。

空心服。

又方

白話文:

  • 人參:增強元氣,益氣補脾。

  • 桔根:理氣消痰,寬中降逆。

  • 甘草:補益脾胃,調和諸藥。

  • 川芎:活血行氣,止痛。

  • 白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 枳殼:理氣消積,寬中除脹。

  • 前胡: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 羌活:祛風濕,通絡止痛。

  • 獨活:祛風濕,除痺止痛。

  • 柴胡:疏肝解鬱,退熱止痛。

上中下三發背既潰,周圍以麵條圍住,將槐皮一大塊,鑽多眼鋪於麵條上,又將艾鋪於槐皮上蒸之。癢則蒸痛,痛則蒸癢而止。後以苦茶洗淨,又將輕粉三分,牙豬骨髓杵膏敷之,生肉神效,一日一易。

十一味五香連翹湯

白話文:

當背上部、中部、下部的膿瘡都破裂後,用麵條將患處圍住,取一大塊槐皮,鑽多個小洞,鋪在麵條上,然後將艾草鋪在槐皮上蒸之。

若覺得癢就再蒸煮,如果感到疼痛就蒸到疼痛感消失。蒸後再用苦茶清洗乾淨,再將三分的輕粉和豬骨髓一起搗碎成膏狀敷上,每天換一次。

木香、藿香、乳香、沉香、香附、羌活、獨活、桑寄、升麻、木通、連翹。

空心服。

十味排膿內補散

癰疽發背潰後,皆宜服之。

白話文:

木香、藿香、乳香、沉香、香附、羌活、獨活、桑寄、升麻、木通、連翹,這些藥材空腹服用,是十味排膿內補散的配方,適合癰疽發背潰爛後服用。

人參、黃耆、當歸、川芎、白芷、肉桂(夏天少用)、防風、甘草、厚朴、桔根。

空心服。

十一味神仙綠豆粉湯

解熱定痛之劑。

白話文:

人參:增強元氣、補氣健脾

黃耆:益氣固表、增強免疫力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川芎:活血化瘀、止痛

白芷:祛風解毒、散寒止痛

肉桂(夏天少用):溫陽散寒、補腎壯陽

防風:祛風解表、散寒止痛

甘草:清熱解毒、益氣補中

厚朴:溫中散寒、燥濕化痰

桔根:理氣健脾、安神化痰

綠豆粉、乳香、沒藥、桔根、荊芥、羌活、赤芍、木通、連翹、二花、厚朴、甘草。

空心服。

十一味敷方

白話文:

綠豆粉:綠豆的磨碎粉末,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

乳香:乳香是一種樹脂,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沒藥:沒藥是一種樹脂,具有行氣活血、止痛消腫的功效。

桔根:桔根是桔樹的根部,具有理氣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荊芥:荊芥是一種中草藥,具有辛溫發散、解表透疹的功效。

羌活:羌活是一種中草藥,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

赤芍:赤芍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

木通:木通是一種中草藥,具有通利小便、清熱解毒的功效。

連翹:連翹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二花:二花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厚朴:厚朴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甘草:甘草是一種中草藥,具有甘草止咳、清熱解毒的功效。

忍冬藤、龍膽草、鳳尾草、燈心草、血見愁、地骨皮、牡丹皮、青蒿、胡蓮、雄黃、白芷。

共為細末,用酒糟搗爛敷患處四圍,止痛。

白話文:

將忍冬藤、龍膽草、鳳尾草、燈心草、血見愁、地骨皮、牡丹皮、青蒿、胡蓮、雄黃和白芷磨成細粉,然後用酒糟調配搗爛,敷在疼痛的地方周圍,可以止痛。

2. 下背發

下背發生於兩腎眼中間,系督脈太陽經所司也。受在心經而五臟之毒,因肝積熱於脾,又飲食爆炙,貪色過多,以致水枯土耗,故生斯毒。治宜先補腎調脾,先用補腎地黃湯三、四劑,後用敗毒流氣飲相兼而服,後用排膿生肌自愈,切勿割,慎之。

八味補腎地黃湯

白話文:

下背部的疾病發生在兩腎之間,屬於督脈和太陽經所主宰的部位,接受心經的影響,並與五臟的毒素有關。如果肝臟積熱,又飲食辛辣過多,貪色過度,導致水液枯竭,脾土受損,因此產生此種毒素。治療應先補腎,調理脾臟,先服用補腎地黃湯三、四劑,再服用敗毒流氣飲,最後服用排膿生肌的藥物,就能痊癒。切勿輕易割除,應謹慎對待。

山藥、山萸、熟地、鹿茸、牛膝、丹皮、茯苓、澤瀉。

空心服。可治腰腎發。

十六味敗毒流氣飲

白話文:

  • 山藥:健脾益氣,益腎固精。

  • 山萸:補腎益精,澀精固脫。

  • 熟地:補血益精,滋陰降火。

  • 鹿茸:補腎益精,壯陽強筋。

  • 牛膝:補肝腎,強筋壯骨。

  • 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 茯苓:健脾益氣,補心安神。

  • 澤瀉:利尿消腫,清熱化濕。

紫蘇、桔根、枳殼、防風、柴胡、甘草、川芎、白芷、白芍、當歸(酒洗)、羌活、茯苓、烏藥、陳皮、連翹、二花(酒洗)。

空心服。

十六味內托流氣飲

白話文:

紫蘇、桔梗根、枳殼、防風、柴胡、甘草、川芎、白芷、白芍、當歸(用酒洗過)、羌活、茯苓、烏藥、陳皮、連翹、二花(用酒洗過)。

黃耆(蜜炙)、生地(酒洗)、白芷、川芎、赤芍、赤茯、肉桂(少用)、防風、甘草、烏藥、人參、枳殼、桔根、木香、連翹、二花。薑棗引。

空心服。

五味敷方

白話文:

  • 黃耆(用蜂蜜炙過):補氣、健脾、利尿

  • 生地(用酒清洗過):滋陰、清熱、涼血

  • 白芷:祛風、止痛、消腫

  • 川芎:行氣、止痛、活血

  • 赤芍:活血、祛瘀、止痛

  • 赤茯:活血、祛瘀、利尿

  • 肉桂(少用):溫陽、補腎、活血

  • 防風:祛風、解表、止汗

  • 甘草:補氣、調和諸藥

  • 烏藥:溫中、止瀉、止痛

  • 人參:補氣、益血、生津

  • 枳殼:理氣、化痰、消積

  • 桔根:理氣、化痰、止咳

  • 木香:理氣、止痛、止瀉

  • 連翹:清熱、解毒、消腫

  • 二花:清熱、解毒、消腫

  • 生薑、大棗:引經藥,幫助藥效發揮

忍冬藤(酒洗)、生地、地骨皮、丹皮、雄黃。

將好酒浸透,搗爛敷患處。

白話文:

  1. 忍冬藤(酒洗):忍冬藤的藤蔓,用酒洗淨後使用。

  2. 生地:生地黃,是生地黃的根莖,具有涼血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

  3. 地骨皮:地骨皮是玄參科植物玄參的根莖,具有涼血清熱、養陰除煩的功效。

  4. 丹皮:丹皮是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通經的功效。

  5. 雄黃:雄黃是一種礦物,具有解毒殺蟲、鎮驚止癢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