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秘傳外科心法》~ 卷之八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3)

1. 便毒

便毒即魚口,生於馬胯眼內,男婦皆有之,乃厥陰肝經之所司也。因酒色過度,或坐臥濕地,或濕熱浸透而生此毒。魚口者,開而不合也。治之不善,經年不愈,始以一掃丹、失笑餅,內服木香消毒飲,可內消而愈。如遲追以人參敗毒飲,黃耆解毒湯。既潰,用萬靈膏、生肌散,忌行動不易合口。

白話文:

「便毒」就是魚口,長在馬胯眼內,男女皆有,由厥陰肝經所管轄。由於過度縱慾或坐臥在潮濕的地方,或濕熱浸透而產生這種毒。魚口,是張開而閉合不起來的。治療不當,經年累月不會痊癒,開始以一掃丹和失笑餅內服,再服用木香消毒飲,可以內消而痊癒。如果延遲治療,則以人參敗毒飲、黃耆解毒湯服用。潰爛後,使用萬靈膏和生肌散,避免行動以免閉合不起來。

此毒有公母之分:公者,小而長易治;母者,圍而大難治。公則無子,母則有三、四子,先生母毒,子別列於外,以艾灸三、四壯,其子即隱,次第服藥,除其後患矣。

二十二味木瓜消毒飲

白話文:

這種毒瘡分為公母兩種:公的是小而長,容易治療;母的是圓而大,難以治療。公的沒有子瘡,母的有三、四個子瘡,先治療母毒,子瘡分列在外,用艾灸三、四次,這些子瘡就會隱藏起來,隨後服用藥物就可以去除後患了。

木瓜、乳香、枳殼、紫蘇、白芷、檳榔、防風、木香、腹皮、川膝、肉桂、連翹、甘草、防己、黃耆、川芎、當歸、白芍、二花、小茴、羌活、柴胡。

空心服。

二十味人參敗毒散

白話文:

  1. 木瓜:治療跌打損傷、吐血、便血。

  2. 乳香:治療瘡、傷、跌打損傷,以及風濕病、跌打損傷、腹痛、痢疾。

  3. 枳殼:治療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

  4. 紫蘇:治療感冒、發燒、咳嗽、氣喘等。

  5. 白芷:治療鼻塞、頭痛、牙痛、風濕痛等。

  6. 檳榔:治療牙痛、腹瀉等。

  7. 防風:治療感冒、發燒、頭痛、身痛等。

  8. 木香:治療腹痛、腹瀉、痢疾等。

  9. 腹皮:治療腹痛、腹瀉、痢疾等。

  10. 川膝:治療風濕病、跌打損傷等。

  11. 肉桂:治療風寒感冒、腹痛、腹瀉等。

  12. 連翹:治療感冒、發燒、咽喉腫痛等。

  13. 甘草:治療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

  14. 防己:治療風濕病、跌打損傷等。

  15. 黃耆:治療身體虛弱、氣虛、貧血等。

  16. 川芎:治療頭痛、月經不調、閉經等。

  17. 當歸:治療婦科病、痛經、月經不調等。

  18. 白芍:治療疼痛、月經不調、閉經等。

  19. 二花:治療感冒、發燒、咳嗽等。

  20. 小茴:治療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

  21. 羌活:治療風濕病、跌打損傷等。

  22. 柴胡:治療感冒、發燒、咳嗽等。

人參、甘草、川芎、茯苓、枳殼、前胡、羌活、獨活、柴胡、木瓜、乾葛、防己、牛膝、檳榔、腹皮、黃連、黃柏、豬苓、麥冬、梔子。

空心服。

白話文:

人參:補氣益血,強健體魄。

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

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枳殼:理氣化痰,寬中通便。

前胡:祛風散寒,止咳化痰。

羌活:祛風散寒,活血止痛。

獨活:祛風散寒,止痛通絡。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退燒。

木瓜:消食化積,潤腸通便。

乾葛:益氣健脾,生津止渴。

防己:祛風除濕,利尿消腫。

牛膝:補腎強筋,活血通絡。

檳榔:行氣止痛,殺蟲解毒。

腹皮:理氣止痛,健脾消食。

黃連:清熱瀉火,燥濕止瀉。

黃柏:清熱燥濕,固澀止瀉。

豬苓:利尿消腫,清熱解毒。

麥冬:養陰清熱,潤肺止咳。

梔子:清熱利濕,瀉火除煩。

2. 鯉魚便毒

鯉魚便毒即魚口也,生於兩胯之側。陰頭盡處,乃腎與膀胱之所司也,蓋由濕熱透於膀胱,酒色過度,傷於脾腎,治如便毒。初起用黃柏二兩,蒼朮一兩,此二味以豬膽汁搗敷之。

白話文:

鯉魚便毒就是尿道口長出來的瘡毒,長在兩胯骨的側面。陰莖末端,是腎與膀胱管轄的地方,大概是因為濕熱侵入膀胱,或是過度嗜酒好色,傷害脾腎而引起的。治療方法和治療便毒的方法相同。剛發作的時候,可以用黃柏二兩、蒼朮一兩,這兩種藥搗碎之後,用豬膽汁調敷患處。

3. 鶴膝風

鶴膝風生於膝頭之上,由腎肝積熱傷筋,或坐臥濕地,或熱足過水,或為風熱所傷而生。初起如拳,久如盤樣,治之若緩,遂成漏膝。初起以艾灸之,或著敷藥,內服木瓜消毒飲,紫蘇流氣飲,外貼萬靈膏可愈。不然,恐成跛足矣。

二十二味木瓜消毒酒

白話文:

鶴膝風發生在膝頭之上,是由於腎臟肝臟積熱損傷筋骨,或者坐臥在潮濕的地方,或者熱腳走過水,或者被風熱所傷而引起的。初期症狀像拳頭一樣,時間久了像盤子一樣,如果治療緩慢,就會變成漏膝。初期可以艾灸治療,或者敷藥,內服木瓜消毒飲,紫蘇流氣飲,外敷萬靈膏可以治癒。否則,恐怕會變成跛足。

木瓜、檳榔、牛膝、防風、川烏、甘草、烏藥、肉桂、蒼朮、黃柏、羌活、赤芍、木香、當歸、川芎、紫蘇、二花、白芷、連翹、骨皮、加皮、腹皮。

白話文:

  1. 木瓜:木瓜科木瓜屬植物的果實,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渴、健脾消食、驅蟲止癢的功效。

  2. 檳榔:檳榔科檳榔屬植物的種子,味辛、性溫,具有消食醒酒、行氣導滯、殺蟲驅蟲的功效。

  3. 牛膝:蓼科何首烏屬植物的根莖,味甘、性寒,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

  4. 防風:防風科防風屬植物的根莖,味辛、性微寒,具有祛風散寒、清熱解表、止痛止痙的功效。

  5. 川烏: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的塊莖,味辛、性大熱,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散寒止咳的功效。

  6. 甘草:豆科甘草屬植物的根莖,味甘、性微溫,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

  7. 烏藥:樟科烏藥屬植物的根莖,味辛、性溫,具有溫中止瀉、散寒止痛、理氣止嘔的功效。

  8. 肉桂:樟科肉桂屬植物的樹皮,味辛、性大熱,具有溫中止瀉、散寒止痛、補火助陽的功效。

  9. 蒼朮:菊科蒼朮屬植物的根莖,味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止瀉止汗的功效。

  10. 黃柏:小檗科黃柏屬植物的根皮,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瀉固澀的功效。

  11. 羌活:菊科羌活屬植物的根莖,味辛、性微溫,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補氣止瀉的功效。

  12. 赤芍:毛茛科芍藥屬植物的根莖,味酸、性微寒,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止痛止痙的功效。

  13. 木香:木香科木香屬植物的根莖,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瀉、調經止帶的功效。

  14. 當歸:繖形科當歸屬植物的根莖,味甘、性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

  15. 川芎:繖形科川芎屬植物的根莖,味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行氣止痛的功效。

  16. 紫蘇:脣形科紫蘇屬植物的葉片,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理氣和中、寬胸止嘔的功效。

  17. 二花:脣形科植物大薊的根莖,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18. 白芷:繖形科白芷屬植物的根莖,味辛、性溫,具有散寒止痛、止瀉止痢、祛風明目的功效。

  19. 連翹:木犀科連翹屬植物的果實,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涼血止血的功效。

  20. 骨皮:木犀科女貞屬植物的根皮,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瀉止痢的功效。

  21. 加皮:茜草科茜草屬植物的根莖,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瀉止痢的功效。

  22. 腹皮:樟科肉桂屬植物的樹皮,味辛、性溫,具有溫中止瀉、散寒止痛、補火助陽的功效。

以絹袋盛之,懸酒罈煮三、四日之後,一七之內,如常飲之,以肉食壓之,忌鵝羊雞魚鮮物。

十七味紫蘇流氣飲

白話文:

將材料放入絹袋中,懸掛在酒罈內煮三到四天。之後的一周內,像平常飲酒一樣服用,並搭配肉類食物一起食用,但要避免吃鵝、羊、雞、魚等新鮮食材。

這是十七味紫蘇流氣飲的製作與服用方法。

紫蘇、川樸、甘草、烏藥、檳榔、枳殼、川烏、防風、白芍、牛膝、腹皮、木瓜、黃柏、木香、蒼朮、草烏、二花。薑引。

水煎,空心服。

十六味敷方

白話文:

  • 紫蘇:紫蘇葉,具有解表散寒、理氣和中的功效。

  • 川樸:川樸,具有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

  • 甘草:甘草,具有補益脾胃、清熱解毒的功效。

  • 烏藥:烏藥,具有溫中止瀉、散寒止痛的功效。

  • 檳榔:檳榔,具有殺蟲、消積的功效。

  • 枳殼:枳殼,具有行氣消積、寬中止痛的功效。

  • 川烏:川烏,具有溫經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

  • 防風:防風,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

  • 白芍:白芍,具有養血調經、緩中止痛的功效。

  • 牛膝:牛膝,具有活血通絡、利尿除濕的功效。

  • 腹皮:腹皮,具有破血散瘀、止痛的功效。

  • 木瓜:木瓜,具有消食化積、潤腸通便的功效。

  • 黃柏:黃柏,具有清熱燥濕、止痢的功效。

  • 木香:木香,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瀉的功效。

  • 蒼朮:蒼朮,具有燥濕健脾、化痰止瀉的功效。

  • 草烏:草烏,具有溫經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

  • 二花:二花,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薑引:薑引,具有辛溫解表、散寒發汗的功效。

牛膝、車前、二花、益母、大腹皮、龍膽草、燈心草、地骨皮、五加皮、牡丹皮、生薑皮、南星、當歸頭、香附、川烏、通草。

諸藥先搗爛,用好酒做成餅,厚鋪紙上貼之。

白話文:

將牛膝、車前草、二花、益母草、大腹皮、龍膽草、燈心草、地骨皮、五加皮、牡丹皮、生薑皮、南星、當歸頭、香附、川烏和通草等藥材先搗爛,然後用好酒製作成餅,厚厚地塗抹在紙上,然後貼上去。

4. 膝腿毒

膝腿毒生於下側去膝不遠,亦由濕熱所傷,血聚成毒,治同鶴膝風。若緩,則成漏膝矣。

白話文:

膝腿部位的毒素生在靠近膝蓋下方的位置,也是由於濕熱造成的損傷,血液積聚形成毒素,治療方法和鶴膝風相同。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發展成漏膝的情況。

5. 腳拐毒

腳拐毒生於腳筋骨之上,因濕侵骨,風傷皮,或因刑挾棒所傷,或因物傷,經久不愈,亦成此毒。宜貼萬靈膏,徹盡膿血,再以椒茶鹽湯洗可愈。

白話文:

腳拐毒是指發生在腳筋骨上的毒瘡,可能是由於濕氣侵蝕骨骼、風寒侵襲皮膚造成的,也可能是由於刑具或棍棒外傷,或者是由於其他外傷造成,如果長期不癒合,就會變成這種毒瘡。治療時,可以用萬靈膏進行外敷,將膿血徹底清除乾淨,再用椒鹽水清洗,這樣就可以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