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秘傳外科心法》~ 卷之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

1. 鬚髮

鬚髮生於頤下地角處,乃手足太陽太陰經之所屬也。因飲食太過,蓄熱上升,始生如黍米大,由漸燥爛痛癢不一,經年不愈。以抱風藤一大把,煎水熏之,勿透熱氣衝臉,內服升麻解毒湯追毒散(見上),外用敷藥可愈。

白話文:

鬍鬚和頭髮在下巴和臉角的位置生長,是手足太陽太陰經經過的地方。由於飲食過多,導致體內熱量上升,最初會生出像小米一樣大的痘痘,然後逐漸變得乾燥、潰爛、疼痛,且瘙癢不一,經年累月都無法治癒。可以使用一大把抱風藤,煎水後燻蒸患處,但不要讓熱氣衝擊到臉部。內服升麻解毒湯和追毒散(詳見上文),外用敷藥,即可治癒。

四味敷方

石膏、螵蛸、雄黃、枯礬。

共為末敷之。

2. 肩發

肩發生於兩肩背之上,乃手足三陽三陰經之所屬也。因風濕熱積而成毒,或挑擔人,多生此疾。宜服內托流氣飲,外用清涼膏生肌散並敷方。

白話文:

肩痛的位置在兩肩、背的上方,屬於手足三陽三陰經所經過的地方。因為風濕熱聚集而形成毒氣,或是挑擔的人,很容易得到這種疾病。適合服用內託流氣飲,外用清涼膏和生肌散同時敷在患處。

十四味內托流氣飲

黃耆、生地、白芷川芎赤芍防風甘草人參玄參黃連、桔根、連翹、二花、羌活

白話文:

  1. 炙黃耆:炒過的黃耆,具有補氣健脾、益肺固表的作用,適用於氣虛表虛、脾虛倦怠、肺虛咳嗽等症狀。

  2. 生地:新鮮的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作用,適用於熱病傷津、血熱妄行、陰虛火旺等症狀。

  3. 白芷:白芷具有辛溫解表、祛風止痛的作用,適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牙痛、風濕痹痛等症狀。

  4. 川芎: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適用於血瘀經閉、痛經、跌打瘀傷、頭痛眩暈等症狀。

  5. 赤芍:赤芍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的作用,適用於瘀血阻絡、血熱妄行、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6. 防風:防風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作用,適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四肢痠痛、風濕痹痛等症狀。

  7. 甘草:甘草具有益氣補脾、清熱解毒的作用,適用於脾虛倦怠、氣短乏力、咳嗽痰多、熱毒瘡瘍等症狀。

  8. 人參: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的作用,適用於元氣虛脫、氣虛乏力、失眠健忘、體虛多病等症狀。

  9. 玄參:玄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作用,適用於熱病傷津、血熱妄行、陰虛火旺等症狀。

  10. 黃連: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適用於濕熱腹瀉、痢疾、瘡瘍腫毒、咽喉疼痛等症狀。

  11. 桔根:桔根具有理氣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適用於痰多咳嗽、氣喘吁吁、胸悶氣短等症狀。

  12. 連翹: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適用於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腮腺炎等症狀。

  13. 二花:二花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適用於血熱妄行、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14. 羌活:羌活具有祛風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適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四肢痠痛、風濕痹痛等症狀。

食後服。

六味敷方

半邊蓮、皂角刺、木鱉子仙人掌雄黃、大楓子。

白話文:

  • 半邊蓮:

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皁角刺:

是一種落葉灌木,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 木鱉子:

是一種藤本植物,具有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功效。

  • 仙人掌:

是一種多年生肉質植物,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 雄黃:

是一種礦物,具有解毒殺蟲、鎮靜安神等功效。

  • 大楓子:

是一種落葉喬木,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共為末,敷之。外可用清涼膏及生肌散(方見上)。

3. 乳發

乳發生於兩乳之上,乃厥陰、陽明經所屬也。有內吹外吹之別,惟婦人多生此病,因二經風熱壅塞,血氣凝滯而生。內吹者,因胎中小兒氣吹,故生此病。初起覺以艾葉灸併火罐燎之效。外吹初覺捏髮乳出,亦可消。若內吹至產後自愈。若外吹不治,必致穿胸走脅而斃矣。

白話文:

乳腺疾病發生在乳房之上,屬於厥陰經和陽明經的範圍。中醫將乳腺疾病分為內吹和外吹兩種,多發於婦女,是由於厥陰經和陽明經風熱壅塞,血氣凝滯而形成的。

內吹型的乳腺疾病,是因為胎兒在腹中的氣吹所導致,初期疼痛感較強,可以用艾葉灸併火罐燎的方法治療。外吹的乳腺疾病初期會出現頭髮裡能夠擠出乳汁的症狀,也可以自行消散。如果內吹型乳腺疾病在產後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可能會穿胸走脅,危及生命。外吹型乳腺疾病如果不加以治療,也會發展到穿胸走脅,危及生命。

先服一醉忍冬花酒(方見前),隨服十六味敗毒流氣飲、定痛乳香湯,外用萬靈膏生肌散敷之。

白話文:

首先服用一醉忍冬花酒(配料見另一方解),隨後服用十六味敗毒流氣飲、定痛乳香湯。外敷萬靈膏、生肌散。

十六味敗毒流氣飲

蘇葉、桔根、枳殼甘草防風柴胡前胡連翹川芎羌活升麻白芷當歸黃耆、二花、皂角刺。

白話文:

  • 蘇葉:葉子散發出令人愉悅的香氣,具有驅風散寒、解表發汗的功效。

  • 桔根:桔樹的根部,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 枳殼:枳樹的果皮,具有行氣消積、導滯破氣的功效。

  • 甘草:甘草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

  • 防風:防風草是一種中草藥,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

  • 柴胡:柴胡是一種中草藥,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的功效。

  • 前胡:前胡是一種中草藥,具有祛風散寒、解表透疹的功效。

  • 連翹:連翹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 川芎:川芎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 羌活:羌活是一種中草藥,具有祛風散寒、解表止痛的功效。

  • 升麻:升麻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寒的功效。

  • 白芷:白芷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散寒止痛、消腫止血的功效。

  • 當歸:當歸是一種中草藥,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 黃耆:黃耆是一種中草藥,具有補氣健脾、益氣養陰的功效。

  • 二花:二花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皁角刺:皁角刺是一種中草藥,具有行氣活血、祛風止痛的功效。

食遠服。

十三味定痛乳香

人參、黃耆、當歸(酒洗)、川芎、茯苓、甘草、烏藥香附赤芍、乳香、沒藥、二花、連翹。

白話文:

人參:滋補元氣、益氣健脾的良藥。

黃耆:補氣益血、利尿消腫。

當歸(酒洗):補血活血、止痛調經。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茯苓:健脾益氣、寧心安神。

甘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

烏藥:溫中散寒、止瀉止痛。

香附:理氣解鬱、調經止痛。

赤芍:活血化瘀、清熱涼血。

乳香:活血止痛、散瘀消腫。

沒藥:活血止痛、消積化瘀。

二花:清熱涼血、止血化瘀。

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食遠服。

九味敷方

乳香、沒藥、熊膽、兒茶、螵蛸、寸香、龍泉粉、百草霜綠豆粉

白話文:

  • 乳香:一種從乳香樹上採集的樹脂,具有舒緩疼痛和抗炎的功效。

  • 沒藥:一種從沒藥樹上採集的樹脂,具有抗菌和抗炎的功效。

  • 熊膽:熊的膽汁,具有清熱解毒和鎮靜的功效。

  • 兒茶:一種從兒茶樹上採集的樹皮,具有止瀉和抗菌的功效。

  • 螵蛸:一種從螵蛸蟲身上採集的蟲體,具有止咳和化痰的功效。

  • 寸香:一種從寸香樹上採集的樹脂,具有理氣止痛和活血化瘀的功效。

  • 龍泉粉:一種從龍泉洞中採集的石粉,具有清熱解毒和收斂止血的功效。

  • 百草霜:一種從多種藥草中提取的混合物,具有清熱解毒和消炎的功效。

  • 綠豆粉:綠豆磨製成的粉末,具有清熱解毒和消暑的功效。

共為末,酒調敷之。

又方,

酒糟蒲公英渣敷之,其酒儘量飲之,至醉效。貼以萬靈膏,收以生肌散(方見上)。

白話文:

將生酒糟與蒲公英渣搗爛敷上患處,剩下的酒儘量喝完,喝到醉了就會有效果。用萬靈膏貼敷,以生肌散收斂創口(方劑見上)。

4. 胸發

胸發生於正胸之中,上離結喉三寸,離心窩不遠,乃手足六經交會相關之所。此症酷促人命,在三、四日間,若不速治,骨裂皮開,甚可畏也。先宜拔毒、定痛,勿使定花、開花可也。定痛以火紙卷乳香沒藥末於中,外以青布包紙條,以油醮條,燃火於痛毒上熏之。若痛要照至不痛,此神效也。內服祛毒鎮心飲,勿使開花,若開花,神仙不治也,慎之!慎之!

白話文:

胸癰發生在正胸中間,往上距離喉結三寸,靠近心窩不遠,是手足六經交會相關的地方。這種病症非常致命,在三、四天之內,如果不趕快治療,骨頭會裂開、皮膚會破裂,非常可怕。先要拔除毒素、止痛,不要讓它長泡、開花。止痛可以用火紙捲乳香、沒藥末在中間,外面用青布包裹紙條,用油沾紙條,在疼痛的毒瘡處燻燒。如果疼痛減緩直到不痛,這就有神效。內服祛毒鎮心飲,不要讓它開花,如果開花了,神仙也治不好了,小心!小心!

十一味祛毒鎮心飲

硃砂、麥冬、黃連、二花、青木香、乳香、當歸(酒洗)、生地、蓮米(去心)、茯苓連翹。姜引。豬心一個,水四碗,煎一碗。

白話文:

硃砂、麥冬、黃連、二花、青木香、乳香、當歸(用酒清洗)、生地、蓮子(去芯)、茯苓、連翹。用生薑引導藥性。豬心一個,水四碗,煎至一碗。

空心服。

十二味清熱潛心湯

麥冬、乾葛、升麻、硃砂、乳香、黃連、當歸、川芎、桔根、柴胡黃耆(蜜炙)、連米(去心)。煎法同前。

白話文:

  1. 麥冬:益氣生津,潤肺止咳。

  2. 乾葛:清熱生津,涼血止渴。

  3. 升麻:升陽舉陷,疏風解表。

  4. 硃砂:清心安神,涼血解毒。

  5. 乳香: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6.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7.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8. 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9. 桔根:理氣化痰,健脾消食。

  10.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退燒。

  11. 黃耆(蜜炙):益氣補中,固表止汗。

  12. 連米(去心):清熱涼血,瀉火止痢。

煎服方法 :將以上藥物放入水中煎煮,煮沸後小火煎煮 30 分鐘左右,濾渣取汁,分次服用。

空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