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居中

《痰火點雪》~ 卷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6)

1. 戒暴怒

夫氣貴順而不貴逆,順則百脈暢利,逆則四體愆和。若以火病而復增一怒,則猶敝艦而橫之波濤,鮮有不覆者也。何則?以虛其虛,則陰陽乖戾,臟腑隔絕,其不危者鮮矣。且今之昧者,但知怒能害人,殊知賊人心氣者有九,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思則氣結,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勞則氣耗,寒則氣收,熱則氣泄。若此諸氣,實人所自致者也。

況痰火之病,始於真氣勞傷,腎陰虧損,而邪熱乘虛協之。故丹溪曰:氣有餘便是火。然所謂有餘者,非真氣之有餘,謂真氣病而邪火相協,或行而迅速,或住而壅塞,氣火俱陽,以陽從陽,故陽愈亢而陰愈消。所謂陰虛生內熱者以此,即如勞傷神志,心血虧耗,腎水枯竭,君火失令,相火司權,熏爍肺金之意耳!況七情之氣,惟怒最甚。故經曰:怒則血菀於上,以其情動於中,氣逆於上。

動極生火,火載血上,錯經妄行,越出上竅,故鑽燧取火,撫掌成聲,沃火生沸,皆自無而有,實動極之所致也。噫!以一星之火,而致燎原之禍,氣豈可逆乎?

白話文:

人的氣機貴在順暢而不貴在逆亂,順暢則全身經脈通暢順利,逆亂則身體各處失調不和。如果已經有火熱的疾病,又再增加一次暴怒,就像是破舊的船隻橫在波濤中,很少有不翻覆的。為什麼呢?因為虛弱的身體又更加虛弱,導致陰陽失調,臟腑隔絕,這樣不危險的很少。而且現在愚昧的人,只知道發怒會傷害人,卻不知道損耗人體氣機的原因有九種,分別是:發怒則氣往上衝、高興則氣鬆緩、悲傷則氣消散、思慮則氣鬱結、恐懼則氣往下沉、驚嚇則氣錯亂、勞累則氣耗損、寒冷則氣收斂、炎熱則氣外洩。這些氣的變化,實際上都是人自己造成的。

況且痰火之病,起因於正氣勞損,腎陰虧虛,然後邪熱趁虛入侵。所以朱丹溪說:「氣有餘便是火。」然而所謂的「有餘」,並不是正氣有多餘,而是指正氣虛弱而邪火相助,或者運行快速,或者停滯阻塞。氣和火都是陽性的,以陽從陽,所以陽氣更加亢盛而陰氣更加消退。所謂的「陰虛生內熱」,就是這個道理。這就像是過度勞累耗損精神,心血虧損,腎水枯竭,君火失去控制,相火掌權,進而灼燒肺金的意思!何況七情之中,唯有發怒最為嚴重。所以經書說:「發怒則血往上壅盛」,因為情緒在內擾動,氣機往上逆行。

動到極點就會生火,火帶著血往上走,錯亂經脈,妄行而越出上面的孔竅。就像鑽木取火、拍手發聲、澆水沸騰,都是從無到有,其實都是動到極點所造成的。唉!一星點的火,就能造成燎原大火的禍患,人的氣機怎麼可以逆亂呢?

2. 節飲食

夫飲食所以養生,過則傷脾,若過極則亦所以戕生者也,何則?痰火之病,始於水涸,火炎金傷,金既受傷,則木寡於畏,其不凌脾者鮮矣。以脾受木賊,則運化之機自遲,而復不能節其飲食,以致傷而復傷。輕則噯腐吞酸,重則痞滿疼痛,病體復加,有此則亦難乎其為治也。

蓋欲攻積則妨正,欲溫中則動火,過消導則反損脾,三者之法,豈其宜乎?況人藉水穀之氣以為養,土受木賊,則不能運化精微,上歸於肺輸,布五臟,以養百骸,自是形日減,肌肉日消,其人即能飲能食,無乃食㑊而已,更何益耶?此謂調攝之一關也,可不謹哉!

白話文:

飲食是用來滋養生命的,但如果過量就會傷害脾胃。如果過量到極點,反而是會危害生命的。為什麼呢?因為痰火之病,最初是因為體內水分不足,導致火氣旺盛,進而傷害肺金。肺金受傷後,肝木就少了約束,木氣就會過度旺盛而侵犯脾胃。脾胃受到肝木的侵犯,運化功能就會減緩,如果這時候又不節制飲食,就會導致脾胃一再受傷。輕微的會打嗝、反酸,嚴重的會感到胸悶、脹痛,病情會加重,到了這種地步就很難治療了。

想要攻下體內的積滯,又會妨礙正氣;想要溫補脾胃,又會助長火氣;過度地消食導滯,反而會損傷脾胃。這三種方法都不是很適當。況且人是依靠飲食中的精氣來滋養身體的,脾胃受到肝木的侵犯,就無法正常運化食物的精華,使其向上輸送到肺,再由肺將精氣佈散到五臟,以滋養全身。這樣一來,身體就會日漸消瘦,肌肉也會逐漸減少。即使這個人能吃能喝,也只是表面上的進食而已,對身體沒有任何益處。這就是說,調養身體的飲食環節非常重要,怎麼能不謹慎呢?

3. 慎起居

竊謂火病金傷之體,實由敝室陋巷,倘無趨避之策。風狂雨驟,其何以御之耶?蓋肺主皮毛,司腠理闔閉,金受火賊,則衛護斂固之令失權,六淫之邪易於侵襲。輕則入於皮膚,但為嚏唾涕咳諸候,惟以身表溫暖,腠理疏豁,不幹真氣,或可消散。

甚則入於經絡,表有頭痛發熱,身痛脊強,不即發汗,則必入里而為潮汗閉澀滿渴等症,不即下之,邪何以越?然以尪羸之軀,幾微之氣,而復任此猖狂,虛虛之禍,豈不旋踵而至哉!噫,倘不慎起居而或犯此,是亦促命之殺車槌也,慎之。

白話文:

我認為,火氣旺盛、損傷肺金體質的人,實在是因為居住在簡陋的房屋,如果沒有避開這些環境的對策。遇到狂風暴雨,又該如何抵擋呢?因為肺掌管皮膚毛髮,負責毛孔的開合,當肺金被火所傷,就會失去保護和收斂的職責,外來的邪氣就容易侵入。輕微的情況會侵入皮膚,只會出現打噴嚏、流鼻涕、咳嗽等症狀,只要保持身體溫暖,毛孔暢通,不損耗真氣,或許就能自行消散。

嚴重的情況會侵入經絡,表面會出現頭痛發熱、身體疼痛、脊背僵硬等症狀,如果不及時發汗,邪氣必定會進入體內,導致潮熱汗出、便秘、胸悶口渴等症狀,如果不及時用瀉下的藥物,邪氣又怎能排除呢?然而以你虛弱的身體,微弱的元氣,卻又承受這些猖狂的邪氣,虛弱的身體雪上加霜,豈不是很快就會導致危險嗎?唉,如果不謹慎起居,而觸犯這些禁忌,這就如同加速死亡的工具,一定要小心謹慎啊。